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好去處!修建後的九龍江北溪郭坑蘆州古渡口碼頭成觀景臺

2020-09-06 山水瀲灩

福建省漳州市郭坑蘆州古渡口是明清時期九龍江北溪航道的重要渡口,是當時九龍江北溪貨物集散地。郭坑港闢內運航線,有木帆船經登州、湘橋至漳州的航線和直達石碼、廈門的航線,水路貨運碼頭長35米,設泊位1個,最大靠泊能力100噸。


郭坑蘆州古渡口碼頭景觀工程建設投資約250萬,總用地面積6688平方米,主要建設古渡碼頭、次碼頭、古韻竹林、入口牌坊、休閒廣場、道路、綠化景觀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等。

廣場左側古韻竹林裡風吹竹葉沙沙作響,風格古樸的牌坊往前沿著臺階走就可以到達親水臺階,臺階下便是排列整齊的漁船。


碼頭的建設,不僅改善了周邊環境,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提升農村形象,還間接改變了村民亂倒垃圾的壞習慣,保護了飲用水源。同時,對碼頭依靠的船舶進行統一改造、統一編碼,對船舶進行統一管理,對於船舶安全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碼頭的重新建設,對當地的漁民來說最大的好處是生產生活的便利性,而對周邊村民和老人來說,最大的好處是有一個可以茶餘飯後休閒嘮嗑的好去處,碼頭的漁民告訴記者這裡每天傍晚除了來往忙碌的漁民,還有一群群賞景閒聊的老人家。


相關焦點

  • 漳州龍文郭坑:全力打造漳州北郊文化生態觀光帶
    九龍江北溪北岸(郭坑段)景觀帶 去年底,龍文區確立打造「六大經濟板塊」的發展重點,北溪江濱板塊「榜上有名」。藉此東風,郭坑鎮將「重點發展休閒旅遊業,打造九龍江北溪北岸沿江景觀帶和濱水生態長廊,優化美化生態人居環境」的工作任務列入了全鎮發展工作的清單。 於是,一幅「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圖景就這樣呼之欲出。
  • 邂逅「浪漫郭坑」 上演唯美青春微電影(圖)
    ­  這些作品的人文景觀背景均在美麗的郭坑鎮,有不舍的鄉愁,有浪漫的愛情,有與青春碰撞下的勵志故事……­  活動:青年電影夢創作大賽啟動 最高獎3萬元­  今年9月以來,幾乎每到周末及節假日,郭坑總會出現不少拿著「長槍短炮」的學生和青年朋友。沒錯,他們是來郭坑採風、拍微電影的!
  • 九龍江北溪源一日慢遊=捷步美厝華屋+富溪大峽谷漂流
    萬安溪和雁石溪是九龍江北溪的兩條主要支流,流域覆蓋了原縣級龍巖市絕大部分的面積。這裡有著許多唐初河洛文化的遺存,許多村莊的盤龍宮貢奉的就是陳元光的部將劉氏三兄弟,並且龍巖話屬於閩南語系,與閩南文化一脈相承。生活在廈門漳州的現今都市人,如果從九龍江出海口的鼓浪嶼逆水溯源,看到的九龍江北溪源區會是怎樣的呢?
  • 夕陽與關帝同輝,遊客與瓷窯同醉 郭坑扶搖關帝廟
    況且,還聽說這裡關帝廟的始建時間一直撲朔迷離,很多人在探尋但又百思不得其解,成了許多人心馳神往、思古撫今的好地方。【鎮安寨遺址】扶搖關帝廟位於漳州市區東北部,西臨九龍江北溪,東與長泰縣接壤,有關志史和舊譜還說扶搖歷史上曾經屬於長泰縣管轄,許多專家學者,引經據典,提出自己的見解。
  • 泉州石獅千年古渡口,以航海家林鑾命名,現成海絲旅遊小眾景點
    唐宋時代建有林鑾渡、前垵渡、後垵渡等數座古渡、碼頭,仍存林鑾渡、前垵渡、後垵渡3座,現在漁港小鎮旅遊也是石獅海絲之旅的一部分。我們今天說的林鑾渡,屹立在蚶江石湖村西北邊已一千多年,它現在是海絲盛景重要的組成部分,曾吸引無數專家前來考察。這個渡口是以晉江東石的航海家林鑾命名,在鼎盛時期,他擁有大商船數十艘,是當時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與東南亞商貿交往的王者。
  • 散文||劉五店古渡口遐思
    站在翔安區劉五店古渡口,舉目望去, 廈門島、鱷魚島、冕旒島盡收眼底。近處,幾隻白鷺像穿著白色紗裙的少女,邁著高貴的舞步,在淺灘上悠閒地來回覓食;遠處,幾艘小船正在忙著撒網捕魚,一群中華白海豚像列隊的士兵,在水面上翻滾著。突然,一艘大貨船呼嘯而來,驚起幾隻海鷗,它們掠過海面,追逐著朵朵浪花。好一幅優美動人的漁歌圖啊!誰曾想,這個古渡口的興盛比漳州月港還早了幾百年。
  • 一夢越千年古滇溼地,蕩起雙槳,感受千帆點點的古滇渡口歷史遺風
    古滇大碼頭的環廊建築風格古樸、粗獷,大碼頭與候船大廳倒影成趣,滇池泛舟而來,遊客登陸碼頭,即能感受千帆點點的古滇渡口歷史遺風古滇藝海大碼頭三條碼頭環廊,不但開闊了視野,一覽五百裡滇池的壯麗美景,其獨特的造型設計也成為了經典之作,是每個遊客留影懷念的絕佳場所。
  • 西津渡,鎮江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古渡口,馬可·波羅曾在此登岸
    西津渡,第一次讀到這個名字,以為在日本,其實是一個聽起來很像日本地名的古渡口和老碼頭。位於江蘇鎮江城西的雲臺山麓,是依附於破山棧道而建的一處歷史遺蹟。唐代鎮江名金陵,故稱金陵渡,到了宋代才更名為西津渡。
  • 【行走大運河】古碼頭、古渡口、放河燈...濬縣碼頭村收藏滿滿運河...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哈羅哈羅嗨喲……」10月20日,在衛河岸邊,年過八旬的濬縣屯字鎮碼頭村村民段培聖再次吆喝起船工號子。他所在的碼頭村,因緊臨航運發達的衛河,曾是濬縣境內最大的碼頭所在地,見證了大運河昔日的繁華。衛河是明清時期的叫法,隋唐時稱永濟渠,宋代叫御河,是大運河的一段。碼頭村位於衛河水運險段「十八裡溜」上端,此處水深岸長,便於船舶停靠裝卸貨物,由於衛河水運日益興旺,這裡逐漸成為大運河航運的重要水陸碼頭,水運上至新鄉,下至天津、北京。《濬縣志》載:「碼頭村南的碼頭為濬縣境內最大碼頭。」
  • 羅中璽:尚嵇,古渡口見證歷史
    在幾千年的歷史變遷中,烏江水道也造就了無數的渡口,這些渡口不僅經歷了商貿往來的興盛,也同樣見證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事件。今天我們到達的尚嵇鎮就擁有6個這樣的渡口,其中追溯歷史最久的是一個叫河槽渡這個地方。在當地人的帶領下,我們沿著崎嶇狹窄的小道跋涉了近一個小時才找到了古渡口的所在地。
  • 陳歷賢調研非法碼頭、渡口整治及安全生產工作
    紅網時刻8月31日訊(通訊員 吳珺)8月28日,縣委副書記、縣長陳歷賢率縣水利、交通、城管、應急、財政等單位、部門相關負責同志調研資水新邵段水域各非法碼頭、渡口整治工作,要求堅持「三個導向」,制定專項工作方案,確保按時保質完成整治工作任務。縣領導李繁榮、劉山鳴參加。
  • 【古城記憶】——閬中古城碼頭 系列介紹2【閬中渡口】
    城南之渡口,地處古城華光樓碼頭正南隔江相對的黃華山與錦屏山之間的南津關口,故稱之為南津關渡口。它是閬中歷史上最為悠久、最為重要、最為繁華,功能最為齊全的津渡關梁「水陸雙到」的渡口碼頭。嘉陵江水道、利閬道、米倉道交匯於此,各路行旅又由此改以東川道而直抵成都,南津關則成為了出川入蜀的咽喉要衝之地。
  • 古碼頭、古渡口、放河燈……濬縣碼頭村收藏滿滿運河「水運記憶」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哈羅哈羅嗨喲……」10月20日,在衛河岸邊,年過八旬的濬縣屯字鎮碼頭村村民段培聖再次吆喝起船工號子。段培聖是一名老船工,年輕的時候與父親、二哥一起從事船運工作。他所在的碼頭村,因緊臨航運發達的衛河,曾是濬縣境內最大的碼頭所在地,見證了大運河昔日的繁華。
  • 永春縣達埔鎮新瓊村溪濱公園投用
    幾隻白鷺在溪中戲水,兩岸樹木花草錯落有致,嶄新的木棧道和石板路沿著溪岸迂迴曲折,水車、亭臺、健身沙道點綴其間。這是近日記者在永春縣達埔鎮瓊美濱水小區溪濱公園看到的美景。「變化真的很大,真沒想到現在家門口都能建得這麼漂亮!我們又多了一個休閒的好去處。」正帶著孩子在散步的村民小林高興地對記者說。
  • 海口周末好去處丨儋州千年古鹽田
    海口周末好去處丨儋州千年古鹽田這個隱秘在海南西部小城的儋州鹽田村;跨越了百年的歷史,述說著千年的傳奇故事。這裡的人們生活平靜,悠閒,閒暇時在古榕下靜靜的納涼,目前仍有30多戶鹽工堅持古老方式勞作曬鹽。海口周末好去處丨儋州千年古鹽田
  • 九龍文藝 如歌散板:九渡口的變遷
    九渡口,曾經是重慶長江北岸遠近聞名的重要渡口,客渡車渡齊備,昔日碼頭上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繁忙異常,如今輝煌不再,漸漸沉寂。 不知從多麼久遠的年代開始,這裡有了渡船,年復一年,船工們一槳一槳地劃著小木船,逆流而上,如一葉扁舟,出沒風波裡,把南歸的旅客擺渡到斜對岸的李家沱,又把北去的路人載回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