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斷供社區團購!社區團購這門好生意是怎麼被做砸的

2020-12-21 電商報

供應商向網際網路巨頭開炮

誰也沒想到,社區團購大戰中率先奮起反擊的是供應商——前幾日,供應商正式向網際網路巨頭開炮:不要太囂張!

先是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點燃了戰火。

它憤怒地貼出了一則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的通知,將戰鼓擂得震天響。

通知顯示,它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這樣的行為影響嚴重,損害客戶的利益。

所以規定旗下的經銷商操作社區團購平臺時「必須要有公司授權」、「價格不得低於公司的終端零售價」、「影響惡劣將取消經銷權」。

除了華海順達,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等其他供應商也紛紛立下戰書,發布類似停止供貨的通知。

看這架勢,似乎要跟社區團購平臺硬槓到底了。

供應商們這麼緊張是有原因的。

華海順達董事長錢清華表示,公司業務部門在12月12日下午接到多個供貨客戶投訴,有多個社區團購平臺通過補貼拉顧客,引發市場價格戰,因此發布了上述公告。

他認為,社區團購平臺銷售價格遠低於市場正常價格,打擊甚至毀滅正常的商業秩序,下一步就是壟斷社區渠道。

毀滅商業秩序,造成壟斷……社區團購平臺帶來的破壞真的這麼嚴重?

如果商超倒閉了,

沒有一家社區團購平臺是無辜的

眾所周知,如今社區團購成了最火熱的風口。阿里、美團、拼多多、滴滴等大公司如同巨浪般滾滾而來,各種燒錢補貼、搶團長,簡直讓人眼花繚亂。

為了在這場大戰中吸引消費者,它們給出的低價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

筆者打開美團優選,發現湖北蘆柑賣到了0.99元/斤,上海青賣到了1.68元/半斤,雲南醜橘、四川黃心獼猴、新疆庫爾勒香瓜均賣到了0.01元/斤。

多多買菜這邊,湖南麻陽冰糖橙的價格是0.99元/斤,黃心土豆的價格是1.09元/斤,冰糖雪梨的價格是2.19元/斤。

這樣的價格可以說超出常識了,平臺完全是在虧本做買賣。

消費者或許對這樣的狀況樂見其成,但它對零售體系的打擊是致命的。

對於零售行業來說,價格管控一直是很重要的事,柴米油鹽這類消費用品的價格一般不會有大的變動。

這時候一旦有平臺不講套路,惡意壓低價格,以博取競爭優勢,最直接倒黴的就是小型商超。

有人說,社區團購將會對商超帶來10%-30%的衝擊。當商超賣的生鮮價格完全沒有競爭力了,消費者還會來商超買東西嗎?

知乎上就有網友表示,從今年開始,自家超市的人流量越來越少,營業額降幅達到60%以上。

仔細調查才發現,原來是隔壁的一家超市承接了多個網際網路大廠平臺的團長身份,每天不要錢一樣往外送水果,吸引了大批的消費者。

這樣的降維打擊對於普通的超市來說是毫無招架之力的。

而一旦商超業績下滑,經銷商的利潤受阻,就會完不成任務。死一大批經銷商是大概率事件。而這最終影響到的還是供應商的利益。唇亡齒寒,供應商也好不到哪裡去。

社區團購平臺的價格戰,最終影響到的是整個實體經濟形態。

而當社區團購平臺吸引了大部分的流量,下一步的動作就可能是壟斷了——提升所有菜品的價格,賺個盆滿缽滿。

最終買單的,還是消費者。他們原本可以在附近的小賣部買到9.9元一瓶的醬油,卻因為小賣部通通倒閉了,只能接受社區團購平臺上20元一瓶的醬油。

社區團購這門好生意,

怎麼變得如此不堪?

事實上,最近關於社區團購的討論甚囂塵上。

人們紛紛指責網際網路巨頭正在搶菜販的飯碗,破壞現有的實體經濟。

就連人民日報也發話了,說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

現在看來,社區團購平臺們似乎不僅要砸了菜販的飯碗,連商超、經銷商和供應商的飯碗也要一併砸了。

「社區團購」四個字成了眾矢之的,但這並不代表社區團購不是一門好生意。

實際上,社區團購對於效率的提升和行業的改造是顯而易見的。

菜市場的攤販進貨,因為並不知道自己能賣多少,所以是很糾結的:進貨多了,沒賣完。進貨少了,又滿足不了顧客的需求。

最終導致了大量的浪費。

而社區團購的預售制度能夠很好解決這個痛點:團長在微信群裡問大家想買什麼菜,群友將自己想買的東西報上去,先付款預訂。平臺收到訂單,根據訂單進行打包和發貨。消費者第二天再進行自提。

可以說大大降低了生鮮的損耗率。

而且,社區團購說不定能夠提升下沉市場的零售效率。

下沉市場一直都是零售業的荒蕪之地。

因為人口密度和消費能力的限制,我們很難在下沉市場看到大型商超。下沉市場最常出現的是小型超市和夫妻店。然而小型超市和夫妻店進貨渠道單一,並不能給消費者提供多樣的選擇。

然而當社區團購進駐下沉市場,一切就會變得不一樣。社區團購能夠依託夫妻店作為線下提貨點,同時能根據消費者的願望,提供多種多樣的商品。這對於下沉市場的零售業來說算是質的提升了。

社區團購這門好生意,怎麼就被網際網路巨頭做成了「人人喊打」的模樣呢?

結語

社區團購本可以用來提升行業效率,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然而因為網際網路巨頭無節制的跑馬圈地,社區團購成了一地雞毛。

興盛優選在湖南苦心經營了這麼多年,有人說過它擠壓了底層民眾的生存空間嗎?有人幹擾它的發展嗎?

並沒有。

反倒是巨頭們急功近利的心態,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瘋狂補貼,讓一切都變了味。

不可否認,中國網際網路發展了這麼多年,正是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然而隨著共享單車大戰、網約車大戰、百團大戰的一輪輪衝刷,也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了網際網路企業的另一面。

他們口口聲聲說著生態,但其實是在踐踏生態。他們嘴上談著造福社會,手上卻幹著破壞商業秩序的事情。

須知真正的生態,是產業共榮,是回報社會。當一家企業並沒有切實造福社會,卻自身賺得盆滿缽滿,就一定是走不遠的浮華。

作者:小小高

相關焦點

  • 馬雲也沒有料到,社區團購竟成「過街老鼠」?遭多家供應商抵制
    此前,馬雲對所有商家承諾,讓天下再也沒有難做的生意。但現如今,線下實體店卻越來越難做,反而是馬雲自身的身價越來越高。前段時間,螞蟻集團上市的消息,更是讓人們看到了資本的運作方式。通過ABS的槓桿操作,出資30億元的螞蟻集團,可以放出3000億的貸款,並收取用戶18%的利息。
  • 部分供貨商斷供!社區團購沒有未來?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 吳濤)「不幹了,斷供。」有供貨商對社區團購不滿,打響了反擊的第一槍。  近日,部分供貨商給渠道經銷商發通知稱,沒有授權,不得操作社區團購平臺;不允許做單品超低價銷售。網上傳出的供貨商通知。
  • 社區團購成了「過街老鼠」?官方直接點名!供應商斷供!
    中國的網際網路老闆們,你們已經富可敵國了,應該學著做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而不是做一個受資本驅動的資本家!網際網路生意,本質是一門流量生意,騰訊為何能雄踞中國網際網路20餘年?還不是因為騰訊手握流量,有了流量,就有了變現的能力!社區團購的本質是搶奪流量?
  • 企業品牌如何做社區團購?社區團購小程序怎麼搭建?
    整個行業的模式基本上介紹完了,給大家簡單講一下品牌商、消費品行業從業者如何和社區團購合作。 首先,我先說明一個立場:不建議品牌商自己去開團做社區團購。 對於品牌商、經銷商來說,你服務的是品牌;而零售商服務的是消費者。二者有本質不同。
  • 社區團購,瘋了
    某種意義上,巨頭的社區團購業務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動了誰的蛋糕?生鮮是目前各大社區團購平臺的主要品類。換言之,大部分用戶上社區團購平臺,是來買蔬菜水果的。這是這門生意得以成立,並引起巨頭關注的前提。過去,所有能線上化的商品,幾乎都被電商改造完了,除了生鮮。
  • 「社區團購,我們不幹了!」
    「不幹了,斷供。」有供貨商對社區團購不滿,打響了反擊的第一槍。近日,部分供貨商給渠道經銷商發通知稱,沒有授權,不得操作社區團購平臺;不允許做單品超低價銷售。網上傳出的供貨商通知。部分供貨商「斷供」社區團購最近火熱的社區團購,一般來說,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社區團購被認為是中國零售的最後一戰,阿里、騰訊、拼多多、滴滴、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燒錢大戰愈演愈烈。
  • 社區生鮮團購真的是一門「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嗎?
    編輯導語:最近社區團購成了大家紛紛討論的一個話題,不少人想要入局社區團購,但生鮮這門生意一直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生鮮電商涉及的問題也比較複雜;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社區生鮮團購的思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就連一向沉著冷靜的人民日報也在痛批社區團購是一門「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在筆者看來,社區生鮮團購其實能夠很大程度提升生鮮這門生意的效率,這是社區生鮮團購購能存在的本質原因。我們不要人云亦云,要做少數能看到事情本質的人。
  • 社區團購,一地雞毛?
    網傳阿里、美團、拼多多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隨即又集體出來闢謠;同時,有報導稱,多家供應商已表示斷供社區團購。就在「看空」社區團購的風口浪尖,京東豪擲7億美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社區團購被認為是消費網際網路行業的最後一座「金礦」,因此,大廠們荷槍實彈而來,這本無可厚非。而零售君更關心的是,在這場博弈背後,入局者們的競爭是要速度,還是要深度?
  • 社區團購,僅僅是價格的較量嗎?
    6月,滴滴旗下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上線,它們與老牌社區團購平臺「興盛優選」一起,成了圍剿居民菜籃子的「新四國大戰」。這條賽道依然不斷有巨頭湧入,10月,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11月,阿里投資十薈團,12月11日,京東表示將向興盛優選投資7億美元。
  • 山東青島社區團購平臺有哪些?社區團購產品批發供應商如何選擇?
    近些年來社區團購發展的如火如荼,各個社區團購平臺如雨後春筍,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最近各大網際網路巨頭資本入駐社區團購,把社區團購推上了前所未有的熱議高度。青島作為山東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山東青島社區團購平臺有哪些呢?做社區團購產品批發供應商又如何選擇呢?
  • 社區團購大風吹,配送物流都在追
    大家好,我是小優。我們都知道時下最熱的行業概念莫過於社區團購了。從網際網路多方巨頭角逐,再到前幾日被官方點評。這一波大風吹來了0.99元的秒殺雞蛋、3萬月薪挖團長、也吹來了供貨商斷供、團長罷工等等。所以,砸下了無數真金白銀的巨頭們,可不是指著這錢扔進海裡聽個響。就像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有付出,自然也會要求有回報。
  • 社區團購的「生意經」,有錢就能「念」好嗎?
    社區團購平臺所擔任的角色就是負責產品的供給與運輸,提供售後服務技術支持,並且還要負責招募團長,團長的任務是負責運營社群,推廣銷售產品,匯總訂單以及發貨。而網際網路企業之所以看上這門生意,一方面是因為疫情導致,讓網際網路巨頭們看到了社區團購的盈利能力。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交易規模達2796.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36.7%。
  • 社區團購翻不起大浪
    兩年前開始關注社區團購,一直埋伏在幾個團長群觀察,我家也是多個團購平臺的用戶。兩年來,我的觀點一直是:社區團購翻不起大浪。沒怎麼寫這方面的文章,就是因為持這個觀點。現在的「到家」有兩種:一是京東的「到戶」,這是真正的到家;二是菜鳥驛站之類的「到社區」。「到社區」也是自提。「團長」的自提點,目前顯然不如菜鳥驛站的硬體好。而且多數沒有硬體投入的長期打算,臨時措施居多。再看「團長」是否能夠被替代。興盛優選做社區團購時,沒有觸達C端的平臺,只有選擇「團長」引流。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巨頭不進場,社區團購也許沿著這條路走很長一段時間。
  • 你擔憂社區團購壟斷市場割韭菜?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出臺
    社區團購搶了賣菜大爺大媽的生意?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社區團購被罵慘了,罵歸罵,社區團購已經到來,不管你喜不喜歡。 罵的理由無非就是說壟斷市場之後割韭菜、一個網際網路公司好意思跟賣菜的大爺大媽搶生意。 之前就發文分析過,這些理由其實都站不住腳。
  • 一大批網際網路巨頭搶灘,「社區團購」又成了一門好生意?
    繼「直播帶貨」之後,「社區團購」可能是最近消費領域的又一大熱詞。時下,京東、拼多多、美團、滴滴、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社區團購業務。社區門麵店的店主、全職媽媽、快遞提貨點的店主等紛紛被網際網路巨頭「看好」,極力拉攏發展成自家的「帶貨員」。
  • 網傳多家供應商要「斷供」社區團購,香飄飄回應:供貨需公司授權
    「1分錢買盒雞蛋,9分錢買棵白菜,1毛錢買斤土豆」——如此誘人的低價,恐怕只有社區團購敢喊。但最近社區團購的低價傾銷,卻引來了部分供應商的「開懟」。近日,網傳香飄飄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香飄飄」)等6家企業紛紛給渠道經銷商發通知,將禁止給「嚴重低價」的社區團購平臺供貨。
  • 品創餐飲:社區團購沒有未來!
    本人在創客俠孵化器負責創業幫扶多年,大多是先給創業者潑一盆涼水,如果你把我潑的這一盆涼水都能燒開,你一定會成功。社區團購為什麼生不逢時。供應商為何不願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我就感覺這是在割韭菜,不僅是割客戶的韭菜,更是割商家的韭菜,因為前期東西肯定便宜,便宜的東西也不是什麼好東西,部分來自商家的讓利和平臺資本補貼,部分來自小廠和作坊的「同款」。等他們把實體店全乾掉了以後,平臺做得有依賴性後,價格肯定會就起來了,因為你都習慣這種消費模式了,線下也沒有東西可買,不買也得買。
  • 引入團購、洗衣、回收,菜鳥驛站要做社區生意了
    據菜鳥方面介紹,菜鳥驛站團購將與大潤發、歐尚等全國連鎖商超合作生鮮蔬果、日用百貨,居民都能以團購價買到。目前,菜鳥驛站在全國有數萬個,初步在上海、南京、蘇州、成都等15城開放社區團購,並計劃向全國推廣。這意味著,菜鳥驛站將跨越快遞,告別單一服務,面向社區商業、家庭消費的萬億級市場拓展商業空間。
  • 一文讀懂:社區團購江湖混戰
    ,很多顧客在取快遞的同時,會順便買一些東西,門店的生意因此好起來了。某種意義上,巨頭的社區團購業務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 動了誰的蛋糕? 生鮮是目前各大社區團購平臺的主要品類。換言之,大部分用戶上社區團購平臺,是來買蔬菜水果的。這是這門生意得以成立,並引起巨頭關注的前提。
  • 水果店如何做水果社區團購?團購小程序+微信群+供應鏈成黃金組合
    傳統水果店如何做水果社區團購?社區門店想要開啟社區團購生意,需要具備社區團購小程序、微信群、供應鏈這三大核心要素!這三要素已經成為水果社區團購乃至其他傳統社區門店轉型社區團購的黃金組合!,可以說一個團購平臺能否做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