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無力埋葬家人,鄰居劉繼祖贈給墳地,後來朱元璋怎麼報答?

2020-12-18 楚風說歷史

朱元璋是大明的開國皇帝,也是我一直很喜歡的一位皇帝,我覺得大家不要只看到朱元璋怎麼的殺功臣,很多時候他也是迫不得已,自古以來皇帝都是疑心病太重。而從一無所有,到創立大明王朝這樣大的基業,朱元璋自然知道創業的艱辛,也想讓朱家王朝長久,所以才會殺掉一些居功自傲的功臣。

除了殺功臣,朱元璋懲罰貪官也是很嚴厲的,他規定貪汙六十兩就得斬首,而當時的六十兩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十幾萬塊錢吧!正是因為太嚴厲,所以很多人覺得朱元璋好殺戮,其實並不是這樣,這一切都源於朱元璋少年時的貧苦生活,他知道農民最苦,貪官可惡。

朱元璋生活的時代是元朝末年,由於土地兼併,很多農民都失去了土地,生活在艱難困苦中。朱元璋家也不例外,父親朱五四靠著給地主劉德家種地為生,朱元璋年齡小就只能給地主劉德家放牛,據傳說朱元璋還和湯和等人偷吃過劉德的牛,被劉德一頓毒打。所以朱元璋小時候是沒少餓肚子的,可能朱元璋兒時候的夢想就和電視劇《朱元璋》裡說的一樣,那就是有大餅吃。

甚至朱元璋可笑的認為皇帝的待遇也只是左手一個大餅右手一個面膜。夢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卻很殘酷,朱元璋的童年肯定沒少吃苦。屋漏偏逢連夜雨至正三年(1343年),朱元璋的家鄉發生了旱災,並且過了年春天又發生了蝗災和瘟疫。家裡窮的沒有飯吃,生病了沒有錢醫治,不到半個月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相繼去世。家裡只剩下二哥和朱元璋。朱元璋和二哥既沒有錢買棺材安葬父母,也沒有錢為父母舉行葬禮,甚至連一個埋葬父母的地方都沒有。

於是朱元璋和二哥商量著去地主劉德家看看,希望劉德能夠看在父親為他種了一輩子地的情分上,給朱元璋的父親一塊下葬之地。沒想到的是朱元璋兄弟二人的苦苦相求下,竟然換來的是劉德的殘忍拒絕。朱元璋兄弟二人雖然很氣憤,但是沒有辦法,人家不同意,也不能強行安葬吧!

元至正四年甲申夏,炎疫流行,先南昌王薨,頃之,仁祖、淳皇后相繼崩逝,倉促無葬地,太祖告于田主劉德,德不許。適繼祖子從德家歸,以告繼祖。繼祖與妻婁氏輒啟太祖:吾饒於地,曷不謂我,任擇用,豈吝耶?《鳳陽新書》

朱元璋這時候很困惑,為什麼父母一輩子給地主家打工,到頭來沒有一點土地,但是這時候的朱元璋雖然困惑,可是他也沒有多想,因為安葬父母是第一要務。就在朱元璋一籌莫展的時候,好心人劉繼祖聽說了這件事,親自登門表示願意給朱元璋家一點地皮安葬父母,朱元璋兄弟當然很感激。於是在鄉親們的幫助下,朱元璋的父母終於得以安葬。其實按明史記載「裡人劉繼祖與之地,乃克葬,即鳳陽陵也。」

其實這個劉繼祖也不是太富有,最起碼肯定沒有劉德有錢。但是劉繼祖卻願意拿出一點土地安葬朱元璋的父母,不得不說劉繼祖真是個好心人,因為此時沒人能想到朱元璋能成為皇帝。好人終得好報朱元璋和二哥安葬了父母,為了不餓死在家裡,只能分道揚鑣的去討飯。朱元璋在鄰居汪大娘的指點下,去了皇覺寺出家為僧。

朱元璋在皇覺寺的日子也不好過,不光要做很多的活,還要受到年長和尚的欺負。後來皇覺寺也沒有吃的了,養不起這麼多的和尚了,方丈就讓和尚都出去討飯吧,做個雲遊僧,到處化緣。離開皇覺寺的朱元璋邊走邊乞討,他從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亳州,於1348年回到皇覺寺。在外面化緣的三年中,朱元璋積累了很多的社會經驗,豐富了自己的閱歷,為後來的領兵作戰,建立大明王朝打下了自身的基礎。

朱元璋遊歷的過程中接觸到了當時元末的起義軍——紅巾軍,朱元璋沒有加入他們的起義,可能朱元璋覺得這是一個掉腦袋的事情。但是當朱元璋回到皇覺寺後,收到了兒時候的玩伴湯和的來信,邀請他加入郭子興的義軍。朱元璋一再猶豫,但是這封信被別的和尚發現,說要交給官府捉拿朱元璋。

於是朱元璋不再猶豫,投奔了湯和,加入郭子興的起義軍,從此朱元璋有如雄鷹展翅,一飛沖天。朱元璋先是作戰勇敢,見解獨特,引起了郭子興的注意,獲得了郭大帥的信任,並且還把義女馬姑娘嫁給了朱元璋。後來郭子興死後,朱元璋更是繼承了這支義軍,攻克應天,東擊陳友諒,南平張士誠,一統江南。然後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派大將徐達攻佔元大都,收復燕雲十六州,一雪當年漢人的恥辱。

朱元璋當了皇帝後,當年的鳳陽老家父母的陵墓自然成為了明朝皇帝的祖陵。而當年給朱元璋土地的劉繼祖早就已經去世了,倒是劉繼祖的兒子在朱元璋當上義軍首領時來投奔過朱元璋。朱元璋對劉繼祖的兒子很好,只讓他做侍衛,不讓他衝鋒陷陣的去打仗。與劉繼祖兒子一起投靠朱元璋的還有汪大娘的兒子。後來朱元璋還給兩個人起了名字,一個叫劉英,一個叫汪文。

大明建立後,朱元璋讓兩人負責鳳陽陵的祭祀事務,並且還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其妻婁氏為侯夫人。劉繼祖雖然去世了,但是他做的好事蔭及子孫,劉家也一直富貴到了明朝滅亡。而當年沒有給朱元璋安葬父母之地的地主劉德雖然活到了明朝建立,但是當他得知朱元璋回來以後,嚇得不敢前來。朱元璋親自把劉德叫來說:「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也?」意思就是原諒了劉德,並且還賜給了劉德一些土地。朱元璋這樣做也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大度。

綜上所述,劉繼祖的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好人還是有好報的,雖然人家劉繼祖當年也不圖回報,他也不會想到朱元璋能成為皇帝,而是本著一顆善良的心幫助了朱元璋一家。正是因為自己的善良,才能夠讓自己的子孫後代享盡榮華富貴。而有人說劉德結局也不錯啊,其實大家都錯了,俗話說「莫欺少年窮」,如果不是朱元璋大度,劉德會死的很慘。所以做人還是善良點的好。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無力埋葬家人,劉繼祖好心贈給他墳地,日後得到怎樣的報答
    朱元璋後來出去闖蕩江湖並發跡,但是李貞幫助過他這件事,朱元璋卻一直都記著。朱元璋的二姐後來死掉了,又因為戰亂,李貞就帶著兒子李文忠前去投奔紅巾軍,朱元璋很高興,接納了二人,還把李文忠的姓名改為朱文忠,並對他十分看重,把他培養成為了一名將軍。明朝建國之後,朱元璋大封諸侯,朱元璋很念舊情,把李貞封為恩親侯。
  • 朱元璋餓暈在地上,被老婆婆給了碗湯相救,稱帝後是如何報答的?
    朱元璋是布衣皇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用在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朱元璋的原生態家庭非常差。朱元璋的祖上幾代都是農民還拖欠稅款,到了他這裡就更窮了。朱元璋小時候靠給地主放牛才能填飽肚子,父母去世時沒有地沒有棺材埋葬,之後為了謀生又不得不出家做了和尚。
  • 當年不肯借地給朱元璋的大地主劉德,結局如何?
    劉德知道這是朱元璋的鬼把戲,可苦於沒有證據,便把他臭罵了一頓,並將他趕回家,不再讓朱元璋給自己家做工。後來朱元璋漸漸長大,他的父親朱五四和母親因為長期營養不良而病死,別說是墳地,自己連一床破蓆子都拿不出來。萬般無奈的朱元璋只好再次來到劉德家中,跪倒在地,哭喊著希望劉財主能上次給他一塊墳地好安葬父母。
  • 從丐幫幫主到一代皇帝,朱元璋的傳奇人生,是文韜武略還是劊子手
    從丐幫幫主到一代皇帝:1342年,朱元璋父母雙亡。那一年,朱元璋17歲。當時的朱元璋窮得一無所有,不要說給父母準備棺木、壽衣、葬禮了,就是想給父母找一塊埋葬的墳地,都無法得到。一個叫劉繼祖的鄰居可憐他,施捨給了他一小塊土地,他終於可以安葬自己的父母了。
  • 朱元璋心狠手辣,屠殺舊友功臣,朱元璋是怎麼對待朱守謙的?
    1365年,在建立大明王朝的前夕,29歲的朱文正被朱元璋活活鞭打而死,朱文正之妻(謝再興之女)謝翠英一併赴死。侄子、侄媳婦同赴黃泉,只留下了年不過4歲的侄孫朱守謙,那麼朱元璋有要怎麼對待這個侄孫呢?  侄子朱文正是朱元璋長兄朱興隆的兒子,在元朝末年那場席捲淮北的大瘟疫之中,15歲的朱元璋在短短的一個月內,眼見自己的父親、長兄、母親相繼病死。
  • 朱元璋餓暈在路上被老婆婆給了碗湯相救,稱帝後是如何報答的?
    就是在這樣的天災人禍中,不到半個月時間,朱元璋的父親、母親、大哥相繼去世,家裡就剩下他和二哥,以及大嫂和年紀很小的侄兒。此時的朱家可謂是一窮二白,既沒錢買棺材,也沒有一塊地下葬親人,還是同村的地主劉繼祖,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兩人找了一些破衣服,把父母和大哥的屍體包裹起來,葬在了劉地主的土地裡。
  • 朱元璋童年給地主劉德放牛,朱元璋當皇帝後,地主劉德結局如何?
    在朱元璋15歲時,濠州地區出現旱災,後來又趕上了瘟疫和蝗災,農民顆粒無收。如果有農民不幸染病,根本沒錢找醫生看病,只能在家求香拜佛,祈求平安。 很不巧,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在這場瘟疫中不幸被感染,隨後,又鬧了一場饑荒,母親和大哥接連餓死,父母的離去,給了朱元璋很大的打擊,家中只剩下幾個乳臭未乾的孩子,無依無靠。
  • 朱重八痛恨元朝,為何又要改名為朱元璋,有什麼含義
    但朱元璋呢,家裡本就苦難非常,後來父親、大哥、母親又接連因瘟疫去世,家裡只剩下他和二哥,窮得連口棺材都買不起。好在鄰居劉繼祖給了一塊墳地,他們才將家人的屍體用破衣服裹好,然後葬在劉家的土地上。 為了活命,朱元璋又不得不和二哥分開,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後來實在沒有辦法,他才去皇覺寺出家。但由於饑荒,寺中也沒什麼吃的,他便被派出去雲遊化緣,等於是過上了和尚與乞丐兩種生活。
  • 朱元璋從小和二哥朱重六相依為命,他稱帝後,朱重六怎麼樣了?
    朱重六,也就是後來的朱興盛,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親二哥,朱元璋登基之後,他怎麼樣了?朱興盛出身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共有兄弟姐妹六人,他在家中排行老二,朱元璋排老六。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半個月不到,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離世,只剩下他和朱元璋相依為命。元末,民不聊生,百姓生活艱難。朱家世代為農,父親、母親、大哥去世時,家中竟無錢買棺材,也沒有錢買土地安葬他們。還是隔壁鄰居劉繼祖給了他們倆一塊土地,兄弟二人很感激劉繼祖。他和朱元璋用破爛衣服包裹著屍體,將其安葬在劉家土地上。
  • 朱元璋的起家貴人郭子興後來絕後,兩個兒子的死亡還與朱元璋有關
    在元末大亂中,各方勢力互相角逐,最終朱元璋笑到了最後,肇成帝業。不過沒有郭子興,就沒有日後的朱元璋,《明史》認為「子興據有濠州,地偏勢弱,然有明基業,實肇於滁陽一旅」,「帝王之興,必有先驅者資之以成其業,夫豈偶然哉!」不過郭子興的三個兒子後來都去世了,而其中兩個人的死亡還都和朱元璋有莫大關係。
  • 這塊墳地能有多厲害?出過22個皇帝,京滬高鐵都得架橋而過
    在修建京滬高鐵時就曾遇過這樣一件事:京滬高鐵修建時,預計從安徽一地經過,但此地卻有一塊墳地擋住了高鐵的去路,經過商議,高鐵設計師決定從此地繞道並架橋而過,從此,筆直的高鐵軌道在這裡變成了彎的,而且比原來的設計多花費了2億多,這塊墳地能有多厲害呢?
  • 開局一個碗,結局一個國,從乞丐到皇帝,朱元璋:屌絲逆襲之典範
    幸得鄰居劉繼祖給了重八兄弟倆一片地作為墳地,兄弟倆才得以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祖地之上。迫於生計,在安葬親人後,朱重八和二哥不得不分離,各自逃生。三、從「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到「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厚積薄發輔以仁政,才可窺視天下感高祖劉邦知人善任、不亂殺伐,很快便可平定天下之理,不管是駐紮浙西的六年還是到後來所創建的大明王朝,朱元璋所率領的部隊一向紀律嚴明,死守破城後不擾民滋事、不擄掠婦女紀律的朱元璋部所到之處深得民心,也正因此,在浙西厚積薄發的六年
  • 朱元璋去少林寺問:朕也要下跪?方丈說了「8個字」,救了全寺人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平民皇帝:漢高祖劉邦和明太祖朱元璋。他們兩人都是貧農出生,後來通過不懈努力和拼搏,最後逆襲成為一國之君。 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家裡原本就一貧如洗,又加上兄弟姐妹多,溫飽成了最大的問題。為了生計,他還是兒提時就只得給地主家放牛。
  • 劉姓地主善心大發,賞給放牛娃一塊墳地,結果因此被封侯世代沿襲
    就在這時,一個叫劉繼祖的地主出現了,他大發善心,免費給朱家兄弟提供了一塊地當墳地,這才算是解了朱家的燃眉之急,二人簡單地將父母遺體用麻布包裹,就葬在劉姓地主提供的地裡。 ▲鳳陽明祖陵昔日有韓信「一飯千金」的佳話,朱元璋發達後為彰顯自己的仁德,也沒有忘記當初那個伸出手拉他一把的地主劉繼祖。
  • 鳳陽花鼓、千裡送鵝毛的故事,竟然都和朱元璋有關
    在安徽省鳳陽縣明皇陵有一塊形制巨大的皇陵碑,碑文為朱元璋御製《皇陵碑》。碑文內容中有朱元璋在孤莊村及於皇寺的悲慘經歷。在這個時期,3戶村民劉繼祖、汪氏老母、趙氏乾娘曾給予他無私幫助。朱元璋 網絡圖片待朱元璋稱帝,給予了劉、汪、趙三家六種方式的豐厚報答。
  • 朱元璋做過最對的一件事是啥
    貧窮的朱四五也患病了,沒法再帶領家人走出困境。這一年,朱重八的父親朱四五、母親陳二娘、大哥重四接連死去。朱重八沒錢請大夫給家人看病,也沒錢買棺材裝殮。朱重八跟二哥求來一片墳地,想要安葬父母,可沒想到突然風雨交加,電閃雷鳴,天一下子暗了下來,兄弟倆急忙跑到樹下躲雨。才一盞茶功夫,雨過天晴了,兄弟倆走到停放屍體的地方一看:沒了。
  • 壹點音頻|話說朱元璋:朱元璋兩個可怕的鄰居之一張士誠
    「話說朱元璋」上回書說道,朱元璋拿下應天,也就南京之後,本來不起眼的他,不但引起了元朝的注意,也引起了他四周鄰居的注意。而這些鄰居中,最可怕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張士誠,一個就是陳友諒。這兩個人都是當世之豪傑,如果他們分別出現在不同的朝代,應該都能成就大業,可惜,這個時代出現了一個朱元璋。因為這是一場歷史淘汰賽,只有堅持到最後的人才能獲得勝利。那麼,這兩個可怕的鄰居都是啥本事、啥來頭呢?
  • 讀明史系列之——超級牛人皇帝朱元璋
    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裡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 隔壁劉地主給了他們一塊墳地。兄弟二人找了幾件破衣服包裹好屍體,將父母安葬在劉家的土地上。 為了活命,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此後,他就投奔了皇覺寺成了一名鳴鐘焚香的和尚。在他17歲這年,皇覺寺所在地也發生了饑荒,沒辦法他為了活命就只好又外出乞討了。
  • 「乞丐皇帝」朱元璋為何能成為明朝開國皇帝?看他的經歷就明白了
    朱元璋朱元璋出生在安徽鳳陽的一個貧困家庭。朱元璋這名字一聽就不簡單但是起初不叫這名字,他叫朱重八。朱元璋這個名字是他投附郭子興後由郭子興取的。起初家裡開了個豆腐店但是豆腐店養活不了一家人,所以還得租地種地。日子過得非常苦,家裡人口多吃飯也多。朱重八在家裡也是老老實實的幹農活,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朱重八從出生就開始在各方面鍛鍊自己。
  • 曾是朱元璋的幹兄弟,卻想毒害朱元璋,最終結局悲慘!
    朱元璋最早投奔的起義軍是郭子興的部隊,郭子興見朱元璋孔武有力,就讓他做了個親兵隊長,之後朱元璋屢立戰功,逐漸就掌管部隊,後來,郭子興將養女馬姑娘(就是後來的馬皇后)許配給朱元璋,因此,朱元璋還是郭子興的幹女婿。朱元璋在打下滁州後,原本在濠州的郭子興被孫德崖等人排擠,不得已就離開濠州,前往義子朱元璋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