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磅:這塊琥珀裡……竟然有恐龍!
《侏羅紀公園》裡,恐龍是科學家們通過琥珀中的蚊子肚子裡的一滴血液克隆出來的。科學家在琥珀裡找蚊子的場景,可能至今還令許多人記憶猶新。而現在,我們大概不用找蚊子了:一支來自多個國家的古生物學研究團隊,找到了一件琥珀中的恐龍標本。
琥珀中的恐龍標本(左)和該標本所屬的恐龍復原圖(右,局部)。圖片來源:左:Royal Saskatchewan Museum (RSM/ R.C. McKellar);右:Cheung Chung-tat
你沒看錯,就是,琥珀,中的,恐龍。
這項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博士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的瑞安·麥凱勒教授領銜,研究論文[1]剛剛發表在《當代生物學》期刊上。
「沒。」邢立達說,「沒有先例。」他手上捧著的,是人類發現的第一個保存著非鳥恐龍的琥珀。被保存在琥珀裡的,是一條小恐龍的尾部。透過它,距今約9900萬年前的恐龍世界正以一種無比真實和「鮮活」的方式展現在人們面前。
邢立達(右)和瑞安(左)在展示存有恐龍尾巴的琥珀標本。圖片來源:Shenna Wang
琥珀裡的恐龍有什麼特別?
說起恐龍,人們不是想起它們在電影裡那令人畏懼的形象,也許就是想到冰冷的骨架化石。骨骼化石無疑是了解恐龍的重要材料。但它們往往只能保存生物的硬質結構,而無法留住軟組織。相比之下,琥珀中的動物標本能提供大量的細節。早在今年6月,邢立達和麥凱勒的團隊就在琥珀中首次發現了古鳥類的翅膀。
「之後我意識到,有著類似尺寸的非鳥小恐龍,也是有很大的機率會出現在琥珀之中的。」邢立達說。
這一次,他們找到的是一段展開後長約6釐米的非鳥恐龍尾巴。他們推測,這隻恐龍的全身長度也只有18.5釐米。「當時還是非常激動的。」邢立達回憶說,「做這行嘛,總是幻想著能有這樣的時刻,但當那一刻真的到來的時候,反而很快冷靜了下來。」
這截毛茸茸的尾巴包含了至少八枚完整的尾椎,它們被三維的、具有微觀細節的羽毛所包圍——和生前並無二致。
一小截尾巴戳出了琥珀表面(左下)。圖片來源:Royal Saskatchewan Museum (RSM/ R.C. McKellar)
「我研究恐龍數十年,但不曾想有朝一日能看到如此『新鮮』的恐龍。」論文的共同作者之一,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菲利普·柯裡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