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啟動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立法

2020-12-07 貴陽網

「我省率先啟動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立法,起草部門結合我省實際,兼顧保護與發展需求,注意區分中央事權和地方事權,在遵守合法性底線的同時,充分發揮立法對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的規範引領作用。」剛剛閉幕的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貴州省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條例(草案)》正式提請審議。

2019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明確在國家層面研究制定《長徵文物保護條例》,推動保護傳承協調利用推進理念入法入規,同時將貴州列為長徵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

貴州有豐富的紅軍長徵文物和文化資源,範圍涉及9個市(州)的66個縣(市、區),率先啟動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立法,有利於充分發揮其革命教育和產業帶動功能,更好地推動我省紅色文化傳承、理想信念教育、紅色旅遊以及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條例(草案)》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總則性規定,包括立法目的、適用範圍、基本原則、總體要求、組織領導、規劃引領;二是實體性規定,包括長徵文物調查定級建檔,長徵文物和文化資源的安全保護、長徵史實的徵集調查、長徵文化展陳、長徵文化體驗遊和研學旅行、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的運營等,建立共建共享機制,推動產業升級;三是保障性規定,包括資金投入、政策支持、監督管理、大數據運用、考核評價等。

《條例(草案)》明確,由省人民政府統籌本省長徵文物和文化資源、旅遊資源,編制本省長徵國家文化公園保護建設規劃。有關市州、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省長徵國家文化公園保護建設規劃編制本地區實施規劃,並按照規定程序報批公布後組織實施,做到與國土空間規劃、旅遊發展規劃相銜接。

根據《條例(草案)》,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應當按照管控保護區、主題展示區、文旅融合區和傳統利用區的各自功能,統籌規劃建設;應當突出長徵文化主題,體現公園屬性,並與歷史文化、民族文化、自然生態相協調。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和傳統利用四類主體功能區的特點,以長徵主要線路為核心,建設和完善紀念設施,打造與長徵文化主題相協調的美麗鄉村和景區、景點。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肖達鈺莎

相關焦點

  • 率先啟動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立法!《貴州省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條例...
    率先啟動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立法!(草案)》審議意見的報告,《貴州省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正式提請省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
  • 貴州率先啟動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立法工作,意義重大!
    貴州率先啟動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立法工作,意義重大!會議聽取了省司法廳關於《貴州省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條例(草案)》的說明,並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作為重點建設區,貴州率先啟動了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的立法工作。貴州被列為長徵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要求於2021年年底前完成建設任務。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工作方案》,提出「與建設區相適應的法規規章更健全」的目標。
  • 一篇文章告訴你,什麼是長徵國家文化公園?
    引言2020年12月,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會在貴州省遵義市召開。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和長徵沿線的15個省區市齊聚一堂,共話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目前,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正穩步推進,重點建設區貴州段、江西段、福建段、陝西段、甘肅段發揮先行示範作用,已取得重要進展。有這麼一群人。
  •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
    原標題: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穩步推進  12月23日,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會在貴州省遵義市召開。記者從推進會上獲悉,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目前正穩步推進,重點建設區已取得重要進展,標誌性項目有序實施。
  • 傳承紅色基因 凝聚奮進偉力丨貴州高質量推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這是黨中央賦予貴州的特殊使命——  2019年7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方案賦予貴州作為長徵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的使命任務。
  • 貴州省2020年重走長徵路活動啟動(附十大紅色文化旅遊線路)
    4月11日,「重走長徵路 共赴春之約」2020年重走長徵路啟動活動在黎平縣舉行。據悉,貴州省2020年重走長徵路活動將持續到10月。圖為啟動活動現場的情景劇表演。為方便群眾參與活動、減少人員聚集,省體育局推出了「線上長徵」雲徒步計劃,線上設置了紅軍在貴州長徵的足跡線路,以及入選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的66個縣(市、區)虛擬站點,參與者可在線上重走長徵路,了解每個站點的紅軍長徵歷史事件,重溫烽火歲月、學習長徵精神、銘記先烈遺志。
  • 貴州省2020年秋冬季紅色研學旅行啟動儀式暨重走長徵路第六輪徒步活動在甕安舉行
    11月9日,由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貴州省體育局、共青團貴州省委、黔南州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黔南州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甕安縣人民政府承辦的貴州省2020年秋冬季紅色研學旅行啟動儀式暨重走長徵路第六輪徒步活動在甕安舉行。
  • 專家學者齊聚第五屆長徵論壇大會,縱論長徵精神和長徵國家文化公園...
    論壇上,來自中央部門的專家學者、長徵沿線14個省黨史文獻部門和革命紀念館的代表、紅軍後代親屬代表、論文作者代表近100人就長徵精神助推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紛紛建言獻策,進行交流發言。我們摘錄其中部分精彩觀點,與廣大讀者分享。
  • 《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要點
    為紮實推進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制定本方案。 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組織協調,國家發展改革委、文化和旅遊部牽頭 負責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組織協調,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牽頭負責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組織協調。
  • 遵義市長徵國家文化公園標誌性項目高標準推進
    12-23 18:10:25 來源: 早安遵義 舉報   日前  記者從市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 遵義市積極推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遵義片區建設
    根據中央文件要求,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一核一線兩翼多點」的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目標,其中「一核一線」主要在遵義,並將中國工農紅軍長徵紀念館、中國長徵幹部學院等標誌性建設項目落戶遵義。由此可見,建設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是重點,而遵義又是貴州的重中之重。
  • 四川:年內啟動大熊貓國家公園地方立法!
    四川在線消息(蒲香琳 記者 王成棟)今後,大熊貓國家公園如何做到依法管護?近日,記者從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被四川列為今年地方性法規調研論證項目,年內將啟動相關工作。
  • 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啟動暨大運河、長城...
    2021-01-06 第01版:頭版 大 | 中 | 小
  • 「重走長徵路·聚力奔小康」——貴州省2020年重走長徵路(第七輪...
    「重走長徵路·聚力奔小康」——貴州省2020年重走長徵路(第七輪)活動啟動 2020-12-12 22: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是奪目遵義「紅」|遵義市高質量推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搶抓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機遇,加強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和紅色文化成果研究,深度挖掘長徵故事,促進紅色文化傳承,凸顯遵義特色,弘揚長徵精神、遵義會議精神,遵義的紅色底蘊將有更具象的再現。  緊鎖目標,緊抓規劃,緊扣責任,緊盯項目,遵義市始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率」要求,全力推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
  • 瑞金要建長徵國家文化公園!還有長徵紀念廣場……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瑞金段)建設保護規劃座談會5月14日,我市召開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瑞金段)建設保護規劃座談會。座談會現場許銳出席並講話王好勇講話會上,王好勇匯報了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瑞金段)建設保護規划具體情況。與會人員圍繞建設保護規劃方案深入交流,展開熱烈討論,就方案的具體內容提出了修改和完善建議。
  • 貴州省國家森林公園:赤水千裡竹海
    玉舍:浩瀚林海  玉舍森林公園位於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南部,離市區30公裡,是該地區唯一的森林公園,公園總面積924.47公頃,公園於2002年12月經國家林業局批准建立國家森林公園。  園內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珙桐、紅豆杉等,特別是近期發現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直齒花,連片面積達4000畝。
  • 「貴州省長徵路上好民宿」公布,這20家你去過了嗎
    近日,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對青瓦房客棧等20家民宿授予2020年「貴州省長徵路上好民宿」稱號,旨在助推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建設。據了解,此次評選出的「貴州省長徵路上好民宿」經市場經營業主自願申報,各市(州)文化和旅遊部門遴選推薦、專家評審和公示等程序。入選2020年「貴州省長徵路上好民宿」,將優先享受省有關支持政策。
  • 推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和革命文物保護
    10月14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率領由全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組成的全國政協考察團,赴西吉縣將臺堡紅軍會師紀念館,就「推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和革命文物保護」開展專題調研,並向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將臺堡會師紀念碑敬獻花籃。
  • 剛剛:中國要建長城、大運河、長徵國家文化公園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包括戰國、秦、漢長城,北魏、北齊、隋、唐、五代、宋、西夏、遼具備長城特徵的防禦體系,金界壕,明長城。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5個省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