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5.8%的「個位數」財政收入再創增速新低,一邊是13.17% 的財政支出依然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1月29日公布的2015年全 國財政收支數據進一步印證了當前日趨加劇的財政收支矛盾。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作為緩解這一矛盾的重要工具,消費稅改 革開始加速。
知情人士向媒體透露,中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有關部委 正在研究醞釀再次調整國內成品油消費稅,以此為開始,消費 稅改革正式拉開序幕。
事實上,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軍」,財稅體制改革扮演 著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的角色。其中,消費稅作 為財政部提出的六大稅制改革之一,被寄予厚望。
「在稅收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消費稅改革有助於防止稅收的過 度下滑。」業內人士表示。
徵收範圍擴大
業內人士透露,本次油價的消費稅調整隻是本年度稅費改革的開端,2016年,國家在能源行業的稅改仍將會有大的舉措。
據了解,目前中國成品油零售價格中的稅收科目主要是消費稅、增值稅以及各類附加稅費三部分。同時,消費稅作為價內稅,與成品油價格一起構成測算其他稅種的基價。增值稅是成品油從上遊生產至下遊消費環節繳納,其基價即是「成品油價格+消費稅」,徵繳稅率為17%。另外,附加稅費則以消費稅和增值稅為稅基,主要有城建稅(稅率7%)、教育費附加(稅率3%)、地方教育附加(稅率2%),另外還有企業所得稅(企業利潤率25%)。
「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成品油消費稅比例相比,中國的消費稅比例屬於中等偏上水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林雙林告訴《華夏時報》。消費稅佔比較高的國家有日本、韓國和德國,分別為42%、52%、57%。美國、中國臺灣地區的消費稅率較低,僅為11.22%和26.31%。
「通過提高應稅商品稅負水平向相關商品生產企業施加成本壓力,其對於能源消費結構調整有重要意義。」張斌表示。作為一種價內稅,消費稅最終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達到制約其消費增長速度的目的。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還將擴大消費稅徵稅範圍,高耗能、高汙染和高檔消費品,將繼續納入消費稅的徵收範圍。
據了解,2016年,酒類消費稅的徵收方式也或有變化,將從以往主要集中於生產或進口環節,轉為向批發或零售環節。
彌補稅收缺口
據悉,這輪消費稅擴圍改革的落點已經明確,主要由三方面內容構成。其中,除了將高耗能、高汙染產品和部分高檔消費品,以及部分服務納入徵收範圍外,改革還會將一些不適合繼續徵收消費稅的產品從應稅品目中剔除。
「消費稅擴圍是各界在立法上的共識。除了擴大徵收範圍,將高耗能、高汙染產品和部分高檔消費品及服務納入以外,徵收環節從生產和進口端向批發和零售端後移、適當降低稅率也是黨中央早就定下的改革方向。」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
通過調整成品油消費稅的稅收槓桿作用,減少汽車的擴張和使用,並將增加的收入用於治理環境汙染,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可謂是多贏之舉。
「因為國內環保和節能等的壓力,所以政府想用這個做法了。」石油央企人士表示。
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認為,消費稅改革應注意消費稅的基本功能,消費稅既有收入功能,也有調節功能,通過徵稅,達到調節生產和消費,寓禁於徵。徵收環節的選擇也應從有助於實現消費稅功能的角度考量,在生產環節徵收,有其積極作用。
除了調節功能外,施正文認為消費稅肩負著彌補營改增之後地方財政留下的稅收缺口的重任。在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消費稅的增長勢頭要遠遠高於其他三個主要稅種。如在2015年前三季度裡,國內消費稅的增速高達17.3%,要遠遠高於營業稅的9.6%、企業所得稅的6.2%和國內增值稅的1.1%。如果把消費稅調整作為地方政府的主體稅種,可以一定程度上滿足「營改增」後地方政府的收入減項,減輕地方財政壓力,使地方政府的財權和事權相匹配,保證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並使地方政府具有一定自主的稅收調節權,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徵稅的主動性。
「增稅之外,關鍵是要透明化,讓人明白稅收去哪了,是否更有效地用於治理城市擁堵、環保、清潔能源和替代能源的研究與開發等方面,增稅才不會引發反感和質疑。」業內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