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特殊的恐龍化石:全身皮膚清晰可見

2020-12-21 紫俠號

提到恐龍化石,人們大概會想到的是巨大的骨骼。但科學家們卻發現了一個特別的恐龍化石,它就像注視了美杜莎的眼睛一般,全身被石化了。人類第一次可以看到最真實的恐龍面貌和恐龍的皮膚。

這就是在加拿大艾伯塔省一個採石場裡發現的一隻甲龍。

那還是在2011年,採石場裡和往常一樣,正在挖掘沙土,但工人們很快發現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東西,那是一塊比周圍巖石更加堅硬的物體,上面有奇怪的紋路。古生物學家趕到後,最終發掘出了一塊重達6.8噸的巨石,而這塊巨石裡面就是化石。經過一番艱苦的運輸之後,古生物學家們終於將其運送到博物館開始修復工作。

這個修復工作一直進行了5年,才將巨石內「封印」的恐龍化石展現在我們面前,每一寸皮膚都清晰可見,宛如一個栩栩如生的雕像一般。

從這隻恐龍的身體特徵上看,很容易判斷這是一隻甲龍,身上覆蓋了如坦克裝甲一般的厚重鎧甲,讓其能夠防禦掠食者的捕食。然而它屬於甲龍類中的結節龍,尾部沒有巨大的尾錘,取而代之的是它身上有更多的尖刺,也是一種防禦的有利武器。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隻甲龍類化石只保留了前半部分,後半部分已經被挖成了碎石。經過古生物學家的復原,這隻恐龍的大小大概為5.5米長,體重和現在的一隻犀牛差不多。

那麼,這隻恐龍化石為何如此特殊,能夠直接被石化呢?

古生物學家估計,在距今1.12億年前,這隻恐龍正在享受豐茂的岸邊植物,而由於洪水暴發,河岸泥土變得十分鬆散,這隻恐龍在覓食的過程中,不小心踩碎了河岸泥土,跌入了河水當中。這隻甲龍很快被沉積物掩埋,由於河床內充滿礦物質,這些物質逐漸進入到了甲龍的軀體內,就像為它打造了一隻石棺一樣。直到1億多年後,人類才解開了它的「封印」。

雖然發現這隻恐龍純屬偶然,但它依然帶給了我們巨大的震撼。

相關焦點

  • 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化石 羽毛清晰可見(圖)(1)
    原標題:重磅:這塊琥珀裡……竟然有恐龍!《侏羅紀公園》裡,恐龍是科學家們通過琥珀中的蚊子肚子裡的一滴血液克隆出來的。科學家在琥珀裡找蚊子的場景,可能至今還令許多人記憶猶新。
  • 【遊俠導讀】科學家最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一塊恐龍化石,研究後發現...
    角鼻龍(Ceratosauru) 復原圖   說起澳洲的動物,所有人想到的大多是袋鼠或者考拉,澳洲這片土地往往與大型猛獸沒有聯繫,更重要的是澳洲的動物是澳洲特有的,在其他洲無法發現。不過科學家最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一塊恐龍化石,研究後發現這是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恐龍,不過它並非澳洲獨有,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也有它的身影。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這具恐龍化石是在距離墨爾本附近的山區發現,化石距近大約1.2億年。據當地科學家介紹,這是恐龍踝骨化石,應該為一種名叫角鼻龍(Ceratosauru)的食肉性恐龍。
  • 遼寧發現帶肌肉組織恐龍化石 只有豬一樣大(圖)
    近日,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報導稱,一個科研小組在中國遼寧省發現了一個帶有肌肉組織跡象的恐龍化石。它為恐龍皮膚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證據。  皮很厚,小如豬  此次發現的恐龍生活在大約1.3億年前。它只有豬一樣大。
  • 日本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命名「日本龍神」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李桐佑】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CNA)6日報導,日本科學家通過研究一具7200萬年前的恐龍全身骨骼後得出結論,該骨骼化石為鴨嘴龍科下的一個新物種,系生存於白堊紀後期的草食類恐龍。研究顯示該骨骼屬於年齡為9歲的成年恐龍,長達8米,重約4噸(存活時重約5.3噸),是日本國內發現的最大恐龍全身骨骼化石。據報導,2013年在日本北海道部分尾部(化石)被發現,後來整個骨架在挖掘過程中被發現。該研究結果發表於英國自然科學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 6700萬年前的恐龍決鬥化石,霸王龍牙齒咬著三角龍身體,栩栩如生
    據《都市報》11月20日消息:科學家們展示了迄今為止第一具完整的霸王龍骨架,這隻霸王龍曾與一隻三角龍決戰至死。這兩具6700萬年前的骸骨都算得上保存最完整的化石,自2006年被發現後,至今都沒有多少人見過。
  • 研究證實了愛爾蘭地區首次發現的恐龍化石
    由於特殊的地質,此前研究人員從未在愛爾蘭找到過可信的恐龍化石。據說該島的巖層主要由恐龍時代之前或之後的材料所組成,因而幾乎掃清了在這裡發現恐龍遺骸的可能。然而由國家博物館館長兼古生物學家 Mike Simms 博士帶領的一支研究團隊,剛剛證實了當地發現的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恐龍骨骼化石。(圖自:University of Portsmouth)需要指出的是,愛爾蘭並不是一個狩獵者的天堂,因為這座島上不僅見不到蛇,此前也從未發現過任何恐龍化石。
  • 科學家找到一塊恐龍化石,無意發現1.5mm彈孔,是誰開的這一槍?
    科學家找到一塊恐龍化石,無意發現1.5mm彈孔,是誰開的這一槍?上一代的地球霸主就是名氣響噹噹的恐龍,稱霸地球整整1.6億年。沒有天敵的它,遇到任何生物都能輕鬆拿下。恐龍矯健的身姿配上龐大的體型,這些都是它先天性的優勢,它給人留下的印象極具攻擊力。
  • 科學家是怎麼知道恐龍化石的年齡?
    恐龍生活在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距今2.3億-6500萬年以前,大型的恐龍在陸地上統治了1.6億年之久。我們常常聽到,在某地發現了距今8000萬年或者是一億年前的恐龍化石,那麼科學家是根據什麼測得恐龍化石的年齡的呢?有些同學可能脫口而出,說是通過碳十四測年法得出來的。
  • 是什麼造成了它們的死亡,美國西部發現大量的恐龍化石!
    是什麼造成了它們的死亡,美國西部發現大量的恐龍化石!恐龍的死亡是人類一直非常疑惑的一個問題了,其中有多少的外力因素,還是恐龍無法適應環境所造成的呢?這其中的謎團大概還要我們花費多長的時間才能解開,起碼現在看來是不能了吧。
  • 恐龍復原圖和真實長相差別有多大?科學家怎麼知道恐龍真實樣子?
    其實,科學家在復原恐龍時,一方面依靠的是恐龍的化石信息,但另一方面其實是靠腦洞。比如:上個世紀時,科學家認為斑龍長這樣。後來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家認為斑龍長這樣應該更合理。最早科學家認為稜齒龍是樹棲恐龍。
  • 化石修復師這樣「復活恐龍」
    在隔絕了喧囂的一隅之地有一群特殊的工作者,他們正埋首伏案專注於手中的活計,無暇他顧,他們用妙手回春之術讓歷史被看見。今天,就跟隨記者的鏡頭走近化石修復師,一探他們的日常。一盞明亮的射燈下,布滿灰塵的桌面上擺放著化石土塊、雕刻筆、刷子、釘子、鎬、放大鏡等,甚至還有牙科醫生專用的調拌刀,這裡就是化石修復師王濤的工作檯。
  • 科學家發現六角恐龍再生秘訣,也許人類可以獲得強大的再生能力!
    文/仗劍走天涯科學家發現六角恐龍再生秘訣,也許人類可以獲得強大的再生能力!長生不老一直都是每個人心中最想要做的事情。如果人類真的可以實現長生不老,那麼就可以將很多的謎底都有了解答,得了無限的時間走,就會更好地去探索人類未曾發現的地球之謎和外太空存在的這些外星人事件。可是縱觀世界的發展歷史,追求長生不老的人永遠都是沒有好下場的。而如今科學家們發現六角恐龍容顏不老和再生秘訣可能會讓人類獲得其強大的能力,這是真的嗎?
  • 恐龍化石頭骨發現「子彈孔」,它是什麼?外來生物導致恐龍滅絕?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科學家猜測,並沒有直接證據,不過這一說法讓很多人信服,然而最近一段時間科學家根據發現恐龍化石,竟然在恐龍頭骨發現「彈孔」。恐龍化石發現彈孔前段時間美國一位農民挖掘土地的過程中,挖到了一個僵硬的殘骸,讓農民嚇了一跳,立馬告知當地警方,當地警方發現這是一塊巨型化石,隨後科學家來到這一地方進行檢驗,結果是一個巨型化石是恐龍的化石,把這一恐龍化石帶回了實驗室研究,研究的時候發現了這顆頭骨上有子彈孔,可是在恐龍的年代並沒有人類,彈孔又是從何而來呢?
  • 恐龍是怎麼飛上天的?溼地博物館的恐龍化石告訴你
    從7月6日起,「飛向藍天的恐龍——遼西古生物化石展」在中國溼地博物館三樓專題展廳正式啟幕。霸王龍的祖先、全身覆蓋著絨毛的恐龍、地球上年代最久遠的帶毛恐龍……本次展覽展出熱河古生物群出土的恐龍化石70餘件,展覽持續至8月1日。  正值暑假,展覽現場也是非常火爆,前來參觀的孩子們絡繹不絕。  那麼,恐龍與鳥類有怎樣的聯繫,恐龍又是如何飛向藍天的?
  • 6個跨越千萬年的恐龍化石,讓你看到曾經生活在地球上霸主的模樣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曾經生活著無數的動植物,據科學家分析,地球至少有40億年的歷史,這是因為我們在月球上獲得的巖石後發現,許多巖石的年齡都高達46億年,月球是地球的衛星,那麼,地球的年齡一定不會小於月球。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的恐龍化石
    來自緬甸的一個壯觀的新琥珀化石擁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史前恐龍的頭骨:一種生活在9900萬年前的類鳥生物,並不比今天活著的最小的鳥大。今天在《自然》雜誌上描述的這具化石,從後腦勺到鼻尖只有1.5釐米長,大約是指甲的寬度。
  •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澳寶化石中發現恐龍「群體」
    據外媒報導,古代骨頭或腳印的印跡通常都是在巖石中發現的,但這並不是它們形成的唯一方式--在更罕見的情況下,它們也可以被包裹在澳寶中。現在,澳大利亞的古生物學家就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完整的澳寶恐龍,它碰巧是一個新物種。
  • 美科學家在阿拉斯加河岸發現大批恐龍足跡化石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世界新聞網」9月26日報導 美國阿拉斯加大學探險小組今年夏季在阿拉斯加州育康河 (Yukon River) 的巖石沿岸,發現數以千計的恐龍足跡化石。專家指出,如此大規模的發現,目前在全世界已十分罕見。
  • 河南發現全球最小恐龍化石 僅長60釐米
    發掘於洛陽欒川縣的它,全身骨架長只有60釐米,因為「袖珍」,所以才收穫了「迷你豫龍」的美名,並得到世界的公認。那麼,這個萌萌噠的「小傢伙」到底是如何被發現的呢?關於竊蛋龍又有哪些好玩兒的故事?   幾天前,在河南省地質博物館恐龍展廳,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賈松海指著一塊「沉睡」在展櫃裡,異常完整的恐龍化石激動地說:「這就是世界上最小的竊蛋龍,在洛陽欒川秋扒鄉蒿坪村發掘,幾乎是一塊都沒缺少。」  身為這個恐龍化石的發現者,2007年3月24日,是賈松海終生難忘的日子。
  • 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大小如公雞 卻是食肉恐龍
    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 大小如公雞 卻是食肉恐龍 2019-11-26 14:16:26 來源:環球網  |  作者:林迪 |字號:A+ | A- 【發現恐龍新物種】據外媒CNET援引發表在《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近日,科學家在澳大利亞1億多年前的意莫瑞拉組(Eumeralla Formation)化石中發現了少數骨頭,包括8英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