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公裡跨射:人類史上最遠的戰列艦炮擊,然而真相卻是這樣

2020-12-19 科羅廖夫

跟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殘酷海戰相比,二戰時期的地中海的交戰都顯得特別溫柔和禮貌,例如卡拉布裡亞大海戰,這是二次大戰地中海最大規模海戰,而且是經典的艦炮炮術對決和現代化的空對艦打擊相結合的海戰。1940年7月,義大利海軍主力艦隊與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狹路相逢,交戰雙方包括5艘戰列艦、1艘航空母艦、19艘巡洋艦和32艘驅逐艦,海戰持續一白天,雙方都宣稱自己獲勝,事實上是一次平局。這次海戰很奇葩,義大利空軍出動上百架戰機轟炸英艦,沒有任何戰果,就連自己的軍艦也沒擊中。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對英法宣戰。在利比亞,義大利格拉齊亞尼元帥的軍隊對此措手不及,準備不足。7月6日,義大利人第一次組織大規模的運輸船隊,載著大量急需的軍需物資和人員前往利比亞的班加西港。由於此次運輸任務的重要性,任性的義大利海軍派出了幾乎全部主力艦,組成了一支強大的艦隊,為運輸船隊護航,由海軍中將卡姆皮奧尼統一指揮。這支異常強大的艦隊包括2艘戰列艦(朱裡奧.愷撒號和加富爾伯爵號),7艘重巡洋艦,8艘輕巡洋艦,32艘驅逐艦,以及......1艘魚雷艇。

與此同時,英國人也在執行他們自己的運輸計劃,英國的運輸船隊需要將物資輸送到馬爾他,同時還要轉移當地的平民。為這兩支運輸船隊擔任護航的是海軍中將坎寧安指揮的3支英國分艦隊,共計3艘戰列艦(厭戰號、君權號和馬來亞號),1艘航空母艦(鷹號),5艘輕巡洋艦,16艘驅逐艦。

逢敵必戰是大英帝國皇家海軍三百年的光榮傳統,同樣具有亮劍精神的坎寧安海軍中將希望能尋找到與義大利艦隊戰鬥的機會,於是就想打一場以運輸船隊為引子的大規模海上決戰,力圖一戰殲滅看上去像麵條一樣軟的義大利海軍,取得地中海的絕對制海權。

然而義大利也有沒煮爛的比較堅硬的麵條。7月7日,英國艦隊從位於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啟程,而義大利艦隊一開始就從各種偵察和情報渠道獲得了英國艦隊出沒的消息,義大利海軍的卡姆皮奧尼中將命令護航艦隊改變航向,第二天下午,義大利的空中偵察在遠海發現了英國艦隊的3艘戰列艦和8艘驅逐艦,卡姆皮奧尼中將命令自己的艦隊轉向,迎擊英國艦隊,以阻止英國的戰列艦對利比亞班加西可能實施的炮擊。但不久之後,柔軟的爛麵條出現了,義大利海軍總部來了命令,「建議」卡姆皮奧尼中將不要與英軍交戰。7月8日晚,義大利艦隊回航。

在接下來的一天裡,義大利人和英國人的艦隊都在尋找著對方。7月9日下午2點,義大利海軍總部命令卡姆皮奧尼中將的艦隊前往義大利卡拉布裡亞半島龐塔斯提洛東南65海裡的海域,到那裡待擊,等待預期將在那裡出現的英國艦隊。因為伏擊的海域距離義大利塔蘭託軍港比較近,義大利海軍還一度考慮讓停泊在塔蘭託的2艘維內託級戰列艦也投入戰鬥,但隨後又打消了計劃,理由是手頭沒有多餘的驅逐艦護航... ...

與此同時,坎寧安中將率領的英國艦隊處於義大利艦隊以東90海裡處,艦載偵察機也發現了義大利艦隊的蹤跡,據說這是自1815年拿破崙戰爭結束以來,在地中海掌握了125年絕對制海權的英國皇家海軍,第一次遭遇真實的敵艦,坎寧安海軍中將興奮的小手一直顫抖,根本停不下來,建功立業的時刻到來了。英國鷹號航母立即起飛了兩個波次的15架劍魚式攻擊機,去轟炸義大利艦隊。

但是,無彈一命中......

到下午3點15分,雙方進入視距內,首先是經典的輕巡洋艦炮戰,義大利艦隊首先開火,此時距離21.5公裡。義大利4艘輕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對陣英國5艘輕巡洋艦,義大利艦隊的火力越來越精準,而英國輕巡洋艦的彈著卻顯得分散。義大利加裡波第號輕巡洋艦命中了英國海王星號輕巡洋艦艦尾一彈,導致該艦的水上飛機和彈射器被炸毀。巡洋艦的戰鬥持續了15分鐘,英國人戰後也聲稱命中義大利巡洋艦一彈,但未獲證實。

15點23分,義大利戰列艦和重巡洋艦轉向切入英國厭戰號戰列艦的航線,準備進入戰列艦決戰。進入射程的英國厭戰號戰列艦進行了若干次試射,但無一命中。同時厭戰號戰列艦還起飛了水上偵察機幫助指示目標和測定落彈水柱,以便為火控系統提供更精準的測距數據,厭戰號還同時進行S機動,以便讓後面的馬來亞號戰列艦趕上來。此時君權號戰列艦仍有一定距離,沒有投入戰鬥。

15點52分,朱裡奧.愷撒號的主炮打了第一輪齊射,距離26.4公裡,位於側後的加富爾伯爵號沒有開火,這是遵循日德蘭海戰時的教訓,它在等待與英國艦隊中的馬來亞號戰列艦或君權號戰列艦交火。

15點53分,厭戰號戰列艦進行第一輪齊射,前後部炮塔分別瞄準朱裡奧.愷撒號和加富爾伯爵號,同樣無一命中,英國人並不知道義大利艦隊只有朱裡奧.愷撒號一艘戰列艦在開火。此時朱裡奧.愷撒號一次齊射,炮彈落在厭戰號戰列艦與驅逐艦赫裡沃德號和誘惑號之間,擁有厚重裝甲的戰列艦沒啥事,然而這枚320毫米口徑的近失彈,卻造成英國2艘驅逐艦受傷,立即退出戰鬥。

就這樣,雙方溫柔禮貌的你來我往,進行著兇猛的艦炮決戰。

然而,無一命中... ...

這期間英國鷹號航母又起飛了9架劍魚式攻擊機,攻擊了被誤認為是義大利戰列艦的2艘重巡洋艦。

然而,無一命中... ..

雙方的戰艦多次在20公裡距離上對敵艦打出跨射,最近距離是360米,是朱裡奧.愷撒號的一次齊射落在厭戰號戰列艦極近處,這說明朱裡奧.愷撒號已經抓到了厭戰號戰列艦的準確測距。

跨射是海軍艦炮射擊的專有名詞,實際上這是個翻譯過來的網絡詞彙。 我軍炮兵的術語應該叫夾差法射擊,不像陸軍火炮在陸地上有一個堅實的射擊平臺,戰艦浮在海上受波濤之類的影響會搖擺,所以每次炮擊的準確性都不一樣。如果試射的炮彈大部分落於敵艦周圍,彈著點均勻,且散布在敵艦兩側,此時就叫實現了跨射,這說明我艦測距準確、諸元合理,命中敵艦的概率較大,然後就可以立即轉入效力射,等著命中,打不打得中就看人品了。

不過海軍有一句俗語:「跨射靠實力,打中靠運氣」。這次海戰雙方的人品和運氣都不夠好,儘管有跨射。

然而,無一命中... ..

只有英國厭戰號戰列艦的一發381毫米炮彈命中朱裡奧.愷撒號的後部甲板,巨大的「震動」造成8臺鍋爐中的4臺停車,導致朱裡奧.愷撒號航速由25節下降到18節。英國人很禮貌的沒有乘勝追擊,雙方繼續禮貌的你來我往的炮擊。

然而,無一命中... ..

一小時後海戰結束,雙方釋放煙霧,各自退出戰場。

英國六級金幣戰列艦厭戰號的這枚15英寸(381毫米)炮彈,命中了義大利戰列艦愷撒號的後部甲板,當時射擊距離為24公裡,這是人類歷史上戰列艦之間的動對動射擊的最遠命中記錄,迄今仍未打破。也有人說戰列艦最遠炮擊命中記錄是1942年卡薩布蘭卡海戰中,美國麻薩諸塞號戰列艦一發406毫米炮彈命中法國驅逐艦米蘭號,距離為27000碼,折合24.6公裡,不過這是戰列艦打擊驅逐艦。

圖片:白平原號護航航母被大和號主炮跨射的情景,看見炮彈比較均勻的散落在軍艦周圍。

還有人認為最遠戰列艦動對動炮擊記錄應該是在1944年10月雷伊泰灣海戰,日本戰列艦大和號在32公裡的超遠距離對美軍護航航母白平原號的炮擊,當時大和號連續取得五次跨射,然而,無一命中... ..此次射擊應該是人類歷史上艦炮對移動目標最遠有效炮擊(未命中)的記錄。形成跨射意味著測量和瞄準正確,持續射擊一般可命中。連續五次跨射卻未命中敵艦實屬小概率事件,這說明日本人的人品比較差。

按照常理,厭戰號這一枚英國381毫米的重型炮彈的巨大威力,命中敵艦以後,足以重創數萬噸的義大利戰列艦。

然並卵,這枚炮彈沒有爆炸... ...

相關焦點

  • 遠程「狙擊」:戰列艦對決的超遠炮擊
    【話說戰史】超遠炮擊:超級戰列艦射程有多大作為火炮戰艦的集大成製作,戰列艦在軍艦的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曾經作為艦隊決戰的核心,利炮厚甲是其的生存之本,二戰時期的戰列艦基本都達到了其發展頂峰,那麼戰列艦射程有多大呢?
  • 海戰史上唯一的案例,被戰列艦發射的魚雷擊中,俾斯麥號的黑歷史
    只不過在20世紀30年代的改裝中各國才開始拆除軍艦上的魚雷,當然也有沒拆魚雷的戰列艦,有的甚至沒拆魚雷,還要往戰列艦上加裝魚雷。不過這種例子是少數,並且主要集中在大西洋附近的海軍國家。直到現在,戰列艦對戰列艦發射魚雷並取得命中的紀錄只有一次,而海戰史上唯一的一次戰例就發生在1941年皇家海軍圍剿俾斯麥號戰列艦的行動中。
  • 測距與火控,戰列艦齊射的關鍵,雷達賦予戰列艦的炮擊更為精準
    而在19世紀末到20年代初,海軍軍工科技的迅速發展,火炮的製造技術得到了質的提升,火炮的口徑越來越大、炮管越來長,射程也就越來越遠。而無畏艦的出現正是為遠程射擊而設計的一款軍艦,而對於遠距離炮擊和近程炮擊不同,遠程炮擊需要觀測炮彈的落點以修正設計參數,所以火控裝置和測距裝備成為海軍戰列艦參與遠程炮擊的關鍵。
  • 奇妙的火藥粉末變革:讓戰列艦巨炮成為海洋霸主,24公裡命中
    【話說軍世】在火炮成為風帆戰艦的主要火力後,戰列艦名字的來源「戰列線」戰術開始出現,在蒸汽機為海軍艦艇們帶來更強動力後,身披鐵甲的戰列艦便的更大更威武,不過戰列艦真正成為「大艦巨炮」,還有一項因素,那就是炮彈火藥粉末的變革。
  • 超級戰列艦大和號:我曾經也想炮擊瓜島,撕碎一切美軍戰列艦
    為了取得爭奪戰的勝利,日本海軍面臨的最重要的課題是向陸軍及時補給人員、彈藥和糧食等。換言之,在美軍掌握大部分制空權的情況下,日本海軍不得不面對持續艱苦又危險的運輸任務。那麼,有沒有什麼可以暫時削弱美軍航空活動的方法呢?日本海軍給出的答案是趁夜派出戰列艦駛進機場附近,用大口徑艦炮進行持續數十分鐘的射擊,夷平美軍的飛機、燃料和彈藥,讓機場跑道千瘡百孔無法使用。
  • 戰列艦主炮最遠命中紀錄:厭戰、馬薩、沙恩誰是最強者
    【話說軍世】作為火炮戰艦的巔峰,戰列艦的大海戰時代對於很多朋友都是一種「圖騰」般的存在,那麼戰列艦巨炮的最遠命中紀錄是多遠呢,有幾艘戰列艦在不同的海戰條件下,都創造了最遠命中紀錄,那麼他們誰才是最強者呢,我們一起看一下。
  • 誕生於一戰,卻打出了戰列艦動對動最遠命中紀錄,英制15英寸炮
    MK-I型15寸炮最早誕生於1915年,並應用到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上,到1946年最後裝備到前衛級戰列艦上,並服役到1959年,該款艦炮的服役年限長達44年,是英國的大型艦炮當中應用最廣泛、服役年限最長一款火炮。
  • 戰列艦305毫米主炮不如副炮射程遠:法國第一代無畏艦
    法國第一代無畏艦:「偏科」理念拖後腿,落後的追趕者在前無畏艦時代,法國建造了最強大的丹東級戰列艦,這也是法國最後一級前無畏艦,不過在1905年英國開啟無畏艦時代後,法國海軍當時卻在未來戰艦發展道路上選擇了「偏科」理念:強調魚雷艇與巡洋艦作戰,這也導致了在海軍戰列艦由前無畏艦向無畏艦快速發展的時代中落後了
  • 美軍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圖)
    美國海軍南達科它級戰列艦  ——麻薩諸塞號  南達科他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1939年始建的一級戰列艦,也是美國海軍目前為止倒數第二級戰列艦(衣阿華級的前一級)。這一級戰列艦在太平洋戰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美國二戰期間戰列艦兵力的中堅。南達科他級戰列艦是在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基礎上改進而成,共造4艘。
  • 裝甲怪獸:四聯裝炮塔戰列艦
    排排坐:海軍史上戰列艦主炮塔數量排名》,擁有七座炮塔的戰列艦存在,而戰列艦的主炮塔最大只有四聯裝,建成的戰列艦主要有三種:法國敦刻爾克級戰列艦,擁有2座四聯裝主炮塔,都是330毫米火炮,且全部布置在了艦體前部;法國黎塞留級戰列艦,擁有2座四聯裝主炮塔,共計8門380毫米主炮,也是全部布置在了艦體前部,這樣的布置方式被認為後部火力缺失,不過法國人炮塔前置的布局,也是為了縮短裝甲帶縮小噸位,以保證攻守能力均衡。
  • 戰列艦三國志-「金剛」號(3)徵戰兩洋
    月16日服役,但這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5艘兩三萬噸級的艦隊航母,350架性能強悍的艦載機,在侵華戰場和珍珠港久經戰陣的精英飛行員,4艘30節伴隨護航的快速戰列艦,7艘34節以上的重巡,這樣豪華的配置無論是美國、英國還是德國、義大利艦隊遇到了都得跪,只有到1944年初埃塞克斯級開始在太平洋下餃子後才會被超出。
  • 戰列艦主炮有多大威力:406毫米炮彈對陸傾瀉,直接轟平陣地
    【話說軍世】在戰列艦作為主力艦的發展時代,其艦炮的口徑是雙方艦隊對戰時,最為直接的戰鬥力評定,比如說在1942年瓜島戰役中,裝備有356毫米艦炮的日軍霧島號戰列艦,原以為自己可以輕鬆「吊打」美軍巡洋艦和驅逐艦,不想美國海軍裝備了406毫米的戰列艦其實就在暗處,結果直到巨大的炮彈在自己艦身旁激起巨大水花,才發現為時已晚,硬「接」
  • 美軍戰列艦抵近射擊後結果是這樣
    舊日本海軍建造的世界最大戰列艦「大和」號裝備了9門460毫米的巨型主炮,這或許是軍迷最為津津樂道的事,不過,「大和」號厲害之外,不僅僅是此巨炮,其防禦力也遠遠凌駕於其之前的其他戰列艦之上。 舊日本海軍在「大和」號之前建造的戰列艦是1920年下水,1921年服役的長門級二號艦「陸奧」號。
  • 18張二戰戰列艦照片:大艦巨炮的時代,圖9是日本的「大和號」
    【圖為大和號海試時的照片】說到戰列艦,就不得不提到舊日本海軍的「大和號」戰列艦,這艘人類海軍史上最大的戰列艦,擁有9門口徑460毫米的火炮,可搭載7架艦載機,排水量達到了72810噸,噸位已經超過了普通的航母。
  • 7萬噸戰列艦:410毫米主裝甲,2萬噸裝甲總重,同級對手難以擊穿
    【話說軍世】戰列艦的發展在二戰時計入到了高峰階段,同時也進入了尾聲階段,主要原因是海上力量投射能力更強大的航母的出現,不過單就戰列艦而言,還是發展到了驚人的階段,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有著多項「戰列艦之最」的大和號戰列艦。
  • 戰列艦的最遠命中紀錄:24公裡外開火 一炮命中義大利巨艦
    在1912年,英國海軍著名的樸茨茅斯船塢裡開工了一級新式戰列艦,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如今這個對英國人來說十分光榮的名字被拿去命名航母了),而在這一級共五艘戰列艦中,最著名的無疑是二號艦"厭戰"號。
  • 消逝的巨獸 二戰時期十大戰列艦
    衣阿華級戰列艦是美國海軍排水量最大的一級戰列艦,三號艦密蘇裡號作為日本投降儀式的舉行地點而聞名於世,也是世界上最晚退役(1992年退役封存)的戰列艦。她作為大和號的對手而存在,但直到大和沉沒兩者也未能相遇。
  • 巨炮轟垮飛彈,海灣戰爭戰列艦炮轟薩達姆:打垮伊拉克岸防飛彈
    在二戰,沒有戰列艦護航,航母基本上都不敢出門,戰列艦提供了強大的防空火力,夜戰能力,在高海況惡劣氣候條件下戰鬥力,同時,還有登陸作戰的對岸炮擊能力。終結戰列艦的,也不是航母。在太平洋戰場沒有爆發戰列艦決戰的原因是,在二戰,戰列艦依然是海軍的核心主力,航母是前衛打手,戰列艦的地位並沒有動搖。
  • 戰績全靠「蹭」:大和號戰列艦最終被現實打臉
    【話說軍世】頂著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列艦這一光環,1945年大和號戰列艦看著自己巨大的身軀,再看看手中的戰績列表,比剛服役時僅僅多了幾行字而已完全驕傲不起來。戰績全靠「蹭」:大和號實際戰績確實有點水作為大和號的「最佳的戰績」,甘比爾灣號護衛航母一直被認為是大和號擊沉的,至少在大和號自己看來是這樣的,不過,實際上雷伊泰灣海戰美軍的統計卻不是這樣的。
  • 如果超級戰艦大和參加瓜島夜戰,能否一舉擊沉美軍兩艘戰列艦?
    對於此次海戰驚心動魄的過程,軍迷們一直津津樂道,甚至提出如果日軍出戰的不是老舊的"霧島"號,而是號稱史上最強戰列艦的"大和"號,那麼交手結果會完全不同,2艘美軍戰列艦恐怕無法全身而退,那麼這個假設是否成立,不妨分析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