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轉行!全球旅遊業何時能復甦?多國啟動「解封」計劃

2021-01-07 騰訊網

去哪兒江西德安縣營業部往年的年收入在300萬元左右,出境遊佔了一半,大多發團到泰國、俄羅斯、歐洲等地。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僅出境遊業務歸零,跨省跟團遊也尚未恢復,只能做省內遊。店長董明嬌感嘆道:「賺頭很可憐啊,出境遊今年大概都沒戲了。」

「2020年,全球跨境旅遊人數可能會下降60%-80%。」這是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5月7日發布的報告中給出的數據。這一報告顯示,2020年一季度全球跨境旅遊規模同比下降22%,國際遊客減少6700萬人次、造成800億美元損失。其中亞太地區遊客流失最多,同比下降35%(3300萬人次);歐洲下降19%(2200萬人次);北美和南美州下降15%;非洲下降13%;中東下降11%。

這其中最大的影響來自中國出境遊的停擺,但具體客流損失尚未權威統計數據公布。根據此前幾年的數據,每年一季度大約有3000-3500萬中國公民出境遊。數年來,中國的出境旅遊人數和境外旅遊支出,均居世界首位。

當這個最大客源國停止腳步,中國和全球各地的旅遊業本身以及相關行業中無數的企業命運和個人命運都面臨危機。

失業潮席捲全球

旅遊業首當其衝

世界旅遊組織的報告指出,今年全球跨境旅遊負增長規模將大約在58%至78%上下。這意味著旅遊業將損失8.5億至11億跨境遊客,營業額減少9100億至1.2萬億美元,並威脅到1億至1.2億個直接與旅遊業相關的崗位。報告指出,這是國際旅遊業自1950年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危機。

在拉斯維加斯,原本人聲鼎沸的街道,如今行人寥寥無幾。昔日人來人往的博彩業關門歇業,酒店歇業,餐廳也歇業。到夜裡,除了偶爾可見的閃爍警車車燈,周圍一片寂靜。如今,被譽為美國「賭城」的拉斯維加斯成了美國的失業之都。據統計,300萬人的內華達州有39萬人失業。

為求生存,當地的酒吧甚至開始賣起了蔬菜、廁紙、手套、口罩。

3月,歐盟關閉了邊境,在疫情影響下,人們幾乎停止了出行,這對歐洲經濟的支柱產業——旅遊業造成了沉重打擊。據統計,夏天旅遊季的暫停將使歐盟損失30億歐元。路透社預估,在歐盟國家,如果旅遊業無法在短時間內復甦,600萬旅遊業從業者可能面臨失業。

13日,成立已有半個世紀的英國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發行了33億美元的債券,並為此抵押了28艘郵輪。這筆錢的一大部分將用於償還摩根史坦利的24億美元貸款。而其在美國的5000多名員工中,已有四分之一被解僱或暫時休假。同樣斷尾求生的還有挪威郵輪公司,早前,該公司已經發行了22億美元的債券,並將兩艘郵輪和兩個私人島嶼作為抵押,以換取未來10多個月的生存所需資金。

出境遊公司業績慘澹

開拓國內遊的新產品

中國是全球最大客源國,也是最大的出境遊消費來源。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發布的《2019年旅遊市場基本情況》,在出境遊方面,2019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達到1.55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3.3%。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2019年全球的國際遊客總人數為15億人次,其中,來自中國的旅遊消費排名第一。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對記者表示,現在出境旅遊停止,第一波受衝擊的是各國的航空業、郵輪、遠程交通;第二波是影響當地酒店、餐飲、零售,包括奢侈品和日用品;第三波受影響的是博物館、美術館,以及目的地小交通,比如計程車、租車公共消費,以及當地的導遊。

專注於出境遊的中國旅遊公司大受打擊。1993年成立的凱撒旅業(000796.SZ),以經營出境遊為主。根據2020年一季報,今年1月至3月,該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下降41.30%至7.53億元,利潤總額下降224.06%至-0.65億元,因1月預付旅遊資源較多,公司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同比下降358.72%至-2.93億元。

另一家出境遊龍頭企業——眾信旅遊(002707.SZ)的一季報同樣慘澹: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42億元,同比下降53.2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2906.17萬元,同比減少144.8%。眾信旅遊稱,在疫情影響全面恢復前,公司將在國內遊、國內碎片化產品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大力發展周邊遊、國內遊產品。

2019年完成D+輪融資的客路旅行(KLOOK),是一家為國內外年輕遊客提供全球旅遊產品的公司。該公司中國區業務的負責人安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中國出境業務在公司整體業務約佔20%-30%,這部分業務完全停擺後,中國區團隊正在轉向國內遊,開拓新產品和供應鏈。

旅遊歇業

導遊改做微商

大量無法開工的導遊也紛紛轉做微商。國旅的導遊張明(化名)從2月開始,在微信朋友圈發布化妝品、奶粉、保健品、紅酒等進口產品。他把個性籤名改成「今年旅遊歇業,在家賣貨,感謝想起我的親」。

張明告訴記者,許多從業人員不得不改行,尤其是沒有積蓄的年輕人。一旦轉行,可能不會再回到旅遊行業。「我周圍有轉行賣保險的,也有去做房中介的,雖然現在轉行要從頭學,很痛苦,但至少能開工。疫情讓大家認識到旅遊行業的脆弱性。」他說。

多國啟動「解封」計劃

專家:出境遊的恢復保持樂觀

進入5月,隨著世界多國疫情逐漸緩解,記者從多家外旅局獲悉,德國、瑞士、以色列、愛爾蘭等多地的城市、景區、博物館、餐廳正在逐步「解封」中。

瑞士國家旅遊局表示,瑞士自5月11日起按計劃進一步「解封」,包括部分復工、復學,允許商店、餐廳、集市、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健身中心等場所在保障衛生條件和人際距離的前提下重新開放。比如餐廳須提交衛生方案,保證座位供應,每張餐桌就餐人數不得超過4人(家庭除外),餐桌之間須保持2米距離。另外,公共運輸系統也恢復正常運營。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三階段「解封」 將在6月8日開啟,瑞士聯邦政府將於5月27日再次根據具體情況討論「解封」條款,「瑞士的景點、景區以及登山纜車、觀光列車都有望於6月8日恢復。」

(5月11日,在瑞士日內瓦,戴口罩的行人從一家剛剛恢復營業的餐館前經過。)

德國各地景點也已經有序開放,須遵循人流限制、規定參觀線路、進館戴口罩等條件,其中,法蘭克福威爾特海姆購物村於4月23日起恢復營業;人氣頗高的保時捷博物館從5月12日起,重新向公眾開放。據了解,為了遊客的身體健康,博物館也採取了防控手段,包括設有標牌,提醒遊客之間要保持1.5米距離,遊客數量限流250人,提供口罩以及酒精洗手液,而團體參觀和兒童項目在今年9月前暫時不開放。

記者從愛爾蘭旅遊局獲悉,愛爾蘭政府針對疫情之後各個領域的重啟制定了時間線,並從5月18日開始執行,包括在5-6月有限開放公共運輸,逐步開放公共區域;7-8月逐漸放開對大城市旅行人數的控制,酒店可以在做好隔離的情況下開放,並逐步放開境外旅行。5月初,以色列也提出了逐步「解封」計劃,公園、自然保護區、博物館等會於5月陸續開放。

(圖/荷蘭國家旅遊會議促進局)

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荷旅局以及荷蘭的旅遊業者都在為疫情後市場復甦做準備,包括在產品和服務方面進行新的策劃。「疫後旅遊市場的恢復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能夠恢復的應該是高端遊、定製遊這一細分市場。這一部分市場相對而言受經濟環境影響較小,對於價格因素不太敏感,因此能夠最早恢復。」

5月13日,歐盟委員會發布關於恢復旅遊業和交通業的指導方案,建議通過三個階段逐步恢復人員的自由往來,疫情風險相似的國家和地區之間可以先嘗試開放邊境。與此同時,一些歐洲國家也開始逐步放寬邊境限制。

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瑪格麗特韋斯特格表示:「今天的指導可能為許多歐洲的旅遊業從業者,當然還有那些想在今年夏天旅行的歐洲人,開啟一個更好的季節。」希望於夏天分階段重啟因疫情而受限的旅遊業,挽救在歐洲新冠疫情大流行威脅下,數百萬旅遊業從業者的工作。

(5月13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瑪格麗特·韋斯塔格出席新聞發布會。當日,歐盟發布逐步恢復暑期旅行的指導方案,以期「挽救」旅遊業,同時建議民眾度假時遵守防疫規範。本文圖均為 新華社 圖)

泰國國家旅遊局局長育他沙14日說,目前泰國仍在全力防控新冠疫情,最快或在今年10月前後向中國遊客開放。「為了更好地追蹤遊客,再次開放時我們會先允許小型旅行團入境,暫不鼓勵自由行。同時,要根據各府的疫情防控狀況、當地民意、旅遊業者及航空公司的狀態決定向遊客開放哪些地區。」

(在泰國曼谷街頭,工作人員為行人檢測體溫。新華社發)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境外旅遊目的地會按照「本國市場、周邊國家市場以及長線國際市場」這樣的順序逐步開放,而對於歐美等目的地而言,中國是一個長線市場,為了迎接長線市場的復甦,當地旅遊局和旅遊業者會進行更加充分的準備工作。

世界旅遊組織的報告指出,多數專家預計全球旅遊業將在2020年第四季度出現復甦跡象,但主要的復甦進程需等到2021年。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中國出境遊什麼時候能夠恢復,主要取決於國外旅遊目的地的疫情。中國出境遊的目的地主要集中在周邊國家,如泰國、越南、韓國、日本、俄羅斯等;遠程市場上,以西歐、中歐、南歐、北美、澳大利亞、紐西蘭為主,這些國家在中國的出國旅遊市場佔比達到70-80%。目前還無法預測開放出境遊的時間,只能說根據疫情發展去調整政策。

他認為,長期來看,此次疫情並不會改變世界旅遊業的格局——各國不會關起門來只做國內遊。「中國出境旅遊的紅利還沒有釋放完,中國旅遊還在高速增長。只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國際間加強合作、繼續保持歡迎中國遊客的態度,對於出境遊的恢復保持樂觀。」

綜合整理自《財經》新媒體、央視今日亞洲、新京報、新華網等

責編 童文文

審核 陳大衡

相關焦點

  • 景區破產,旅行社倒閉,導遊轉行,旅遊業復甦長路漫漫啊...
    (5月9日《大河報》)據文旅部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日,全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旅遊業復甦之氣漸濃,旅遊業面臨的局面趨好。然而像養子溝景區這樣沒有挨過疫情「寒冬」的也不在少數,百程宣布破產清算,北京中旅宣布停工停產,途家關停民宿自營業務等等。香港痛失旅遊「黃金周」,去年50萬今年119人 。
  • 多地出招吸引客源,全球旅遊業有望迎階段性復甦
    當前,多國旅遊業呈現持續向好態勢,多地紛紛出招吸引遊客回歸。業內人士指出,前期各國對旅遊業緊急救市初顯成效,全球旅遊業有望迎來階段性復甦。世界旅遊組織近日發布的評估報告指出,截至9月1日,全球已有115個旅遊目的地開始放寬因疫情採取的旅行限制,佔到總數的53%。其中,發達經濟體中79%的旅遊目的地已開始解禁旅遊,新興經濟體這一比例為47%。
  • 世界旅遊組織:全球旅遊業有望迎來階段性復甦
    人民日報9月21日報導:當前,多國旅遊業呈現持續向好態勢,多地紛紛出招吸引遊客回歸。業內人士指出,前期各國對旅遊業緊急救市初顯成效,全球旅遊業有望迎來階段性復甦。世界旅遊組織近日發布的評估報告指出,截至9月1日,全球已有115個旅遊目的地開始放寬因疫情採取的旅行限制,佔到總數的53%。
  • 多國疫情逐漸好轉,計劃恢復旅遊業,而美國或將需要至少一年恢復
    其他多個國家疫情有所好轉,並計劃恢復旅遊等行業。其中,歐盟多國將解禁內部邊境,而德國卻擔心旅遊會引發新一輪的感染。美國或將需要一年時間來恢復正常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球超過788萬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死亡人數超過43萬人。美國傳染病學專家福奇表示,美國可能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生活。
  • 疫情後的第一家4A景區申請破產,旅遊業復甦之路依舊漫長!
    澳門終止考慮徵收旅客稅,3月旅客跌幅超九成,疫情爆發後,旅客人次由1月的285萬人次銳減至3月的21萬人次,跌幅超過九成以上,對澳門旅遊業帶來重大打擊,而旅遊相關行業包括酒店業、餐飲業及零售業等亦受到影響。旅遊企業撐不住,破產倒閉,而奮戰在一線的很多導遊,也已經轉行,轉業,另謀生計。
  • 疫情後的第一家4A景區申請破產,旅遊業復甦之路依舊漫長……
    據文旅部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日,全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旅遊業復甦之氣漸濃,旅遊業面臨的局面趨好。 澳門終止考慮徵收旅客稅,3月旅客跌幅超九成,疫情爆發後,旅客人次由1月的285萬人次銳減至3月的21萬人次,跌幅超過九成以上,對澳門旅遊業帶來重大打擊,而旅遊相關行業包括酒店業、餐飲業及零售業等亦受到影響。 旅遊企業撐不住,破產倒閉,而奮戰在一線的很多導遊,也已經轉行,轉業,另謀生計。
  • 零時差|「記者觀察」多國出臺重振旅遊業舉措,助力經濟復甦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0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50萬例。世界經濟增長受到嚴重衝擊,旅遊業幾乎陷入停滯。世界旅遊組織日前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到4月份全球國際遊客數量平均減少44%,旅遊收入損失約1950億美元。隨著疫情逐漸趨緩,多國開始積極出臺政策措施重振旅遊業,助力經濟復甦。歐洲多國持續謹慎開放受疫情影響,今年歐洲的旅遊和往年大不同。
  • 大象都失業了!全球旅遊業有多難?
    新冠疫情來襲,各國紛紛採取「封城」、「封國」措施,全球旅遊業涼了個底朝天。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28日發布報告稱,當前旅遊業所承受的損失,已經是2009年世界金融危機的三倍以上,金額超過3200億美元。旅遊業,已經成為全球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在這種艱難境遇裡,部分較為依賴旅遊業的國家,越來越坐不住了。
  • 疫情後的第一家4A景區申請破產,旅遊業復甦之路依舊漫長...
    據文旅部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日,全國共計接待國內遊客1.1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75.6億元,旅遊業復甦之氣漸濃,旅遊業面臨的局面趨好。然而像養子溝景區這樣沒有挨過疫情「寒冬」的也不在少數,百程宣布破產清算,北京中旅宣布停工停產,途家關停民宿自營業務等等。香港痛失旅遊「黃金周」,去年50萬今年119人 。1月底,香港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宣布暫停營業。
  • 歐洲不想錯過聖誕季 德法等國謹慎計劃解封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謹慎計劃解封,歐洲不想錯過聖誕季歐洲各國政府正試圖避免因封鎖給「聖誕節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當地時間24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最新電視講話,稱如果法國重症病人減少至2500~3000人,將於12月15日解封。
  • 疫情之下,大象、小鹿都失業了!全球旅遊業有多難?
    新冠肺炎全國累計病例已超1900萬,國外已成重災區,各國紛紛採取「封國」「封城」,旅遊業紛紛停擺。 根據一項全球調查統計,世界上大約有1億個和旅遊相關的工作崗位已經消失或者即將消失。連往年倍受寵愛的泰國大象、日本小鹿也要失業了!
  • 多國力推旅遊業復甦與轉型
    核心閱讀近期,一些國家的旅遊業出現復甦跡象,境內遊、生態遊等受到民眾青睞。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常態化之下,全球旅遊從業者都在積極探索,如何在安全管控社交距離的前提下,滿足民眾的旅遊需求,不斷推進旅遊消費轉型升級。
  • 歐洲旅遊業「苦」中盼覆蘇
    5月份以來,多個歐洲國家在新冠疫情整體向好的態勢下紛紛放鬆管控措施,受疫情重創的旅遊業期盼按下「重啟鍵」。分析人士指出,歐洲旅遊業復甦之路難言平坦,將面臨諸多挑戰。數據顯示,在法國3月中旬發布「禁足令」後一個月內,旅遊業收入銳減140億歐元。法國旅遊發展署預計,今年上半年旅遊業將損失近450億歐元。一家研究機構近日發布報告說,到今年底約4萬家義大利旅遊企業可能破產,超過18萬人將失業。總部位於德國的途易集團是歐洲最大的旅遊公司,該公司5月13日宣布計劃裁員8000人以控制運營成本。
  • 柬埔寨將推出「旅遊泡泡」計劃 助旅遊業復甦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金邊11月7日電 (記者 歐陽開宇)柬埔寨旅遊部7日消息稱,將積極鼓勵旅遊業發展並推出「旅遊泡泡」計劃,向來自良好控制疫情的國家和地區遊客開放和允許入境,從而幫助柬埔寨旅遊業復甦。
  • 拉美多國力促旅遊業復甦
    隨著隔離措施逐漸放鬆,拉美多國近期陸續重啟國內國際旅遊市場,力促旅遊業復甦。在馬丘比丘重開儀式上,秘魯外貿和旅遊部長巴裡奧斯向馬丘比丘頒發了「安全旅行」標識,範圍涵蓋景區和周邊的餐館、酒店和交通設施。巴裡奧斯表示,旅遊業正在「漸進、負責任」復甦。目前,馬丘比丘景區每天允許675名遊客進入,為疫情前遊客最大承載量的30%。
  • 大象也失業了!全球旅遊業到底有多難?
    新冠疫情來襲,各國紛紛採取「封城」、「封國」措施,全球旅遊業已經成為受疫情衝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28日發布報告稱,當前旅遊業所承受的損失,已經是2009年世界金融危機的三倍以上,金額超過3200億美元。
  • 海外戰「疫」:各國旅遊業多停擺 僑胞旅遊業者各顯其能謀出路
    各國旅遊業多停擺 生存壓力撲面來僑胞旅遊業者各顯其能謀出路(僑胞說·我在海外這麼渡難關①)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華僑華人的生活、工作造成嚴重影響。海外華僑華人沒有坐等疫情好轉,而是想方設法「突圍」,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和智慧,四面出擊,各顯其能,為自己帶來新的希望。
  • 全球旅遊業如何過「寒冬」
    日前聯合國機構評估受疫情影響全球旅遊業年內損失可能達3.3萬億美元,全球旅遊業停滯近4個月,損失至少為1.2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的1.5%。全球旅遊業支撐了全球1/10的就業人數。例如2018年全球旅遊業帶來了3.19億個就業機會,佔全球總就業量的10%。全球旅遊業的重創,意味著佔全球10%的就業人口遭遇失業或收入大幅下降的危機。
  • 歐洲多國欲放寬邊境限制 旅遊業「復甦」之路還有多遠?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歐洲多國欲放寬邊境限制,旅遊業「復甦」之路還有多遠?隨著歐洲國家的逐步「解封」,旅遊業開始成為「重啟經濟」的重要手段。歐盟委員會指出,旅遊業作為歐洲主要經濟部門,創造了近10%的經濟產出。27個成員國之中,數百萬個工作崗位依賴著旅遊業,佔歐盟所有勞動力的12%。
  • 疫情下的全球旅遊業:泰國的大象被釋放、導遊轉行送外賣、各國開始救助旅遊業
    但全球旅遊業仍然處於停滯狀態。世界旅遊理事會(WTTC)近日發布報告稱,旅遊業是全球受疫情衝擊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預計2020年國際旅遊收入將減少3000億—4500億美元。報告預測,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導致全球7500萬名旅遊業者丟掉飯碗,2020年全球旅遊業GDP損失將高達2.1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