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花 白蘭花」蘇州街頭賣花阿婆的叫賣聲又響起來了……

2021-02-16 蘇州發布

「梔子花、白蘭花五分洋釐買一朵。」

對於土生土長的蘇州人來說,

這吳儂軟語的叫賣聲

是兒時最清香的記憶。

而現在每到初夏時節,

街邊賣白蘭花的老阿婆,

也成了一道蘇州風景……

每個蘇州人的童年記憶裡,都有一朵清新芬芳的白蘭花。

舊時候,蘇州講究的小姐太太都有帶白蘭花的習慣。她們從走街串戶的阿婆手中買來新鮮溼潤的白蘭花,用手絹仔細包好,放進大襟衫的紐扣裡面,靠腋下貼身放,「香聞得到,花看不到。」

想像中的賣花姑娘該是年輕貌美、挽起青絲、挎著竹籃的那種,然而,叫賣白蘭花的大多已是年過半百的老嫗。

下午3點半,在臨頓路和東北街的交叉口,遠遠地可以看到一位佝僂著背的老阿婆,正端著盛滿各類花朵的小鐵盤。

賣花老阿婆姓葛,衣著樸素,帶了一頂淡卡其色的格子帽子,背著一個老式的小挎包,見到人過來總是笑眯眯的。

她生在虎丘種茶花農家裡,一生就和花作伴。在葛阿婆還是十幾歲的小姑娘時,就出來賣白蘭花了。幾十年的的賣花生涯,活脫脫讓她成了個愛花懂花之人。

每年5月到10月為玉蘭花期,她就在此時賣玉蘭,清晨5點出門,賣完回去。她將茉莉、玉蘭和梔子花搭配著賣,三種香味濃淡相宜。

不僅如此,葛阿婆對每一類花的品種,樣式,存儲方法等等,老太均能一一細數,頭腦很是靈光。

除了售賣的花朵,小魚看到了用紅線纏著的草編小玩意,饒有興趣。葛阿婆告訴小魚,這是裝白玉蘭花瓣的「小枕頭」。

輕輕的擠壓「小枕頭」,就可以從縫隙裡看到細長的白玉蘭花瓣靜靜地躺在裡面,一張一弛之間,白玉蘭清香滿溢。

小巧又精緻。「這是蘇州獨有,其他地方可是看不到的。」葛阿婆如是說。

所有花裡,銷路最好的當屬白蘭花。因為已是下午,花朵上已有點點印記,但絲毫不減它的熱度。

「一輩子只賣花,會不會有點單調?」

「小姑娘你不懂,今生賣花,來世漂亮。」

葛阿婆雖然年歲已高,歲月在她的臉上寫下了深深淺淺的故事。

一雙大手,一雙老人的手,早已失去了光澤,骨節凸起,有些許粗糙。

但她仍然是一雙巧手,在上下翻飛間,串花、編「花枕頭」,她都在行。

在小魚的央求下,葛阿婆答應為小魚現串一朵梔子花。身邊的一個小竹籃裡,放了她所有的行頭。

說著她從籃子裡取出來一個略帶鏽跡的小鐵盒,鐵盒裡是絞成段的小鐵絲。

這真是一項精細的工作,葛阿婆神情專注,用滿是皺紋的手,繞幾圈細鐵線,調成合適的角度。

再從塑膠袋裡,挑出幾朵完整好看的梔子花。

將花的長梗修剪掉。

圍觀的人們被這清香吸引,看得入了迷。

最後串起來,就成了型,令人愛不釋手的梔子花串。

臨別時,葛阿婆坐在小馬紮上,繼續等待著客人,努力將今天的分量賣完。

像葛阿婆這樣的賣花阿婆,在蘇州還有一些。在旅遊景點旁,在菜場小街上,當然有時也會不合時宜地出現在車窗旁……

好在賣花這樣的小本生意,總有人願意光顧,老阿婆們也能賺得幾個零錢補貼家用。

小辰光,只要在路邊看到有賣白蘭花,就會拉著姆媽的手停下腳步。白蘭花很便宜,姆媽每次都會買兩束,母女倆一人一束別在胸口。

長大以後,每每在街頭看到賣花阿婆靜靜的編著白蘭花,就會覺得,蘇州還是那個熟悉的城市,白蘭花的味道勝過萬千舶來品。

蘇州在飛速發展,在成長的縫隙之間,能看到回憶裡最親切的那份感動,就以足夠。


這份芳香,是蘇州的味道;

這份堅持,是蘇州的情懷!

相關焦點

  • 梔子花、白蘭花、茉莉花「香」的是江南村婦吳儂軟語的叫賣聲!
    樓下弄堂口響起了江南農村女子賣花的叫喊聲:「梔子花、白蘭花、茉莉花,三分銅鈿買一串」,「梔子花,白蘭花要勿?」民國時期,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每到春末夏初梔子花、白蘭花、茉莉花盛開的季節,總能聽到這樣吳儂軟語的叫賣聲。
  • 「梔子花,白蘭花~」上海街頭的阿婆賣的竟不是梔子花?
    ,看到阿婆們挎著個小竹籃,鋪一塊藍色的蠟染方巾,上面擺著梔子花白蘭花,男人買給女人,大人買給小孩。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上海街頭的阿婆只賣這兩種花呢?但是,賣花的阿婆卻告訴我們,現在已經不賣梔子花了?
  • 梔子花~~~白蘭花!
    大多是來自太倉的阿婆,並非影視劇裡的妙齡賣花姑娘,她們在街頭用蘇州話叫賣,「梔子花——白蘭花——!」那時香水還是奢侈品,白蘭花自然清新,價廉物美,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買得起的。以前蘇州的小姐太太們都有帶白蘭花的習慣。她們從走街串戶的阿婆手中買來新鮮溼潤的白蘭花,用手絹仔細包好,放進大襟衫的紐扣裡面,靠腋下貼身放,「香聞得到,花看不到。」
  • 在上海街頭見到這位賣花的阿婆,請你看看她
    聲明:本文轉自 上海生活(ID:ishlife),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刪除「梔子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這句叫賣聲是很多上海人的回憶賣花的阿婆一口吳儂軟語,把一串素淨雅香的白蘭花手鍊串上太太、小姐們細白的手腕,成了很多老上海的美好記憶。
  • 「梔子花、白蘭花」,到阿婆的花攤上,尋一縷記憶中的上海香氣
    是詩人劉長卿筆下的白蘭花。而上海街巷中的白蘭花清香,在一聲聲「梔子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的叫賣聲裡悠長不絕。81歲的王慰音阿婆81歲的王慰音阿婆熟練地翻起隨身小推車上的泡沫箱蓋子,掏出幾個方形收納盒一一打開,嬌嫩纖長的白蘭花瓣就從包裹著的溼毛巾裡微微地露出了星星點點,縷縷清香卻已經迫不及待地流散在空氣裡。「王阿婆花攤」又營業了。
  • 上海最後的賣花阿婆:關於白蘭花的味覺記憶
    「梔子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老上海人的記憶裡,總有這樣一段吳儂軟語的叫賣聲。佩花的習俗,最早源於蘇州的小姐太太們。她們從走街串戶的阿婆手中買來新鮮溼潤的白蘭花,用手絹仔細包好,放進大襟衫的紐扣裡面,花香清新優雅。但是現在,賣花的生意,冷冷清清。徐忠意今年73歲,老伴莫成林今年75歲。
  • 白蘭花與申城的纏綿故事,最後的賣花阿婆在星空下講給你聽
    「賣花阿婆」幾乎是上海街頭平均年齡最大的職業,據不完全統計,如今上海堅持賣白蘭花的僅有十餘人,而他們很可能是上海最後一代賣花人。出來賣花的理由各不相同,但老人家們都相信「今生賣花,來生漂亮」。九六廣場商管團隊從街頭找到五位阿婆後,也希望將這份帶有海派特色的「好口彩」傳遞給更多人。8月29日至9月6日活動期間,將有兩千朵出自賣花阿婆之手的白蘭花贈予市民。市民趙小姐剛接過兩朵用鐵絲和白棉線穿插捆綁在一起的白蘭花飾品,就迫不及待掛在肩背帆布包上。
  • 白蘭花、梔子花…73歲阿婆留住老上海的味道,竟是為了…
    「梔子花、白蘭花,五分洋鈿買一朵」 這句吳儂軟語的叫賣 是多少老上海人的回憶 但如今在整個上海 堅持賣白蘭花的
  • 「梔子花白蘭花」……這一縷屬於上海人的夏日芬芳,在九六廣場等著你
    城 市 香 氣 「梔子花、白蘭花, 五分洋鈿買一朵……」 這是很多上海人記憶裡的夏日芬芳, 伴著吳儂軟語從街頭巷尾飄散開來。 王阿婆並不孤單,她的身邊還有69歲的丁阿婆、65歲的馬阿婆和陸阿婆、62歲的李阿婆。昨晚,因為一場名為「城市香氣」的主題活動,分散在城市各處的她們難得集聚,帶著深深印在市民心中的上海味道與更多年輕一代「打照面」。 五位阿婆眼前的小矮凳或竹籃上,墊著素布,白蘭花、茉莉花擺放整齊,清香隨風飄散。看到小朋友蹦上前來,阿婆將兩朵白蘭花紮成的吊墜仔細地別在孩子領口。
  • 江南最後的賣花阿婆:清貧與艱辛的背後,是她們的自尊與體面
    ·那時候,蘇州、杭州、南京、上海……無論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女孩子們總有帶白蘭花的習慣。從5月到10月,是白蘭花、梔子花的花期。這段期間裡,兩人的生活就是進貨、加工、賣花……日復一日,周而復始。天漸漸熱了,阿婆的包裡總有一瓶冰水,不是為了自己消暑解渴,只為保護嬌嫩的花朵。
  • 城記|梔子花白蘭花:蘇州的叫賣聲
    城記|梔子花白蘭花:蘇州的叫賣聲 宣樹錚 2017-06-16 18:29 來源:新世界出版社
  • 「梔子花,白蘭花...」阿婆花攤上散發香氣的是什麼花呢?
    「梔子花,白蘭花......」阿婆花攤上散發香氣的是什麼花呢?上海街巷中,阿婆的花攤上也常有白蘭花的清香那是花朵做的墜子和手串戴在手上或別在衣服上淡淡的馨香便縈繞四周
  • 兩代上海阿姨的賣花情結 老一代經典款式新一代改良佩花
    東方網7月9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白蘭花,白蘭花……伴隨著一聲聲悠長的叫賣聲,一陣陣沁人心脾的花香隨風傳來,花幾元錢,從賣花阿姨那裡買上一枚白蘭花做成的佩花,別在襯衣的領口,就著花香蕩馬路,是上海姑娘最喜歡的夏天氣息。夏日一到,賣白蘭花的阿姨就會出現在申城街頭,提著竹籃,沿街叫賣。今年也不例外。這些賣花阿姨的生意好嗎?這一朵朵白蘭花是從哪裡來的?
  • 梔子花香飄進「電波」,「賣花姑娘」為淮海路賣花阿婆帶生意
    兩周前,本報刊發的《到阿婆花攤,尋一縷上海香氣》報導引發關注,也吸引了在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下簡稱「電波」)中飾演賣花姑娘「七月」的王丹的目光。前幾日,在忙碌排練演出的間歇,王丹特地去到淮海路探訪賣花阿婆的花攤,想要更深入地了解阿婆的生活,也為自己在臺上的表演尋找更多靈感和生氣。
  • 魔都賣花老太的愛與江湖
    「梔子花白蘭花……」這大概是上海街頭平均年齡最大的職業。不僅如此,而且性別單一,工作季節性強。
  • 【享讀】快來領取上海夏天的專屬香味「白蘭花」~(附滬語音頻)
    一聲甜糯的「梔子花,白蘭花」,就會勾起很多人心底的千轉百合,熟悉又遙遠。今天,是上海發布享讀第24期推送,我們一起來看看上海作家談瀛洲教授寫的外婆和白蘭花的故事。音頻由「上海新聞廣播」提供誦讀:雪瑾(《直通990》首席主持人)
  • 蘇州「三花」漸行漸遠 白蘭花樹在蘇瀕臨絕跡
    「阿要買白蘭花……」記憶裡每到夏天,賣花阿姨阿婆們的叫賣聲總會伴著茉莉花、白蘭花的香味,縈繞在蘇州大街小巷。白蘭花、茉莉花、玳玳花,並稱蘇州「三花」,盛產於虎丘、長青一帶,每年5月~8月開花,玳玳花期最早,白蘭、茉莉稍晚。三種花形態各異,香氣不一,盛夏時節,蘇州人最喜佩戴白蘭,馥鬱芬芳的花香能夠將忙碌一天的汗味與暑氣一併解去。近年來,除了旅遊景點,七八月的蘇州街頭已很少能聞見「三花」的香味,賣花阿婆的叫賣聲,成了很多市民對老蘇州夏日辰光的記憶。
  • ​賣花老太:上海衣襟上的白蘭花
    文末賣花老太太的一句「今生賣花,來世漂亮」更是讓人大呼感動。今日上海觀察帶你走近幾位賣花的老太太,聽聽她們和這座城市的故事。  白蘭花,香氣清淡優雅,有點甜頭卻一點也不膩,沒有奢華香水的前調、中調和後調,當然也就沒有那麼濃鬱的脂粉麝香氣,它有自己一貫的獨特調調,深得上海人心。 在老上海獨有的記憶中,賣白蘭花的姑娘始終都留存著那一縷醇香淡雅,出落在電影院門口,大廣場前,頭帶紅繩,手挽籃筐,操著吳儂軟語叫賣著「梔子花,白蘭花」,甚是好聽。
  • 上海最後的賣花阿婆:生活艱苦的她,一句話卻勝過萬千成年人
    上海的徐中意阿婆今年73歲,已經賣花十多年。如今上海所有的賣花人,只有寥寥十數人,且因為賣花收入不高,他們很可能會是上海最後一批的賣花人。阿婆賣的花為白蘭花和茉莉花,白蘭花一串3元,茉莉花一串5元。雖然花串的價格比較低廉,但這些零零碎碎的小錢,正是他們老兩口最重要的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