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白茶一直都是大家熱議的話題。
自打白茶紅了之後,它的八卦也就多了起來。
都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這有茶的地方,也是一個小江湖。
這個世界,總是充滿了嘈雜,充斥著喧囂。
連帶著,白茶也變得複雜了起來。
這一切的源頭,均是因為有人存著不良居心。
企圖讓白茶為他牟取利潤。
有些人在茶界稱「帝」,自稱「大師」,但是說出來的話,卻令人貽笑大方。
很多時候,他們說出來的話,不是自己臆想出來的,就是為了自己那些茶開脫。
今天這篇文章,主要是想和列位看官分享些,從他們口中傳出來的謠言。
一篇文章可能說不完。
之後會慢慢與茶友們分享,避免掉進那些不良掌柜的陷阱。
《2》
誤區一:白茶要悶泡才有滋味
這個恐怕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謠言了。
白茶真的要悶泡嗎?
當然不。
不單是白茶,六大茶類中,無論是紅茶、烏龍茶還是綠茶都不需要悶泡。
品質出眾的,內含物質豐富的茶葉,快出水的滋味就足以讓茶友們為之傾心。
所謂快出水,也就是在7-8秒內完成注水和大部分茶湯倒出的步驟。
一款優質白茶悶泡的話,只會讓泡出的茶湯滋味苦澀,難以入口。
這樣的湯水不僅不好喝,說得直白一點就是在浪費好茶。
而且,悶泡後的茶湯之所以會苦澀,是因為其中含有過量的茶多酚和咖啡鹼。
這兩類物質適量攝入的話,對身體有好處。
但要是攝入過量的話,會對身體造成一定的負擔,很不舒服。
故而,品質出眾的白茶,完全沒有必要悶泡。
什麼茶,需要悶泡呢?
劣質茶,內含物質稀缺淺薄的茶需要悶泡。
沒有滋味物質,不悶泡的話,茶湯寡淡無味,自然不會受到喜歡。
由此,某些掌柜便開始宣揚,白茶需要悶泡才會有滋味。
以此來為自家的茶葉開脫,以此銷售出去。
列位看官,若是遇到有人說,自家的茶需要悶泡才有滋味的話,掉頭就走,不必理會。
《3》
誤區二:老白茶價格便宜
前段時間,有位茶友發了一張照片過來。
點開一看,是一餅黑乎乎的茶餅,一看就知道這是做舊茶。
隨後茶友便來留言說,這是我在某家買的10年陳老白茶,只花了200塊,你幫我看看品質怎麼樣吧。
10年陳老白茶,只要200塊,這價格真是廉價。
何時老白茶,價格變得如此低廉?
當和茶友說,這餅是做舊茶後,而且品質好的老白茶價格不會那樣低。
可誰想,茶友還有些不服氣。
他似乎有些生氣了,他說,我看市面上的老白茶價格普遍都是這個價,我買的還是價格比較貴的,怎麼就成了做舊茶了。
看來,在很多人眼裡,老白茶的價格都是很便宜。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完全是因為如今做舊茶橫行霸道,佔據了很大部分的市場。
做舊茶的原料劣質,工藝不當,儲存隨便,成本低,價格自然就低了。
但是呢,真正的,品質出眾的老白茶,原料好,工藝好,儲存得當,這一切都需要成本。
高山茶青價格不便宜,在儲存的過程中,需要隔牆離地放置,抽溼機和空調常年運轉,不便宜。
成本不低的老白茶,怎麼可能價格那樣低廉。
而且還是10年陳,光是電費都不夠吧。
故而,價格低廉的老白茶,大概率是做舊茶。
茶友們,切莫上了掌柜低價售賣做舊茶的當了。
《4》
誤區三:白毫銀針不能長存
白茶作為可以長期存放的茶,可以存成老白茶。
白茶圈盛行一句話,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
這樣的話,說到便是老白茶的價值很高。
但是,作為白茶中的一員,白毫銀針卻被說不能長期存放。
他們說,白毫銀針是全是單芽,很嬌嫩,不能長期存放,沒有價值。
以上,是某茶掌柜的原話。
我希望,這些掌柜可以多關心下茶圈裡發生的那些新鮮事。
比如,福鼎七夕節的那場拍賣會。
其中800克10年陳的白毫銀針,拍出了12萬的高價。
這件事,是否可以證明白毫銀針可以長期存放,而且價值很高呢?
那麼為什麼,某掌柜,某「大師」會說出,白毫銀針不能長期存放這樣的話呢?
這裡邊,就與茶葉的品質有關了。
含水量不達標的白茶,不能長期存放,而且會生出類似巧克力味,可可粉味,這些不好聞氣味。
白毫銀針的結構,決定了它工藝難度比較大。
它如筍殼狀,內裡有5-7層,每一層都有著細密的白毫,在烘乾的過程中,需要豐富的經驗。
不然很容易溫度過高,破壞茶葉的品質,溫度過低,就會使得茶葉烘不幹,含水量不達標,不能長期存。
這樣說來,想來列位看官也就明白了,為什麼有人會說白毫銀針不能長期存放了吧。
《5》
誤區四:顏色黑是年份高的表現
老白茶,顏色越黑,年份越高?這樣的話科學嗎?
當然不,完全錯誤。
年份再高的老白茶,顏色都不會變成黑色。
它們的顏色只會變得更淡一些,變得更深,更沉些。
一款白茶若是變黑了的話,那必然是遭受過不良工藝的摧殘。
看起來黑的茶,或許經歷過不良渥堆。
渥堆,並不是白茶的工藝。
白茶的工藝,國標中寫得清清楚楚,是以萎凋和烘乾為主。
不良渥堆,就是將白茶的茶青厚厚地堆積在一起,讓其產生不良發酵。
堆積在一起的茶青,內部會聚集大量的熱量,會使得葉片中的葉綠素部分受損,由此也就會使得茶褐素,茶紅素數量增加,讓茶葉看起來顏色黑。
看起來黑的白茶,或許經歷過高溫烘乾或暴曬。
在製作白茶中,都是講究溫和柔和,儘量不破壞茶葉外表和內含物質。
但是有些人為了利益,會利用這些工藝,使得茶葉看起來陳舊,看起來蒼老,以此當作老白茶售賣。
顏色黑,並不是年份高的代表,相反,顏色黑的白茶,是劣質茶。
列位看官,在看到黑乎乎的茶餅,避開就是了。
《6》
誤區五:所有白茶都需要洗茶
很多人喝茶一定要洗茶,說茶葉不乾淨需要洗一洗。
關於茶葉是否需要洗茶,這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喝茶時,無論白茶,還是巖茶,紅茶等。
在官方給出的標準中,審評一款茶,並沒有洗茶這一概念。
反倒是像破案一樣,不錯過任何一絲細節,從中找出優點和不足之處。
洗茶與否,看品質。
劣質茶,有必要洗,但能否洗乾淨就要另說了。
品質出眾的茶葉,產區生態環境好,空氣清新,土壤通透肥沃。
白茶在加工的過程中,攤晾在離地70公分的水篩上,全過程都是用心的,乾淨的,衛生的。
本身就沒有雜質,根本沒有洗茶的必要。
但是對於劣質茶來說,產區環境不佳,制茶過程以及倉儲條件,全部都沒有被用心地對待。
茶樹周圍環境裡,有汽車尾氣,有路邊的揚塵等,最終做出來的茶葉藏著很多雜質,甚至深入骨髓。
那些雜質單單用水清洗一遍,也難以清洗乾淨。
故而,什麼茶需要洗茶?
當然是劣質茶,而且洗不乾淨。
好茶,就沒有洗茶的必要。
頭道茶湯中,具有的豐富的白毫,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捨棄的話很可惜啊。
《7》
關於白茶圈的那些謠言誤區,還有很多。
但是,一條一條被擊破,被推翻。
在未來白茶圈,一片茶香。
我們愛茶,我們喜歡分享。
所以,會將好茶推薦給列位看官,讓大家都喝到好茶。
市場太魚龍混雜,學會辨真偽很是關鍵。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幾個謠言,明天幾個,後天幾個。
大家一起努力,讓茶圈只有純潔的,乾淨的茶香。
我堅信,那天不遠。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讚。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