雨水節氣後寒溼重,灸6穴逐寒溼,助肝氣生發,守護嬌嫩脾胃!

2021-02-20 艾灸大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此句中提到,春始屬木,但只有水才可以生養「木」。所以雨水一落,這個輪迴中萬物生長的宿命,才算準確開啟。雖說此時草木開始萌芽生長,但氣溫還比較低,降水卻逐漸增多。雨水後的溼氣夾雜著春寒,整體感覺會很陰冷。所以初春時的寒,比起冬天的寒更難熬,寒溼結合,更易侵入人體,且難以祛除。

雨水時節後的寒溼,穿透到骨髓,要用一點陽性的東西,把它逼出來。艾灸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首先,要守好寒溼易入體的5大通道,一周艾灸兩三次。


1、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引起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

2、從「羶中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引起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症狀;

3、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引起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症狀;

4、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存積在盆腔,特別是女性朋友們要注意!當盆腔內的寒溼重時,就容易引起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痛經、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等症狀;

5、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膝關節酸痛、風溼關節炎等。另外,雨水節氣後體內的陽氣處於向上生發的狀態,而陰氣則往下收斂。此時上半身會比較暖和,下肢會涼一些。一些體質敏感的朋友,就會有雙腳冰涼,但同時伴隨著口乾舌燥,牙齦腫痛,嘴唇起皮、乾裂等上火症狀。

艾灸湧泉穴正能緩解這上熱下寒的情況,將人體上部的陽氣下引,抑制過旺的心火,從而引火歸元,讓身體達到陰陽平衡的舒適狀態。

另外,雨水節氣後除了要注意寒溼,也不能忘記肝氣的生發。因此再給大家推薦一個必灸穴位,那就是任脈上的中極穴。

雖說中極這個穴是補腎的,但之前提到木氣的升發要靠水氣的滋養,而腎臟在五行裡面是屬水的,腎水養肝木。

又因為任脈在身體裡邊是從下向上運行的,所以也幫助了人體氣血的升發,也含有升發的屬性。


所以說,中極穴既能養腎,又能潤木氣,又能幫助升發,實在是最適宜雨水節氣艾灸的穴位了!

雨水節氣,做好3件事

那除了艾灸之外,雨水節氣在穿著、吃食、運動上也要有相應的改變,不該做的堅決不能碰。

雨水時節後,時常倒春寒,所以要適當春捂,不要過早脫棉衣,並根據氣候變化添減衣物。不能看溫度有點上升了就失去警惕,以免風寒侵襲,引發疾病。其中春捂的重點是下半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醒,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以防「寒從腳起,溼從下入」。

雨水節氣後,肝氣旺盛,易克脾土。飲食上要「省酸增甘,以養脾」,同時多喝花茶、多吃清淡的食物。

自明日起,灸友們就應減少酸味食物的攝入,適當增加甘味食物的攝入量,以健運脾胃。如紅棗、豆芽、豆苗、芡實、山藥、胡蘿蔔、茼蒿、芹菜、柚子、甘蔗等。同時可適當選用一些具有辛香氣味的蔬菜、調料,如韭菜、蔥、香菜、小茴香、陳皮等,通過辛香之味醒脾助運化、‍‍‍‍‍‍‍‍‍‍‍‍‍疏暢助升發。另外還要注意舒肝。對於肝氣不舒,平時容易生氣、發火或常感鬱悶的人,可以選用玫瑰花、合歡花、茉莉花等泡水當茶飲,以芳香理氣、舒緩肝鬱。

雨水節氣後,氣溫漸升,許多人漸漸開始出門做各項運動了,但是請注意,一定要避寒防溼。

特別是老年人,晨練不宜過早,應該在氣溫較暖的白天,選擇避風、乾爽的地方進行。運動形式最好選用較溫和的散步、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動作柔和的健身操為主,運動量因人而異,以微汗為宜。前文反覆提及,雨水節氣後寒溼重,而寒溼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因此,建議脾胃虛弱的灸友在雨水節氣後多喝這薏米薑茶,祛溼排寒,尤其是著涼胃疼時來上一杯,立馬就舒暢了。薏米能祛溼;小麥養心除煩、益腎、健脾;小米養胃;蜜棗調胃補虛,增加甜味;生薑祛寒溼、健胃止痛。其中薏米、小麥須等量,如果喜歡甜的就多放些蜜棗。生薑依自己的接受程度添加,當然濃鬱一點更好。將薏米、小麥提前2個小時泡好,接著將所有材料一起入鍋,煮40分鐘就行。記得多加點水,不要煮成粥了。

親愛的灸友們,希望大家都能多注意寒溼氣,捂實腿腳,守護嬌嫩的脾胃!

點擊上方搜索觀看更多往期精彩內容

大家好,最近很多讀者說收不到艾灸大全的推送,那是因為公眾號改了推送規則,時間線被打亂了!

真的很害怕和大家錯過!所以請喜歡艾灸大全的朋友們,一定要「星標」艾灸大全,這樣就可以快速在訂閱號列表上方找到我們啦。

另外,記得多多和艾灸大全(評論、轉發、在看),這樣平臺就知道你對我們的內容感興趣啦期待我們每天都不見不散~

目前25萬+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艾灸諮詢解答

艾灸師:有關艾灸培訓、學習、加盟、產品、使用、配穴、調理等,和艾灸有關的所有問題,都可以諮詢,敬請各位灸友和粉絲朋友關注!

關注更多艾灸專業公眾號

戳這裡,立即進入艾灸商城選購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中醫養生 | 雨水
    就是到了雨水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為一候,五日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雨水表示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節氣過後,人們明顯感到春暖花開,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在雨水時節,我們應該注意什麼?如何養生呢?
  • 雨水| 薏米薑茶祛寒溼,不負好雨知時節
    春雨,是這世間的精靈。雨水三候|說的是雨水攜著暖意下來,水獺開始捕魚了。五日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日,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裡揚起而開始抽出嫩芽,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雨水,一杯祛溼排寒茶 】雨水節氣,雨聲淅瀝,自然就多了些寒溼之氣。飲食上正是調養脾胃,祛風除溼的好時機。一道春日保養脾胃的好方子:薏米薑茶。只要將薏米、麥子提前泡2個小時,然後加入小米、蜜棗、生薑一起入鍋,煮40分鐘左右。記得多加點水,以免煮成粥。
  • 振奮陽氣,驅散寒溼之邪!
    春天是陽氣開始生發的時候,但是冬寒還未完全離去,故容易出現晝夜溫差大的倒春寒情況,而寒邪主收引,春天又有陽氣生發之勢,所以容易導致寒邪外閉,內則鬱熱等寒熱錯雜情況。因為無論是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抑或是新冠狀病毒,都是具有季節性流行的特點,往往是天氣多變時候,人體正氣虛弱時發病。
  • 雨水將至,「寒溼症」來襲?常喝這5道湯,祛溼健脾,關鍵還不貴
    導讀:雨水將至,「寒溼症」來襲?常喝這5道湯,祛溼健脾,關鍵還不貴大地冰雪消融,雨水節氣夾寒而至。這個節氣也正是「乍暖還寒,最難將息」的時候,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降雨也會明顯增多,空氣的溼度會更大,寒溼之邪易入侵為患。
  • 今日雨水丨夜臥早起、萬物復甦
    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水矣。一候獺祭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謂豺獺知報本。歲始而魚上遊,則獺初取以祭。
  • 雨水時,顧護脾胃很重要
    明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2個節氣-雨水。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如何看雨水。中醫中的脾胃就像雨水,在雨水節氣中最需顧護。  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雨水節氣後,寒溼之邪最易困著脾臟,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臟。
  • 雨水 | 節氣養生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一般在公曆2月18日-20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 則散而為雨矣」。意指雨水後,氣溫開始漸漸回暖,草木也得雨露滋潤,開始生長。一候獺祭魚。雨水節氣一到,水獺開始捕魚,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
  • 庚子雨水,謹防寒溼困脾、肝木伐脾
    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在古人的眼中和筆下,雨水是個充滿了生機預兆,充滿了希望的節氣。秋季雨水勤,飄飄灑灑的,淨連陰天,下的人渾身又溼又澀。一候 | 獺祭魚。雨水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二候 | 鴻雁來。
  • 雨水節氣護肝健脾最重要
    今天不僅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還是雨水節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東風解凍,散而為雨,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氣象意義上春天到了。
  • 雨水時節的食療
    雨水三候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天地間至此時,已經是全部陽能充滿。這是春的開始,生命就要出土了。
  • 節氣|雨水送春意 食粥養脾胃
    2月18日,農曆正月廿二是每年24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俗語說「春雨貴如油」。雨水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春天,雨水後,春回大地,春滿人間。雨露滋潤著大地,又到了春耕的日子。雨水仍然是早春節氣,早晚仍然較為寒冷,霧氣大,不宜於做過於激烈的運動,避免因為體內能量(中氣)消耗太過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導致肝氣過剩而出現發熱、上火等症狀。可做些散步、打太極拳等較輕鬆的運動,讓肝氣慢慢地上升。但如果雨水過多,晨練時霧氣較重,應適當推後,尤其是患者有骨關節炎或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病人要注意。
  • 雨水節氣除了食補還需注意哪些?
    雨水時氣溫雖然不像寒冬臘月時那麼低,但由於大氣轉暖,人體的毛孔開始打開,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降低,故人們不應急於脫去冬衣,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素有關節痛的人,更應重視肩、腰、腿等部位關節的保暖,以免寒溼之邪外侵而引發疾病。二、飲食調養唐代藥王孫思邈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雨水節氣宜少吃酸、多吃甜味食物以養脾。
  • 3個小動作,溫脾腎,逐寒溼,專調脾弱又陽虛的體質
    5.男人肚子大,女人寒氣重,老人五更瀉,小孩老生病男人往往手腳勻稱不胖,偏偏肚子大,往往提示脾溼重。女人的問題,說到底一個寒字。脾胃虛寒的女人,氣血不暢,容易怕冷,有宮寒易痛經,白帶清稀量多,性格還糾結不安,早衰明顯。
  • 【悅泰美·雨水節氣】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雨水節氣後,氣候寒溫不定,這種變化無常的天氣,除易導致外感病的發生,還極易引起人們的情緒波動,形成心神不安、煩躁易怒、失眠多夢,進而影響身心健康,同時還是高血壓、心臟病、哮喘等病反覆發作的誘發因素。所以雨水節氣養生春季養肝氣升發,忌怒,忌鬱,有不開心要及時溝通或排解。另外,酸味食物(醋、檸檬、山楂、話梅)會影響肝氣升發,務必少碰。養陽:適時睡眠
  • 今日雨水|「雨」過天晴 疫情終將過去
    2月19日,即農曆正月二十六,是雨水節氣。雨水,「鬥指壬為雨水,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今年雨水節氣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時期,海慈醫療集團治未病科戴淑青主任醫師提醒市民,應遵循自然規律,注意病毒防護,飲食起居要顧護脾胃,謹防寒溼上身,做好雨水節氣養生。
  • [雨水灸]養肝護脾胃重點穴位,一定要爛熟於心,灸友必知!!!
    2021年2月18日農曆正月初七今日雨水東風吹散寒冷的封印,溫暖潺潺流動,魚兒遊向水面感受春的氣息,水獺藉機開始了春日狩獵,美美的來一頓全魚盛宴。 春天萬物生發,肝氣內應,養生之道以養肝為主。《黃帝內經》說,「春主肝」,肝臟在春季活動比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損害脾胃。同時,因為降雨的增多,溼氣加重,溼邪易困擾脾胃。所以,在這一時期,一定要注意對脾胃的養護,健脾利溼。穴位:肝俞穴、太衝穴、太溪穴、三陰交穴、足三裡穴。
  • 雨水丨東風解凍,散而為雨,萬物萌動,春天來了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雨開始,雨量漸增,故名雨水。此時,萬物開始萌動,春天沁人的氣息開始蔓延.雨水節回娘屋,是流行於川西一帶的一項風俗。到了雨水這個節氣,川西地區出嫁的女兒們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養兒方知父母恩,已經生子的婦女,帶上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 春三月,用灸與食,調宿疾、舒肝氣
    春季肝氣生發的同時,也容易肝氣鬱結。「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春天趁著肝氣的生發之機,來疏肝理氣,往往會有更好的效果。順勢而為——順應身體氣機之勢,順應天地自然之氣。春天,順勢而灸,疏肝理氣,調理宿疾。也正是「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足厥陰肝經的原穴:太衝穴太衝穴是足厥陰肝經的原穴,在足背,第1、2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原穴是臟腑的原氣經過和留止的地方。原穴很有意思,一般在四肢遠端,離臟腑很遠。
  • 雨水 | 雨水至 萬物春
    此時,春風遍吹,冰雪融化,空氣溼潤,雨水增多,大地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雨水節氣一般從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雨水與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 滴滴答答等來了「雨水」,又冷又溼,這樣做才養生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要懂得適時春捂雨水期間要注意「倒春寒」現象。雨水之後空氣中水分增加,導致氣溫不僅偏低,而且寒中有溼。這種溼寒的氣候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有一定的影響。雨水節氣晝夜溫差較大,雨水多,溼氣重是這個節氣的氣候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