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的一百面:打開中環「記憶的盒子」

2020-12-14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香港8月23日電 題:大館的一百面:打開中環「記憶的盒子」

  新華社記者 閔捷 朱宇軒 洪雪華

  香港荷里活道10號,一座西式遊廊和中式瓦頂相得益彰的庭院式建築——大館坐落在這裡。大館經過10年活化後開放,已成為香港最龐大的歷史建築群和港島新地標。

  大館涵蓋香港三大法定古蹟——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

  1841年,香港首座裁判法庭和監獄落成,後隨著警隊成立、囚舍增加以及各種功能完善,到1860年後,這座帶有監獄的法庭逐漸擴張成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建築群。

  2006年結役,2018年重新開館,保育後的大館從一個禁閉森嚴的機構,轉變為對公眾開放的公共空間,這裡有16幢歷史建築、藝術館和咖啡廳。

  大館地處中環,印刻著中環社區的DNA。「90後」插畫師黃詠珊在大館內舉辦主題為「大館一百面」的展覽,描繪100位中環老街坊的大館故事,為讀者打開大館的記憶盒子。

  黃詠珊的畫筆下,中環是香港最繁華的地區,各行各業百花齊放。茶餐廳、大排檔、肉鋪、中藥店……五光十色的霓虹招牌下,各類店鋪鱗次櫛比,與大館比鄰而居。

  「早上8點,從我家窗口向大館望去,可以看見垃圾車停在域多利監獄的藍閘,光腳的囚犯魚貫而出倒垃圾。」住在大館旁堅道的沈錦獻回憶他兒時憑窗所見的大館日常。

  兒時在瑞香酒家工作的鐘耀昌經常送外賣到大館,旁人無法在大館內隨意走動,他卻通行無阻。「我爸都戲謔我是『外交部長』呢!」鍾耀昌笑言。

  龍記飯店老闆李金忠開鋪三十餘年,以前常給大館送燒豬。「大館是我們的老主顧,每逢有警員升值加薪、拜關帝,我們就有的忙啦。燒豬是必點的,甚至有一次我們送了十隻燒豬,我還被允許留下來幫忙切燒豬咧!」李老闆回憶和大館做生意的點點滴滴。

  在中環街坊口中,大館警員不似港劇裡「阿Sir」般威風凜凜,反而親切隨和如隔壁阿叔。上班前,警員在蓮香樓飲早茶,午休來到九記牛腩店點一碗招牌清湯牛腩面;接到古董字畫失竊案,警察會請神州舊書店老闆幫忙留個心眼;每當警服又出了新款式,阮氏洋服店的老闆就開始忙活起來;奧林比亞接臣咖啡老闆也會熱心「借」店鋪給便衣警察執行公務……

  「大館充滿人的故事,每個走進這裡的人都會成為大館歷史的一部分。」黃詠珊說道。

  一百多年來,成千上萬的警員曾駐守大館,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香港本土警員,威海衛警察,還有來自英國、印度等不同國家的警員。警察的工作需要出生入死,不管是講廣東話、上海話、山東話、潮州話還是英語,警員親密無間。

  「我們好似兄弟、師生,從我擔任警員開始,我的上級就一手一腳指導我,他就是我命中的貴人。」前中區警署警長鍾瑞昌提起在衝鋒隊時的上級,至今仍滿懷感激。

  「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大館,我從未想到這份工作我做到退休,做了一輩子。」前中央裁判司署司法書記盧德輝感慨道。許多人同盧德輝一樣,在他們的一生中,大館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曾經的大館是集法治、審訊和懲教於一身的「一站式」網絡。隨著紫荊花開在警徽上,大館也變身為一個文化藝術基地,致力於為香港市民帶來歷史文物展覽,培養公眾的藝術體驗,加深其對香港歷史的了解。

  域多利監獄高牆上的帶刺鐵絲網,營房大樓上加建的第四層,放射型囚室……這些建築都得以保留,並被布置成歷史故事空間。著名詩人戴望舒在日軍佔領香港期間被囚禁在域多利監獄,並於獄中寫下《獄中題壁》,遊客可穿越時空,在域多利監獄牆上投影看見題詩,感受戴望舒的無畏。

  圖文、漫畫、影音……在「大館一百面」等藝術展覽上,遊客們行走在紅磚遊廊裡,感受著中環的百面店鋪,體味著街坊的百面人生。大館內還新開了藝術館和咖啡廳,遊客閒適地倚在木椅上,欣賞藝術家和藝術團帶來的畫作手工和歌劇表演。

  「當年大館附近商鋪的老闆和退休警員會特地過來參展,在這些插畫中,他們總能發現熟悉的人和事。」黃詠珊說。

  大館庭院內立著一棵樹齡60年的芒果樹,亭亭如蓋,果葉翠綠。又到一年盛夏時節,空氣裡漂浮著芒果的清香。

相關焦點

  • 「大館一百面」講述港島中區舊事
    近170年歷史,佔地1.36萬平方米,由香港賽馬會斥資38億港元進行活化,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現已面向公眾開放。「大館」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築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
  • 大館——中環C位新地標
    而探秘「維多利亞監獄」也成了此行最難忘的記憶之一。你可以看到監獄的餐食,也可以找到入獄手冊,更可以體驗「蹲監獄」是一番什麼樣的感受。監獄、營房、監獄操場這些難得一見的地方,現在竟然可以自由參觀,拍照,是不是很給力?
  • 香港「大館」折射歷史光影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近170年歷史、有「大館」之稱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保護工程後,不久前重新開放給公眾參觀。市民從全港各區爭相趕到中環,每日4次的導覽團需提前1個月預約。一面面展牆、一件件文物、一間間舊房……將大館的轉變和發展娓娓道來,同時也講述著幾代香港人對大館的集體記憶。佔地1.36萬平方米的大館,地處寸土寸金的香港島中環荷李活道10號,包含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等3組法定古蹟,共16座歷史建築。1841年1月26日,英軍從現在的上環水坑口區域登陸香港。
  • 香港「大館」講述歷史歲月
    近170年歷史、有「大館」之稱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保護工程後,近日重新開放給公眾參觀。市民從全港各區爭相趕到中環,每日4次的導覽團需提前1個月預約。  始建於1841年的大館,見證了香港社會的變遷。它曾是香港的警署、裁判司署和監獄重地,也是目前香港大型的古蹟保護項目之一。
  • 遊中環大館,當然不止擺pose這麼簡單!
    中環大館可謂是香港2018年最人氣的打卡點之一,大館內不少打卡位都爆紅網絡:但走進大館,又怎麼能只是拍照打卡?其實大館也有很多高品質的餐廳,供進來的遊客「治療肚子」,絕不是一般的遊客餐貨色,誠意滿分,大家不妨一併打卡啦!
  • 大館復修重開 | 百年建築變身藝廊
    大館為舊中區警署建築群別稱,包括總部大樓,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三個主要部份。這開埠以來年代最遠、規模最大的現存歷史建築群,直至2006年方「退役」作復修。大館舊貌活化古蹟常遇到歷史價值流失的問題:外觀截然不同、活動風馬牛不相及,導致參觀者沒法感受到古建築的時代背景。
  • 近170年歷史香港「大館」重開講述歷史歲月
    」講述歷史歲月(港澳在線)  本報記者 陳 然  近170年歷史、有「大館」之稱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保護工程後,近日重新開放給公眾參觀。市民從全港各區爭相趕到中環,每日4次的導覽團需提前1個月預約。  始建於1841年的大館,見證了香港社會的變遷。它曾是香港的警署、裁判司署和監獄重地,也是目前香港大型的古蹟保護項目之一。一面面展牆、一件件文物、一間間舊房……將大館的轉變和發展娓娓道來,同時也講述著幾代香港人對大館的集體記憶。
  • 探索香港中環大館與警隊的歷史故事
    坐落於香港中環的大館是香港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歷史古蹟活化保育項目,大館有16座歷史建築,包含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項法定古蹟。參觀者可以通過各個歷史展覽了解到大館的歷史轉變與警隊於香港不同時期的重要角色。
  • 探索香港中環大館與警隊的歷史故事 (1/9)
    探索香港中環大館與警隊的歷史故事坐落於香港中環的大館是香港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歷史古蹟活化保育項目,大館有16座歷史建築,包含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項法定古蹟。參觀者可以通過各個歷史展覽了解到大館的歷史轉變與警隊於香港不同時期的重要角色。
  • 首屆安徽中國畫、油畫學術大展在中環藝術館A館開幕
    10月20日上午,新時代·新徵程——首屆安徽中國畫、油畫學術大展在安徽首座地標性美術館中環藝術館A館開幕,本次展覽由中環藝術館、安徽省中國畫學會、安徽省油畫學會等聯合主辦。經過兩輪評選,共選出老中青三代176位畫家的參展作品179件,包括中國畫89件,油畫90件,其中評選產生「中環學術大獎」「中環優秀作品獎」「中環新銳藝術獎」三個獎項共21件作品;邀請29位省內外美術名家參展共30件作品。作為中環藝術館A館開館展,「新時代·新徵程——首屆安徽中國畫、油畫學術大展」從組織工作到評獎歷經半年時間,展出作品基本能夠體現安徽藝術的地域特色與學術性。
  • 「舞動的盒子建築」中駿滬上內中環地標新作實景呈現
    位於上海市內中環真如副中心的中駿天悅,作為中駿集團旗下的地標型作品,自實景呈現以來受到客戶及行業的一致好評。項目體量超10萬方,是集城市高端住宅、甲級商務辦公、商業、長租公寓為一體的高端國際都會綜合體。
  • 香港大館免費開放!以後去香港又多了一個旅遊景點!
    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5月29日,開始面向公眾開放並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築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全新開放的「大館」不再是令人敬畏的警署建築群而是親近市民的古蹟和藝術館漫步於此,你可以找尋舊時的回憶也能在全新活化的建築中激發創意
  • 《記憶重構》藍色鎖密碼是什麼 藍色盒子開鎖攻略
    導 讀 記憶重構這款燒腦解謎遊戲還是很有挑戰性的,在遊戲中有很多的難題需要去破解,在第一關中有個藍色的密碼盒子需要密碼才能解開
  • 「香港活動」中環百年歷史古蹟「大館」對外開幕
    雖然大館旨在為訪客提供最好的環境,讓他們體驗歷史古蹟和藝術活動,但同時我們也必須謹慎管理訪客人數,以儘量減少對場地和鄰近社區的影響。進入大館毋須入場費用,但我們鼓勵訪客領取大館入場證,以確保能於指定日期及時間進入大館,尤其於人潮高峰的日子。而於非繁忙時間,大館將因應場內情況,有限量地容許沒有大館入場證的訪客進入。
  • 教你韭菜盒子最簡單做法,不揉面,不擀麵,出鍋薄皮大餡,太香了
    韭菜盒子,我們是從小吃到到,而且好吃不膩。現在可以說是我們80後、90後的美好童年記憶,至今吃到這個味道,不免會感慨一番:時光匆匆,唯有韭菜盒子這味不變!
  • 神秘的大館(一)
    我便聞名而去,意料之中的是中環街道的擁擠狹窄,但沒想到竟無法留下大館像樣的正面照片。同年,英軍在香港興建的第一棟公共建築物,便是大館內的域多利監獄。擁有170年歷史的「大館」是香港殖民史中的深邃一瞥。它的四周豎滿了林立的摩天大廈,給大館平添了一種「大隱隱於市」的神秘感。
  • 《記憶重構》全部箱子密碼 所有盒子解謎方法分享
    導 讀   不少玩家都很感興趣記憶重構盒子超強攻略,因此針對這個問題給各位介紹一番你一定要看,希望對你們有用各位
  • 在香港感受多面中環
    有人說,香港中環像是濃縮了的香港入冬時節,不少遊客來到中環,感受這裡的中西與古今、傳統與創意、繁華與寧靜。香港旅發局去年開發推介的「舊城中環」線路,深受大眾歡迎。從西邊的水坑口街開始,東至雲鹹街,南至堅道,北至皇后大道中,由香港最早建成的街道荷李活道貫穿其中。小小的街區,遍布古蹟、廟宇、藝廊、老字號、潮店、餐廳和酒吧……圖為瑪麗蓮·夢露、奧黛麗·赫本、卓別林等漫畫形象的商廈外牆,近日吸引路過的人駐足拍照。
  • 中環記憶:半山扶梯
    這是王家衛電影《重慶森林》的開場白,王家衛的電影似乎已經變成了香港這個城市的符號,在《重慶森林》中處處可以看到中環的印記,半山扶梯就是其中反覆出現的一個場景。        半山扶梯全名叫做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是連接中環商業區和半山區的行人交通系統,看名字也知道這個扶梯建在半山,沿著扶梯你可以一路上山,而半山扶梯的兩邊就是最古老,也最經典的香港社會的浮世繪
  • 「香港旅遊」遊中環大館,復古體驗19世紀鐵窗牢獄生涯
    誰能想到這小清新風、極具藝術感的大館前者竟是一所監獄?難怪前不久上映的《反貪風暴》裡會說「坐牢,是香港年輕人唯一的出路。」這所監獄是藏在中環鬧市裡,一座極具歷史價值的建築——。這裡的每一面牆、每一所舊房,甚至連最普通紅磚、圓拱門、深色木柵欄,都能讓你的照片都拍出獨特的復古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