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館的一百面:打開中環「記憶的盒子」
大館經過10年活化後開放,已成為香港最龐大的歷史建築群和港島新地標。 大館涵蓋香港三大法定古蹟——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 1841年,香港首座裁判法庭和監獄落成,後隨著警隊成立、囚舍增加以及各種功能完善,到1860年後,這座帶有監獄的法庭逐漸擴張成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建築群。
-
香港「大館」講述歷史歲月
近170年歷史、有「大館」之稱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保護工程後,近日重新開放給公眾參觀。市民從全港各區爭相趕到中環,每日4次的導覽團需提前1個月預約。 始建於1841年的大館,見證了香港社會的變遷。它曾是香港的警署、裁判司署和監獄重地,也是目前香港大型的古蹟保護項目之一。
-
近170年歷史香港「大館」重開講述歷史歲月
」講述歷史歲月(港澳在線) 本報記者 陳 然 近170年歷史、有「大館」之稱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保護工程後,近日重新開放給公眾參觀。一面面展牆、一件件文物、一間間舊房……將大館的轉變和發展娓娓道來,同時也講述著幾代香港人對大館的集體記憶。 佔地1.36萬平方米的大館,地處寸土寸金的香港島中環荷李活道10號,包含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等3組法定古蹟,共16座歷史建築。 1841年1月26日,英軍從現在的上環水坑口區域登陸香港。
-
香港最大型古蹟保育項目「大館」向公眾開放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大館」。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並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築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並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築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大館」。
-
香港「大館」既是古蹟又是藝術區
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是香港法定古蹟,經過活化工程後定名為「大館」,提供一系列歷史文物、當代藝術展覽,表演及文娛活動。除了兩座全新的建築物,原有的16座古蹟及多個戶外空間均被修復活化,包括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
-
香港「大館」折射歷史光影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近170年歷史、有「大館」之稱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保護工程後,不久前重新開放給公眾參觀。市民從全港各區爭相趕到中環,每日4次的導覽團需提前1個月預約。一面面展牆、一件件文物、一間間舊房……將大館的轉變和發展娓娓道來,同時也講述著幾代香港人對大館的集體記憶。佔地1.36萬平方米的大館,地處寸土寸金的香港島中環荷李活道10號,包含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等3組法定古蹟,共16座歷史建築。1841年1月26日,英軍從現在的上環水坑口區域登陸香港。
-
4億港元入侵香港舊樓生意 雅居樂從南丫島到英皇道的港島舊事
4億港元入主英皇道舊樓與香港農地入市同樣存在複雜性的,還有公務員合作社重建項目,近兩年於香港大膽投地的中資再次進入港島,以收購方式獲得政府教師合作社舊樓。據報導,香港私人股份有限公司名峰發展以每夥2500萬港元的價格,收購鰂魚湧英皇道992至998號4棟4層高舊樓的16個單位,總價將近4億港元。
-
如果只有72小時旅行:港島飲茶
挺奇怪的,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濃油赤醬是吃不來的,湯湯水水倒愛的不得了;餛飩餃子吃不了幾個,粥粉面倒情有獨鍾;所以,趁著周末飛個港島
-
這份「大館」指南請收好
而八月,九龍港島的上班族們,流行在工作間隙去一個地方,這個地方需要網上預約,而周末的預約幾乎全部爆滿。 這個地方,叫「大館」,是香港前中區警署建築群,有近170年的歷史。在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面向公眾開放。
-
3天2夜,香港冷門逛吃不完全指南(港島篇)
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舊址,是香港商業中心內的歷史建築群,由花崗巖牆體圍合。該遺址由英國人於1841年建造,是英國在香港殖民時期的主警察局、地方法院和監獄,現今是香港最重要的歷史建築群之一。
-
攻略|沿著港島線從西往東
本次小編整理出一個個藏匿在港島最值得深入打卡的網紅勝地,哪些地方值得去?哪些不枉此行?噹噹當!看這篇攻略就對了!註:港島線:上環——柴灣西港島線:堅尼地城——上環南港島線:海怡半島——金鐘我們先來講講港島特有的叮叮車吧~ 叮叮車其實就是香港對於電車的稱呼。
-
大館,從監獄警署到藝術中心|香港文創考察見聞
大館位於香港中環荷里活道,在密密層層的高樓中間,這片象徵著昔日法制與權威的前中區警署建築群顯得格格不入,仿佛從現代都市穿越回了近代港島。1841年,英國皇家海軍登陸香港後,於荷里活道設置裁判署,在此後的一百多年時間裡,逐漸修築並擴建了中央監獄(後改為域多利監獄)、前中區警署、裁判司署等16棟建築,這裡從最初的一間草棚,逐漸成為香港的司法重地。
-
101件展品講述香港「大館」的故事
新華社香港5月25日電(記者丁梓懿)經過10年時間活化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大館」為慶祝開幕一周年,25日舉行「大館101」專題展覽。展覽通過101件展品向人們展示過去有關警務、司法、監獄和入境系統鮮為人知的故事。
-
香港遊記 | 步行2km,一覽港島老屋的前世今生
火藥軌道作為藝術綜合體的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就幽隱於中區的核心地帶。拱廊的存在也為生活在這座亞熱帶多雨城市中的居民提供了蔭蔽之所,躍動的弧度更為大廈增添了流動之感。如今,通往酒店大堂的拱廊區域開放給公眾自由參觀。走在長廊內,高懸於頭頂的銅色風扇攪動著港島的溼潤空氣,眼前的圓拱如同畫框,將中環的蔥蔥綠意和地標建築收納在內——建築本身便是一件與環境互動的裝置藝術品。
-
香港最大型古蹟保育項目開放 系中區警署建築群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大館」。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並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築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坐落於香港中區核心地帶的「大館」是香港目前最大型的古蹟保育項目,佔地1.36萬平方米,包含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項法定古蹟,共16座歷史建築,以及新建的一座美術館和一座綜藝館。
-
老城中的舊事 「記憶雜貨鋪」訴說《城事》故事
「城事」中的舊事——記憶雜貨鋪坐落於陝西鹹陽,渭城古樸巍峨的北平街牌坊,傳承至今的老街美食,依水而居的老鹹陽人……這一點一滴的過往和曾經沁潤我們成長的味道,都已成為我們記憶細胞中不可磨滅的基因。我想,在每個人的腦海深處,都有一個角落,存放著某個人、某個地方,和他們陪伴過的一場往事、一段回不去的歲月。
-
從《武林舊事》中,看臨安繁華的旅遊文化
這本書中羅列了皇家宮殿建築包括亭、臺、寺、澗等20類317 處,還有西湖周邊名勝古蹟10區453處,其中虎跑、龍井、蘇堤、斷橋等直到今天,仍然是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這些皇家建築和名勝古蹟總體上是依託自然景觀修建而成的。在長期的社會文化生活中,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逐漸「天人合一」。這也促成了旅遊景觀和旅遊活動呈現時空多元化的特點。
-
香港遨舍衛蘭軒:遊走港島的上佳落腳點
位於港島灣仔區軒尼詩道22號的遨舍衛蘭軒(OZO Wesley)酒店讓記者的香港之旅錦上添花。 「這是我到港必住酒店。地點好,工作人員熱情,房間明亮乾淨。」一位叫「Chessie」網友這樣在酒店預訂網站上留言說,他到香港必定住在灣仔區,而在住了幾間臨近的酒店,經過對比後,他再次來到香港就基本確定下榻OZO。
-
港島地鐵200億延線北港島線2008建成
大洋網訊 香港地鐵公司昨日(7.16)已就港島線延線的逾二百億元鐵路發展詳細計劃,向特區政府提交建議書,其中工程包括北港島線和西港島線。如一切順利,北港島線將於北京奧運年落成,而西港島線則要視乎政府的西區發展計劃而定。
-
濟南市中區三館落成,泉城文化新地標迎春面市
3月29日上午,濟南市中區三館奠基儀式圓滿舉辦,三所文化場館正式啟動運營。泉城文化新客廳,大城居者的精神歸處中駿·天譽打造的市中區三館,作為主城重點市政項目,規劃總建築面積約2.2萬方,其中包含建面約6000㎡的圖書館、約6000㎡的文化館和約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