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雨水時節後的寒溼,穿透到骨髓,要用一點陽性的東西,把它逼出來。艾灸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首先,要守好寒溼易入體的5大通道,一周艾灸兩三次。1、從「大椎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引起肩頸酸痛、肩周炎、頸椎病、頭暈頭痛、失眠多夢;
2、從「羶中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引起乳腺腫痛、乳腺管道阻塞、小葉增生乳腺纖維瘤等症狀;3、從「命門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引起腰酸背痛、腰膝酸軟、各種腎虛、性功能下降等症狀;
4、從「神闕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存積在盆腔,特別是女性朋友們要注意!當盆腔內的寒溼重時,就容易引起婦科炎症、月經不調、痛經、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不育等症狀;5、從「湧泉穴」進入的寒溼氣容易往上流動,容易引起膝關節酸痛、風溼關節炎等。另外,雨水節氣後體內的陽氣處於向上生發的狀態,而陰氣則往下收斂。此時上半身會比較暖和,下肢會涼一些。一些體質敏感的朋友,就會有雙腳冰涼,但同時伴隨著口乾舌燥,牙齦腫痛,嘴唇起皮、乾裂等上火症狀。艾灸湧泉穴正能緩解這上熱下寒的情況,將人體上部的陽氣下引,抑制過旺的心火,從而引火歸元,讓身體達到陰陽平衡的舒適狀態。另外,雨水節氣後除了要注意寒溼,也不能忘記肝氣的生發。因此再給大家推薦一個必灸穴位,那就是任脈上的中極穴。雖說中極這個穴是補腎的,但之前提到木氣的升發要靠水氣的滋養,而腎臟在五行裡面是屬水的,腎水養肝木。
所以說,中極穴既能養腎,又能潤木氣,又能幫助升發,實在是最適宜雨水節氣艾灸的穴位了!
雨水節氣,做好3件事
那除了艾灸之外,雨水節氣在穿著、吃食、運動上也要有相應的改變,不該做的堅決不能碰。
雨水節氣後,肝氣旺盛,易克脾土。飲食上要「省酸增甘,以養脾」,同時多喝花茶、多吃清淡的食物。
自明日起,灸友們就應減少酸味食物的攝入,適當增加甘味食物的攝入量,以健運脾胃。如紅棗、豆芽、豆苗、芡實、山藥、胡蘿蔔、茼蒿、芹菜、柚子、甘蔗等。同時可適當選用一些具有辛香氣味的蔬菜、調料,如韭菜、蔥、香菜、小茴香、陳皮等,通過辛香之味醒脾助運化、疏暢助升發。另外還要注意舒肝。對於肝氣不舒,平時容易生氣、發火或常感鬱悶的人,可以選用玫瑰花、合歡花、茉莉花等泡水當茶飲,以芳香理氣、舒緩肝鬱。雨水節氣後,氣溫漸升,許多人漸漸開始出門做各項運動了,但是請注意,一定要避寒防溼。
特別是老年人,晨練不宜過早,應該在氣溫較暖的白天,選擇避風、乾爽的地方進行。運動形式最好選用較溫和的散步、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動作柔和的健身操為主,運動量因人而異,以微汗為宜。前文反覆提及,雨水節氣後寒溼重,而寒溼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因此,建議脾胃虛弱的灸友在雨水節氣後多喝這薏米薑茶,祛溼排寒,尤其是著涼胃疼時來上一杯,立馬就舒暢了。薏米能祛溼;小麥養心除煩、益腎、健脾;小米養胃;蜜棗調胃補虛,增加甜味;生薑祛寒溼、健胃止痛。其中薏米、小麥須等量,如果喜歡甜的就多放些蜜棗。生薑依自己的接受程度添加,當然濃鬱一點更好。將薏米、小麥提前2個小時泡好,接著將所有材料一起入鍋,煮40分鐘就行。記得多加點水,不要煮成粥了。親愛的灸友們,希望大家都能多注意寒溼氣,捂實腿腳,守護嬌嫩的脾胃!
點擊上方搜索觀看更多往期精彩內容
大家好,最近很多讀者說收不到艾灸大全的推送,那是因為公眾號改了推送規則,時間線被打亂了!
真的很害怕和大家錯過!所以請喜歡艾灸大全的朋友們,一定要「星標」艾灸大全,這樣就可以快速在訂閱號列表上方找到我們啦。
另外,記得多多和艾灸大全(評論、轉發、在看),這樣平臺就知道你對我們的內容感興趣啦!期待我們每天都不見不散~
目前25萬+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艾灸諮詢解答
艾灸師:有關艾灸培訓、學習、加盟、產品、使用、配穴、調理等,和艾灸有關的所有問題,都可以諮詢,敬請各位灸友和粉絲朋友關注!
關注更多艾灸專業公眾號
戳這裡,立即進入艾灸商城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