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地處美麗富饒的山東半島中部,境內平原、丘陵、山區約各佔三分之一,36座青山連綿起伏,56條河流蜿蜒流淌,144萬畝耕地年產優質農產品400多萬噸,是中國蜜桃之鄉、姜蒜之鄉、草莓之鄉、櫻桃之鄉和桑蠶之鄉,作為一個農業大市,農產品銷售的好不好直接牽動著全市的經濟發展,更關乎農民的「錢袋子」。
破解增收瓶頸 助力農戶和村集體增收
在安丘市輝渠鎮黃石板坡村,一袋袋優質輝渠小米正在被鄉村賦能工作人員裝上車,不久之後這些產品將通過鄉村賦能電商平臺出現在市內某樓盤的活動中,作為優質禮品贈送給購房者,與此同時,小米銷售的大部分利潤,還將返還給黃石板坡村,作為村集體的一項增收。
在安丘市石埠子鎮西殷民村鄉村賦能分紅大會上,15戶繼續享受扶貧政策的村民,每戶獲得分紅295元,這筆分紅來自該鎮的鄉村賦能電商平臺。一位村幹部曾這樣說:「鄉村賦能讓農戶特別是貧困戶成為「微商」,坐在家中就能賺錢,破解了無勞動能力人群收入難問題,是我們助力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又一重要抓手」。
這些只是安丘市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與鄉村賦能工程相結合,加速農產品上行,助力農戶和村集體增收工作的冰山一角。安丘鄉村振興服務有限公司作為「黨建引領、鄉村賦能」工程的運營主體,從2019年在安丘市全面開展鄉村賦能工程以來,共開設鄉村賦能店鋪超過19萬個,實現了貧困戶店鋪和村集體店鋪全覆蓋,普通農戶店鋪開通率達80.5%;整合篩選了安丘330餘種農產品納入鄉村賦能電商平臺,組合成多款代言人套餐,供天南地北家鄉人選擇代言,用公司化運作模式推動農產品上行。截至目前,累計實現銷售額9489.0712萬元,帶動增收430.2398萬元,其中貧困戶最高收益達3000餘元,村集體最高收益達5萬餘元。
納入示範縣項目 ,開創 農商互聯 新模式
近年來安丘市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將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與「黨建引領、鄉村賦能」工程有效結合,從公共服務、市鎮村三級物流、農產品供應鏈、電商培訓、電商扶貧五個方面深抓體系建設,通過構建 「以縣為單元、以鎮村為實施陣地、以為農戶賦能為核心」的三級電商服務體系,推廣便捷、易操作的微信小程序,賦予農戶對接市場、參與電商、供應產品、市場營銷「四種能力」,走出了一條政府搭臺、村戶開店、市場運作、多方受益的新路子。
「縣域經濟的最大癥結在於,消費品下鄉的最後一公裡和農產品進城的最前一公裡梗阻,我們將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項目納入到鄉村賦能工程中來,藉助其構建的市、鎮、村三級雙向流通體系和農產品供應鏈體系,不僅解決了鄉村賦能產品配送問題,更有效保障了我們推廣的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同時,鄉村賦能工程的網絡交易額和天南地北家鄉人廣闊的銷售渠道可以有效帶動縣域電子商務示範縣項目的整體運營效果,可以說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安丘鄉村振興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瑩說。
鄉村賦能模式的先進性和可行性,首先在於平臺「靠得住」,由專業公司運營維護,上線農產品實行標準化種植、精緻化包裝、品牌化培育、社交化營銷,做到信譽可靠、運作規範。其次是產品「賣得出」,發揮安丘在外人員的影響力,打好「社交電商牌」,實現農產品的精準上行、社交分銷。再次是農村「進得去」,依託微信搭建「微特平臺」,採取社交化營銷模式,農民易學會用,降低了農村電商門檻。同時,還使脫貧「用得上」,幫助貧困戶開設維護賦能店鋪,增強貧困戶自身「造血」功能, 讓鄉村真正煥發生機,從「能振興」走向「持續振興」。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自東方網企業宣傳資訊財經快訊,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