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故宮十大「鎮館之寶」:不比北京故宮的差,難得一見

2021-02-07 核桃圈


世人提到「故宮」時,默認指代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但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


說起瀋陽故宮,

別覺得它名氣沒有北京故宮大,

就瞧不起它。

其實瀋陽的故宮裡

不但珍寶數量大,精品也有不少!


瀋陽故宮始建於1625年,距今已走過了390餘年。1926年,瀋陽故宮成為了東北地區最早的博物館,在2006年的時候,選出了十大「鎮館之寶」。


這十大「鎮館之寶」是從博物院收藏的兩萬多件藏品中脫穎而出,歷史、藝術價值都難以估量,都是國寶級的文物,一般人都沒見過!


一、龍虎寶劍

這把寶劍為國家一級文物,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御用寶劍,也是其出土的唯一遺物。


全長80.5釐米,劍寬3.1釐米、厚0.7釐米,是明王朝冊封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時饋贈物。


這把寶劍是典型的明劍樣式。劍刃為精鋼所制,劍柄、劍鐔有「加官進祿」、「玉兔呈祥」等紋飾圖案,劍鞘外包有銅皮和鯊魚皮。


劍身為鋼製雙刃,但劍刃未開。經專家考證,這把劍並不是斬殺所用,而是用於指揮作戰。


明萬曆二十三年,努爾哈赤子承父業並發揚光大。因抗倭保塞有功,晉升龍虎將軍,回京後皇帝欽賜其這把龍虎寶劍。


有了這把寶劍的努爾哈赤如虎添翼,於1615年創立八旗制,並於第二年正式建立了大金國。後來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詔起兵時,又以此劍展開對明王朝的全面攻擊。


這把寶劍可謂是激勵努爾哈赤開創了一個新紀元。


二、皇太極御用腰刀

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流傳下來的遺物甚少,只有瀋陽故宮、北京故宮珍藏幾件。所以除那把努爾哈赤龍虎寶劍外,皇太極的御用腰刀,也是瀋陽故宮珍藏的國家甲級文物。


這把刀全長94.5釐米、寬4.5釐米、厚0.7釐米,刀刃鋒利,鋼質極優。刀鞘系有羊皮籤條,上有墨筆楷書漢、滿兩體文字:「太宗文皇帝御用腰刀一把,盛京尊藏」。


起初,努爾哈赤寶劍、皇太極腰刀這兩件寶物是作為祭品,放在當時剛建成的「蓮花淨土實勝寺」(即如今北市場地區的「皇寺廟」)中的。


瀋陽解放後,瀋陽故宮開放展覽,便把包括努爾哈赤寶劍、皇太極腰刀在內的一批重要文物調給瀋陽故宮展覽。從此,這兩件兵器便成為瀋陽故宮博物院的鎮宮之寶。


三、金代交龍鈕大鐘

這口鐘曾懸掛瀋陽鐘鼓樓300多年,重達六千斤!「鎮館之寶」裡可謂沒有東西能比得上它的「分量」了。


該古鐘為銅質,鳴音洪亮,咣咣一敲聲聞數裡,是最早的「鬧鐘」。


大鐘的頂部為蟠龍鐘紐,刻有銘文,這口大鐘是公元1151年鑄造的。通高125釐米、口徑120釐米、厚12釐米。


這口大鐘曾在歷經金、元、明三朝500多年後,從內蒙昭烏達盟寧城縣的「感聖寺」消失,出現在千裡之外的遼南蓋州城。1621年5月,努爾哈赤奪取遼東之後來到蓋州巡視,有人便將這口金代大鐘作為貢品獻給努爾哈赤。努爾哈赤認為這個銅鐘是祖宗遺物,便運到遼陽。


1625年,努爾哈赤將後金政權遷都瀋陽時,將該銅鐘一併運到瀋陽。皇太極建盛京鐘鼓樓時,將這口鐘懸掛在了鐘樓之上,成為盛京定更鳴鐘。


古時計時,把一夜分為五更,這口大鐘鳴響後,城內八門、八關依次鳴鑼傳籌呼應,氣勢恢弘:「鍾打譙樓第幾更,八關接續聽鑼鳴。狺狺中有誰家犬,吠入深宵不斷聲。」


1930年拆除鐘樓時,這口銅鐘被移存瀋陽故宮。


四、皇太極鹿角寶座

這把皇太極御製鹿角椅,因為體量較大,除了曾在2011年赴臺北歷史博物館展出外,一直珍藏在博物院的文物庫房中。


今年春節前夕,博物院內唯一從未對外開放的院落「敬典閣」區域正式對外開放,專門用於舉辦「院藏國寶珍品展」。最先在珍品展中亮相的,就是這把皇太極御製鹿角椅。


清皇太極御用鹿角椅製作於360多年前,是利用皇太極狩獵時所獲麋鹿之角所制。鹿角12個枝叉被巧妙加工成靠背和扶手,椅心以棕繩編織,四腿外加護板並浮雕花卉。


皇太極曾時常率領后妃子女、諸王大臣等,到葉赫、輝發等地行圍打獵。


據記載:

1631年,皇太極率兵攻打遼西大凌河城,在對面山上搭蓋黃幄和黃布城,然後,用紅衣大炮轟擊大凌河城,嚇得山間野獸四處逃竄。這時,一隻驚慌失措的大鹿竄進皇太極大帳,被皇太極捕獲,然後以其鹿角製成鹿角椅。


清朝入關後,作為祖宗遺物,皇太極鹿角椅被珍藏在瀋陽故宮內庫。此後歷代皇帝在狩獵射鹿、製作鹿角椅時,均將其視為楷模。


乾隆、嘉慶諸帝東巡盛京時,在瞻仰皇太極御製鹿角椅之際,曾先後賦詩詠嘆,乾隆皇帝還命工匠在鹿角椅背上雕刻了詩文。


五、乾隆御筆「紫氣東來」


金漆趕珠龍紋匾

鳳凰樓是瀋陽故宮內的第一樓,上有乾隆皇帝御筆手書的「紫氣東來」匾,這塊牌匾也是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這塊金漆趕珠龍紋匾,已高懸於鳳凰樓上近300年,目前存世僅一份。匾額長六尺七寸、高二尺七寸,四周浮雕龍,青地金字。這份手書已經成為故宮的一個標誌。


紫氣東來一說,來源於道家創始人老子過函谷關的神話故事:相傳,老子出函谷關之前,守關的長官發現天上有一條紫色的雲氣自東向西飄然而來,關令大喜,認為一定有聖人要過關。果然,不多時,只見老子騎青牛而來。


後來,人們便以「紫氣東來」象徵祥瑞。乾隆皇帝引用這個典故,則寓意大清開國創業始於遼東、發祥於盛京(瀋陽),「王氣東方紫,開運億萬年」。


六、清乾隆款嵌琺瑯纏枝花卉缽

瀋陽故宮博物院珍藏著琺瑯器數百件,大多為清中晚期所制,在眾多琺瑯器製品中,以這件清乾隆款掐絲琺瑯纏枝花卉缽為著名。是瀋陽故宮博物院琺瑯器藏品中唯一一件國家一級文物。


這件纏枝花卉缽,斂口,鼓腹,圜底,口沿突起鎏金。口徑為30釐米,腹部最大徑54釐米,高33釐米。此缽之碩大,絕非常見的僧侶化緣所用的缽,應該是陳設於佛堂之用。


此缽通體由精細的掐絲琺瑯工藝製造,底部有「乾隆年制」款,是由紅、黃、白、藍四色蓮瓣圖案環抱著,就像一朵多彩的蓮花託起金色的花蕊。字體粗壯,剛勁有力,光素鎏金,極顯皇家氣派。


七、設色康熙南巡圖卷

這件由清朝畫家王翬等人繪製的《設色康熙南巡圖卷》,全長68釐米,寬2560釐米,是歷時3年才完成的精品佳作,畫面宏大,人物眾多,全面反映了康熙皇帝南巡的景象。


為銘記南巡壯舉,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結束後,於1689年命內府徵召天下名家,籌備繪製《南巡圖》長卷。


王翬在作此圖時,先是畫出《南巡圖》十二卷草稿,在所繪各地古蹟、名勝之處,一一粘貼黃籤,書寫其名,呈請康熙皇帝御覽審定後,再率領冷枚、楊晉、王雲、宋駿業、徐玫、虞沅、吳芷、顧棠等眾多畫家,按十二卷稿本(亦稱粉本)繪製其正本,耗時6年,終於完成全卷,創作出舉世驚嘆的《康熙南巡圖》十二卷正本。


《南巡圖》因為歷史的變遷而散落出宮,現在,它也名副其實地成為世界共享的文化遺產。目前,《南巡圖》正本尚有十一卷存世,並分別收藏於亞洲、歐洲、美洲四個著名的博物館及私人藏家手中,藏品除第五、第六卷為殘卷外,其餘各卷均較為完好。


1960年,瀋陽故宮博物館(當時尚未稱院)利用社會徵集的方式,於北京私人藏家手中,重金購得《康熙南巡圖》第十一卷稿本。此後,該藏品作為博物館最重要的館藏之一,一直珍藏於瀋陽故宮。1983年,經國家鑑定委員會確認,此卷《南巡圖》稿本被評定為館藏國家級一級文物。


八、後金鐵鑄大金天命雲板

雲板為後金時期傳世文物,1623年鑄造於牛莊城,也就是現在的遼寧省海城市,當時用於戰爭中的報警和傳遞消息。1955年,該雲板被瀋陽故宮工作人員發現,於是徵集入藏瀋陽故宮,為國家一級文物。


由生鐵鑄成,上部有一個透孔用來繫繩懸掛。首、尾呈雲朵形狀,板身為長方形,上鑄楷書銘文「大金天命癸亥年鑄牛莊城」十一字,左側一行五字為雙勾陰文,右側及下部一行六字為凸起陽文。版身正面上下另鑄有凸起花卉紋,背面鑄有凸起菊葉紋。


雲板使用於軍事,始於明代末期。努爾哈赤在進入遼東前後,仿照明軍,在明清防線上使用雲板報警。


珍藏在瀋陽故宮的這塊雲板,在海城牛莊鑄造,並在牛莊邊臺上使用的。牛莊地處三岔河口,為戰略要地。清朝末年,這塊雲板被放在牛莊巡檢衙門裡,用作大堂堂點。後來,有人發現了該雲版上的文字,方知為清朝開國遺物,價值珍貴。


九、郎世寧畫作《設色竹蔭西狑圖軸》

義大利人郎世寧的畫作《設色竹蔭西狑圖軸》採用了中西結合的繪畫方法,畫風俊逸。此前,郎世寧的一件畫作曾在香港拍出了1764.5萬港元的「天價」。


《竹蔭西狑圖》在1988年被謝稚柳定為國家一級文物,郎世寧以工細的筆觸描繪了在苦瓜藤纏繞的翠竹邊,有一隻身量細長的西狑良犬,欲動又止。


在1990年,《竹蔭西狑圖》隨著一大批清宮廷文物在義大利舉行了展覽,當時義大利總統曾提出,出價2000萬美元購買這幅《竹蔭西狑圖》。


2011年,這幅畫在臺北歷史博物館展出。


十、清雍正款青花紅龍大盤

雍正朝是清朝瓷器製造業最高峰的時期,而這件青花紅龍大盤又是當時宮廷中使用的器物,可謂是清朝瓷器高峰的代表作,藝術價值極高。


這十件「鎮館之寶」,有的是帝王的遺物,有的是價值極高的藝術品。如果想見見這些寶物,等到故宮再展出的時候,去一睹真容吧~


本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下面圖中微信刪除

更多精彩,請關注核桃圈

相關焦點

  • 瀋陽故宮十大「鎮館之寶」:不比北京故宮的差,難得一見!
    世人提到「故宮」時,默認指代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但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說起瀋陽故宮,別覺得它名氣沒有北京故宮大,就瞧不起它。其實瀋陽的故宮裡不但珍寶數量大,精品也有不少!瀋陽故宮始建於1625年,距今已走過了390餘年。
  • 瀋陽故宮鎮館之寶:不比北京故宮的差!
    世人提到「故宮」時,默認指代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但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說起瀋陽故宮,別覺得它名氣沒有北京故宮大,就瞧不起它。其實瀋陽的故宮裡不但珍寶數量大,精品也有不少,今天就給各位介紹幾件。
  • 到了故宮,不可不看的鎮館之寶
    故宮博物院裡尋寶藏!故宮博物院文物數量之多,佔全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種類之廣,幾乎涵蓋了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所有文物門類。而這些浩如煙海的文物之中,哪些又是珍品中的珍品,你不可不看的鎮館之寶呢?在新一季的國家寶藏中,故宮就拿出了這個乾隆御製珍品「金甌永固」杯。 這隻金杯有多厲害?光是當年製作這隻金杯的陣仗就夠嚇人。乾隆四年,大清內務府造辦處建立,乾隆皇帝親自掛帥,從全國3000能工巧匠中挑選了80名入眼的,開始一場有史以來最隆重的大吉寶物製作工程。 大家都知道「金甌永固」杯是「難得一見的無價之寶」。但你知道嗎?
  • 北京故宮為啥沒有鎮館之寶?
    說起「故宮三寶」,大家多數想到的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火鍋、白菜、紅燒肉」,對於臺北故宮藏品的原生地北京故宮,有什麼代表性的珍貴藏品,我們卻很難答得上來
  • 【緣起】絕凌故宮的鎮館之寶
    鎮館之寶,絕凌故宮千萬件故宮珍寶中脫穎而出,成為故宮珍寶中的「鎮館之寶」眾所周知,清代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故宮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家宮室,收藏有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精品。歷朝歷代的皇家遺珍,也收納於故宮,數量達上千萬件。
  •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為什麼能成為無價之寶一說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很多人都去過,並參觀過。在歷史上,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珍藏的大批珍貴文物,被運抵到到了臺灣地區,後來在臺北修建了,以展出故宮文物為主的博物院,命名為臺北故宮博物院。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可以,這很中國!
    臺北故宮博物院,依託清朝宮廷珍藏的歷史文物而建。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為保護紫禁城文物不被戰火毀壞,曾挑選其中的部分藏品打包運往南京。敗逃臺灣之前,將其中的一部分運到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珍品,其中各個品類的鎮館之寶,也確實稱得上是國寶。
  •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現在海峽兩岸交通十分便利,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寶藏,那是中國文化的經典之作。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的來歷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的來歷,相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古時候每到進貢珍品給朝廷大官及皇上的節期時,各地知府便會下鄉尋訪,要百姓們呈現奇珍貢品。如果老百姓獻出的珍品中選,除了會得到重重賞賜外,還會聲聞鄉裡,是一件極為光宗耀祖的大事。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到臺灣旅行的重頭戲就是臺北故宮,依山傍水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氣勢宏偉、綠瓦黃牆,和北京故宮的宏大相比,它略顯小巧。但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建築,而是藏品,這裡共收藏、展出的稀世珍品超過65萬件之多。
  • 其實故宮裡面的文物比臺灣博物館裡面的好
    那些故宮博物院的產品也陸陸續續的回到了北京故宮博物院。那麼這些歷史我們綜合起來,看來今天單霽翔院長提出來的,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精品整體數量要高過臺北故宮博物院,這個說法是可信的。當然,我們可能很多人一提到臺北宮博物院,呢即使您沒去過,那也能說出那裡邊的一些寶貝。
  • 翠玉白菜稱不上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196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新館舍在臺北外雙溪興建完成,用於展示遷臺文物,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知的臺北故宮。有一種說法,認為北京故宮的寶物都被運到了臺北,只剩下了一個空殼子,這是個錯誤的觀念,因為以館藏文物數量而言,北京故宮有一百多萬件,遠多於臺北的近七十萬件。不過以國寶級文物的數量和質量而言,兩岸故宮的水平基本上在伯仲之間。
  • 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值得一去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分為第一展覽區(主館)、第二展覽區、天下為公牌坊、至善園、至德園、張大千紀念館等主要部分三大鎮館之寶,分別是肉形石、翠玉白菜和毛公鼎。皆是精巧絕倫的工藝品,栩栩如生,世所罕見。來這裡之前最好做點功課,畢竟這裡收藏著故宮一半的珍寶,而且大部分都必留在大陸的更加貴重,值得細細品味。
  • 非遺老手藝邂逅瀋陽故宮
    很多外地人來瀋陽遊玩,第一站都會選擇瀋陽故宮。作為「瀋陽新十景」之首,瀋陽故宮的確值得一逛。它佔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築114座、500多間,至今保存完好,是北京故宮之外,中國僅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
  • 故宮缺「鎮館之寶」?單霽翔:不突出特定文物
    ■ 2.8萬首乾隆詩稿開啟整理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昨日透露,故宮將開展藏品三年普查計劃,將對部分之前未徹底整理的文物藏品進行系統清理。2010年12月底,故宮完成了建院後第五次藏品清理,當時的數據顯示故宮藏品共1807558件(套)。很多在之前觀念中不屬於文物範疇的物品,如清代錢幣、帝後書法等都被納入了文物資料。
  • 沒有朝代在瀋陽建過都,瀋陽哪來的故宮?和北京故宮有什麼區別?
    瀋陽當地人對瀋陽故宮已經習以為常,沒有什麼新鮮感。但是外地人來到瀋陽,最感到詫異的就是:為什麼瀋陽也會有故宮?那北京故宮又是怎麼回事?瀋陽的既然也叫故宮,那肯定也是皇帝住過的地方。瀋陽故宮究竟是誰建的?歷史上究竟有哪些政權定都瀋陽?
  • 兩岸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 北京被忽視的景區,風景不比北海公園差,距離故宮不到3小時車程
    北京被忽視的景區,風景不比北海公園差,距離故宮不到3小時車程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歷史上也是眾多朝代的首都,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北京逐漸發展成為一座國際大都市,變為了一座熱門的旅遊城市。歷史悠久的老北京,有著眾多歷史古蹟,比如我們熟知的故宮,頤和園,長城等等,但在北京,不僅僅只有歷史景點,還有許多的自然景觀,比如北海公園,是很多北京人都喜歡去散步的地方。而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一景點相比北海公園來說,可以說一點也不差,你知道是哪裡嗎?這個景點就是京東大峽谷,位於平谷城區,距離北京故宮只有不到三個小時的車程。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竟然……
    不考慮博物館所在地的性質,否則北京故宮因原址的優勢完全不可比較了。我們只對比文物。按照大陸的不可出國出境文物的標準,臺北故宮約26件國寶可以入選。這個數量在大陸僅次於北京故宮(40),超過國博(23)。臺北故宮共有元以前繪畫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後像),加上南薰殿,數量上遠遠超過北京故宮,其他各大國內省級博物館估計有其零頭的零頭就不錯,但北京故宮在頂級藏品上略微強一點點。
  • 北京故宮博物院10大鎮館之寶,你知道幾個?
    每個來到故宮的人,都會為這裡的國寶而著迷。在這座中國最大的博物館裡,有文物100多萬件,僅一級文物就有萬件之多。那麼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是什麼,你了解嗎?今天小編帶你看看這些珍品中的珍品!法帖之寶西晉陸機的《平復帖》是故宮法帖的代表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跡,內容為陸機向朋友問候疾病的書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