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之外:中國搶佔印度新經濟制高點,印度開始限制中國投資

2020-12-25 盛哥說財經

在邊境之外,中國資本已敲開印度國門,迅速搶佔印度新經濟的制高點,引起了印度政府的擔憂,甚至出臺了針對性的限制措施。

龍象之爭

一、中國搶佔印度經濟高地

在2015-2019年,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在內的中國投資者,已向印度初創企業投資超過55億美元。中國大陸在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排行榜上僅排名第18位,甚至位列香港地區,阿聯和賽普勒斯之後。但是在過去五年中,阿里巴巴和騰訊等中國公司加入了日本軟銀和美國紅杉等知名投資者的行列,已成為印度初創企業最大的資金來源之一。

數據來源:Venture Intellegence

阿里巴巴投資印度支付寶Paytm和印度餓了麼Zomato;騰訊投資印度滴滴Ola,印度美團Swiggy和網絡教育公司Byju's;順為資本和晨興創投等公司,還投資了班加羅爾的共享單車Rapido和社交平臺ShareChat等初創企業。Venture Intelligence的數據顯示,印度目前共有29家獨角獸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其中至少有16家擁有至少一名中國投資者。更驚人的是,至少有8家是由中國投資者領投的。

二、印度政府針對中國出臺限制措施

儘管從金額上看,中國可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投資者,但資金投向卻令印度政府如坐針氈。私人消費需求一直是印度經濟的支柱,幾乎佔GDP的60%。而中國的大部分投資投向了將引領印度未來消費熱潮的公司。不難想像,印度巨大的市場,也將跟中國一樣,孕育出類似阿里和騰訊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這本來是好事,但如果這樣的網際網路巨頭掌握在中國資本手上,印度人如何能夠安心?換位思考一下,這是可以理解的。

印度總理

今年4月份,印度孟買證券交易所披露的一份文件顯示,中國人民銀行(沒有寫錯,真的是央媽)在印度住房開發金融公司(Housing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 Ltd,以下簡稱HDFC)的持股比例為1.01%,此前為0.8%。HDFC成立於1977年,是印度的一家以住房金融為核心的大型金融集團,業務涉及銀行、保險、資產管理等。HDFC下屬的HDFC銀行則是印度第四大私營銀行。受到疫情影響,2月初至3月末,HDFC的股價大幅下挫了41%,所以中國人民銀行此次增持股份,被部分印度人認為是趁虛而入。

印度第一大城市孟買市中心

在這種背景下,印度政府於4月19日修改了FDI(外國直接投資)政策,要求「來自與印度陸地領土接壤的國家投資,需事先經過政府同意」。與印度陸地接壤的國家除了中國,還有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緬甸,不丹。其他鄰國在印度投資可以忽略不計,所以,此次修改政策,的確是在針對中國

印度FDI文件

三、印度FDI政策的影響

印度政府介入審查,基本上投資就黃了,印度腐敗和低效可以出了名的。這勢必導致中國企業在印度的經濟利益受損。眾所周知,網際網路企業在創業初期是極度燒錢的,中國企業需要不斷向印度項目投入資金,否則這些初創項目要麼破產,要麼尋求其他國家資本。這無異於要中國企業將好不容易養大的獨角獸公司拱手讓人,讓日本軟銀、美國紅杉或者印度資本摘取勞動人民的勝利果實

保衛勝利果實

「印度方面為來自特定國家的投資者設置的壁壘,違反了世貿組織的不歧視原則,並且違背了貿易自由化的大趨勢」。我們的外交官對此進行了批判。可惜的是單純從經濟角度看,我們能夠反制的措施是很有限的。2018年,中國從印度獲得574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另外根據中國商報的數據,截至2018年3月底,印度在中國投資8.61億美元。所以,我們還得從其它地方增加談判的籌碼。

相關焦點

  • 經濟扛不住了,印度打算放開對中國投資的限制,還有人敢去投資嗎
    此前印度工業和國內貿易促進部曾於四月發文,要求所有鄰國對印投資必須經過新德裡審批。17日的新規定無疑是對這一規定的寬鬆化。由於疫情等原因,2020印度經濟並不樂觀。所謂好馬不吃回頭草,好高騖遠的印度前腳剛剛宣布不加入RCEP,將注意力放在美國與歐洲,後腳就放鬆對中國的投資限制,就顯得印度有些反覆無常。對於吸引投資者來說,反覆無常的態度無疑是不利的,但這背後也是印度的無奈之舉。印度經濟在2019年就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 不接受中國投資,印度又「膨脹」了?
    印度媒體開始「添油加醋」進行揣摩:中方與巴基斯坦加強合作的時間節點正值中印邊境、印巴邊境緊張時期,所以,中國和巴基斯坦很可能會對印度發起「雙線戰爭」。不久前,印媒還刊登了一篇民進黨當局鼓吹「臺獨」的文章,試圖公然為「臺獨」分子撐腰。
  • 打壓中國企業一年,印度贏了嗎?
    蘇傑生所言的「中印關係最困難的階段」很大程度是因為印度政府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對中國企業的一系列打壓舉措,加上兩國在邊境上的衝突和對峙,這讓中印關係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原本運轉良好的經貿往來也遭遇嚴重打擊。自從4月開始,印度政府陸續在多個領域出臺針對中國企業的限制性政策,幾乎堵死了從直接投資到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等中印主要經貿渠道。
  • 印度針對中國3張主牌:聯合美國、勾連臺灣和邊境問題上對華強硬
    由於印度與中國實力差距很大,印度除了在經貿上限制中國投資、封禁中國的APP之外,目前印度在針對中國上主要有3張主牌,分別是第一、配合美國的反華行動、主動接近美國的印太戰略;第二、嘗試在產業鏈上與中國脫鉤、強化與中國臺灣的聯繫,打臺灣牌噁心中國;第三、在邊境問題上,做出對華強硬的姿態,在國際輿論上渲染中國在邊境問題上的侵略者角色
  • 邊境對峙讓印度經費緊張,多個國防項目被叫停,中國消耗戰奏效?
    作者:刺客印度日前宣布對「與印度共享陸上邊境的外國直接投資,實施更為嚴格的監管規則」,此舉被認為是廣泛針對中國。據《印度時報》報導,印度政府的新規已導致超過140起合作項目被拖延審批。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印度這個規則就是衝著中國企業來的,目的無非就是阻撓中資企業在印度的投資或者收購。尤其是在中印兩國爆發邊境衝突之後,印度不但下架了百多款中國APP,還大量擱置或者延期對中企的投資審批。誠然,印度希望憑藉針對中國商品和投資限制,迫使中方在邊境問題上對印度做出妥協。但這可能嗎?
  • 在印度中國投資者:「下次投資,一定會選對中國友好的國家」
    印度匿名政府官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除中國以外其他與印度有共享陸地邊界的國家基本不具備收購印度企業的能力,而且緬甸等鄰國雖名義上受此新規限制,但在實際操作層面都得到「豁免條款」。受此影響,2020年上半年,中國對印度企業投資僅為2.6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約12.3億美元相比大幅下滑。
  • 印度學者:中國沒看到印度的重要性,所以才敢得罪印度
    在一些印度學者們看來,是中國低估了印度的巨大發展潛力,沒有認識到今天的印度已經出現了巨大的國內變革,所以把邊境問題與跟印度更大的經濟和戰略關係分割開了。用更直白的話講就是,印度人認為你中國沒有看到我印度的重要性,所以你才敢得罪我。
  • 印度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實力及中國發展?
    ◆ 「開掛」「神奇」「超級萬花筒」......世界給印度貼上的標籤不一而足。對中國人來說,印度這個鄰國也顯得既熟悉又陌生。2020年,在全球各國正全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之際,中印邊境卻傳來了加勒萬河谷事件的消息。
  • 新官上任三把火!剛拿下安理會席位,印度就開始向中國發難
    據新華社報導稱,近日,聯合國安理會廳外舉行了印度、愛爾蘭、肯亞、墨西哥和挪威五個國家的國旗安放儀式,這意味著它們正式成為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的成員國,並開始履行相關職責。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印度也在成為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之後,迫不及待地燒起了"第一把火",還將"火"燒到了中國。據悉,才剛上任的印度又一次在安理會上強調,明確提出要求對五常席位進行改革!
  • 邊境問題攤牌?港媒:中國讓印度做什麼,印度都會做
    ,領導人不斷撂下狠話,莫迪更是在邊境問題上攤牌,但港媒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讓印度做什麼,印度就會做什麼。局勢並不是由印度來控制。在邊境地區耗得越久,對印度越不利。這一點已經直接體現在邊境部隊的後勤保障之上。印度和中國的實力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印度仍舊態度強硬中印兩國的軍長級別級別會談已經召開了8次,馬上還會進行第9次會談,但會不會有結果,仍舊是一個未知之數。目前來看,印度一方仍舊態度強硬。
  • 【因抵制中國製造印度陷羽毛球荒】中印邊境爭端延燒至經濟領域...
    【因抵制中國製造印度陷羽毛球荒】中印邊境爭端延燒至經濟領域,近期,印度政府不斷出臺對中國企業和投資進行限制的政策,中國對印度的出口行業也受到諸多限制。《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9月13日報導稱,現在,印度羽毛球項目遭遇嚴重的「用球荒」。
  • 打壓中國企業一年,印度贏了嗎?
    蘇傑生所言的「中印關係最困難的階段」很大程度是因為印度政府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對中國企業的一系列打壓舉措,加上兩國在邊境上的衝突和對峙,這讓中印關係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原本運轉良好的經貿往來也遭遇嚴重打擊。自從4月開始,印度政府陸續在多個領域出臺針對中國企業的限制性政策,幾乎堵死了從直接投資到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等中印主要經貿渠道。
  • 印度在邊境與華對峙,引發國內反華浪潮:大量印民眾「移除中國APP」
    事實上,中印的外交部也就邊境局勢問題作出澄清,一致表達為邊境局勢總體「穩定」「可控」,也表示願意加強相應的對話溝通,通暢涉邊對話機制,做好相關邊境問題的交流處理。但隨著西方媒體側重於軍事新聞的關注烘託,以及部分印度主流媒體的緊張局勢映襯帶動,也是在印度國內引發了新一輪反華浪潮。
  • 王思遠、閆昊:封殺中國APP,印度政府意欲何為?
    對中印邊境對峙的報復除卻印度政府的「國家信息安全」說,不少人將此事視為印度政府在中印邊境對峙的報復行為。中印加勒萬河谷對峙至今已逾兩月。雙方政府最初謹慎克制,希望通過軍事和外交渠道推動邊境局勢降級,並且達成了一些初步共識,雙方邊防部隊在一些地區開始逐步脫離接觸。然而印度國內的反華浪潮有增無減。
  • 印度怕中國轟炸新德裡 不許空軍參加1962年戰爭
    損失60%的空投物資據印度空軍首任參謀長薩伯羅特·穆克吉撰寫的回憶錄《我的生涯》記載,當1959年印中因邊界問題產生武裝摩擦後,印度總理尼赫魯責成穆克吉加緊為蠶食所謂的「東北邊境特區」(即中國藏南地區)的地面部隊提供空運、偵察等方面的幫助,但嚴格限制印度空軍的戰鬥飛行。
  • 打壓中國企業一年 印度贏了嗎?拒絕RCEP錯失最後上車良機
    蘇傑生所言的「中印關係最困難的階段」很大程度是因為印度政府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對中國企業的一系列打壓舉措,加上兩國在邊境上的衝突和對峙,這讓中印關係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原本運轉良好的經貿往來也遭遇嚴重打擊。自從4月開始,印度政府陸續在多個領域出臺針對中國企業的限制性政策,幾乎堵死了從直接投資到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等中印主要經貿渠道。
  • 為何要以卵擊石跟中國過不去?專家一針見血,印度根本傷不起
    據環球時報9月27日援引印媒的報導稱,隨著印度民眾「反華」的情緒在邊境衝突中升溫,新德裡嚴厲打擊北京在本國科技生態系統中的活動,對200多個中國應用程式實施禁令,來自該國的投資也越來越多地面臨監管機構審查。
  • 重要時刻,中國大使斬釘截鐵公開對印度表態,一句話直戳要害
    近幾個月,中印兩國邊境陷入到了緊張局勢之中,印軍多次無視兩國政府所達成的共識,非法越線佔控,外交關係急轉直下。而就在這重要時刻,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在視頻座談會上斬釘截鐵公開對印度表態,其發言一句話直戳兩國關係要害!
  • 莫迪邊境問題攤牌?港媒一針見血:中國讓印度做什麼,印度都會做
    ,中國讓印度做什麼,印度就會做什麼。局勢並不是由印度來控制。在邊境地區耗得越久,對印度越不利。這一點已經直接體現在邊境部隊的後勤保障之上。印度和中國的實力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就是說,中國要印度幹什麼,印度就得幹什麼,主動權完全在中國這一邊。
  • 為什麼印度頻繁挑釁中國?印專家:迎合美國戰略
    印度亞洲新聞社還報導稱,由於此前因對峙發生的暴力肢體衝突導致人員傷亡,印軍一線部隊已被授權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開火還擊」,印方已將這一情況向中方作了通報。印度外交部日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印中均希望「保持現地局勢穩定」「尋求完全脫離接觸的努力仍在繼續」。此外,兩國還決定近期在軍長級對話之外,舉行新一輪外交框架下的邊境事務磋商與協調機制會議,以助和平解決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