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滿漢全席」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要問有誰吃過「滿漢全席」的,恐怕還真沒有幾個人,先不說它烹飪有多難,單是那108道菜你每道菜都吃上兩口,恐怕也得吃撐了。今天小編就帶各位吃貨朋友探討一下「滿漢全席」,還會分享給各位幾道「滿漢全席」的經典菜餚的做法,注意做筆記。
「滿漢全席」其實是清代的官場筵席,清代中期才逐漸形成一定的套路,不過正史中並沒有正式記載,僅在一些筆記文集中提到「滿漢席」或者「滿漢大菜」等。清代早期官場中宴客,套路是先上滿菜席,再上漢菜席,以適應賓客中滿族和漢族不同的飲食習慣。這樣的形式使滿席和漢席廚師之間無形之中形成了對比,後來將滿漢兩席中的經典菜餚拼在一席,才有了「滿漢全席」的說法。
「滿漢全席」能被大家所熟知,還要感謝當年的一段相聲,上世紀20年代著名相聲演員萬人迷編了一段「貫口」叫做《報菜名》,詞中羅列了大量菜名,頗受聽眾歡迎。我們也能從這段詞中發現「滿漢全席」規模之大,萊餚之豐盛,程序之複雜,工藝之考究。它博採了燒烤、燕菜、鮑魚、海參、魚翅等高級宴席之精華;襄括了點心中油、燙、酥、仔、生、發等六種面性;施展立、飄、剖、片等二十餘種刀法;匯聚蒸、炒、燒、燉、烤、煮等烹技;輔助以冷碟中橋形、扇面、梭子背、一順風、一匹瓦、城牆垛等十數種鑲法;襯墊以規格齊全、形狀各異的碗、盞、盤、碟等餐具於一席,可謂集烹飪技藝之大成。
小編再來為大家分享幾道「滿漢全席」中經典的幾道菜式,有興趣的朋友要認真記下了。
第一道:御龍火鍋
準備工序:帶皮五花肉洗淨,芫荽洗淨切成2長段,鮮香菇、鮮蘑菇切成長條,粉絲在熱水中發好後撈出,切成筷子長的段,酸菜洗淨去根切成長片,大點的海米用開水泡20分鐘備用。
烹飪步驟:鍋中加入清水,放入豬肉,上火燒開,撇去血沫,在火上煮至六成爛時撈出瀝水,稍涼後切成大點的肉片。然後再火鍋中先放入粉絲和酸菜片,在把豬肉片、乾貝、大海米、蘑菇片、火腿片、香菇片間隔順序碼在酸菜粉絲上,最後注入清湯,加入料酒和鹽,大火燒開10分鐘。
食用方法:豆腐乳放入碗內,用涼開水調得稍稀,將芫荽末、韭菜花、滷蝦油、芝麻油、辣椒油分別放入小碗中,同白肉火鍋一起上桌,撈出肉,蘸料即可食用。
第二道:火烤羊肉串
準備工序:把新鮮的羊後腿肉切成長方片,用烤肉的銀釺(我們用鐵釺就行了)串肉,一根穿七塊羊肉就差不多了,然後在醬油內加調料(根據個人口味選用)拌勻備用。
烹飪步驟:把羊肉兩面刷上醬油調料後平鋪在微火上烤,三分鐘左右翻動一次,每次翻動再用醬油調料刷一遍,一直烤到羊肉內呈醬紅色外呈金黃色即可,再在兩面刷上麻油即可放入盤中。這種烤肉肉質鮮嫩,味麻辣而香香。
食用方法:擼串,大嚼,就酒。
第三道:金錢吐絲
準備工序:將鮮蝦去掉頭尾和外殼,挑掉蝦線,用水洗淨,然後把鮮蝦肉和豬肥肉混分別放在菜板上,用刀背砸成肉泥備用;將麵包切成巴掌大小的的圓形麵包片,切掉的麵包剁成麵包屑,篩出細粉備用;把馬蹄用刀拍碎剁成末備用;髮菜洗淨切好備用。
烹飪步驟:將砸好的蝦肉和豬肥肉放入碗中,加入精鹽、料酒和玉米芡攪拌均勻,再放入馬蹄末和雞蛋清攪拌成糊,用手擠成直徑1寸大小的丸子,放在麵包片上,四周用小刀修理整齊。再將切好的髮菜旋轉式地碼在肉丸子上,將麵包屑細末均勻地撒在蝦託上面,然後用手壓實。接著坐煸鍋,倒入2斤花生油,燒至六成熱時下入蝦託,炸成金黃色時撈出瀝乾淨油,盛在盤中即可上桌。
食用方法:連同花椒鹽一起上桌,吃的時候將肉丸放在盤中用筷子撥開,根據個人口味可選擇蘸椒鹽一起食用。
這三道菜餚相對來說還是「滿漢全席」中比較受歡迎的菜式,以上方法是當年御廚流傳下來後,經過現代廚藝的融會貫通改良的方法,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的,吃貨朋友們可以在家嘗試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