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花、白蘭花五分洋釐買一朵。」
對於土生土長的蘇州人來說,
這吳儂軟語的叫賣聲
是兒時最清香的記憶。
而現在每到初夏時節,
街邊賣白蘭花的老阿婆,
也成了一道蘇州風景……
每個蘇州人的童年記憶裡,都有一朵清新芬芳的白蘭花。
舊時候,蘇州講究的小姐太太都有帶白蘭花的習慣。她們從走街串戶的阿婆手中買來新鮮溼潤的白蘭花,用手絹仔細包好,放進大襟衫的紐扣裡面,靠腋下貼身放,「香聞得到,花看不到。」
想像中的賣花姑娘該是年輕貌美、挽起青絲、挎著竹籃的那種,然而,叫賣白蘭花的大多已是年過半百的老嫗。
下午3點半,在臨頓路和東北街的交叉口,遠遠地可以看到一位佝僂著背的老阿婆,正端著盛滿各類花朵的小鐵盤。
賣花老阿婆姓葛,衣著樸素,帶了一頂淡卡其色的格子帽子,背著一個老式的小挎包,見到人過來總是笑眯眯的。
她生在虎丘種茶花農家裡,一生就和花作伴。在葛阿婆還是十幾歲的小姑娘時,就出來賣白蘭花了。幾十年的的賣花生涯,活脫脫讓她成了個愛花懂花之人。
每年5月到10月為玉蘭花期,她就在此時賣玉蘭,清晨5點出門,賣完回去。她將茉莉、玉蘭和梔子花搭配著賣,三種香味濃淡相宜。
不僅如此,葛阿婆對每一類花的品種,樣式,存儲方法等等,老太均能一一細數,頭腦很是靈光。
除了售賣的花朵,小魚看到了用紅線纏著的草編小玩意,饒有興趣。葛阿婆告訴小魚,這是裝白玉蘭花瓣的「小枕頭」。
輕輕的擠壓「小枕頭」,就可以從縫隙裡看到細長的白玉蘭花瓣靜靜地躺在裡面,一張一弛之間,白玉蘭清香滿溢。
小巧又精緻。「這是蘇州獨有,其他地方可是看不到的。」葛阿婆如是說。
所有花裡,銷路最好的當屬白蘭花。因為已是下午,花朵上已有點點印記,但絲毫不減它的熱度。
「一輩子只賣花,會不會有點單調?」
「小姑娘你不懂,今生賣花,來世漂亮。」
葛阿婆雖然年歲已高,歲月在她的臉上寫下了深深淺淺的故事。
一雙大手,一雙老人的手,早已失去了光澤,骨節凸起,有些許粗糙。
但她仍然是一雙巧手,在上下翻飛間,串花、編「花枕頭」,她都在行。
在小魚的央求下,葛阿婆答應為小魚現串一朵梔子花。身邊的一個小竹籃裡,放了她所有的行頭。
說著她從籃子裡取出來一個略帶鏽跡的小鐵盒,鐵盒裡是絞成段的小鐵絲。
這真是一項精細的工作,葛阿婆神情專注,用滿是皺紋的手,繞幾圈細鐵線,調成合適的角度。
再從塑膠袋裡,挑出幾朵完整好看的梔子花。
將花的長梗修剪掉。
圍觀的人們被這清香吸引,看得入了迷。
最後串起來,就成了型,令人愛不釋手的梔子花串。
臨別時,葛阿婆坐在小馬紮上,繼續等待著客人,努力將今天的分量賣完。
像葛阿婆這樣的賣花阿婆,在蘇州還有一些。在旅遊景點旁,在菜場小街上,當然有時也會不合時宜地出現在車窗旁……
好在賣花這樣的小本生意,總有人願意光顧,老阿婆們也能賺得幾個零錢補貼家用。
小辰光,只要在路邊看到有賣白蘭花,就會拉著姆媽的手停下腳步。白蘭花很便宜,姆媽每次都會買兩束,母女倆一人一束別在胸口。
長大以後,每每在街頭看到賣花阿婆靜靜的編著白蘭花,就會覺得,蘇州還是那個熟悉的城市,白蘭花的味道勝過萬千舶來品。
蘇州在飛速發展,在成長的縫隙之間,能看到回憶裡最親切的那份感動,就以足夠。
這份芳香,是蘇州的味道;
這份堅持,是蘇州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