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宮廷最高規格的「滿漢全席」,到底是個怎樣的宴席

2020-12-19 騰訊網

現今,一旦說起豪華宴席這種話題,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傳說中的「滿漢全席」,在傳說中,這是一種清代宮廷最高等級的宴會,菜式融匯滿漢兩系的精華,有鹹有甜,有葷有素,山珍海味,無所不包。

據說相聲中最出名的那一段貫口《報菜名》,原本講的就是滿漢全席「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滷豬、滷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兒、晾肉香腸、什錦蘇盤、燻雞白肚兒、清蒸八寶豬、江米釀鴨子、罐兒野雞……」

那麼問題來了,

滿漢全席到底是個什麼席?

上圖_ 滿族食俗與清宮御膳 配圖

一、 滿漢全席形成的社會基礎

起初,滿人的宴席其實是非常簡單的,露天野外,鋪以獸皮,席地而餐,有點現在三五個年輕人去野餐的意思。《滿文檔案》裡就有記載:

「貝勒們設宴時,尚不設桌案,都席地而坐。」

哪怕是皇帝設宴,也不過是十幾張桌子,大家用刀解牛、羊、豬等獸類之肉食用。

等到滿清的宴席文化有所發展的時候,已經是清軍入關之後的事情了。這個時候,清菜在原本滿族的飲食文化的基礎上,吸取了中原菜的特色,發展成了特殊的清宮菜。

天命七年,努爾哈赤下過一道諭旨,

「滿漢等合居一處,同住同食同耕。若滿洲人欺索漢人故違此諭,則漢人可扭而告之執法之官;而漢人亦不準因降此諭任意誣誑滿洲人,因爾等同為一帝之民故耳。」

他的這些政策使得民間的滿漢交往氛圍大致趨向友好,為滿漢之間的飲食習俗和生產技術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這就為滿漢飲食文化之間的互通有無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開局。

上圖_ 努爾哈赤半身朝服像

滿漢全席的雛形,要追溯到滿清入關之後,當時滿清仿照漢制,設立專門掌管飲食宴會的機構,使得清宮菜漸漸發展起來,當時光祿寺舉辦的各種宴席,已經有了滿席和漢席的區別了。

從《光祿寺則例》記載來看,

滿席分六等

,其中一等滿席每桌用銀八兩,往往用於帝後死後的隨宴。四等席每桌用銀四兩四錢,主要用於元旦等大型節日的宴席。六等席每桌用銀二兩二分,主要用於賜宴。漢席則分一二三及上席和中席五類,主要用於文武會試出帷宴等場面。

滿漢全席的雛形就是如此。

上圖_ 《光祿寺則例》是清代裕誠撰條規,九十卷,一作一〇四卷

二、 滿漢全席的起因

滿漢全席具體的形成,能夠追溯到乾隆時期,這和乾隆本人頗好口舌之欲有很大的關係,在一些史書中就能找到有關乾隆曾經四處尋找美食的記載。

譬如說《嘯亭續錄·本朝富民》就有記載

「懷柔郝氏,膏腴萬頃,純廟(乾隆)嘗駐蹕其家,進奉上方水陸珍錯百餘品,王公近侍及輿抬奴隸,皆供食饌,一日之餐,費至十餘萬。」

此外,乾隆各處巡查時,各個地方官逢迎上意,準備的宴會非常之豪華。

李鬥的《揚州畫舫錄》之中,就有對滿漢全席最早的食單記載,

「上買賣街前後寺觀,皆為大廚房,以備六司百官食次:

第一份,頭號五簋碗十件——燕窩雞絲湯、海參匯豬筋、鮮蟶蘿蔔絲羹、海帶豬肚絲羹、鮑魚匯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蘑菇煨雞、轆轤錘、魚肚煨火腿、鯊魚皮雞汁羹、血粉湯,一品級湯飯碗;

… …

第五分洋碟二十件——熱吃勸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徹桌、鮮果十徹桌。所謂「滿漢席」也。」

這就是最早的關於「滿漢全席」的明確記載。

上圖_ 《紫光閣賜宴圖》局部

在乾隆時期,由於上行下效的緣故,宴會大操大辦可謂是非常常見,當時出於禮節考量,往往滿官宴漢官,操辦漢宴,漢官宴滿官,操辦滿宴。時人議論,以為「忘本」之舉。於是,當時的官員就將滿宴和漢宴結合起來,表示滿漢不分彼此。這種宴請的風氣流傳到民間,就變成了滿漢全席。

總的來說,滿漢全席的形式大致成型於乾隆時期,與官場宴請的風氣息息相關。

上圖_ 《萬樹園賜宴圖》軸,清郎世寧等繪,描繪乾隆皇帝於乾隆十九年(1754)夏在承德避暑山莊的萬樹園內,設宴招待蒙古族

三、 滿漢全席的樣式

1. 蒙古親藩宴

所謂的蒙古親藩宴,

指的是清朝皇帝為了招待與滿清皇室聯姻的蒙古貴族所設的一種御宴

,一般開設於正大光明殿,時間為每年的正月十五,並由滿清的一、二品大員作陪,同時這也是滿漢全席中第一宴。

與宴的蒙古親族,往往視參加此種宴會為「大福」

,為表親近,甚至對宴會上的食物都過分親近,「年班蒙古親王等入京,值頒賞食物,必攜之去,曰帶福還家。若無器皿,則以外褂兜之,平金繡蟒,往往湯汁所沾需,淋漓盡,無所惜也」,菜品二十四類,為宴中第一。

2. 廷臣宴

所謂的廷臣宴,

指的是皇帝用於表彰和拉攏大臣中卓有能力者的一種宴會

,廷臣宴的舉辦時間是每年上元後一日,也就是正月十六日舉行,參加者為皇帝親點的大學士以及九卿當中有功勳者,當然,蒙古王公願意,也可以一同參加,共有菜品十八種,材料從天上到地下,從水中到陸地,無所不有,無所不包。

上圖_ 康熙六旬《萬壽慶典圖卷》(局部)

3. 萬壽宴

所謂萬壽,有兩種說法,

其一據說指參加宴會的一百多位老人的年齡,其總和即為萬歲,故稱「萬壽宴」 ,另一種說法則是萬壽宴的舉辦其時間在於皇帝皇后的生辰,萬歲爺過生日,故而是萬壽宴。

屆時,后妃王公,文武百官都會前來參加,據說,慈禧六十歲的萬壽宴,耗費銀兩一千萬兩。

4. 千叟宴

千叟宴,應該是知名度較高的一種皇家宴會了,

這種宴會,始於康熙,盛於乾隆,凡年六十有五,即可參與千叟宴,享受皇家宴會的感受

,康熙首次舉辦的千叟宴,其參加者就高達數千人,幾乎都是耄耋老人,而且在當時的社會上,很是掀起了一陣尊老重孝的風氣。

上圖_ 《千叟宴圖》清·汪承霈繪

上圖_ 乾隆皇帝在皇極殿舉行千叟宴宴會座次位置示意圖

5. 九白宴

九白宴是有來歷的,康熙平定蒙古外薩克等四部落後,隨後崇德三年,土謝圖汗、車臣汗、札薩克圖汗獻上了九白之禮,也就是白駱駝一匹和白馬八匹,而

為了招待前來送禮的使節而舉辦的盛大的宴會

,就是所謂的九白宴。

6. 節令宴

節令宴是滿漢全席的最後一宴,

指的是宮廷中按固定的年節時令而設的筵宴

,這些節令包括元日、元會、春耕、端午、乞巧、中秋、重陽、冬至、除夕等等。節令宴與其他宴會不同之處在於,其宴品是隨時令而變的,譬如說除夕團圓宴吃八路膳食,元日宴必有餃子,立春宴則有的春盤與五辛盤等美食。

上圖_ 清 宮廷菜譜

滿漢全席,代表的是清代宮廷菜的最高水平,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清代飲食文化的精髓,細看滿漢全席在菜譜,你就能看到中國飲食文化的歷史之久、品類之盛、角度之寬廣。

文:未定君

參考資料:

【1】《中國宮廷文化大辭典》 何本方、嶽慶平、朱誠如

【2】《滿漢全席研究》 吳正格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清朝宮廷最高標準的「滿漢全席」,到底是什麼樣的宴席?
    然而,大餐不是你想吃想吃就能吃,列如最高檔的滿漢全席,就是多少人可望不可及的。滿漢全席是正宗的宮廷菜,然而它的來歷卻並不那麼簡單,即使是宮廷中,即使是皇帝,也不是日日都能享用的。那麼,原本烹調粗放飲食簡單的清朝皇族,是如何發展出滿漢全席這種精緻又龐大的菜品的呢?這得從乾隆說起。滿漢全席這個詞的來源據考證,是從乾隆時期李鬥所書《揚州畫舫錄》中所記錄的一份菜單,這是關於滿漢全席最早的記載。據此,有人推測這是基於當時官場中宴請的程序。
  • 清朝宮廷根本沒有滿漢全席,全是百姓想像的,結果還真做出來了
    「滿漢全席」四個字居然從未在《清史稿》、《清實錄》等皇家檔案中出現過,而最早記錄「滿漢全席」的是民間筆記讀物《揚州畫舫錄》,連皇家正規的文稿都沒有出現,那是不是可以懷疑,宮廷壓根就沒有「滿漢全席」這回事,只是民間老百姓自己臆想出來的呢?
  • 最高規格的6種宴席料理,不少人只知道滿漢全席,你喜歡哪一個?
    每逢重大事件,特別時期,我們總喜歡以舉辦宴席,來表達,甚至是宣布某一事情。我們歷史上,舉辦的各種的宴席,都有很多規格。1、滿漢全席作為中國歷史上,最高規格的滿漢全席。我們現在一說到,什麼宴席非常的高規格,都很喜歡拿滿漢全席來比喻。它融合了滿族和漢族的飲食特點,其菜餚數量至少要有108道,最多時,可多達300多種,囊括了中國眾多的珍饈和美味。要是誰能真的舉辦一桌滿漢全席,不說財富,身份肯定也非常的不簡單。2、白宮國宴作為招待外國來賓的宴席,白宮國宴選用的,自然也是超高規格的菜餚。
  • 「滿漢全席」是怎麼出現的,它到底多奢侈?
    隨著這一說法的廣泛流傳,久而久之,人們便在潛意識中將滿漢全席視為了我國古代盛宴的巔峰。那麼,在清朝宮廷中堪稱是最高規格的滿漢全席到底是怎麼來的,它是一個怎樣的宴席,有多麼奢侈呢?
  • 傳統民俗:你知道「滿漢全席」的來歷嗎?
    熟悉清朝歷史或者喜歡看清宮劇的人一定知道,清朝時期宮廷有一個很隆重的宴席叫做滿漢全席,它既有宮廷菜餚的特色,又有各地菜色的風味,這個來自宮廷的菜餚是很多人眼中的人間美味,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這樣美味又極具講究的宴席到底是從何而來呢?就讓小編帶你探索一下吧!
  • 滿漢全席:形成的原因及形制,一起了解清朝宴客的最高規格
    【引言】說起美食的集大成者,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四個字:「滿漢全席。」2004年,徐崢與張庭主演了一部電視劇,講述神廚張東官如何在清朝的御膳房闖出一番天地,劇名就叫《滿漢全席》。人們口耳相傳,認為滿漢全席代表了清朝最高的待客規格。傳說滿漢全席融合了滿漢兩家的飲食精華,山珍海味,無所不全。
  • 你所知曉的「滿漢全席」,在清朝居然是不存在的?
    凡是中國人應該都聽說過一個詞,叫做滿漢全席。這是中國菜系裡面的一大精華,不僅代表了高貴,而且代表著豐盛。凡是請別人吃飯來一個滿漢全席,那絕對是最高最隆重的接待禮儀。即使是平時我們進行交流的時候,也經常會調侃,要去吃滿漢全席,這就意味著要帶著大家一起去吃一頓大餐。
  • 清朝的宮廷宴席是什麼樣子?別被徐克電影《滿漢全席》騙了
    這部電影的名字,便是源自劇中提到的關於清朝滿漢全席的典故,話說清朝皇帝為了彌合滿漢矛盾,於是便下令在宮廷中舉辦兼有滿漢兩個民族飲食特點的宴會,因菜品豐富,規格較高,所以俗稱滿漢全席。乍一看這是一個很美好的故事,民族文化大融合,一派欣欣向榮的和諧景色,只可惜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這個典故其實是導演和編劇杜撰的。
  • 外國人:吃滿漢全席,滿漢全席到底有多牛?看完老外點評什麼
    從周代的八珍到漢唐的茶文化,烤全羊再到清朝的滿漢全席。無不彰顯著中國美食的力量。既然說到了滿漢全席,那就來看看聞名世界的滿漢全席到底是什麼吧!滿漢全席是清朝時期宮廷盛宴。它既有宮廷菜餚華美的特色,又有地方風味的精華;突出滿漢族菜點特殊風味,既有火鍋,燒烤這樣滿式經典菜式又集漢式烹調精華於桌上,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最高境界。滿漢全席原是清代宮廷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做的一種全席。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至少一百零八種(南菜54道和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
  • 清宮裡沒有滿漢全席,「滿漢全席」來源於一段相聲
    清宮裡沒有滿漢全席,「滿漢全席」來源於一段相聲文/張秀陽現在人們看的清朝宮廷劇裡,有不少描述「滿漢全席」的戲份。而且,說到奢華的宴席,免不了要說到清朝宮廷中一百多道菜餚 「滿漢全席」。而事實上,清代史料中,清宮中並沒有「滿漢全席」一說。皇帝的膳食中有滿席、有漢席,叫成滿漢全席的卻並不在宮裡,而是在江南揚州、蘇州一帶。
  • 北京故宮:滿漢全席108道已成絕響
    北京故宮2019年舉辦「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特展」,策展人任萬平特別提及沒有滿漢全席,而且也沒有108道菜那麼多。北京故宮新年舉辦「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特展」,讓民眾遊覽故宮皇家建築,和了解昔日皇宮的年節習俗,策展人、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沒有滿漢全席,只有滿席與漢席。
  • 吃吃@你吃滿漢全席啦!
    「蒸羊羔兒、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是不是吃吃沒說完,你已經流口水了呢,快來一起看看,滿漢全席都有啥吧?滿漢全席源於清朝,一般至少有一百零八道菜。其中有南菜和北菜各有54道。南菜有30道江浙菜,12道閩菜,12道廣東菜;北菜有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12道滿族菜。
  • 清朝就沒有過滿漢全席,滿漢全席只是後人的想像
    「可以啊,但你要請我吃滿漢席!」顯然,這種名不見經傳的菜席,代表的是一種最高排場的酒席,能體現出請客者的真誠度。有的人或許看過1995上映的由大導演徐克拍攝的電影《金玉滿堂》,電影讓大家對所謂的滿漢全席有了初步的認知,也就是從這時開始,我們一旦說起滿漢全席,腦袋裡就會不自主地聯想到天南地北的山珍海味,羨慕清帝王們為何能有如此口福,然而實際上,清朝的滿漢全席完全是子虛烏有的。
  • 清朝皇帝吃飯有多講究?有名的滿漢全席,並非給皇帝準備的
    隨著滿漢的融合,清朝皇室逐漸接受了漢族的飲食方式,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也在飲食口味上博採了各個地區的長處,宮廷的菜式和烹飪手段也逐步豐富起來,並且借鑑了全國各個菜系的特色,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宮廷菜」。
  • 滿漢全席到底有多全?你要是回到清朝,可能連聞都聞不上!
    滿漢全席興起於清朝,是滿清時期最隆重的宴席。早時,滿漢全席是官場中舉後滿人和漢人合坐在一起吃的宴席,後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發展成為了集滿漢菜品之精華的中華大宴席。滿漢全席如此隆重,它共有多少菜餚?什麼人才可以享用?你要是回到清朝,你可能聞都聞不到滿漢全席的飄香!
  • 清朝「滿漢全席」的政治寓意
    本文摘自《書屋》2011年第9期,作者:吳正格,原題:《清王朝從勃興到寙敗的斑跡》由「滿漢席」演變成「滿漢全席」是在清末,先是謂為「滿漢大席」。任過光緒朝內閣中書的徐柯說:清末京師宴會,有「燒烤席,俗謂滿漢大席」。
  • 慶雲樓:傳承原汁原味的滿漢全席
    近幾年,清宮劇層出不窮,除了劇情引人入勝外,宮殿擺設、服飾搭配方面多方遵循歷史記載,在宮廷御膳上更是下足了功夫。其實早在1995年,張國榮主演的電影《滿漢全席》就曾把京城的飲食文化特別是御膳經典推向高潮,僅僅盯著熒幕上的珍饌也不免口涎直流。北京雖作為滿漢全席的發源地,但能傳承手藝的飯莊卻已然寥寥。慶雲樓就是其中一家。
  • 歷史解密:著名宴席滿漢全席一共有多少個菜?
    歷史解密:著名宴席滿漢全席一共有多少個菜?這一場宮廷盛宴就像它名字一般即滿族佳餚也有漢族佳餚,這些菜品都是可以突出地方風味的,那麼滿漢全席究竟有多少到佳餚呢?跟小編去了解一下吧。其實滿漢全席的數量是不固定的,如果大家看過滿漢全席的六種(蒙古親潘宴、廷臣宴、萬壽宴、千叟宴、九百宴、節令宴)中菜單,去一個一個數的話,會發現這些菜的數量是不止108道的,但是每種宴席裡面的菜品也是不到108的從這可以看出來,滿漢全席的數量並沒有固定限制。
  • 傳說中的滿漢全席?精挑細選的108道菜!
    「滿漢全席」,有說源於揚州,有說源於朝廷某種大筵席,有說是朝廷菜與民間菜逐漸結合,有說是官場菜。但它是從乾隆南巡之後,開始在各地流行的。這個以「漢菜」為主的「全席」卻是「滿」字當頭,為的是在飯桌上也要維繫著一個「大清」的統治地位。然而,「滿漢全席」發展到今天,使它聞名的不再是那清朝的威武尊嚴,而是它那「盡享萬物之靈之至尊」的富貴象徵。滿漢全席分為六宴,均以清宮著名大宴命名。
  • 揚飲食文化「滿漢全席」要申遺
    「滿漢全席」要申遺  「100道菜涵蓋了滿漢菜餚的基本口味,可以說大致上代表了中國的飲食文化。」據北京市西城區政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主任常元才介紹,滿漢全席作為宮廷御用,深居紫禁城中,在清朝統治中國的幾百年中,它也在不斷變化。  根據《清史稿》記載,順治帝定都北京後,規定文武官員中要有一定量的漢族成分,並大宴百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