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管轄海域將劃分為農漁業區、海洋保護區等一類海洋功能區

2020-12-26 中國網

中國網3月23日訊 日前,記者從三亞政府網了解到,為了更好地統籌安排全市管轄海域的適用於保護,建立科學的海洋開發秩序,保障海洋經濟的穩定發展,近日,在三亞市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的《三亞市海洋功能區劃》(2013年-2020年)中,將把三亞市的管轄海域劃分為農漁業區、港口航運區、旅遊休閒娛樂區、海洋保護區、特殊利用區、保留區等6個一類海洋功能區。

據介紹,目前三亞市的海洋資源開發還停留在粗放利用的狀態,亟待加強對海洋資源開發的統一管理。隨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推進,局部海域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生態問題較為突出,海洋資源環境保護迫在眉睫。因此,《三亞市海洋功能區劃》(2013年-2020年)中遵循全國和全省海洋功能區劃確定的總原則,為三亞市劃定了包括農漁業區、港口航運區、旅遊休閒娛樂區、海洋保護區、特殊利用區、保留區在內的6個一類海洋功能區。其中,農漁業區細分到了養殖區、增殖區。捕撈區、漁業基礎設施區等4個二級類。而港口航運區細分到了港口區、錨地區等2個二級類,海洋保護區細分到海洋自然保護區1個二級類。

據悉,為了對6大海洋功能區進行更好的開發與管理,三亞市將在區劃實施管理、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環境保護、基礎能力建設、監督檢查與執法及法制建設和宣傳等幾大方面實施具體的保障措施,以優化海洋產業布局,有效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實現規劃用海、集約用海、生態用海、科技用海和依法用海。

相關焦點

  • 東營5000平方公里海域劃分26個海洋基本功能區
    ,《東營市海洋功能區劃(2013—2020年)》(報批稿)出爐。根據規劃,我市5000平方公裡的海域將被劃分為26個海洋基本功能區。   此次我市海洋功能區劃東西至與濰坊、濱州海域界線,向海一側至省海洋與漁業廳確定的市縣級海洋功能區劃外緣線,總面積為5000平方公裡,區劃範圍內海岸線長度為413公裡。上述區域共被劃分出26個海洋基本功能區,共計6大類——農漁業區、港口航運區、工業與城鎮用海區、礦產與能源區、海洋保護區與特殊利用區。
  • 漳州市海洋功能區劃(2013—2020年)
    區內應加強港口航運區、旅遊休閒娛樂區、農漁業區、工業與城鎮用海區的統籌協調管理;加強水產養殖規模和品種管理,制定區域汙染控制措施,減少養殖自身汙染,促進東山灣水產養殖業健康發展;完善海洋保護區管理制度,加強各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力度,適時實施漳江口紅樹林保護區生態修復;科學有序地建設古雷港區,減少對東山珊瑚礁保護區和農漁業區的影響;嚴格控制灣內圍填海規模。
  • 24個海洋國家公園建設優先區推薦 | 附海洋國家公園建設優先區篩選研究概述
    全國海洋生態優先區海洋生態優先區域是指海洋生物多樣性豐富、物種特有化程度高、珍稀瀕危物種分布集中、具有重要生態功能或過程的區域。根據我國海域地理位置、氣候特徵、海洋生物多樣性特徵及保護對象分布特點等因素,將我國管轄海域分為黃海、東海和南海3個地理單元。
  • 首條跨海高鐵來了 全球海洋保護區建設呈現新趨勢
    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球承諾、指定或建立的海洋保護區約17000個,總面積超過2800萬平方公裡,佔全球海洋面積的7.9%,佔內水、領海和專屬經濟區等國家管轄內海域面積的18.4%,佔公海和國際海底區域等國家管轄外海域面積的0.25%。「一划了之」的保護區在地理空間上看,海洋保護區主要建立在國家管轄內海域。
  • 廣西出臺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
    廣西出臺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規劃海域面積約7000平方公裡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南寧訊(記者 唐廣生 通訊員 李鵬 楊曉佼)日前,自治區政府編制印發了《廣西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規劃海域面積約其中,優化開發區域海域面積佔40.3%,重點開發區域海域面積佔17.7%,限制開發區域海域面積佔35%,禁止開發區域海域面積佔7%。該規劃是《廣西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西海洋空間開發的基礎性和約束性規劃,規劃範圍為依法管理的近岸海域和潿洲島-斜陽島周邊海域,以及629個無居民海島,總面積約7000平方公裡。
  • 我國管轄海域海洋基礎圖系實現更新換代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吳自銀研究員和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溫珍河研究員共同主編的《中國海海洋地質系列圖》(以下簡稱《系列圖》)出版發行,標誌著我國管轄海域海洋基礎圖系實現了更新換代,也是該學科領域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果。《系列圖》由兩家單位的30餘名科研人員歷時近8年研編而成。
  •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山東省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
    山東省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山東省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   魯政發〔2017〕22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山東省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
  • 《中國海洋保護行業報告》:我國已建立271個海洋保護區
    10月11日,我國海洋保護領域首份《中國海洋保護行業報告》(2020)在上海發布。報告分析了我國海洋保護工作中的前沿熱點問題和各個利益攸關方的能力建設現狀,結合政策與時事的梳理對行業當下的機遇和挑戰做出了判斷,進而為行業未來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
  • 我國海洋功能分區是什麼?
    我國管轄海域劃定十種主要海洋功能區。每種海洋功能區的開發保護重點和管理要求如下: (一)港口航運區是指為滿足船舶安全航行、停靠,進行裝卸作業或避風所劃定的海域,包括港口、航道和錨地。為實現海洋漁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維護沿海地區社會穩定,國家將保證重點大型漁港及漁業物資供給和重要苗種繁殖場所等重要漁業設施基地建設用海需要,保證渤海區、北黃海區、南黃海區、長江口區、東海西岸區、南海北岸區等重要養殖區的養殖用海需要,保證局部近岸海域和海島周圍海域生物物种放流及人工魚礁建設的用海需要,確保重點漁場不受破壞。
  • 世界最大海洋保護區取得外交突破—新聞—科學網
    數年談判達成南極協定 代表首個公海保護成績
  • 我國海洋生態基本穩定 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圖)
    蔡華偉製圖人民日報北京3月17日電(記者餘建斌)據國家海洋局最新發布的《2014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基本穩定,但近岸局部海域汙染嚴重、陸源排汙壓力巨大、海洋環境災害多發等問題依然突出。
  • 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廣東省海洋功能區劃文本的通知
    為了適應全省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協調和規範各種海洋開發活動,加強對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實現海洋經濟加快發展、率先發展、協調發展,加快海洋經濟強省的建設步伐,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按照《省級海洋功能區劃成果要求(試行)》,遵循《全國海洋功能區劃》,根據全省海域的區位條件、環境與資源狀況等自然屬性,結合全省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將全省海域劃分成不同類型且具有特定主導功能的海洋功能區。
  •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發布05年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
    全省海域海水環境質量和海洋沉積物環境質量良好,部分港灣和江河入海口鄰近海域仍有汙染現象,海洋生物質量總體保持健康水平,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相對穩定,各海洋功能區環境狀況能夠滿足其功能區要求,海洋水文狀況基本正常,海洋災害發生次數比去年少,陸源汙染物仍是影響海洋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    2.
  • 深圳將規劃新建1-2個市級海洋保護區(海洋公園)
    &nbsp&nbsp&nbsp&nbsp深圳將加快推動大鵬國家級海洋公園、華僑城國家級海洋公園、深圳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申報建設。根據《規劃》,深圳將加快推動大鵬國家級海洋公園、華僑城國家級海洋公園、深圳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申報建設。並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規劃新建 1-2個市級海洋保護區(海洋公園)。
  • 三亞海洋生態修復效果顯著 珊瑚礁覆蓋率持續上升
    為珊瑚「開處方」,三亞海洋生態修復效果顯著,珊瑚礁覆蓋率持續上升  風波浪裏海石花開  三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三亞附近海域做珊瑚調查。1990年,三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應運而生,這也是首批成立的5個國家級海洋自然保護區之一,以珊瑚礁及其生態系統為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  「保護區成立之初,漁民盜採珊瑚礁的不少,珊瑚礁生態系統破壞嚴重。」三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任傅捷透露,在三亞西瑁洲島海域,珊瑚礁覆蓋率一度從80%下降到20%,「海底不僅沒有珊瑚,連一條魚也看不到,是一片寂靜的『死海』。」
  • 三亞周邊海域又現「海洋精靈」啦!新海豚群種類有待考究
    更多視頻  三亞周邊海域又現新海豚群  海南日報三亞8月12日電(記者林詩婷)「海洋精靈」海豚暢遊三亞海域近日成為熱門話題。記者今天獲悉,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動物研究團隊11日在三亞周邊海域又發現一海豚群。
  • 國家海洋局發布《2011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
    據介紹,各級海洋環境監測機構共完成了全海域約8000個站位的監測工作,獲得各類海洋環境監測數據240餘萬個。2011年我國的海洋環境總體狀況維持在較好水平。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洋面積約佔我國管轄海域面積的95%,主要海洋功能區環境狀況基本滿足海域使用要求。
  • 黃三角保護區被列入山東省渤海海洋生態紅線區
    近日,山東省政府印發《山東省渤海海洋生態紅線區劃定方案》,方案有效期限為2013年-2020年,成為首個在渤海建立實施海洋生態紅線制度的省份。劃定範圍涉及海域總面積16313.90平方公裡,為我省管轄全部渤海海域;紅線區總面積6534.42平方公裡,佔我省管轄渤海海域總面積的40.05%,紅線區劃定範圍內,岸線總長度為931.41公裡
  • 加彭建立非洲最大海洋保護區系統
    這個海洋保護區系統由20座海洋公園和保護區組成,將會保護加彭26%的領海,覆蓋面積達53000平方公裡。在建立保護區的同時,加彭政府還為西非設立了科學家稱之為最具可持續性的漁業發展計劃。長期以來,西非地區一直以猖獗的過度捕撈而著稱。為了恢復可持續的捕撈,加彭政府為商業捕撈船隊和人工捕撈船隊分別設立了捕撈區。
  • 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名單公布:三亞蜈支洲島海域海洋牧場上榜!
    02:22來自三亞發布日前,農業農村部公布了第五批24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名單,三亞蜈支洲島海域海洋牧場榜上有名。這也是海南首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實現了零的突破。2010年,蜈支洲島開始海洋牧場建設工程,並先後開展了人工魚礁投放、海洋環境修復、珊瑚移植等工作,以此來推進海洋生態系統的恢復和保護。「海洋牧場相當於通過投放人工魚礁給海洋生物修建房子,為其提供休息、隱蔽、生活和繁殖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