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成為全國唯一連續四年被國務院表彰的區域雙創示範基地和全國首批、上海唯一的「科創中國」試點城區。8月27日,上海楊浦區委書記謝堅鋼表示,楊浦區全面深化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聯動」,已成功實現從「工業楊浦」到「知識楊浦」再到「創新楊浦」的轉型升級,先後被確定為上海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國家創新型城區。
楊浦區位於上海市中心城區的東北部,區域面積60.61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30.49萬。楊浦是近代民族工業發祥地,誕生了中國第一家自來水廠、發電廠、煤氣廠等中國民族工業的13個第一。1970、1980年代,楊浦區工業產值超過上海的四分之一、全國的二十分之一。
謝堅鋼指出,楊浦區助力區域高校、科研院所加快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突破,大力支持北鬥位置服務平臺、類腦晶片與片上智能系統平臺等一批重點平臺建設,全區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86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42家,均位居中心城區前列。
同時,楊浦區把研發作為產業來做、把技術作為商品來做,充分發揮國家大學科技園作用,依託上海技術交易所、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等平臺,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
此外,楊浦區持續強化核心功能,加快推進濱江、大創智、大創谷、環同濟等四大重點功能區建設,在做強自身功能和帶動周邊發展中形成輻射和聯動效應,實現核心功能區串珠成鏈、連點成片。
在提升產業能級方面,楊浦區加快發展人工智慧及大數據、現代設計、科技金融等重點產業和健康醫療、生活消費等特色產業,全區已集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31家,各類資本市場上市掛牌企業104家。
在提高經濟密度方面,自2009年以來,楊浦區級財政收入平均增速保持在兩位數以上,位居中心城區前列。
謝堅鋼表示,今年上半年,楊浦區級財政收入完成70.88億元,增幅位居中心城區第三;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4%,連續五個季度保持中心城區第一。
楊浦區發展改革委主任繆榮斌透露,楊浦區積極貫徹國務院關於雙創示範基地進一步促改革、穩就業、強動能部署要求,正在編制楊浦區創新創業三年行動計劃。
三年計劃將聚焦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繼續發揮高校集聚優勢,全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發揮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科技大市場特別是上海技術交易所等平臺作用,推動科研成果高效轉移、高質量轉化。
同時,三年計劃將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產業生態、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強化大學科技園核心功能。
在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上,楊浦區將進一步優化提升創智天地、長陽路、國定東路、環上理工等創新創業街區業態和能級,更新布局一批迎合創新創業者發展需求的創新空間、交流載體和生活服務配套設施。
同時,楊浦區將加大開放合作力度,將發揮好長三角雙創示範基地聯盟的平臺作用,當好引領長三角雙創發展的排頭兵。據了解,楊浦倡導成立的「長三角雙創示範基地聯盟」被寫入國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綱要,並被推選為首任理事長單位。
在堅持創新發展的同時,楊浦區大力營造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將政務服務嵌入商區,率先推出「政銀通」「稅立方」等改革舉措,出臺全國首個「政銀通」合作標準,實現全區24家銀行124個網點全覆蓋;同時,楊浦推出「e睦鄰」網上辦事服務平臺,社區事務受理中心169項事項全部上網。
此外,楊浦區還將政務服務嵌入園區,在長陽創谷和7個國家大學科技園設立工作站;疫情發生後,楊浦區還出臺十條政策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率先試點全面實行「兩個免於提交」,即本市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原則上一律免於提交,能夠提供電子證照的原則上一律免於提交實體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