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設計力量賦能鄉村振興

2020-12-21 中國教育新聞網

一個只能賣一兩元的葫蘆,搖身一變,可值一兩百元;原本無人觀賞只能任其凋零的鮮花,規模化發展後為當地農戶帶來每年約400萬元額外收入;傳統沒落的竹家具,加入創意技術,煥發生機,從偏遠鄉村走出來……

三明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依託學校國家級「設計+」眾創空間等服務平臺,結合「三創」教育與實踐優勢,充分發揮「設計」這一金手指的作用,將設計理念帶到鄉村,服務當地發展,助推脫貧攻堅。

一個葫蘆巧打扮,設計賦能重塑農業價值

金秋十月,位於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上官燦丁的葫蘆作坊裡,形態各異、五顏六色的小葫蘆懸掛在木架上。「以前種葫蘆都是拿來當菜吃,不值錢,現在這葫蘆成地裡結出的金疙瘩了!」上官燦丁說。

葫蘆大變身的秘密,在於設計賦能。因諧音「福祿」,作為蔬菜的葫蘆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祝願。經過採摘、修坯、打磨、刷漆、拋光等多道工序後,文創產品葫蘆誕生。

「將葫蘆與漆藝結合,把藝術+技術+文化三者融為一體,增加了產品附加值。」三明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邱國鵬介紹。此外,學院還建立了集種植、加工和銷售於一體的葫蘆文創產品產業鏈,發展一批高附加值農產品商業項目,推動當地創新型「三農」經濟發展。

「原先農民種出來的葫蘆,每個只能賣一元多,現在一個能賣到一兩百元。」上官燦丁說,當地百姓不光可以種植葫蘆增加一份收入,還可以在作坊裡做漆藝葫蘆,就近務工再增加一份收入。作為學院設計服務「三農」實踐教學基地,他的葫蘆作坊提供了近百個崗位給附近村民。

「一個月可以賺四五千元,就在家附近,很方便。」村民鄧水香對自己的「作坊工人」新身份頗為滿意。「上官老師會手把手教我們上漆。」2018級產品設計專業學生羅靜怡說。上官燦丁還是三明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客座教授,他將漆藝葫蘆生產技藝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學有所成。

    一片花海遙駐足,持香有道助力美麗鄉村

從引進來到留下來再到發展起來,三明學院設計服務「三農」團隊依託清流縣賴坊鎮花卉產業做起了文章。

「老家的花海很漂亮,但花期短,很快就敗了。」加上村裡留守老人多,耕地嚴重荒廢,柏瑞司芳香產業園負責人吳火德對家鄉芳香產業有所期待,希望帶動家鄉發展,給鄉親們增收。

因緣際會,吳火德與三明學院團隊碰撞出了火花。從單一品種的櫻花發展到豐富品種、延長觀賞季,從精油加工廠、芳香產業園到精油製作體驗及花衍生產品,再到深化內涵、橫向合作,團隊在「花」的主題設計上給了吳火德很大的信心。

如今,柏瑞司芳香產業園儼然成為賴坊鎮芳香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的示範點。

「學院團隊秉承『設計+』發展理念,從各個方面替產業園精準把脈。」邱國鵬介紹,從芳香生態康養基地的規劃與設計、芳香產業延伸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到宣傳推廣品牌及網紅帶貨銷售渠道拓展,再到帶動鄉村農戶增收扶貧,團隊為芳香產業園打造了一種可持續發展模式。

「芳香產業不僅是美化鄉村、香化鄉村的綠色生態產業,也是振興鄉村的朝陽產業。」吳火德說,2012年產業園入駐賴坊,現在每年給當地農戶帶來約400萬元收入。同時,通過種植、採摘、交友、賞玩、食宿等多樣化方式,實現了文旅產業深度融合。

一山綠竹引清風,創意竹燈扮靚千家萬戶

針對永安本地居民,三明學院設計服務「三農」團隊以竹為媒,做竹元素的創意設計引來「金鳳凰」築巢致富鄉村。

「以竹為主要元素,以燈為創作對象,成為我們設計團隊主要思考的內容。」邱國鵬帶領團隊忙開了。打造一個全新品牌,市場研究、品牌定位、產品規劃以及市場渠道、供應鏈管理和影響力等方方面面,都要思考到。

「傳統竹製品對於年輕的消費群體吸引力不夠,要製造符合現代人審美消費的竹製品,必須加入符合消費時尚的創意設計。」福建天昊公司(竹產品)技術負責人張松說。同時,通過向農戶收購原材料,產品部分構件交由農戶閒散勞動力組裝,增加了農戶收入,實現企業和農戶雙贏。

將「產業優勢+專業發展」緊密結合是藝術與設計學院努力拓展的另一方向。2018年,2015級產品設計專業學生在小陶鎮的實踐基地完成了他們的畢業設計作品,100多件竹製燈具設計方案讓企業眼前一亮,其中,朱晶晶的作品《竹之十二生肖》從紙上走進了現實生活。未來,學院將繼續推動與企業開展校企協同3D列印與竹、木等材質結合的產品設計創新研發中心,建立產品創新設計產教融合實踐示範基地。

「『設計+』通過引導創意設計與鄉村振興、傳統工藝再設計、區域品牌建設深度融合,帶動了區域文旅、特色產業發展,彰顯了高校人才與科技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的獨特作用和實際價值。」三明學院院長潘玉騰說。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02日第3版 

相關焦點

  • 巧用資源 設計賦能鄉村振興(鄉村振興 藝術何為?)
    脫貧攻堅中的設計創新,作為新時代鄉村振興之路上的亮點,凸顯設計獨特的社會價值,感召著越來越多的設計師走進鄉村,致力於用設計讓鄉村生活更加便捷、舒適、美好。為鄉村設計,與為城市設計不同,更應倡導人與土地和諧共生、順應自然、因地制宜、取用有度的中國式生活美學。
  • 中國業內專家探討鄉村民宿賦能鄉村振興
    中國業內專家探討鄉村民宿賦能鄉村振興 2020-10-11 19:14:57 李澤 攝   中新網大同10月11日電 (楊佩佩 馬靜波)第六屆全國民宿大會11日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舉辦,中國各界業內人士提出鄉村民宿賦能鄉村振興。  中國旅遊協會副秘書長佘小殷表示,在剛結束的中秋國慶長假期間,中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民宿成為文旅復甦和振興的重要力量。
  • 鄉村旅遊為鄉村振興賦能
    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謝軍近日,雲南省召開鄉村旅遊工作會議,通報自2016年至2019年雲南鄉村旅遊情況。其中,鄉村旅遊共接待旅遊者9.24億人次,佔全省旅遊接待人次的39.3%;收入7301.4億元,佔全省旅遊收入的23.7%;綜合帶動75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 黨派賦能鄉村振興活動在莫幹溪谷順利舉行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湖州市委統戰部「雙百結對·同心共治」活動有關要求和德清縣民主黨派「百十千同心助力」活動安排,充分發揮民主黨派自身優勢,同向助力鄉村振興。10月25日下午,「黨派賦能鄉村振興」結對活動在阜溪街道莫幹溪谷農耕博物園順利舉行。
  • 安丘市: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電商「賦能」鄉村「富農」
    在安丘市石埠子鎮西殷民村鄉村賦能分紅大會上,15戶繼續享受扶貧政策的村民,每戶獲得分紅295元,這筆分紅來自該鎮的鄉村賦能電商平臺。一位村幹部曾這樣說:「鄉村賦能讓農戶特別是貧困戶成為「微商」,坐在家中就能賺錢,破解了無勞動能力人群收入難問題,是我們助力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又一重要抓手」。
  • 科技賦能鄉村 創意振興旅遊
    12月9日,「科技賦能鄉村 創意振興旅遊」——2020首屆創意農業鄉村旅遊振興高峰論壇在四川成都·新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行。在本次論壇上,為了更好地帶動和賦能鄉村旅遊振興,論壇組委會倡導發起「四川首屆大學生鄉村文旅創新創意大賽」,四川農業大學學生創意農業協會分會會長畢凌鳳宣讀大賽宣言。此外,與會還舉行了四川創意農業鄉村旅遊振興聯盟啟動儀式。
  • 浙江常山: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浙江常山: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劉青)「常山胡柚碩果滿枝,常山油茶香飄四溢。」浙江常山縣緊盯特色農產品,致力產業培育,拉長的產業鏈不僅富了常山百姓,也成為該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抓手。
  • 安丘市: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 ,電商「賦能」鄉村「富農」_快訊_宏觀...
    在安丘市石埠子鎮西殷民村鄉村賦能分紅大會上,15戶繼續享受扶貧政策的村民,每戶獲得分紅295元,這筆分紅來自該鎮的鄉村賦能電商平臺。一位村幹部曾這樣說:「鄉村賦能讓農戶特別是貧困戶成為「微商」,坐在家中就能賺錢,破解了無勞動能力人群收入難問題,是我們助力精準扶貧、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又一重要抓手」。
  • 舊廠房變身藝創小鎮:青年團隊用藝術賦能鄉村振興
    【小康中國】舊廠房變身藝創小鎮:青年團隊用藝術賦能鄉村振興  【解說】在安徽省蕪湖市六郎鎮,鄉村舊廠房被改造成藝術工坊,牆體上的巨幅3D牆繪,綠樹掩映下的創業基地,孵化器裡埋頭設計的年輕人。你很難想像在5年前,這裡還是一座廢舊廠房,附近都是鄉村農田。近日,記者走進殷港藝創小鎮,探訪這裡的「90後」青年團隊如何用藝術賦能鄉村振興。
  • 民營企業家為圓「夢」而歸 滿腔赤誠賦能鄉村振興
    2017年底,在老同學的邀請下,農創投資控股(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慧回到湖南發展,投身到鄉村建設事業中。從會同縣境內的高椅古村,到隆回縣的小沙江;從漢壽湘枳殼產業園,到有著「小龍蝦之鄉」美譽的南縣……彭慧和她的團隊用腳步細細丈量鄉土,用滿腔赤誠賦能鄉村振興。
  • 沂南:「項目+」賦能鄉村振興
    魯網4月24日訊「在示範園裡一畝地能結5000—6000斤獼猴桃,去年我們村劉玉偉家的賣到了10元1斤,收益很好。而且種起來不用農藥,管理成本很低。」4月20日,當記者來到沂南縣銅井鎮大張莊村時,村民劉同升對村裡的獼猴桃採摘示範園連連稱讚。
  • 江蘇品牌賦能計劃專家團走進永鴻集團 探討鄉村振興新路徑
    江蘇品牌賦能計劃專家團走進永鴻集團 探討鄉村振興新路徑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的概念,2018年一號文件再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和主平臺。
  • 東莞鄉村文化振興在路上 | ​到鄉村去!鄉村振興社會力量大有可為
    】系列與你一同踏上探索鄉村文化振興的徵程- 東莞鄉村文化振興在路上 -到鄉村去鄉村振興社會力量大有可為一襲布衣、一頭長髮、一雙巧手,2019年,李子柒在全世界火了起來。李子柒的成功案例,體現著鄉村文化振興路上潛藏的巨大社會力量。鄉村振興,不僅僅是政府工程,更是全社會的共同事業。沒有社會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就失去了長遠發展的動力。
  • 首屆江蘇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發展...
    首屆江蘇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發展峰會現場小暑將至,農忙正盛。7月5日下午,由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江蘇省政府扶貧工作辦公室、中國人民銀行南京分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江蘇監管局共同指導,新華日報主辦,江蘇銀行聯辦的首屆江蘇金融賦能鄉村振興發展峰會隆重舉辦,逾百位專家學者、金融機構高管、企業家共同參會,聚力三農發展,聚焦綠色融合,聚心鄉村振興。江蘇第一融媒雁陣 深入宣傳鄉村振興
  • 民宿焦點|第六屆全國民宿大會,專家探討鄉村民宿賦能鄉村振興
    此次會議專家學者圍繞《鄉村民宿賦能鄉村振興》《紅色民宿》《未來民宿與十四五》等題展開討論,對鄉村民宿未來發展做了深刻探討,值得從業人員關注了解。中國旅遊協會副秘書長佘小殷表示,在剛結束的中秋國慶長假期間,中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民宿成為文旅復甦和振興的重要力量。  本屆大會以「發展鄉村民宿,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開幕式後,來自全國民宿發展方面的專家學者進行了三場深刻的主旨演講。
  • 江蘇淮安:發展鄉村旅遊 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江蘇淮安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唱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生態文旅品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項目品牌,完善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旅遊賦能鄉村振興,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 金湖科技農業+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梁德斌攝  完善體制機制,統籌全域發展。淮安市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主任的市全域旅遊工作委員會,將鄉村旅遊融入全域旅遊整體推進,並作為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進行培育。
  • 沂南:「紅色片區」賦能全域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支撐。在沂南黨性教育基地片區,土地分散、地力貧瘠,種植單一、效益不高成為片區發展的瓶頸。片區黨委認識到,想要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是必由之路。為了讓連片開發、抱團發展成為共識,片區組織幹部群眾去周邊先進地區學習,邀請專家作政策解讀,轉變傳統觀念,開闊發展眼界。
  • 下一站,甘南 | 民宿集群賦能全域旅遊鄉村振興
    12月18日,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與借宿籤訂了「甘南州民宿產業一站式解決方案」戰略框架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中國西北新一代文化度假精品,以高端民宿集群為切入口,帶動全域旅遊的發展,賦能鄉村振興,並用集群高端聲量為甘南吸引全國新中產用戶的聚焦。
  • 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原標題: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紅薯長在哪裡?紅薯怎麼挖?怎樣的紅薯才好吃?」三興鎮恆暉大農業的紅薯地裡,傳來孩子們的陣陣提問聲。
  • 振興「鄉村旅遊」 重慶文旅發展研究會賦能鄉村旅遊明星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會議選址在了沙坪垻中梁鎮「金山田園」,可謂是真正回歸了「山野」,硬核賦能振興「鄉村旅遊」。據介紹,「金山田園」項目由重慶慢城金山田園康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開發,其致力於打造農業文化旅遊相結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教育拓展實訓和1000人規模的健康休閒養生兩個基地。該項目建成後,可解決周邊剩餘勞動力超600人,是重慶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及重慶市新舊動能轉換重點優質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