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扛不住了,印度打算放開對中國投資的限制,還有人敢去投資嗎

2020-12-12 寰球烽火臺

據《印度時報》17日報導,印度政府官員當日表示,正在考慮在一些領域「允許外資比例為26%及以下的投資」而無需經過政府審查。印媒注意到,這一規定涉及到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印度鄰國。

此前印度工業和國內貿易促進部曾於四月發文,要求所有鄰國對印投資必須經過新德裡審批。17日的新規定無疑是對這一規定的寬鬆化。

由於疫情等原因,2020印度經濟並不樂觀。雖然印度當局對上半年經濟增速沒有官宣,但一些發展中國家比較重要的指標,譬如煤原油、水泥、鋼鐵等產量都出現了大幅度下跌,對外出口跌幅也超過三成,汽車銷量更是折半。

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預測印度2020年經濟增速將達到7.5%,但就目前來看,印度最樂觀的狀態也就是守住零增速。如果其國內情況比預期的還要惡劣,印度今年很可能出現兩位數的經濟負增長。

所謂好馬不吃回頭草,好高騖遠的印度前腳剛剛宣布不加入RCEP,將注意力放在美國與歐洲,後腳就放鬆對中國的投資限制,就顯得印度有些反覆無常。對於吸引投資者來說,反覆無常的態度無疑是不利的,但這背後也是印度的無奈之舉。

印度經濟在2019年就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此前對經濟發展的操之過急和好高騖遠給印度來帶了經濟發展的障礙。2019年印度就開始出現支柱產業下滑、失業人口增加、債務膨脹的問題。

過分對經濟增速的追求讓印度滯後的基建不堪重負。雖然印度官方一直緊抓基建問題,但人口的膨脹給基建升級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需要人口紅利的印度又一直沒能認真解決人口問題。鄰國中國開始刻意下壓經濟增速,穩固根基時,印度卻還在沾沾自喜地宣布經濟增速超過中國。

趕日朝中的勃勃雄心和高速增長的經濟也掩蓋了印度的一些社會矛盾與制度問題。民族矛盾、社會衝突、官員貪腐這些問題在逐年增長的GDP中都被極大地淡化了。但這些問題並未消失,在得不到解決的情況下,這些問題在暗中不斷壯大。

2020是印度所面臨的一道坎,也是把印度的暗病都揪出來的一年。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印度積攢的問題就顯現了出來。

糟糕的基建、密集的貧困人口與匱乏的醫療讓印度成為世界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疫情所造成的經濟活動停滯進一步加劇了失業與社會衝突。社會混亂還給分裂勢力提供了活動環境,讓印度幾個具有離心力的邦中分裂力量再度抬頭。

經濟下行、社會矛盾加劇,讓莫迪打出了邊境衝突這張牌,但衝突轉移視線是有時限的,只能解一時之急,無法從實質上解決社會問題。

莫迪自己也知道衝突牌並非長久之計,實際上他也有著自己的打算。過去的一年中,印度一直在嘗試與中國脫鉤,通過保護自身產業成長、尋求西方幫助等方式發展起自己的製造業體系,取代中國在世界的位置。

莫迪為此發起了名為「自力更生的印度」(Atmanirbhar Bharat)的運動,以鼓勵企業在該國生產商品,大力推崇「印度製造」。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莫迪的口號正逐漸變成一句空話,政策實施實際上並不理想。

在國內沒有起色,西方靠不住的情況下,莫迪只能退讓一步,放寬投資標準,吸引外資進入印度來救場。畢竟面子是一時的事,苦心經營多年的印度經濟崩盤了就很難收場了。

但在前幾個月的大力打擊之下,來自中國的投資者對印度的信任還有多少,已經很難說了。更何況印度市場現在的狀況不明朗,軍政上還有很強的地緣政治風險,這樣的投資環境很難給投資者信心,來自中國的投資者投資欲望預期並不高。

數據顯示,當前印度還有超過250億美元的中國投資。主要集中在新生產業。而中國為主體的亞投行還向印度發放了數百億美元的貸款,莫迪一直以來希望的「擺脫中國依賴」實際上並沒有實現。

但必須要說,中國企業投資的這口「回頭草」並不是那麼好吃的,如果印度不表現出足夠的誠意,保證中印間經濟活動的公平,中國也很難幫助印度度過難關。那麼接下來,留給莫迪的路也會更加難走。

相關焦點

  • 邊境之外:中國搶佔印度新經濟制高點,印度開始限制中國投資
    在邊境之外,中國資本已敲開印度國門,迅速搶佔印度新經濟的制高點,引起了印度政府的擔憂,甚至出臺了針對性的限制措施。龍象之爭一、中國搶佔印度經濟高地在2015-2019年,包括阿里巴巴和騰訊在內的中國投資者,已向印度初創企業投資超過55億美元。
  • 土耳其經濟扛不住了,找到中東小土豪支援,大把投資能挽回局面?
    訪問卡達 現在土耳其經濟扛不住了,現在土耳其經濟遭受貨幣危機之際,急需進行了新的投資。對手不算少 雙方正處於尋找新的合作方式的地步,從國防部門到經濟領域都非常深厚,基礎為兩國擁有著非常友好的關係。據說,目前卡達已經在土耳其投資了220億美元。
  • 莫迪限制外來投資後,中國資本轉戰印尼,英媒:印度恐成最大輸家
    中國經濟發展壯大之後,許多中國投資者都將目光轉向了國外,一些具有潛力的新興市場得到了看重,其中就有印度。中國投資者給印度發展帶來了不小的推動力,但是莫迪政府出臺政策要限制外國資本進入印度一下嚇跑了投資者。
  • 印度學者:中國沒看到印度的重要性,所以才敢得罪印度
    在一些印度學者們看來,是中國低估了印度的巨大發展潛力,沒有認識到今天的印度已經出現了巨大的國內變革,所以把邊境問題與跟印度更大的經濟和戰略關係分割開了。用更直白的話講就是,印度人認為你中國沒有看到我印度的重要性,所以你才敢得罪我。
  • 印度土豪來中國旅遊,一周時間就扛不住了,差點顏面掃地
    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近年來,我國的發展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也是日漸提升,很多國外的遊客忍不住心中的好奇,來中國旅遊。不過由於兩國文化的不同,而且對我國的狀況不是很了解,經常鬧出一些笑話。
  • 取消人民幣、外幣投資匯出比限制,意味著什麼?
    9月21日傍晚,央行、國家外匯局發布《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中直接指出:1.取消單幣種(人民幣、外幣)投資的匯出比例限制。2.取消即期結售匯限制。一時間譁然,不少人認為,是不是普通人可以人民幣匯出自由了?呵呵,別想太多。我再給你們看幾個新聞。
  • 新開上海直飛宿霧,亞航期待中國放寬外商投資航空限制
    去年,亞航還與光大集團和河南省政府籤約,希望在中國成立合資低成本航空,將其在亞洲其他國家的拓展策略複製到中國市場。在此之前,亞航先後成立了亞航(馬來西亞)、亞航(泰國)公司,亞航(印尼)公司,亞航飛龍公司,亞航(印度)公司、亞航(日本)公司,亞航長途公司以及亞航(泰國)長途公司等多家航空公司,上述公司都採用獨立的航空代碼,基地和日常運營則都本地化,不過機隊擴張、市場營銷及安全標準等則由馬來西亞亞航集團總部統一協調。
  • 在印度中國投資者:「下次投資,一定會選對中國友好的國家」
    印度匿名政府官員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除中國以外其他與印度有共享陸地邊界的國家基本不具備收購印度企業的能力,而且緬甸等鄰國雖名義上受此新規限制,但在實際操作層面都得到「豁免條款」。受此影響,2020年上半年,中國對印度企業投資僅為2.6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約12.3億美元相比大幅下滑。
  • 中國對非投資超6000億!印度宣稱:將成非洲「最堅定」合作夥伴
    來源:金十數據據外媒9月23日報導,印度代表人士在最新講話中談到,印度有「十足把握」在未來成為非洲「最堅定」的合作夥伴,並把該國最佳的發展經驗帶給非洲。他指出,儘管受到疫情影響,各國邊境封鎖,但印度仍然將關鍵的供應線對非洲開放。
  • 印度疫情太慘,單日暴增近10萬,莫迪反放開限制,泰姬陵也重開
    印度專家根據新冠肺炎流行的數學模型預測,在10月份的第1個星期,印度的累計病例數累計就能超過700萬、排到世界第一的位置。經濟活動的復甦和社交距離管控的放鬆,應該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後,但是印度政府急於求成,提早開放管控,因此印度的疫情形勢不樂觀。
  • 打壓中國企業一年,印度贏了嗎?
    該企業已經中標,新規出臺後,一開始說採購不行要本土化生產,但又被FDI新規限制,不可能立即本地建廠生產,因此到最後成為死局。」 印度大恆竺成(Linklegal)律師事務所顧問李欽對《財經》記者表示。不僅如此,還有一些印度企業藉助政府行政限制,趁機倒打一耙起訴中國企業。
  • 扔出「中國製造」,現在扛不住了又拾起來,果然很有「骨氣」!
    對於印度這個國家,大家再熟悉不過。他們火熱的內心十分喜歡「搞事情」,最近開始抵制「中國製造」,對此他們非常趾高氣揚,將家裡中國生產的產品紛紛拿出來,進行處置和燒毀,因此還帶來一系列風波,。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扔出「中國製造」,現在扛不住了又拾起來,果然很有「骨氣」!「中國製造」之前名聲確實很不好,許多國家也不太喜歡購買我們產品。不過隨著我國不斷發展,我們製造的產品在國際上很搶手,從而一直受到國外的好評。中國產品不僅質量好,而且價格優惠,因此很多人都放心用上中國製造,並且「中國製造」也成為全球知名度最高的標籤之一。
  • 去哪兒員工感慨:公司不用裁員了,放開限制後旅遊瘋漲,春天到了
    去哪兒員工感慨:公司不用裁員了,北京放開限制後旅遊瘋漲,春天到了大家都知道,由於這次疫情的影響,各行各業影響都很大,其中餐飲旅遊行業是我們目前接觸和了解最多的,由於不能聚眾吃飯,所以酒店都不讓擺酒席,就更不用說出去旅遊,而現在中國疫情控制住了
  • 印度邊境部隊扛不住了!飽受惡劣環境摧殘,要求輪換休整
    印度在國內疫情蔓延的時候,執意選擇向邊境部署兵力,在相關人士分析,印度此舉是為了轉移國內的疫情壓力,而直到現在印度仍然不打算從邊境地區撤軍,反而是展現出一副自信心十足的樣子。不過實際情況卻不允許印度這麼做,因為邊境地區的海拔較高,而寒冬季節的來臨使得這些地方的氣溫驟降。
  • 短租巨頭Airbnb投資印度最大經濟連鎖酒店
    4月2日,有市場消息稱Airbnb將投資印度酒店集團OYO。Airbnb向澎湃新聞確認了這一消息,Airbnb愛彼迎房源業務總裁Greg Greeley稱,「此舉旨在為人們提供更為豐富的旅行體驗。」OYO是印度最大的經濟型連鎖酒店品牌。
  • 去泰國投資房產,真的有那麼美好嗎?
    根據世邦魏理仕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資本的跨國房地產投資約161億美元,相比2015年同期增長了一倍,超過加拿大和新加坡,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跨境房地產投資來源。不過,針對這一輪巨大的投資浪潮,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都在稅費等環節上加大了對外國人投資的限制,另一方面,國內監管部門也開始從支付等層面限制外匯流出,個人及企業的大額投資都越來越收緊。
  • 「拋棄」印度!中國資本開始「寵幸」這國,前9月投資大增79%
    在印度投資遇阻的中國投資者,開始將目光轉向印度尼西亞(下稱「印尼」)。據11月30日報導,由谷歌牽頭髮布的《東南亞數字經濟年度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風險投資者對印尼的科技領域投資激增55%,達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4億元)。
  • 日本人為什麼不敢酒駕?當地人:罰款是其次,關鍵這點扛不住
    因為車與車之間的距離也很近,事故也比之前更多了,當然還有一部分不規矩的人嫌社會不夠亂,經常喝酒後開車,如果發生事故後果都很嚴重,所以交警對酒駕的司機都是零容忍,抓到後處罰相當嚴重,但是日本酒駕很少,日本人為什麼不敢酒駕?當地人:罰款是其次,關鍵這點扛不住。
  • 社科院湯鐸鐸:經濟持續弱復甦 基建和房地產投資還有增長空間
    湯鐸鐸:在行政救助上,比如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的發行機制,我認為還有待提高。這是一個財政手段,國開行從搞產業的口出去,效果可能不太好,應該放一部分從財政的口出去,讓地方政府去做,才是更好的渠道。因為地方政府的信息了解程度和執行力,要比從銀行口和產業口出去更容易發揮作用,可控性也更強。
  • 投資越南要有「長線」打算
    人口紅利和經濟發展也帶來了房地產的繁榮。這一代越南人經歷過之前的通脹,開始有了買房抗通脹的意識,但是由於大部分家庭還不是特別富裕,一些便宜的「上車盤」、40平左右的小戶型,成為銷售主流。 在河內看房的時候,記者對一位越南當地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打趣說,現在買房的這波人就是等著割你們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