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羽毛清晰可見(圖)(1)

2020-12-18 中華網新聞

原標題:重磅:這塊琥珀裡……竟然有恐龍

《侏羅紀公園》裡,恐龍是科學家們通過琥珀中的蚊子肚子裡的一滴血液克隆出來的。科學家在琥珀裡找蚊子的場景,可能至今還令許多人記憶猶新。而現在,我們大概不用找蚊子了:一支來自多個國家的古生物學研究團隊,找到了一件琥珀中的恐龍標本。

琥珀中的恐龍標本(左)和該標本所屬的恐龍復原圖(右,局部)。圖片來源:左:Royal Saskatchewan Museum (RSM/ R.C. McKellar);右:Cheung Chung-tat

你沒看錯,就是,琥珀,中的,恐龍。

這項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博士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的瑞安·麥凱勒教授領銜,研究論文[1]剛剛發表在《當代生物學》期刊上。

「沒。」邢立達說,「沒有先例。」他手上捧著的,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保存著非鳥恐龍的琥珀。被保存在琥珀裡的,是一條小恐龍的尾部。透過它,距今約9900萬年前的恐龍世界正以一種無比真實和「鮮活」的方式展現在人們面前。

邢立達(右)和瑞安(左)在展示存有恐龍尾巴的琥珀標本。圖片來源:Shenna Wang

琥珀裡的恐龍有什麼特別?

說起恐龍,人們不是想起它們在電影裡那令人畏懼的形象,也許就是想到冰冷的骨架化石。骨骼化石無疑是了解恐龍的重要材料。但它們往往只能保存生物的硬質結構,而無法留住軟組織。相比之下,琥珀中的動物標本能提供大量的細節。早在今年6月,邢立達和麥凱勒的團隊就在琥珀中首次發現了古鳥類的翅膀。

「之後我意識到,有著類似尺寸的非鳥小恐龍,也是有很大的機率會出現在琥珀之中的。」邢立達說。

這一次,他們找到的是一段展開後長約6釐米的非鳥恐龍尾巴。他們推測,這隻恐龍的全身長度也只有18.5釐米。「當時還是非常激動的。」邢立達回憶說,「做這行嘛,總是幻想著能有這樣的時刻,但當那一刻真的到來的時候,反而很快冷靜了下來。」

這截毛茸茸的尾巴包含了至少八枚完整的尾椎,它們被三維的、具有微觀細節的羽毛所包圍——和生前並無二致。

一小截尾巴戳出了琥珀表面(左下)。圖片來源:Royal Saskatchewan Museum (RSM/ R.C. McKellar)

「我研究恐龍數十年,但不曾想有朝一日能看到如此『新鮮』的恐龍。」論文的共同作者之一,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菲利普·柯裡教授說。

相關焦點

  • 琥珀中發現大量恐龍羽毛,我們印象中的恐龍,可能一開始就是錯的
    筆者-菲君恐龍會不會有羽毛呢?顯然,小部分人對於恐龍的印象還刻板地停留在《侏羅紀公園》等電影中,這也正常,畢竟這些科幻電影上映的時候(1993年),古生物學家還沒發現恐龍羽毛的化石呢。緬甸北部克欽邦的胡康谷地是一座「聚寶盆」,這裡的琥珀年齡最大,多形成於9千萬年以前,古生物學家曾在緬甸產的琥珀中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鳥,名為眼齒鳥,這種鳥的頭部非常小,僅有14毫米,和人類的指甲蓋差不多。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的恐龍化石
    來自緬甸的一個壯觀的新琥珀化石擁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史前恐龍的頭骨:一種生活在9900萬年前的類鳥生物,並不比今天活著的最小的鳥大。今天在《自然》雜誌上描述的這具化石,從後腦勺到鼻尖只有1.5釐米長,大約是指甲的寬度。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現在我們對於恐龍形象的刻畫,也只不過是通過發現的史前化石進行到還原而已,真正的恐龍長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在早在20多年之前,人們就普遍認為恐龍是一種像蜥蜴一樣渾身布滿鱗片的大型動物。恐龍的英語也有巨大蜥蜴的意思,有部分科學家認為恐龍的外形,不知應該是光禿禿的,應該是和蜥蜴鱷魚非常的相似。
  • 琥珀裡竟然有恐龍!邢立達老師帶你探索琥珀中的恐龍世界
    提到恐龍你會想到什麼呢?是博物館裡高高的骨架,還是《侏羅紀公園》裡兇猛的野獸?如果我說有人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你會相信嗎?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邢立達老師所在的團隊就在緬甸發現了世界上第一枚恐龍琥珀。琥珀是如何形成的?被琥珀包裹的是哪種恐龍?
  • 英國考古專家:琥珀中藏恐龍血,化石驚現蜱蟲,能將恐龍復活?
    在《侏羅紀公園》片頭有這樣一個情節 —— 科學家從封閉在琥珀中的古代蚊子身上抽取吸食後殘存的恐龍血液,再從血液中提取DNA,利用基因技術讓恐龍「復生」。在現實世界,這件看起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也對其真實性表示懷疑,琥珀中真的有帶有恐龍血的生物嗎? 沒想到真的被專家碰到了,科學家真的在琥珀中發現一億年前寄生恐龍的吸血蜱。
  • 科學家發現特殊的恐龍化石:全身皮膚清晰可見
    提到恐龍化石,人們大概會想到的是巨大的骨骼。但科學家們卻發現了一個特別的恐龍化石,它就像注視了美杜莎的眼睛一般,全身被石化了。人類第一次可以看到最真實的恐龍面貌和恐龍的皮膚。這就是在加拿大艾伯塔省一個採石場裡發現的一隻甲龍。
  • 琥珀蝦、恐龍「便便」化石……來中關村這家書店覽盡地球五億年
    然而,前不久,一隻小蝦的「闖入」,讓奇妙的琥珀世界再添新成員。中國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枚距今約2280萬年的「琥珀蝦」,它是全世界首次發現的真蝦類琥珀,也是世界上現存報導的唯一一枚純水生生物琥珀化石。如今,這枚蝦琥珀有了新家——位於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的石探記博物科學館,這是國內首家坐落於書店的自然博物館。
  • 第93集 我國研究者在琥珀中的新發現
    在2016年的6月29日,一項由中國和加拿大兩國領銜的跨國合作研究誕生,他們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時代的古鳥類,距今大約9900萬年。中國北京地質大學的邢立達博士表示,我從來沒有奢望過我們能在琥珀裡發現白堊紀的鳥類——獸腳類恐龍的後裔,但是它們就真真切切地出現在你面前,我才意識到這是人類首次有機會看到真實的古鳥類。
  • ...遠古生物|恐龍|史前生物|雛鳥|侏羅紀公園1|侏羅紀公園|標本|琥珀
    蟲珀的出現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史前生物的生存狀態和生物特徵,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最近幾年人們在琥珀裡面發現的遠古生物究竟有哪些:1、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恐龍羽毛!《侏羅紀公園1》這部電影,以恐龍的逼真特效在科幻電影史上具有裡程杯般的意義,同時也是第一次將琥珀,恐龍緊密的聯繫起來!
  • 中國博士揭秘「琥珀恐龍」發現過程:目前無法復活(1)
    以中國地質大學博士邢立達為首的科研團隊宣布,在一塊近1億年前的琥珀中,他們發現了一段恐龍的尾巴組織,這是有史以來人類發現的第一件琥珀中的恐龍標本。消息甫出,很多第一反應想到《侏羅紀公園》的網友熱議,這是否意味著憑藉琥珀恐龍裡的基因,可以讓恐龍「死而復生」?9日上午,邢立達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他是2015年6月購入的這塊琥珀,一開始供貨方認為裡面的恐龍尾巴是某種植物。「它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鮮活』的恐龍形態。」邢立達如是說。
  • 恐龍繁衍之謎到哪找答案? 恐龍尾巴在琥珀中發現
    繼今年6月底公布琥珀中的古鳥類標本後,12月9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邢立達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教授瑞安·麥凱勒團隊又爆出一個更加驚人的消息:他們在琥珀中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恐龍標本(尾部)。「它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最『鮮活』的恐龍形態。」邢立達如是說。
  • 中國發現華麗羽王龍化石 為迄今最大帶羽毛恐龍
    圖片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提供據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記者吳晶晶)記者5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科學家在我國遼寧省西部發現一種新的暴龍類恐龍。這種被命名為華麗羽王龍的食肉恐龍是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帶羽毛恐龍。由古脊椎所研究員徐星領導的研究小組的相關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 學者答澎友|中國人發現帶毛恐龍能獲諾獎嗎,能複製活恐龍嗎
    原標題:學者答澎友|中國人發現帶毛恐龍能獲諾獎嗎,能複製活恐龍嗎一塊雞蛋大的白堊紀琥珀中,留下了一段毛茸茸的恐龍尾巴,這是人類迄今以來接觸到的最新鮮的恐龍標本。2016年12月9日,在線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細胞》出版集團旗下)刊發論文《白堊紀中期琥珀中一個長著原始羽毛的恐龍尾》,宣告了這一划時代的發現。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恐龍:身長不足5.5釐米,愛食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學術頭條3 月 12 日,世界頂級期刊《自然》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人的一項重大發現,研究團隊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知的最小恐龍化石。
  • 澎友問學者|中國人發現帶毛恐龍能獲諾獎嗎,能複製活恐龍嗎
    【編者按】一塊雞蛋大的白堊紀琥珀中,留下了一段毛茸茸的恐龍尾巴,這是人類迄今以來接觸到的最新鮮的恐龍標本。2016年12月9日,在線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細胞》出版集團旗下)刊發論文《白堊紀中期琥珀中一個長著原始羽毛的恐龍尾》,宣告了這一划時代的發現。發現的主導者、論文通訊作者之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講師邢立達博士正在澎湃問吧回復網友提問。他是如何發現這塊琥珀的?如何確定尾巴屬於恐龍而非古鳥類?有望獲得諾貝爾獎嗎?
  • 「帶羽毛恐龍化石特展」在省地質博物館開展
    7月16日,「飛向藍天的恐龍——帶羽毛恐龍化石特展」在省地質博物館拉開序幕。本次特展為期3個月,共展出帶有羽毛恐龍的模式標本近20件,通過豐富的展品闡述恐龍羽毛的演化、身體結構的演化、飛行的起源等科學熱點問題。  本次特展是中國古動物館的藏品首次走出北京,展覽共分為初披絨衣、對稱美羽、飛天恐龍、半龍半鳥、鳳飛九天五大陳列單元。
  • 浙江首次發現恐龍頭骨和甲龍尾錘骨化石(圖)
    原標題:浙江首次發現恐龍頭骨和甲龍尾錘骨化石(圖)   小朋友可以趁這個暑假去省自然博物館看看它們哦  首次發現的甲龍尾錘骨化石  昨天,浙江省發現恐龍頭骨和甲龍尾錘化石新聞發布會在浙江省自然博物館舉行。
  • 遼寧發現帶肌肉組織恐龍化石 只有豬一樣大(圖)
    遼寧發現帶肌肉組織恐龍化石 只有豬一樣大(圖) 2008年01月20日 11:15 來源:新京報   近日,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稱,一個科研小組在中國遼寧省發現了一個帶有肌肉組織跡象的恐龍化石。它為恐龍皮膚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證據。  皮很厚,小如豬  此次發現的恐龍生活在大約1.3億年前。它只有豬一樣大。
  • 上億年前琥珀中發現最小恐龍,被古生物學家命名為眼齒鳥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鑑於該標本形態特徵與其他鳥類不同,且有碩大的眼睛和密集的牙齒,學者們建立了新屬新種——眼齒鳥。從頭骨尺寸來看,眼齒鳥比蜂鳥還要短一些,是迄今發現過的最小的古鳥類,同時也是史上最小的恐龍。
  • 「會飛的恐龍」化石在合肥展出 (圖)
    「會飛的恐龍」化石在合肥展出 (圖)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2016年07月16日18:05 人民網合肥7月16日電(陳曦)今天上午,由安徽省地質博物館與中國古動物館合作舉辦《飛向藍天的恐龍》——帶羽毛恐龍化石特展在安徽省地質博物館首次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