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衣食住行也被網際網路巨頭們開發的應用所取代。
外出不在攜帶現金,入住酒店通過網上預約,網際網路的確方面了人們的衣食住行。但同時,也改變了實體經濟的運作模式。
此前,馬雲對所有商家承諾,讓天下再也沒有難做的生意。但現如今,線下實體店卻越來越難做,反而是馬雲自身的身價越來越高。
前段時間,螞蟻集團上市的消息,更是讓人們看到了資本的運作方式。通過ABS的槓桿操作,出資30億元的螞蟻集團,可以放出3000億的貸款,並收取用戶18%的利息。其中的暴利,也是螞蟻集團估值暴增的主要原因。
馬雲的出現固然對的社會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也難逃其商人的本質。
社區團購,難逃外賣局面
在馬雲宣布進入社區團購之後,人們對於社區團購的認知,也開始逐漸發生轉變。
從本質上來看,「社區團購」的出現是為了方便人們的日常生活。用戶通過APP就可以購買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動動手指就可以將果蔬生鮮購買到家裡來。
看起來,「社區團購」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實際上卻也難逃與外賣相同的局面出現。
對於早期入駐的商家,「社區團購」的平臺方會給予大量的扶持。但在有了固定的用戶基礎之後,商家也就越難脫離「社區團購」的約束。
比如,此前外賣平臺APP剛剛興起,美團和餓了麼就對用戶和商家給予補貼。大量的紅包和獎勵推送過來,大家都以為自己撿到了便宜,但在培養了用戶群體之後,幾大外賣平臺開始針對商家收取服務費用。
平臺方壟斷的局面一旦產生,商家就再也享受不到平臺的補貼。反而平臺為了收回成本、創造利潤,開始通過對商家和騎手的約束,獲取利潤。
「社區團購」其實運作模式也一樣,只不過外賣的店家變成了供貨商,用戶花錢點的外賣變成了生活用品。在商家看到了「社區團購」的本質之後,社區團購已經成為了「過街老鼠」,並遭到多家供貨商的抵制。
包括漯河市衛龍、華海順達在內的多家供貨商機構,在近日對外宣布了禁止給「社區團購」供貨的通知。
很顯然,「社區團購」觸碰了太多的市場,如果壟斷的局面產生。難逃外賣平臺對商家進行剝削的本質,就此官方媒體進行表態,科技創新同樣是星辰大海。
如今,網際網路巨頭們將自己的大量成本投入社區團購的市場之中,掌握先進算法以及科技力量卻不用在科技創新之上。華為麒麟晶片斷供的局面還歷歷在目,而資本卻為了更多的利潤袖手旁觀。
我國科技企業華為、中興頂著被「卡脖子」的壓力謀求發展,卻不見國內的網際網路巨頭進行援助。科技創新的基石仍舊需要依靠硬體技術來做支撐,連底層技術都不曾掌握,依靠軟體砸出的市場怎麼會長久下去。
如果同樣的斷供局面放在網際網路巨頭身上,恐怕沒有一家企業能夠支撐下去。從多家供應商的表態也不難看出,企業對於「社區團購」的發展同樣存在疑慮。
寫在最後
現如今,掌握著頂尖資源的網際網路公司,卻把手伸向了人們的「菜籃子」。對科技創新置若罔聞,這也算是國內科技產業的悲哀吧。
馬雲一手創辦了阿里,卻難以逃脫其商人的本質。其背後的資本對實體經濟帶來的影響,幾乎是不可逆的。
希望更多的企業能夠投身科技創新之中,而不是與菜販子搶生意,用資本壟斷市場。對此,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