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滿漢全席108道已成絕響

2020-12-14 沐三川

滿漢全席被稱為中華八大菜系之一,因食材珍稀,已成絕響。北京故宮2019年舉辦「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特展」,策展人任萬平特別提及沒有滿漢全席,而且也沒有108道菜那麼多。

北京故宮新年舉辦「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特展」,讓民眾遊覽故宮皇家建築,和了解昔日皇宮的年節習俗,策展人、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沒有滿漢全席,只有滿席與漢席。

她說,滿席與漢席只有兩種,滿席分成1至6等,前3種都不是給活人食用,而是皇帝祭祀過世父母時的祭祀宴,只有第4等席才是在太和殿舉行的最高等級國宴。滿席是在皇宮裡舉行,漢席則是在宮外舉行。

滿席分成餑餑宴與酒席宴兩階段,第4等級滿席一般是皇帝過生日、或是結婚才會舉辦。漢席則像是皇帝到太學講學後宴請,或科舉考試結束後為新科進士舉辦的瓊林宴。

任萬平說,在新年前後舉辦滿席,要選擇能儲存的蘋果、梨子等鮮果,例如皇帝生日的萬壽宴,在春天可能用桃子、秋天用葡萄,但是點心和乾果的數量與種類都是一樣的。她說,108道菜是演繹的,實際上沒有那麼多。

關於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是中國一種集合滿族和漢族飲食特色的巨型筵席,關於滿漢全席的起源眾說紛紜,一般認為起源於清朝的宮廷,原為康熙66歲大壽的宴席,為漢、滿兩族特設三天六宴,提供3百多款佳餚,旨在化解滿漢不和。

後世沿襲此一傳統,加入珍饈,極為奢華。也有說法指起源於宋朝,是宋太祖趙匡胤為款待鄉試後新科舉人所設的宴會,因宴席中要唱吟《詩經.小雅》中的「鹿鳴」之詩,故稱「鹿鳴宴」,因材料豐富,被認為是形成滿漢全席的雛形。

傳統滿漢全席共有108道菜,大滿漢分三天三夜,六道宴席進行,融和滿漢兩族之菜餚特色。除盡享珍饈百味,宴席的排場擺設、器皿餐具、工藝供品、規格禮儀等,都是舉世無雙之作。

清代的滿漢全席聚天下之精華,選用「三十二珍」為原材料,分別為「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這「四八珍」。

山八珍指駝峰、熊掌、猩唇、猴腦、象鼻、豹胎、犀尾、鹿筋;海八珍指魚翅、大烏參、燕窩、魚肚、魚骨、鮑魚、海豹、狗魚;禽八珍指紅燕、飛龍、鵪鶉、天鵝、鷓鴣、彩雀、斑鳩、紅頭鷹;草八珍指猴頭蘑、銀耳、竹笙、驢窩蕈、羊肚蕈、花菇、黃花菜、雲香信。

由於古時貨運不便,各種材料得來不易,更顯珍貴。

當時滿漢全席有宮內和宮外之別,官府中舉辦滿漢全席時,首先要奏樂、鳴炮、行禮恭迎賓客入座。客人入座後由侍者上進門點心,進門點心有甜、鹹兩種,並有幹、稀之別。

之後是三道茶,如清茶、香茶、炒米茶,然後才正式入席,賓客到齊後把四整鮮撤下來,主菜要在行完敬酒禮後才奉上。整個過程先後共換桌面4次,調換滿、漢菜式,俗稱「翻臺」。

相關焦點

  • 冷知識,專家揭露:清代「滿漢全席」108道菜並不存在
    民眾對清代皇室飲食「滿漢全席」的了解,多數是靠著電視或電影情節,而「滿漢全席」真的存在嗎?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日前出面表示,「滿漢全席」的「全席」是不存在的,且108道菜是歷史演繹後才產生的。綜合媒體報導,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日前擔任北京故宮「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特展」策展人,邀請民眾入紫禁城過年,提到清代皇室的飲食文化,任萬平表示,「滿漢全席」應為滿、漢席,是後人覺得菜色太多,故加上一個「全」字,「滿漢全席」這個詞才產生。
  • 沒有滿漢全席,也沒有108菜!揭秘皇族菜單:這3種「活人不能吃」
    清朝宮廷根本沒有滿漢全席?滿漢全席是民眾對清代皇室的飲食想像,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表示,沒有「全席」,只有滿席與漢席,而且108道菜是演繹的,實際上沒有那麼多。北京故宮今年舉辦「賀歲迎祥—紫禁城裡過大年特展」,讓民眾除遊覽故宮皇家建築外,也可以了解昔日皇宮的年節習俗,而策展人任萬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特別表示沒有滿漢全席。她指出,事實上只有滿席與漢席兩種,滿席分成1至6等,前3種都不是給活人食用,而是皇帝祭祀過世父母親時的祭祀宴,只有第4等席才是在太和殿舉行的最高等級國宴。
  • 傳說中的滿漢全席?精挑細選的108道菜!
    「滿漢全席」,有說源於揚州,有說源於朝廷某種大筵席,有說是朝廷菜與民間菜逐漸結合,有說是官場菜。但它是從乾隆南巡之後,開始在各地流行的。這個以「漢菜」為主的「全席」卻是「滿」字當頭,為的是在飯桌上也要維繫著一個「大清」的統治地位。然而,「滿漢全席」發展到今天,使它聞名的不再是那清朝的威武尊嚴,而是它那「盡享萬物之靈之至尊」的富貴象徵。滿漢全席分為六宴,均以清宮著名大宴命名。
  • 滿漢全席的108道菜 ,帶你認識滿漢全席!
    管理智慧     分享管理智慧,功德無量中國最大餐飲酒店管理智慧分享平臺          歡迎免費訂閱,請加微信號:zcwygl 滿漢全席一共有  蒸羊肉、燒羊肉、五香羊肉、醬羊肉、氽三樣兒、爆三樣兒  燒紫蓋兒、燉鴨雜兒、熘白雜碎、三鮮魚翅、慄子雞、尖氽活鯉魚、板鴨、筒子雞。
  • 清朝就沒有過滿漢全席,滿漢全席只是後人的想像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調侃道「這事你幫我辦成了,我就請你吃飯!」「可以啊,但你要請我吃滿漢席!」顯然,這種名不見經傳的菜席,代表的是一種最高排場的酒席,能體現出請客者的真誠度。
  • 108道菜花費20萬!台州驚現「滿漢全席」,一動筷子卻目瞪口呆
    在台州三門縣,有一桌「滿漢全席」,就算擺在那邊幾個月幾年都不會壞,不是廚師往裡投了多少防腐劑,而是這些菜餚全是用天然的石頭組成的,而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這樣一桌中看不中吃的佳宴,真是讓吃貨們操碎了心,恨得牙痒痒。
  • 滿漢全席,到底有多少種菜品?
    滿漢全席,原是清代宮廷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做的一種全席。但它並非出自宮廷,而是江南的官場菜,是揚州「大廚房」專為到揚州巡視的「六司百官」辦的。1.什麼時候有「滿漢全席」?當初,宮廷內滿漢席是分開的。
  • 清宮滿漢全席108道菜首推的名菜是什麼?
    大家看過清宮劇的想必都知道「滿漢全席」這個詞吧?滿漢全席共108道菜,其菜點精美,菜式多樣,禮儀講究,形成了引人注目的獨特風格。但是你知道在滿漢全席中首推的菜是什麼嗎?它是福州傳統名菜——佛跳牆,至今有100多年歷史。
  • 北京全羊席——足以媲美滿漢全席
    其中,入選北京主題名宴的有開國第一宴、滿漢全席、中華寶鼎宴、北京全羊席、全聚德全鴨席、泰國公主宴、武吃烤肉宴。今天,紅廚網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無論是菜品數量,還是文化內涵,都足以媲美滿漢全席的北京全羊席,大家請看。
  • 慶雲樓:傳承原汁原味的滿漢全席
    北京雖作為滿漢全席的發源地,但能傳承手藝的飯莊卻已然寥寥。慶雲樓就是其中一家。坐落在什剎海前海東沿的慶雲樓飯莊,是北京八大樓的前身。從進門開始,歷代的墨寶真跡、清代的木器、精美的雕花窗欞,簡單的裝飾都承載著近200年的厚重感,在此享受美食都帶著一種重回清朝的味道。歷史提到滿漢全席,還得先說說它的來歷。
  • 內蒙古有桌石頭做的滿漢全席,比真的美食更貴,卻只能看不能吃
    芒果旅行日記:內蒙古有桌天價「美食」,只能看不能吃,全部都是石頭做成,總共有108道,號稱滿漢全席,栩栩如生價值連城,比真正的滿漢全席還貴,跟著芒果去看看。說起石頭做的美食,最著名的莫過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翠玉白菜,舉世聞名世所罕見,據說是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陪嫁物,由翠玉雕刻而成,與真實的白菜相似度幾乎達到百分之百。而內蒙古的這桌滿漢全席,雖然名氣不如翠玉白菜,卻也是價值連城。
  • 清宮裡沒有滿漢全席,「滿漢全席」來源於一段相聲
    ,有不少描述「滿漢全席」的戲份。而且,說到奢華的宴席,免不了要說到清朝宮廷中一百多道菜餚 「滿漢全席」。而事實上,清代史料中,清宮中並沒有「滿漢全席」一說。皇帝的膳食中有滿席、有漢席,叫成滿漢全席的卻並不在宮裡,而是在江南揚州、蘇州一帶。
  • 吃吃@你吃滿漢全席啦!
    「蒸羊羔兒、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是不是吃吃沒說完,你已經流口水了呢,快來一起看看,滿漢全席都有啥吧?滿漢全席源於清朝,一般至少有一百零八道菜。其中有南菜和北菜各有54道。南菜有30道江浙菜,12道閩菜,12道廣東菜;北菜有12道北京菜,30道山東菜,12道滿族菜。
  • 北京「七大名宴」,「滿漢全席」只能屈居第二
    第六,泰國公主宴,2015年2月17日,中國北京廚師被泰國詩琳通公主殿下欽點,為其60壽宴準備菜品,前往泰國負責整個壽宴200多名貴賓的餐食。本次宴會是泰國全年最盛大的活動,也是建國66年以來,中國餐飲企業首次走出國門承接外國國宴。來自中國天府之國的川菜成了宴會最大主角。
  • 「尋味佛山」潛心鑽研24載 打造素食界108道「滿漢全席」
    文/圖 羊城派記者 鄭誠 通訊員 楊黛梅佛山有一位廚師,他沒有學過一天的烹飪知識,沒有進過一天美食學堂,只憑著對後廚的一腔熱愛,憑著24年來的潛心鑽研,飛花折葉,巧手蒸煮,創造出素食界的「滿漢全席」,致力於造福街坊。
  • 「滿漢全席」中幾道經典菜餚的做法,學一學咱也天天吃
    說起「滿漢全席」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要問有誰吃過「滿漢全席」的,恐怕還真沒有幾個人,先不說它烹飪有多難,單是那108道菜你每道菜都吃上兩口,恐怕也得吃撐了。今天小編就帶各位吃貨朋友探討一下「滿漢全席」,還會分享給各位幾道「滿漢全席」的經典菜餚的做法,注意做筆記。
  • [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滿漢全席憶京華
    (央廣網記者錢成 攝)  羅漢大蝦,蝦頭油燜、蝦尾油炸……「羅漢蝦其中一吃是炸,包裹著蝦泥子,把蝦仁打成蓉,加上蛋清,抹在蝦尾巴上。另外,蝦的頭部要燜。」於鵬,北京老字號慶雲樓的行政主廚,曾在著名的仿膳飯莊學廚。
  • 清朝「滿漢全席」的政治寓意
    因為光緒後習謂「滿漢全席」,這從光緒年代的一些文籍中能窺出端倪,如被魯迅稱為「較近於寫實」的《海上花列傳》、見聞實錄《庚子西狩叢談》裡,都有「滿漢全席」的記謂。「滿漢席」何以由「大」變「全」?這又與慈禧的膳事行為密切相關。自乾隆朝開始,官場的宴舉已有攀附皇帝的風氣,並染化民間。這也與乾隆要彰顯「盛世」、提倡「官民同俗」有關。
  • 御膳:皇家文化的至尊體驗 一餐領略「滿漢全席」
    「非遺」認定的正宗御膳宮廷菜作為京菜的代表,在北京有不少經營者。但真正稱得上「御膳」,而且獲得了國家級認可的,仿膳飯莊還是獨一份。2011年6月,仿膳飯莊的「清廷御膳」製作技藝,正式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也讓作為「清廷御膳」代表的「滿漢全席」更加炙手可熱。
  • 其實,歷史上並沒有「滿漢全席」
    菜式比之道光帝時期又有增加,不過距離坊間流傳的「滿漢全席」的差距,仍舊是不可以道裡計。 這是韓邦慶用蘇州方言寫的上海灘風月場上的小說,最早發表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在該書第十八回中,出現了「中飯吃大菜,夜飯滿漢全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