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兒江西德安縣營業部往年的年收入在300萬元左右,出境遊佔了一半,大多發團到泰國、俄羅斯、歐洲等地。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僅出境遊業務歸零,跨省跟團遊也尚未恢復,只能做省內遊。店長董明嬌感嘆道:「賺頭很可憐啊,出境遊今年大概都沒戲了。」
「2020年,全球跨境旅遊人數可能會下降60%-80%。」這是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5月7日發布的報告中給出的數據。這一報告顯示,2020年一季度全球跨境旅遊規模同比下降22%,國際遊客減少6700萬人次、造成800億美元損失。其中亞太地區遊客流失最多,同比下降35%(3300萬人次);歐洲下降19%(2200萬人次);北美和南美州下降15%;非洲下降13%;中東下降11%。
這其中最大的影響來自中國出境遊的停擺,但具體客流損失尚未權威統計數據公布。根據此前幾年的數據,每年一季度大約有3000-3500萬中國公民出境遊。數年來,中國的出境旅遊人數和境外旅遊支出,均居世界首位。
當這個最大客源國停止腳步,中國和全球各地的旅遊業本身以及相關行業中無數的企業命運和個人命運都面臨危機。
失業潮席捲全球
旅遊業首當其衝
世界旅遊組織的報告指出,今年全球跨境旅遊負增長規模將大約在58%至78%上下。這意味著旅遊業將損失8.5億至11億跨境遊客,營業額減少9100億至1.2萬億美元,並威脅到1億至1.2億個直接與旅遊業相關的崗位。報告指出,這是國際旅遊業自1950年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危機。
在拉斯維加斯,原本人聲鼎沸的街道,如今行人寥寥無幾。昔日人來人往的博彩業關門歇業,酒店歇業,餐廳也歇業。到夜裡,除了偶爾可見的閃爍警車車燈,周圍一片寂靜。如今,被譽為美國「賭城」的拉斯維加斯成了美國的失業之都。據統計,300萬人的內華達州有39萬人失業。
為求生存,當地的酒吧甚至開始賣起了蔬菜、廁紙、手套、口罩。
3月,歐盟關閉了邊境,在疫情影響下,人們幾乎停止了出行,這對歐洲經濟的支柱產業——旅遊業造成了沉重打擊。據統計,夏天旅遊季的暫停將使歐盟損失30億歐元。路透社預估,在歐盟國家,如果旅遊業無法在短時間內復甦,600萬旅遊業從業者可能面臨失業。
13日,成立已有半個世紀的英國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發行了33億美元的債券,並為此抵押了28艘郵輪。這筆錢的一大部分將用於償還摩根史坦利的24億美元貸款。而其在美國的5000多名員工中,已有四分之一被解僱或暫時休假。同樣斷尾求生的還有挪威郵輪公司,早前,該公司已經發行了22億美元的債券,並將兩艘郵輪和兩個私人島嶼作為抵押,以換取未來10多個月的生存所需資金。
出境遊公司業績慘澹
開拓國內遊的新產品
中國是全球最大客源國,也是最大的出境遊消費來源。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發布的《2019年旅遊市場基本情況》,在出境遊方面,2019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達到1.55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3.3%。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2019年全球的國際遊客總人數為15億人次,其中,來自中國的旅遊消費排名第一。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對記者表示,現在出境旅遊停止,第一波受衝擊的是各國的航空業、郵輪、遠程交通;第二波是影響當地酒店、餐飲、零售,包括奢侈品和日用品;第三波受影響的是博物館、美術館,以及目的地小交通,比如計程車、租車公共消費,以及當地的導遊。
專注於出境遊的中國旅遊公司大受打擊。1993年成立的凱撒旅業(000796.SZ),以經營出境遊為主。根據2020年一季報,今年1月至3月,該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41.30%至7.53億元,利潤總額下降224.06%至-0.65億元,因1月預付旅遊資源較多,公司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同比下降358.72%至-2.93億元。
另一家出境遊龍頭企業——眾信旅遊(002707.SZ)的一季報同樣慘澹: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42億元,同比下降53.2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2906.17萬元,同比減少144.8%。眾信旅遊稱,在疫情影響全面恢復前,公司將在國內遊、國內碎片化產品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大力發展周邊遊、國內遊產品。
2019年完成D+輪融資的客路旅行(KLOOK),是一家為國內外年輕遊客提供全球旅遊產品的公司。該公司中國區業務的負責人安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中國出境業務在公司整體業務約佔20%-30%,這部分業務完全停擺後,中國區團隊正在轉向國內遊,開拓新產品和供應鏈。
旅遊歇業
導遊改做微商
大量無法開工的導遊也紛紛轉做微商。國旅的導遊張明(化名)從2月開始,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化妝品、奶粉、保健品、紅酒等進口產品。他把個性籤名改成「今年旅遊歇業,在家賣貨,感謝想起我的親」。
張明告訴記者,許多從業人員不得不改行,尤其是沒有積蓄的年輕人。一旦轉行,可能不會再回到旅遊行業。「我周圍有轉行賣保險的,也有去做房中介的,雖然現在轉行要從頭學,很痛苦,但至少能開工。疫情讓大家認識到旅遊行業的脆弱性。」他說。
多國啟動「解封」計劃
專家:出境遊的恢復保持樂觀
進入5月,隨著世界多國疫情逐漸緩解,記者從多家外旅局獲悉,德國、瑞士、以色列、愛爾蘭等多地的城市、景區、博物館、餐廳正在逐步「解封」中。
瑞士國家旅遊局表示,瑞士自5月11日起按計劃進一步「解封」,包括部分復工、復學,允許商店、餐廳、集市、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健身中心等場所在保障衛生條件和人際距離的前提下重新開放。比如餐廳須提交衛生方案,保證座位供應,每張餐桌就餐人數不得超過4人(家庭除外),餐桌之間須保持2米距離。另外,公共運輸系統也恢復正常運營。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三階段「解封」 將在6月8日開啟,瑞士聯邦政府將於5月27日再次根據具體情況討論「解封」條款,「瑞士的景點、景區以及登山纜車、觀光列車都有望於6月8日恢復。」
(5月11日,在瑞士日內瓦,戴口罩的行人從一家剛剛恢復營業的餐館前經過。)
德國各地景點也已經有序開放,須遵循人流限制、規定參觀線路、進館戴口罩等條件,其中,法蘭克福威爾特海姆購物村於4月23日起恢復營業;人氣頗高的保時捷博物館從5月12日起,重新向公眾開放。據了解,為了遊客的身體健康,博物館也採取了防控手段,包括設有標牌,提醒遊客之間要保持1.5米距離,遊客數量限流250人,提供口罩以及酒精洗手液,而團體參觀和兒童項目在今年9月前暫時不開放。
記者從愛爾蘭旅遊局獲悉,愛爾蘭政府針對疫情之後各個領域的重啟制定了時間線,並從5月18日開始執行,包括在5-6月有限開放公共運輸,逐步開放公共區域;7-8月逐漸放開對大城市旅行人數的控制,酒店可以在做好隔離的情況下開放,並逐步放開境外旅行。5月初,以色列也提出了逐步「解封」計劃,公園、自然保護區、博物館等會於5月陸續開放。
(圖/荷蘭國家旅遊會議促進局)
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荷旅局以及荷蘭的旅遊業者都在為疫情後市場復甦做準備,包括在產品和服務方面進行新的策劃。「疫後旅遊市場的恢復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能夠恢復的應該是高端遊、定製遊這一細分市場。這一部分市場相對而言受經濟環境影響較小,對於價格因素不太敏感,因此能夠最早恢復。」
5月13日,歐盟委員會發布關於恢復旅遊業和交通業的指導方案,建議通過三個階段逐步恢復人員的自由往來,疫情風險相似的國家和地區之間可以先嘗試開放邊境。與此同時,一些歐洲國家也開始逐步放寬邊境限制。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瑪格麗特韋斯特格表示:「今天的指導可能為許多歐洲的旅遊業從業者,當然還有那些想在今年夏天旅行的歐洲人,開啟一個更好的季節。」希望於夏天分階段重啟因疫情而受限的旅遊業,挽救在歐洲新冠疫情大流行威脅下,數百萬旅遊業從業者的工作。
(5月13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瑪格麗特·韋斯塔格出席新聞發布會。當日,歐盟發布逐步恢復暑期旅行的指導方案,以期「挽救」旅遊業,同時建議民眾度假時遵守防疫規範。本文圖均為 新華社 圖)
泰國國家旅遊局局長育他沙14日說,目前泰國仍在全力防控新冠疫情,最快或在今年10月前後向中國遊客開放。「為了更好地追蹤遊客,再次開放時我們會先允許小型旅行團入境,暫不鼓勵自由行。同時,要根據各府的疫情防控狀況、當地民意、旅遊業者及航空公司的狀態決定向遊客開放哪些地區。」
(在泰國曼谷街頭,工作人員為行人檢測體溫。新華社發)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境外旅遊目的地會按照「本國市場、周邊國家市場以及長線國際市場」這樣的順序逐步開放,而對於歐美等目的地而言,中國是一個長線市場,為了迎接長線市場的復甦,當地旅遊局和旅遊業者會進行更加充分的準備工作。
世界旅遊組織的報告指出,多數專家預計全球旅遊業將在2020年第四季度出現復甦跡象,但主要的復甦進程需等到2021年。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中國出境遊什麼時候能夠恢復,主要取決於國外旅遊目的地的疫情。中國出境遊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周邊國家,如泰國、越南、韓國、日本、俄羅斯等;遠程市場上,以西歐、中歐、南歐、北美、澳大利亞、紐西蘭為主,這些國家在中國的出國旅遊市場佔比達到70-80%。目前還無法預測開放出境遊的時間,只能說根據疫情發展去調整政策。
他認為,長期來看,此次疫情並不會改變世界旅遊業的格局——各國不會關起門來只做國內遊。「中國出境旅遊的紅利還沒有釋放完,中國旅遊還在高速增長。只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國際間加強合作、繼續保持歡迎中國遊客的態度,對於出境遊的恢復保持樂觀。」
綜合整理自《財經》新媒體、央視今日亞洲、新京報、新華網等
責編 童文文
審核 陳大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