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本是中國醬油第一股,卻被海天味業反超70倍,錯失醬油茅臺寶座

2021-01-06 新浪財經

來源:華商韜略

文 | 華商韜略 牧海

海天味業都快成醬油界茅臺了,而醬油第一股咋活得還不如一瓶礦泉水?

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6月15日正式戴帽,昔日的「醬油第一股」變身為「ST加加」。

當日,ST加加報4.45元,開盤即跌停,雖然此後有過小幅升漲,但最終還是以4.67元收盤,股價下跌0.21%,總市值僅為53.8億元。

▲圖源:雪球

加加食品此次之所以帶帽是因為其大股東違規擔保,金額高達4.66億元,佔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19.94%。

這並非加加食品首次違規,信批違規、股份凍結、假帳風波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將公司推向風口浪尖。

加加食品早已被身價70倍的海天拉開距離,「醬油大王」的名聲已經和它漸行漸遠。

【加加崛起簡史】

加加食品以加加醬油而廣為人知。

創始人楊振,1997年在湖南寧鄉建立加加醬油廠時,佔地只有3畝,僱員也就十幾個,看起來並無特別突出的競爭力。

十來個人,七八條槍,草臺班子的幹活。

但是楊振有自己的法子,當時市場上的醬油定價為1.5元一瓶,但定位為高端醬油的加加醬油的售價為6.5元一瓶。

而且,他做出了和當初巨人集團相似的選擇——砸錢做廣告。

那個年代,對於寧鄉這樣的底線小城來說,電視廣告還是一個極具說服力和傳播力的產物。楊振將大筆資金投向電視臺,廣告一轟炸,不僅打開了加加醬油的知名度,銷售門路也隨之而來。

不過兩年時間,加加醬油的年銷量就達到了數千萬元,而隨後幾年的事跡,更是讓它開始走出湖北,衝向全國。

2003年,加加醬油孤注一擲,以4800萬拿下央視兩個月的「標王」。這個價格相當於加加食品好幾年的利潤總和。

這讓加加醬油的廣告順利登陸7點中央一套的黃金檔。

彼時正是非典時期,全國人民都窩在家裡看電視解悶,加加醬油的廣告輪番播出,很快就讓其成長為國民級品牌。

2004年,加加食品的營收創下紀錄,達到5億元;2009到2012年,這個數據則從12.02億元上漲到16.57億元,淨利潤更是從8100多萬上漲過倍達到了1.76億元,一舉登上「中國醬油大王」的王座。

此後的加加醬油一路順風順水,終於在2012年1月6日成功登陸A股。而此時,千千味業還名不見經傳,海天味業也不過剛剛啟動了上市程序。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閱盡長安花,是加加醬油彼時的真實寫照。加加食品的成功上市讓楊振賺得盆滿缽滿,募集到了11.15億元資金,堪稱財大氣粗。

然而,「中國醬油第一股」的滑落也在這一刻埋下伏筆。

【加加的滑鐵盧,從輝煌到墜落】

單從業績來看,加加食品一直非常穩健,公司8成以上的毛利都來自以醬油為首的調味品。從2012年至2018年,公司的營收一直穩步增長,從約16億元逐漸上漲到18億元左右。

然而,與之背道而馳的是加加食品的淨利潤,2012年時還有1.76億元,到2018年就只有1.2億元了。

今年4月底,加加食品發布了去年的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公司營收同比增長14.05%,達到20.4億元,歸屬於上市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40.86,達到1.62億元。同時期,海天味業營收已經接近200億了。

如果只從這幾項數據上看,加加食品似乎仍然站在巔峰,但問題在於,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同比下跌了19.89%,只有8542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同比大幅下跌73.69%,為4788萬元。

正是這幾項數據的變化,暗示加加食品的今不如昔。

其實從2013年開始,加加食品的扣非淨利潤就出現了較大波動。從2013年至2015年,公司的扣非淨利潤下跌比率分別為10.16%、13.30%和15.24%。雖然在此後兩年有過短暫上升,但2018年又出現30.95%的巨幅下跌,2019年也仍未見好轉。

面對日趨疲軟的業績,加加也曾想過辦法,但卻加劇了業績的惡化。

2015年5月,加加食品向雲廚電商增資5000萬元獲得其51%股權,從事鮮肉、冷卻肉配送和零售日用品,卻始終不能盈利,2017年12月,加加食品以0元的價格將51%股權轉讓。

真是沒有比這更竹籃打水一場空的了。

2017年4月,加加食品擬收購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經過6個月磋商,最終因相關各方利益訴求不盡相同而告吹。2018年3月,加加食品以47.1億元籌劃收購大連遠洋漁業金槍魚釣有限公司100%股權,後因陷入信披違規事件被擱置。

如果和海天味業相比,加加之所以成為被反超對象,也和渠道策略有關。

當年,正是兵強馬壯的加加一度想成為醬油中的貴族,發力一二線市場。但那一段時間,高端策略卻讓渠道出現了失控,公司的應收帳款和存貨周轉天數卻持續上升,產品滯銷現象明顯。

而另一邊,海天味業則加碼下沉,瘋狂築基。相比於加加食品,海天的網絡已100%覆蓋了中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在中國內陸省份中,90%的省份銷售過億,縣級覆蓋率達到90%以上。

早在2013年時,海天蠔油的銷售收入為11.14億元,調味醬的銷售收入為11.60億元,位居細分行業第一。

高端化需要品牌力去支撐,而加加食品的品牌力很難支撐起其高端化的布局。在強勢競爭對手渠道下沉衝擊下,加加固有戰場不保,喪失部分市場份額,自以為是的渠道升級,並未讓其享受到行業消費升級的紅利,卻成為品牌集中度提升的犧牲品。

高不成低不就,加加雖然在高端醬油上領先一步,卻在後續上缺乏變通,將醬油界茅臺位置讓給了海天味業。

相關焦點

  • 一瓶醬油撐起3000億市值 海天味業會是下一個貴州茅臺嗎?
    「老齡淡鹽化」社會即將來臨,醬油調味品銷量天花板在何處,差異化、國際化是否是新的出路?海天味業,究竟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茅臺?股價走勢:效仿茅臺 高管減持被忽視上市5年,海天味業營收從2014年的98.17億元上漲至2018年的170.34億元,翻了不足2倍,股價卻從13.36元上漲至最高108.55元,翻了7倍。
  • A股醬油界的「茅五」之爭 海天味業最大的對手是誰
    提到賣醬油,提到海天味業,就不得不提中炬高新。有行業聲音評價稱,海天和中炬高新在調味界就好比白酒行業的茅臺和五糧液,面對海天味業的一騎絕塵,中矩新高並沒有選擇望其項背,從市場來看,無論是在大型商超還是在村口的小賣部,有海天醬油的貨架上必然也會有一瓶中矩新高旗下的廚邦醬油,這是不是意味著,海天味業的霸主地位正在迎來新的挑戰?
  • 海天味業:這瓶醬油為什麼能這麼貴?
    但行業龍頭海天味業究竟是不是那塊「點金石」,爭議尚存。記者 | 文思敏編輯 | 許冰清本文刊載於《第一財經》雜誌2020年9月刊在接連幾個月的攀升後,9月2日,海天味業迎來了上市6年以來的歷史高位。當天,公司股價報收198元,盤中市值最高達6577億元,位列貴州茅臺、五糧液之後的A股消費品行業第三名。
  • 研報| 海天味業:這瓶醬油為什麼能這麼貴?
    隨後的一周多時間內,股價回調又使公司市值蒸發了1300億元左右,市場對這家「小茅臺」公司是否估值過高、是否存在泡沫的討論也不斷增多。中國調味品市場在疫情緩解後的今年第二季度迎來了報復性消費,A股的調味發酵品板塊股票均價在今年上半年累計上漲達52.84%,其中表現最為活躍的,就是以海天味業為首的「醬油股」。每一個中式廚房裡,激烈的戰爭都在調味品的瓶瓶罐罐之間上演。
  • 海天味業估值超茅臺!中國人吃出來的龍頭,小小醬油廠成造富工廠
    鋪天蓋地的盛讚下,海天市值漲幅遠超業績漲幅,2014-2019年間,海天的營收從98.17億元到197.97億元,僅增長了1倍;淨利潤從20.9億元到53.56億元,增長了1.5倍。同處消費賽道,海天估值水平已遠超茅臺、伊利、雙匯,推動海天的高估值邏輯是否全部成立?
  • 「醬油茅臺」市值瞬間蒸發1373億!撐不滿半月,海天味業神話再遇劫
    截至9月18日收盤,海天味業股價為158.22元/股,股價較最高點203元下跌超過20%,市值蒸發超1373億元。金融市場、輿論口碑同時受挫,海天味業的財富神話還能吹多久?「醬油茅臺」半個月市值蒸發1500億與品控問題存在爭議相同,過去6年裡,資本市場對於海天味業估值過高、存在泡沫的討論從未停止過。
  • 財經分析|大豆漲價醬油不漲 海天味業底氣何來?
    海天味業特別強調,海天醬油全部使用非轉基因黃豆釀造,不使用脫脂大豆。面對原材料成本壓力,海天味業不漲價的底氣何來?新華財經廣州12月18日電(記者呂光一 閆鵬) 17日晚,「醬油第一股」海天味業率先打破近日市場熱議的調味品行業將漲價傳聞,宣布2021年海天產品不漲價。
  • 10倍大牛股!一瓶醬油,竟比最牛地產股高1000億!
    來源:中國基金報中國基金報記者王建薔端午節,海天味業股市傳喜訊。海天味業市值突破4000億元6月24日,海天味業股價再創新高,盤中一度升至124元/股。截至收盤,該股上漲2.06%,報123.8元/股,最新總市值突破4000億元,達到4011.67億元。
  • 「醬油生蛆」,海天味業回應:不是企業問題,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010-號稱「醬油界茅臺」海天味業出事了,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市值蒸發1500億,約等於一個快手!2020年4月份,胡潤研究院發布《2020胡潤中國10強食品飲料企業》,榜單列出了中國10強本土食品飲料企業。排名第一的不是伊利,不是雙匯,而是海天味業。海天味業成為中國價值最高、最賺錢的食品企業,近半年價值增長1800億,達到4700億。
  • 「一瓶醬油」貴過「一桶油」,海天味業會是下一個貴州茅臺嗎?
    自上市以來海天就備受資本寵愛,2014年股價從10.24元一路上漲到今年183.38元,6年時間實現了18倍的增長。這一路都在創新高,從未停歇。海天味業目前最新的市值是5861.96億,比中國石化的4819.17億元還高出1000億,被市場戲稱:「一瓶醬油」貴過「一桶油」!
  • 海天味業市值超越中石化 海天醬油市場佔有率 醬油行業的現狀和...
    截至8月18日收盤,海天味業每股股價報158.33元,總市值突破5000億,達到5131億元,不但超越了恆瑞醫藥、寧德時代、美的集團等大白馬,更是超越了石油巨頭中國石化4915億元的總市值,升至A股第12位。海天味業,主營產品有醬油、蠔油、醬、醋、雞精、味精、料酒等。多年來,公司調味品的產銷量及收入名列行業前茅,醬油、調味醬和蠔油是其最主要的產品。
  • 大豆漲價醬油不漲 海天味業靠啥穩業績?
    海天味業強調,海天醬油全部使用非轉基因黃豆釀造,不使用脫脂大豆。面對原材料成本壓力,海天味業不漲價的底氣何來?醬油成「醬茅」 原材料上漲推高漲價預期即便今年受疫情影響,海天味業依然保持了穩健的經營業績。
  • 一瓶醬油"幹翻"中石化!海天味業又火了:5300億市值,超過萬科+保利!
    從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排名來看,海天味業排名第十一,前十名中除國有五大行以外,貴州茅臺以2.13萬億的市值排名首位、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五糧液分別排名第三、第六、第九。海天味業總市值僅次於中國石油,遠高於中國石化,可以說「一桶醬油」比「一桶油」更值錢。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中國市值最高的地產公司萬科地產曾被股民調侃道:「賣房的比不過買醬油的。」
  • 「一瓶醬油」貴過「一桶油」,海天味業5000億市值還能撐多久?
    截至8月21日收盤,賣醬油的海天味業市值已達5362億元,比賣石油的中石化高了約400億元,超過做房地產的萬科約2100億元。靠著「一瓶醬油」,上市僅不到7年的時間,股價漲了12倍有餘,突破160元,海天味業的發展讓投資者為之驚嘆。因其市值已不斷逼近貴州茅臺和五糧液,業內甚至戲稱:「小小的一瓶醬油喝出了酒的感覺。」
  • 5300億市值海天味業又火了:一瓶醬油「幹翻」中石化 超過萬科+保利
    從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排名來看,海天味業排名第十一,前十名中除國有五大行以外,貴州茅臺以2.13萬億的市值排名首位、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五糧液分別排名第三、第六、第九。海天味業總市值僅次於中國石油,遠高於中國石化,可以說「一桶醬油」比「一桶油」更值錢。
  • 經濟學家評A股財富:就是普通4瓶水 金龍魚農夫山泉海天醬油茅臺
    知名經濟學家評A股財富:就是普普通通的四瓶水!金龍魚、農夫山泉、海天醬油、還有茅臺,發生什麼了?該評論一出隨即引發網友激烈討論,而就在1月5日的交易日中,貴州茅臺股價正式站穩2000元。那麼這幾天A股到底發生了行情,讓經濟學家發出如何感嘆?讓我們來看看。唯「茅」獨尊!「吃喝」行情持續火熱2020年,食品飲料行業漲幅居A股市場所有板塊前列,貴州茅臺、海天味業等龍頭股更是連連創下歷史新高。
  • 「油中茅臺」風頭蓋過「醬油茅臺」 金龍魚還有多大想像空間?
    來源:中國證券報這瓶油直追寧德時代!15天大漲近80%,「油中茅臺」風頭蓋過「醬油茅臺」,金龍魚還有多大想像空間?潘宇靜 金一丹油也有了鄙視鏈,花生油「鄙視」醬油,醬油「鄙視」石油。自2020年10月上市以來,有「油中茅臺」之稱的金龍魚股價持續走高。
  • 海天味業,千禾味業,兩大僅次於白酒的稀缺的醬油股
    但是,醬油卻是個能做100年的生意,因為醬油是屬於生活必須品。而且,海天的行業地位非常穩固,他就在那裡,俯視著行業眾生。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挑戰它的位置,所以海天的股價堅挺,不是新高,就是在新高的路上。所以,海天可以被譽為「小茅臺」,醬油除了不像茅臺酒那樣越放越值錢,有收藏價值,但他卻能像鹽那樣屬於生活必須品。
  • 64歲,海天醬油老闆身家1900億
    海天味業的傳奇始於300年前,這家中華老字號過去30年從一家佛山醬油廠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調味品企業。2014年上市後,海天味業更是一騎絕塵,股價接連翻倍上漲,在今年9月3日觸及203元/股的高位,最高市值突破6500億元。現在,這個醬油帝國常被稱為調味界的「茅臺」。這一切,離不開背後的掌舵人——龐康。
  • A股醬油故事:賣醬油的市值為何能超過賣石油的?
    作為一個對醬油消費有著粘性需求的國家,中國醬油市場的廣闊也造就了多家行業巨頭。 根據廣發證券研報,2010年到2020年十年,國內市值翻了5倍以上的個股中,調味品領域的有6支,分別為海天味業、千禾味業、頤海國際、中炬高新、恆順醋業和涪陵榨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