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孫貴升) 12月24日,據云南省「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場——文化繁榮發展專題發布會消息,「十三五」期間,我省加快民族文化強省建設,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高質量文化供給不斷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同時,構建了立體化文化交流傳播體系,生動展示七彩雲南美麗中國良好形象,民族文化強省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
廣泛開展「雲嶺楷模」「道德模範」「最美人物」「雲南好人」等評選活動,選樹推出楊善洲、高德榮、朱有勇、杜富國、張桂梅等重大先進典型;在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評選中,昆明市、曲靖市、普洱市、景洪市、石林縣、楚雄市、澄江市7個城市評選為全國文明城市。目前,全省共有9個全國文明城市;建成文明實踐中心126個,註冊志願者總數482.94萬人,2名志願者獲得「全國疫情防控最美志願者」稱號。
完成省委深改委部署改革任務103項,省屬國有文化企業初步建立了具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初步構建了文化企事業單位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評價考核體系;建立了國有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單位社會效益評價考核體系,非時政類報刊社改革任務有序推進,目前全省報刊已經精簡至190種,其中報紙62種、期刊128種,完成非時政類報刊轉企改制34種。
深入開展「雲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補短板三年行動計劃」,基本實現省、州(市)、縣(市、區)、鄉(鎮)、村(社區)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全覆蓋,滇西抗戰紀念館、雲南省博物館、雲南廣電影視傳媒中心、雲南大劇院、雲南文學藝術館、雲南廣播電視集中集成播控中心、雲報傳媒廣場、雲南省少數民族語言節目譯製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基礎設施相繼建成投入使用。全省共有影院336家、屏幕1423塊,129個縣(市、區)均建有數字影院,2019年電影票房收入9.48億元。全省共有出版單位173家,其中圖書出版單位8家、音像出版單位2家、報紙出版單位51家、期刊出版單位112家;共有報刊187種,其中報紙59種,期刊128種。
創作推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電影《獨龍之子高德榮》獲得2016年第16屆中國電影華表獎提名獎,電視劇《鍛刀》獲得2017年全國電視劇收視第一名,獲得中央電視臺電視劇突出貢獻獎。廣播劇《永遠的更路簿》獲得2017年第14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西南聯大》獲得國家廣電總局2018年理論文獻片類優秀獎。紀錄片《落地生根》(第一季)2019年獲得第13屆中國紀錄片創優評析社會類一等獎。《都是一家人》列入2019年全國優秀電視劇目,獲得2020年第32屆電視劇「飛天獎」提名獎。最近熱播的電影《一點就到家》推動普洱咖啡銷售額大幅上漲。6位作家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舞劇《流芳》、話劇《農民院士》等一批文藝精品在全國產生較大影響。
2018年末,全省特色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686.02億元,全省旅遊文化產業增加值2111.16億元;2019年,雲南報業傳媒(集團)、雲南出版集團、雲南廣電網絡集團、雲南廣電傳媒集團4戶省屬國有文化企業總資產為252.43億元,營業收入88.07億元;金彩影業、駿宇文博、天遊科技等文化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民族民間工藝品特色產業得到大力發展,建水紫陶、鶴慶銀器、個舊錫器、劍川木雕、開遠根雕等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間工藝品年產值均在10億元以上,大幅增加了農村群眾收入;雲南文博會、七彩雲南賽裝文化節等成為雲南文化產業的重要展示窗口和交易平臺。
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羅傑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構建現代文化和旅遊產業體系,建設好民族文化強省,為奪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勝利,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提供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