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齋命名,滿滿都是文化

2020-12-20 大道知行知行堂

自古以來,我國的文人學士就有給自己書齋取名的雅好,這也是傳統書齋文化的點睛之筆。開書齋命名之濫觴者,史書沒有確切記載。但可以肯定,書齋的興起,是在造紙術、印刷術發明和廣泛推行,書籍大量產生的唐、五代之後。之前的甲骨、金石、簡牘等,實在是聚之不易,即使汗牛充棟地聚集起來,那場景也實非書房而類庫房。

唐代劉禹錫一篇《陋室銘》,使得他的書齋「陋室」流芳百世。《陋室銘》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為西漢著名文學家揚雄。提到揚雄,則可將書齋命名的文化推至西漢成帝年間,約公元元年前後,揚雄即此時的官員兼學者。如此算來,我國書齋命名這一傳統,竟有兩千年矣!

宋至明清隨著私人藏書的增多,書齋的名稱也豐富起來。無論居於廣廈樓宇還是鬥室草堂,其間的讀書人大多都會給書齋取個名號。一般而言,齋名或寄託情懷,或紀事懷人,或託物言志,或自警自勵,不一而足,大致有以下幾類:

以花木名為齋名

如豐子愷先生喜愛楊柳,20世紀20年代初,他在浙江第一中學執教時,於屋外植一株小楊柳,便命其齋為「小楊柳屋」。左宗棠當年帶領湘軍收復新疆,沿途道路多植柳樹,後人寫詩記其事:「大將籌邊未肯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裡,引得春風度玉關。」早年左宗棠屢試不第,築宅苦讀,因宅外多柳,故齋號「柳莊」。周敦頤書齋名為「愛蓮堂」,並作《愛蓮說》。徐渭「獨立書齋嘯晚風」的「青藤書屋」等,均以樹木花卉為齋名。

以齋號明志抒懷

明代思想家顧憲成,因感慨做官後有愧於先人和百姓,遂將書齋命為「愧軒」。柳亞子的「羿樓」,馮玉祥的「抗倭樓」,魯迅的「且介亭」等,齋名裡都有著濃濃的家國情懷。

以收藏而命齋名

徐悲鴻曾買得一幅唐畫《八十七神仙卷》,遂名其書齋為「八十七神仙館」。齊白石的「三百石硯齋」,劉半農的「雙鳳凰磚齋」等,一望便知其意。啟功先生藏有一方古硯,銘曰:「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淨。」先生言,學問求於常理,操行守于堅淨,遂名其齋「堅淨居」。以收藏為齋名最為著名的當屬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了。堂中三件寶貝分別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唯一墨跡真本)。乾隆稱其為「千古墨妙,珠璧相聯」,在養心殿內專闢一室收藏,並賜名「三希堂」。

還有一類齋名,從詩詞、典籍中取來,寓意精深,耐人尋味。王安石晚年的書齋名為「昭文齋」。「昭文」出自《左傳》:「火龍黼黻,昭其文也。」「昭文」,顯揚文採。米芾為「昭文齋」題寫了齋額。清代學者錢大昕,齋名「十駕齋」,典出荀子《勸學》:「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他自謙比作駑馬,但有不舍的精神。魯迅少年求學之所為「三味書屋」,書屋主人壽鏡吾先生言其「三味」是:「讀經味同稻粱,讀史味同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同醯醢。」意思是:經是主食,史是菜餚,諸子百家是調料。錢鍾書書齋名為「容安館」,當時錢先生住在中關園的小平房裡,取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審容膝之易安」,喻其房間之小僅可「容膝」,在此鬥室錢先生寫了《容安館札記》和不少詩作。

以齋名勵志自勉

姚雪垠的書齋名為「無止境齋」,他以「學無止境」的精神讀書寫作,歷時三十四年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程十髮曾有「不教一日閒過之齋」,可見他珍惜時間的勤奮精神。曾國藩一生可謂功德圓滿,但他時時警示自己戒盈戒滿,他給書房取名「求闕齋」。在《求闕齋記》裡寫道:「凡外至之榮,耳目百體之嗜,皆使留其缺陷。」他主張人的一生不宜圓滿,以免樂極生悲。

◎本文原載於《光明日報》(作者胡繼紅),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書齋· 莫忘曾經是書生
    史上有據有名的書齋不少,如王安石的「昭文齋」、劉鶚的「抱殘守闕齋」,最有名的莫過於「聊齋先生」蒲松齡的「聊齋」了。明·仇英《桐陰晝靜圖》書齋與居室分開,「另立門戶」的發展與演變,是與中國文化發展史是相對應的。
  • 學良與"毅荻書齋"
    所以現在,張學良和趙一荻特別鄭重地向張之丙、張之宇表明了他們的態度:在北投寓所裡的日記、信札、筆記、照片、字畫、書籍、古玩和各個歷史時期的珍藏紀念品,將來都不會留給他們的後人,張學良的子女們也都不可能介入這些隨身之物的整理與保存。在整理文物的過程中,張之丙和張之宇發現了張學良人生之旅的一些神秘側面。
  • 文學、書法家臺靜農把書齋命名為「歇腳庵」,未料一歇就是四十年
    下半生,臺靜農自四川白沙鎮赴臺執教,為了逃避現世,臺靜農把書齋命名為「歇腳庵」,未料一歇就是四十年,潛心進行書法研究,使他真正走上了書法的道路。「故國山川皆夢寐,昔年故友半凋零」,這是臺靜農晚年經常書寫的聯句,表達一腔赤子之心,對故國山河、友人的懷念之情。他隸、行、草書俱精,隸書的開闊,行書的蒼勁,草書的頓挫,都是當時書人爭相學習的標杆。
  • 「習近平書齋」在首爾大學正式開館 介紹多彩中國
    13日「習近平書齋」開館儀式,擺在門口的《環球時報》等版面展板。萬宇 攝圖為資料室內部 萬宇 攝【環球時報駐韓國特派記者 萬宇 陳尚文】經過數月的精心準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捐贈圖書資料室13日在韓國首爾大學正式開館,為韓國學子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的窗戶。韓國媒體形象地將該資料室稱為「習近平書齋」。
  • 有詩意的書齋名 吸引人的書屋名字
    有詩意的書齋名 吸引人的書屋名字時間:2020-12-03 23:1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有詩意的書齋名 吸引人的書屋名字 這些你知道嗎?有詩意的書齋名,接下來小編就來介紹。
  • 實景入畫,天然美好,石濤繪《松風書齋》
    在明末清初,出現了四位很有個性的畫家,恰好他們都有出家為僧的經歷,後人把他們統稱為「清四僧」。在清四僧之中,技法最全面,藝術成就最高的一位,當數石濤。石濤姓朱,他是明朝宗室子弟,為了躲避戰亂追殺出家為僧。他是一個喜歡追求、敢於探索的人,到了康熙年間想要步入紅塵歷練一番。江南獻畫,京城尋找機遇都沒有受到賞識,此後隱居揚州大滌草堂。
  • 圖書館舉辦「書齋生存10小時」讀書體驗活動
    12月22日至23日,為時兩天的「書齋生存10小時」(2017•冬)讀書體驗活動在雁塔校區圖書館和興慶校區圖書館同時舉行。「書齋生存10小時」讀書活動要求參加者從8:00到18:00,10個小時不得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
  • 身入書齋,當神情俱靜
    有一書齋,自在隨心。書房也稱書齋,《說文解字》中謂:「齋,潔也」。在古人看來,書房具有高潔清雅之意,身入書房,當神情俱靜,心懷一種虔誠的自律。這一點,從古人的書房名號中可見一斑,其遠者如劉禹錫之「陋室」,陸遊之「老學庵」,其近者如梁啓超之「飲冰室」,周作人之「苦雨齋」,無一不是對自我的一種鞭策與自省。
  • 至樂樓書齋向香港藝術館捐贈書畫藏品
    人民網香港7月20日電(實習生沈婧婕 辜雨晴) 由已故收藏家何耀光成立的至樂樓書齋19日向香港藝術館捐出355件中國書畫藏品,估值約38億港元,捐贈儀式於19日在香港禮賓府舉行。
  • 蘇州園林中少見的書齋園林
    七畝小園,古楓婆娑,是蘇州園林中少見的書齋園林。,園內坐落著眾多書齋相比其他的園林,聽楓園最大的不同是典型的書齋園林,園內坐落著眾多書齋。而書齋之最,首推南院的墨香閣,墨香閣建造在假山上,是蘇州園林中少見的山中書齋。圖源丨南影世界那為什麼要造這麼多書齋呢?
  • 蘇州園林中少見的書齋園林!
    七畝小園,古楓婆娑,是蘇州園林中少見的書齋園林。 相比其他的園林,聽楓園最大的不同是典型的書齋園林,園內坐落著眾多書齋。而書齋之最,首推南院的墨香閣,墨香閣建造在假山上,是蘇州園林中少見的山中書齋。
  • 「三街兩巷」即將完工 街道命名滿滿南寧味
    近日,南寧市民政局公布了《關於「三街兩巷」核心區一期項目道路命名的通告》,這標誌著「三街兩巷」核心區一期的道路有了正式命名,金獅巷銀獅巷萬國巷,一共13條道路的名字都滿滿的老南寧味道。據介紹,此次共有13條道路得到了正式命名,包括萬國巷、金龍巷、銀龍巷、金獅巷、銀獅巷、懷忠巷、考棚巷、城隍廟東巷、城隍廟西巷、倉西門巷和鎮江門巷。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命名中,將興寧路西二裡和興寧西街改回了金獅巷、銀獅巷的名字,這不僅能體現兩條小巷的歷史風貌,也解決了一些外地遊客慕名而來卻找不到金銀獅巷的問題。
  • 「鄧散木書齋匾額—三長兩短之齋」特展26日在省博展出
    為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索自然奧秘的熱情,並宣傳和弘揚祖國傳統文化,4月26日,「每月一星」系列展覽之一百零四期「鄧散木書齋匾額——三長兩短之齋」特展正式在省博物館展出。鄧散木先生於四十歲左右在其書齋上懸起匾額「三長兩短之齋」。鄧散木先生借用「三長兩短」一詞來形容自己的藝術。篆刻、作詩、書法是「三長」,繪畫、填詞是「兩短」。其實鄧散木自謙的兩短是相較於其所長而言。他用「三長兩短」來概括自己的藝術成就,正是其不拘於世俗,率真、豪放、不羈性格的真實反映。
  • 12日,「重回書齋」——郎照玉、楊曉軍書法觀摩交流會將在蘭州舉辦
    12 月 12 日 15 時," 重回書齋 " ——郎照玉、楊曉軍書法觀摩、交流會將在蘭州舉辦,與現場觀眾一起討論當下甘肅青年書法創作與發展狀態。二十一世紀以來,當代書法呈現出多元的藝術創作理念和審美方式,不僅在取法的廣度上豐富多彩,而且在深度的開掘上有了質的提升。
  • 福建又一古鎮走紅,千年前就有書齋,被譽「理學之鄉」,就在南平
    福建又一古鎮走紅,千年前就有書齋,被譽「理學之鄉」,就在南平提起古鎮,或許人們總會想起江南的美景,或周莊古鎮、同裡古鎮、烏鎮古鎮、西塘古鎮、等這四大古鎮。這座古鎮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曾在1700年前這座古鎮就已建造而成,後期已成交通要道,讓這座古鎮變得極其繁華昌盛。同時曾經這裡也可以說是人才輩出,曾是南宋時期廖德明的出生之地,也是北宋時期,令蔡京、秦檜等人的出生地與埋葬地。熱愛歷史的遊客們,可以來到這裡欣賞一下這裡濃厚的歷史文化,進入到小鎮裡就會發現,在這有著深厚的歷史氣息。
  • 「萬物興書齋」王忠敏書法作品《題榴花》
    圖片來源於網絡詩歌文化流傳千年,經過歲月的打磨和沉澱,融進了中華兒女的血脈和基因。書法是中華漢文化唯美的載體,「書法吞,精氣神;博大深,華夏魂。」王忠敏先生字:雲山閒人號:萬物興書斎「萬物興書齋」平臺書法作品均為王忠敏先生親筆手稿。本站旨在促進書法藝術交流,傳播書法傳統文化。
  • 「萬物興書齋」王忠敏書法作品鑑賞《天人合一》
    作品:【天人合一】書法藝術植根於中國傳統文化土壤,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賴以生存,橫豎撇捺間閃耀著「天人合一」的智慧光芒,筆歌墨舞時溢灑著"神、氣、骨、肉、血"的流光溢彩。「萬物興書齋」平臺書法作品均為王忠敏本站旨在促進書法藝術交流,傳播書法傳統文化。為廣大書法家、書法愛好者提供最新書法新聞資訊,學術成果、書法作品展覽、書法學習、創作交流。
  • 【萬物興書齋】王忠敏書法作品鑑賞《知足不辱》
    「萬物興書齋」平臺書法作品均為王忠敏先生親筆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