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提示 2019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的重大戰略部署。 搶抓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機遇,加強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和紅色文化成果研究,深度挖掘長徵故事,促進紅色文化傳承,凸顯遵義特色,弘揚長徵精神、遵義會議精神,遵義的紅色底蘊將有更具象的再現。 緊鎖目標,緊抓規劃,緊扣責任,緊盯項目,遵義市始終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率」要求,全力推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
紅色積澱底蘊厚 「早就知道遵義的紅色文化很有意思,沒想到這次在遵義會議會址陳列館體驗了三維成像的實景還原,還能如此重溫紅軍『四渡赤水』這段歷史,太棒了。」銅仁遊客穆志貴日前在遵義會議會址參觀時感嘆。 遵義故事,始終離不開「紅」。 1934年,歷時兩年、行程二萬五千裡的中國工農紅軍主力的戰略轉移拉開帷幕,史稱紅軍長徵。1935年1月3日,中央紅軍全面突破國民黨重兵把守的烏江天險後,於1月7日清晨,先頭部隊進佔黔北重鎮遵義。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作為紅軍長徵過程中的重要節點,這次彪炳史冊的會議讓遵義增添了濃厚的傳奇色彩。在極端危急的關頭,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它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 在遵義會議召開前後,苟壩會議、突破烏江、四渡赤水、婁山關戰鬥等重要歷史事件在遵義輪番上演。僅僅在1934年至1936年,紅軍多支部隊先後轉戰遵義13個縣(區、市),經歷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蹟,留下了586處革命遺址遺蹟、2000餘件遺物等豐富的紅色資源,而紅軍在戰鬥中留下的的諸多英雄壯舉和動人故事,也被當地群眾口耳相傳,保留至今。1982年,遵義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由此看來,遵義市推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遵義片區建設,既是歷史賦予這座城市的光榮使命,也是遵義市進一步將紅色文化發揚光大的可貴機遇。 紅色文化品牌亮 永放光芒的遵義會議精神和豐富的紅色資源,賦予了遵義最濃烈的紅色文化底色。紅色文化不僅植根於黔北大地,還在遵義市與時俱進的傳承方式中生發新枝,讓長徵精神更加浸潤人心。 圍繞紅色文化,遵義市加強對內對外合作,加大挖掘力度,打造集革命傳統教育、中華民族美德教育、歷史人文教育、現代成就展示於一體的紅色旅遊品牌。
推出的婁山關紅色旅遊區、苟壩紅色文化旅遊產業創新區、餘慶強渡烏江戰鬥遺址、1935紅色旅遊綜合體等一批具有紅色文化內涵的創新、創意旅遊項目,將「參觀遊」升級為「體驗遊」:在遵義會議會址紀念館,特型演員參加演出,幻影成像技術還原遵義會議召開時的場景,將紅色精神從抽象的符號、理念,化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人物呈現在遊客面前;在婁山關景區紅色拓展園,設計逼真的「爬雪山」「過草地」等項目,使遊客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紅色歷史文化;習水縣土城古鎮「四渡赤水」實景體驗園一改傳統紅色旅遊景區以參觀遊覽的單一模式,以四渡赤水戰役為背景,讓遊客親身體驗當年紅軍四渡赤水戰役的場景……遵義紅色旅遊越遊越精彩,到紅色景區「打卡」成為旅遊時尚。 緊貼市場發展和遊客多樣化需求,遵義市延伸紅色旅遊產業鏈條,豐富紅色旅遊內涵,推動了「紅色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引人關注的播州區苟壩紅色文化旅遊創新區,把紅色文化與鄉村旅遊、傳統手工藝及現代農業有機結合,打造休閒旅遊、生態旅遊和研學旅遊產品,實現紅色旅遊與自然山水、田園風光、地方民風民俗的有機統一,成為遵義紅色旅遊的亮點和遊客喜愛的「爆款」。同時,遵義市還通過打造一批以紅色旅遊資源為主體的「紅色旅遊目的地」「紅色旅遊小鎮」「紅色旅遊鄉村」,增強紅色旅遊發展的後勁和活力,助力鄉村振興。 遵義讓紅色文化與旅遊產業、紅色旅遊與全域旅遊、紅色旅遊與脫貧致富有了深度融合,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了新動能。 建設長徵國家文化公園,遵義市也因此更有底氣和激情。 文旅強市勁頭足 對於遵義而言,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不僅是重大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民生工程,更是推動文化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 建設長徵國家文化公園,遵義市有著明確的目標——要讓長徵沿線長徵文物保護更有力、文化傳承更深入、綜合利用更完善;要讓建設區的基礎設施、環境整治和配套服務更成熟,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更全面,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更充實。 目標既定,全力以赴。
遵義市積極開展機構組建、資源摸底、規劃對接、項目編制、座談調研、廣泛宣傳等工作,把20項重點工作任務、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完成時限進行了細化明確。結合實際,全面開展規劃編制,編制好《遵義市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 整體規劃,分步實施。按照「一核兩帶七園多點」規劃構架,遵義市以「1+1+5+2」標誌性建設項目為抓手,實施遵義會議會址周邊環境整治及展陳提升工程、長徵紀念小鎮項目、遵義戰役紀念園、四渡赤水集中展示帶、長徵文物集中連片保護修繕、《偉大轉折》演藝綜合體、「重走長徵路」研培體驗五大標誌性工程、苟壩會議會址核心展示園、強渡烏江核心展示園標誌性建設項目,全面開展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和紅色培訓提升「六大」工程體系,著力打造8個文旅融合區。 目前,遵義市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規劃建設已見雛形,資源組合、功能分區形成基礎骨架,規劃編制、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和紅色培訓提升等76個工程相繼啟動,完成總投資4.52億元。
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堅持紅色傳承、綠色發展,以紅帶綠、紅綠輝映,遵義市把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作為旅遊產業化突破口,凝心聚力建設文化旅遊強市,將在2021年底前基本完成建設任務,向全國長徵國家文化公園的全面建設提供一個可複製可推廣的成果經驗。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錢誠 黃霞
編輯 徐春燕編審 陳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