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70年歷史香港「大館」重開講述歷史歲月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近170年歷史香港「大館」重開講述歷史歲月

2018-06-14 09:33:04來源:人民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2018年06月14日 09:33 來源:人民日報

參與互動 

  香港「大館」講述歷史歲月(港澳在線)

  本報記者 陳 然

  近170年歷史、有「大館」之稱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保護工程後,近日重新開放給公眾參觀。市民從全港各區爭相趕到中環,每日4次的導覽團需提前1個月預約。

  始建於1841年的大館,見證了香港社會的變遷。它曾是香港的警署、裁判司署和監獄重地,也是目前香港大型的古蹟保護項目之一。一面面展牆、一件件文物、一間間舊房……將大館的轉變和發展娓娓道來,同時也講述著幾代香港人對大館的集體記憶。

  佔地1.36萬平方米的大館,地處寸土寸金的香港島中環荷李活道10號,包含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等3組法定古蹟,共16座歷史建築。

  1841年1月26日,英軍從現在的上環水坑口區域登陸香港。同年,英軍在香港興建的第一棟公共建築物,便是大館內的域多利監獄。

  曾在大館服務超過8個不同部門的香港警務處前高級警司何明新告訴記者,彼時的域多利監獄中,九成以上是華人囚犯,只有極少數是歐洲籍士兵或水手。在獄中,華人囚犯經常被施以鞭刑,歐洲籍囚犯則可豁免。

  「囚室面積不足7平方米,標準配置是一張單人塑料床、一張單人摺疊床,以及如廁設施,但在高峰期內,一間囚室通常要容納3個人,甚至還出現過7人同囚的『人擠人』現象。」在記者跟隨的導覽團中,講解員小顧特別介紹了曾經囚禁越南領導人胡志明等名人的囚房。

  據記載,1931年6月,胡志明在香港被港英政府逮捕,其後一直收監於域多利監獄。逼仄的高牆、縫隙內的藍天、窒悶的囚房、臭魚佐餐的牢飯……域多利監獄的場景,曾出現在胡志明於1961年寫下的回憶短文中。他如是寫道,「囚室面積不值一提,只夠人蜷縮而睡。頭頂有一扇封著鐵枝的半月形窗口,日間僅有些少光線射入……每天囚犯有15分鐘時間在一窄巷中踱步,抬頭只見細如手帕的天空,令人覺得置身井底。」

  域多利監獄在2005年底停止運作,2007年10月,時任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將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項目交由香港賽馬會負責,此後,香港賽馬會歷時10年,斥資38億港元進行了修復及保護等工程。據介紹,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項目採用了最高的修復標準,除了保留其原有建築風格,還加入不少藝術元素。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在大館開幕儀式上說:「從今天起,大館將成為香港一個重要的文化設施,一個年輕人和藝術家聚集之處,一個讓不同年齡段的人們回顧香港歷史之地。」

  大館目前實行分階段開放,香港市民只需提前在網上預約就可免費參觀。經過活化的大館,新舊建築之間取得的平衡美收穫本地建築專家的一致好評。為保留原有感覺,監倉部分則延續昔日傳統,不設空調,觀眾可在此感受到囚房「夏酷熱、冬刺骨」的艱苦。

  記者參觀時注意到,在所有開放給公眾的空間內都配有多媒體互動裝置,例如二維碼講解、數碼拍攝道具、3D多面展示等,觀眾可通過接觸展品,了解更多歷史。

  以目前的重點展覽《大館一百面》為例,館方在建築群中的警察總部大樓內重建了舊時香港中環,將100個不同聲音、故事融入互動展覽,通過動畫、行為藝術、影片及錄音等方式將口述歷史具象化,生動地構建出當年大館內外的原貌。在「行大館」「逛大館」「入店鋪」「望中環」及「去茶記」等5個展區內,觀眾可了解到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歷史歲月及中區老店的興衰變遷。

相關焦點

  • 香港「大館」講述歷史歲月
    近170年歷史、有「大館」之稱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保護工程後,近日重新開放給公眾參觀。市民從全港各區爭相趕到中環,每日4次的導覽團需提前1個月預約。  始建於1841年的大館,見證了香港社會的變遷。它曾是香港的警署、裁判司署和監獄重地,也是目前香港大型的古蹟保護項目之一。
  • 香港「大館」折射歷史光影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近170年歷史、有「大館」之稱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保護工程後,不久前重新開放給公眾參觀。市民從全港各區爭相趕到中環,每日4次的導覽團需提前1個月預約。始建於1841年的大館,見證了香港社會的變遷。它曾是香港的警署、裁判司署和監獄重地,也是目前香港大型的古蹟保護項目之一。一面面展牆、一件件文物、一間間舊房……將大館的轉變和發展娓娓道來,同時也講述著幾代香港人對大館的集體記憶。
  • 香港大館的前世今生,歷史與現在,藝術與玩樂的完美融合
    在香港,除了享受美食購物和戶外郊遊外,還有什麼好玩?光姐以為可以去中環歷史名勝,香港大館。俗稱的「大館」,實際上就是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是一個比較新的旅遊景點。大館有近170年歷史、佔地1.36萬平方米,由香港賽馬會斥資38億港元進行活化,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於2018年面向公眾開放。
  • 101件展品講述香港「大館」的故事
    新華社香港5月25日電(記者丁梓懿)經過10年時間活化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大館」為慶祝開幕一周年,25日舉行「大館101」專題展覽。展覽通過101件展品向人們展示過去有關警務、司法、監獄和入境系統鮮為人知的故事。
  • 探索香港中環大館與警隊的歷史故事
    坐落於香港中環的大館是香港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歷史古蹟活化保育項目,大館有16座歷史建築,包含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項法定古蹟。參觀者可以通過各個歷史展覽了解到大館的歷史轉變與警隊於香港不同時期的重要角色。
  • 香港最大型古蹟保育項目「大館」向公眾開放
    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大館」。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並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築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有近170年歷史、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從5月29日開始向公眾開放,並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築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新華社記者 呂小煒 攝5月29日,市民在參觀「大館」。
  • 神秘的大館(一)
    我便聞名而去,意料之中的是中環街道的擁擠狹窄,但沒想到竟無法留下大館像樣的正面照片。它包括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等3組法定古蹟,共16座歷史建築。據說1841年1月26日,英軍從現在的上環水坑口區域登陸香港。同年,英軍在香港興建的第一棟公共建築物,便是大館內的域多利監獄。擁有170年歷史的「大館」是香港殖民史中的深邃一瞥。
  • 「大館一百面」講述港島中區舊事
    近170年歷史,佔地1.36萬平方米,由香港賽馬會斥資38億港元進行活化,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現已面向公眾開放。「大館」以「大館一百面」展覽為首個節目,介紹該建築群和港島中區的故事。
  • 101件展品講述香港「大館」的故事·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據新華社香港5月25日電 經過10年時間活化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大館」為慶祝開幕一周年,25日舉行「大館101」專題展覽。展覽通過101件展品向人們展示過去有關警務、司法、監獄和入境系統鮮為人知的故事。    俗稱「大館」的中區警署建築群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3組法定古蹟組成,見證了香港170多年的歷史。
  • 大館與孫中山史跡徑香港「舊城中環」非去不可的歷史文化新熱點
    中國香港 – Media OutReach - 2018年7月10日 – 近日,舊城中環迎來了兩個備受矚目的歷史文化地標─由前中區警署歷史建築群活化而成的大館,以及重新設計的孫中山史跡徑。香港旅遊發展局力薦廣大遊客前往這一極富特色的小區,踏上追尋歷史文化精髓的深度體驗之旅。
  • 香港警署建築群「大館」獲聯合國文化遺產保護獎
    10月17日,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是香港法定古蹟,經過活化工程後定名為「大館」,提供一系列歷史文物、當代藝術展覽,表演及文化娛樂活動。中新社記者 洪少葵 攝建築物以花崗石及紅磚石建造,至今依然保留著維多利亞式的建築風格。
  • 香港大館免費開放!以後去香港又多了一個旅遊景點!
    近170年歷史、佔地1.36萬平方米、由香港賽馬會斥資38億港元進行活化、俗稱「大館」的香港中區警署建築群
  • 探索香港中環大館與警隊的歷史故事 (1/9)
    探索香港中環大館與警隊的歷史故事坐落於香港中環的大館是香港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歷史古蹟活化保育項目,大館有16座歷史建築,包含前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三項法定古蹟。參觀者可以通過各個歷史展覽了解到大館的歷史轉變與警隊於香港不同時期的重要角色。
  • 101件展品還原百年前香港「大館」
    【解說】為慶祝香港警署建築群「大館」開放參觀一周年,「大館101」專題展覽將於5月25日在香港大館內舉行。101件與大館有關的物件結合不同場景展現,為觀展者講述香港警務、司法、監獄及入境系統等部門曾經的故事。  【解說】香港警署建築群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域多利監獄共3組法定古蹟組成。
  • 香港鴨洲故事館開幕 講述香港老漁村的歷史
    在香港漁護署、獅子會及鴨洲村民的支持下,展示島上獨有地質特色、蜑家文化和傳統生活模式的香港鴨洲故事館日前開幕,並將於本周末正式開放。  該故事館由鴨洲漁民子弟學校改建而成,由鴨洲小區、獅子會自然教育基金和地質公園共同管理,推廣地質公園景點保育之餘,也向公眾講述鴨洲的漁村故事。
  • 香港文化新地標——香港「大館」古蹟藝術館
    香港大館。位於中區荷里活道,佔地13600平方米,歷經12年活化,2018年5月底對外開放的香港文化新地標——「大館」的身影頻頻出現在社交媒體上,成為到港打卡新點。「大館」,也成為在這個全球樓宇密度最高地理空間上的「放風」好去處。
  • 101件展品還原百年前香港警署建築群「大館」
    【解說】為慶祝香港警署建築群「大館」開放參觀一周年,「大館101」專題展覽將於5月25日在香港大館內舉行。101件與大館有關的物件結合不同場景展現,為觀展者講述香港警務、司法、監獄及入境系統等部門曾經的故事。  【解說】香港警署建築群由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域多利監獄共3組法定古蹟組成。此次展覽中,還原了昔日警察辦公室、報案室、拘留室、法庭、監獄等場景,加以影像和音效,仿佛瞬間穿越到百年以前。
  • 香港大館 | 香港的建築保育,到底保住了什麼?
    直至2005年,中區警署交回香港政府,連同毗鄰的前香港中央裁判司署、域多利監獄等三座維多利亞式建築,交由香港賽馬會進行文物保育和活化工作。經過11年的保育工作,當年這三座見證著香港近兩個世紀來歷史變遷的建築群,現已成為香港最大規模、最成功的活化項目——大館。
  • 這份「大館」指南請收好
    這個地方,叫「大館」,是香港前中區警署建築群,有近170年的歷史。在經過10年活化工程後,面向公眾開放。 1841年,英國皇家海軍登陸香港後,港英殖民政府委任威廉·堅上尉(Captain William Caine)為香港首席裁判司主理治安,並於荷李活道設置裁判署。最初,裁判署還只是個草棚,日後則成了前中區警署建築群,是香港早期的司法重地。
  • 蘇州市名人館開講「老蘇州」 講述歷史逸文趣事
    11月20日下午,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蘇州市名人館的「聽老蘇州講蘇州名人故事」寒假特色系列活動第一場開講,百餘名中小學生到場參加。志願者顧鳳娟講述的「闔閭建造蘇州古城」引起了孩子們濃厚的興趣。「聽老蘇州講蘇州名人故事」活動由熟悉蘇州方言、具有紮實講解功底的名人館志願者擔任主講人,通過蘇州話妙趣橫生地講述蘇州歷史名人的逸聞趣事。2016年寒假期間14場專題活動場場爆滿,暑假15場報名連結一經發出立馬被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