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稅調整會不會加重消費者負擔

2020-12-15 人民網

「一支口紅的消費稅率是遊艇的3倍」,這個很多消費者並不清楚的事實,也成為我國消費稅稅率不合理的一個典型例證。而來自財政部門的最新消息表明,這種狀況有望隨著消費稅改革的推進而改變。

財政部日前向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委通報關於貫徹落實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預算決議和履行政府三項承諾時表示,繼續研究將部分過度消耗資源、嚴重汙染環境的產品和部分高檔消費品納入消費稅的徵稅範圍,研究調整消費稅稅率結構、徵稅環節。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有關管理部門正在設計消費稅改革方案,以節能降耗為取向的消費稅改革措施年內應該會出臺。

在目前消費稅的稅目和稅率中,化妝品類目下的口紅要繳納30%的消費稅,而少數人購買的遊艇卻只需繳納10%的消費稅。這種稅率顯然不能起到消費稅「調節產品結構,引導消費方向,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作用。這也是消費稅調整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與此同時,消費稅還被一些專家學者寄望於承擔地方主體稅種的重任。有專家建議,將消費稅的徵收環節由生產下移到零售,彌補「營改增」後地方稅收的缺口,並劃歸為地方稅種,重建地方稅體系。

「消費稅屬於特殊商品稅,對於引導消費行為以及調節收入分配差距具有一定作用。」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甘肅國家稅務局朱志鋼說,「一方面,鼓勵人們更加健康地生活和消費,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對高檔消費品和高消費行為徵稅,使高收入者負擔更多稅收,一定程度上達到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地方財政研究中心主任崔軍也贊同這種說法。他認為,消費稅稅負將更多地由購買消費稅課稅對象產品的富人承擔,如果徵稅對象的範圍合理,居民基本生活用品不會承擔消費稅稅負。

普通化妝品不應承受高稅負

香港加連威老道旁的龍城大藥房是化妝品購物的熱門地點。並不起眼的店面每天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因為價格低廉,貨架上的化妝品常常出現被搶斷貨的情況。類似的場景也出現在銅鑼灣、尖沙咀、旺角等各大鬧市區的莎莎和卓悅化妝品店。在這裡,時常能看到講普通話的遊客在認真查看化妝品的生產日期,或是與同伴商量是否要多帶幾套化妝品回去。

剛剛宣布自己要去香港,家住上海的竇雲雁就收到3個朋友要求代購化妝品的消息。在一張A4紙上,密密麻麻地寫著13項化妝品的品牌和規格,竇雲雁將它們在香港的價格和在內地專櫃的價格同時列在一旁。一款國內售價395元的粉底在香港卓悅的官網只賣194港幣。經過匯率兌換,國內的價格約是香港的2.5倍,多出來的1.5倍價款裡包含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其中消費稅佔比最多。正是懸殊的價差,讓越來越多的內地遊客湧向「購物天堂」香港。

香港是著名的避稅港,稅制簡單且稅負較輕。「內地商品含稅比重多,相應轉嫁給消費者的負擔較重。」一位稅務局工作人員坦言。

在1994年稅制改革時,出於特定的財政和調節目的,部分奢侈品、汙染環境的、不鼓勵消費的商品被徵收消費稅。當時主要選擇了煙、酒、小汽車、護膚護髮品等11類商品。在那時,香皂曾被徵收17%的消費稅。此後,消費稅經歷了頻繁的對稅目和稅率的結構性調整。

規模最大的一次調整發生在2006年,主要內容是擴大徵稅範圍,新增加了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錶、遊艇、木製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等稅目。同時,取消了「護膚護髮品」稅目,停徵浴液、洗髮水、花露水等的消費稅,這些日常用品在被徵收了12年的消費稅後,終於從消費稅名單上被劃掉。與此同時,原屬於護膚護髮品徵稅範圍的高檔護膚類化妝品被列入「化妝品」稅目,稅率為30%。

時至今日,越來越多普通的化妝品「飛入尋常百姓家」,香水、口紅、指甲油、眼影、睫毛膏、成套化妝品……這些梳妝檯上的「常客」在大眾的認知裡並非「高不可攀」的奢侈品,30%的消費稅成為壓在它們身上的一座大山。「減輕化妝品稅負後,可以推動國人購買力的一定回流,從而帶動國內消費」。崔軍介紹。

目前徵收消費稅的14類稅目具體包括煙、酒及酒精、化妝品、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鞭炮和焰火、成品油、汽車輪胎、摩託車、小汽車、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錶、遊艇、木製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奢侈性消費品,例如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錶、遊艇、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等,消費稅功能是間接調節收入分配;二是影響生態環境和消耗資源的商品,包括汽車、摩託車、成品油、木製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鞭炮焰火等,徵稅目的是促進環境保護;三是對健康有害、不鼓勵消費的商品,包括煙、酒等。

除了普通化妝品不應承受高稅負外,朱志鋼還建議,「汽車輪胎」也不應獨立於汽車之外再被徵收一道消費稅。隨著時代的發展,過去人們認知裡的「稀罕物」正在逐步成為大眾消費品,對於消費稅徵稅對象的界定也應跟隨時代的腳步。

要不要提高奢侈品等特殊商品的消費稅

「消費稅徵稅對象不僅要『往外拿』,更多的是『往裡放』。」除了化妝品等少數商品應「拿」出來,從稅目中除名外,也要考慮將另一些商品「放」進消費稅稅目裡。崔軍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更多的「特殊商品」應被納入消費稅的徵收範圍。其中包括「雙高」(即高耗能、高汙染)產品、奢侈品和日漸繁榮的服務業提供的一些服務。

「雙高」產品享受著相對較低的稅率甚至並未被納入徵稅範圍,目前仍處於被「口誅筆伐」的階段。

在7月舉行的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能源安全小範圍特別會議討論發言中,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2008年以來,中國實施成品油稅費改革,提高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提高大排量乘用車的消費稅稅率,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研究合理調整和完善消費稅制度。

「要適當調整現行消費稅的稅目稅率,加大消費稅的收入分配調節力度。要完善和落實支持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政策,研究將電池等高汙染、高能耗產品以及非營運飛機等高檔奢侈品納入消費稅徵稅範圍。」今年年初,財政部稅政司司長賈諶在文章中寫道。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蔣震撰文指出,消費稅具有「排放者付費」的特徵,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抑制汙染物排放的功能。在消費稅徵稅對象中,一部分應稅消費品本身就屬於高耗能產品,還有一些產品屬於高檔奢侈消費品。目前,象徵著富人生活的遊艇和高爾夫球及球具只有10%的消費稅率。賈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現在大家都議論先富起來的群體有炫耀式的消費,例如私人飛機、私人遊艇,這種特別突出的炫耀性消費,我個人覺得會作為消費稅改革方案裡加以特定稅負來施加調節的亮點。」

除了應該對「雙高」產品和奢侈品徵稅,蔣震認為,我國消費稅的徵稅對象仍然較窄,目前僅限於有形產品,服務業提供的勞務服務仍然在消費稅徵稅範圍以外。

隨著我國服務業不斷發展和消費升級的不斷推進,一些生活性服務業產品趨向高檔化、奢侈化,花樣迭出:娛樂消費、高級家政服務、高級航空服務、桑拿、高檔洗浴、高檔餐飲服務、高檔體育休閒服務……「這些服務產品本身就是高附加值,提供服務的生產環節眾多、產業鏈條較長、所耗費的生產要素數量較多,為了對這類服務的消費實施調控,需要將這部分服務納入消費稅徵稅範圍。」蔣震建議。

今年上半年,國內消費稅實現收入4353.49億元,同比增長3.6%,比上年增速回落8.1個百分點。國內消費稅收入佔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為7.3%。自2009年後,消費稅收入佔全國稅收總收入的比重一直維持在8%左右。「合理擴大消費稅的徵收範圍,從大環境上來講,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稅收收入突降,同時社會阻力相對較小,還能發揮積極的引導消費作用,一舉多得。」崔軍說,「除了擴大徵稅範圍,適當提高相關稅目的稅率也可以考慮,尤其是煙、酒、油、車四大『支柱項目』。」

徵收環節由生產下移到零售

「按照現有消費稅徵收辦法,很多零售商、老百姓不知道菸酒等有多少稅,但徵收環節下移後,由於銷售菸酒直接要向稅務機關繳稅,更多人會認識到這個消費稅。」一位地方稅務局工作人員認為,徵稅環節下移能更直觀地引導消費行為,「現在只有金銀首飾是在零售環節徵收的」。

將消費稅徵收環節從生產轉向消費的倡導者們提出,在零售環節徵收更符合消費稅引導消費的屬性。也有人建議將消費稅改為「價外稅」。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國購物,海外消費帳單會將消費稅單獨列示,購買者能夠清楚地看到哪部分是商品價格,哪部分是繳納的稅費,而國內消費卻很少有相關稅費提示。與工資單上清晰的個人所得稅相比,普通民眾往往對包含在商品總價中的消費稅並不敏感,以至於消費稅長期處於「隱形」狀態之中,弱化了其經濟調節作用的發揮。

「除了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徵稅環節下移對企業也有重大影響。目前由於單一生產環節課稅,企業會變換組織結構來縮小計稅依據,逃避消費稅納稅義務。」蔣震舉了一個例子,有些企業在生產和最終銷售環節之間再設立一道內部銷售部門,通過轉移定價的方式低價銷售給內部銷售部門,然後再通過它外銷,逃稅避稅現象嚴重。此外,生產環節徵稅使得企業資金被擠佔,限制了企業對於技術研發、產品升級改造的能力。

出於上述原因,生產企業成為徵收環節下移的最大支持者。但對稅收部門而言,這卻帶來現實的挑戰。「將徵稅移到零售環節將提高徵管成本,同時也會影響徵稅的效率。」崔軍坦言。

「從設立消費稅制度的最初目標來看,它是作為增值稅制度的有效補充,選擇少數消費品再次徵收的一種特別流轉稅。」蔣震解釋,消費稅最終目的在於與增值稅制度相互配合,既能使增值稅稅基較為完整,發揮其「中性」作用,又能發揮流轉稅制的產業結構調控功能、引導消費方向。

因此,消費稅在配合其他稅種發揮作用上仍有潛力。根據學界測算,全面「營改增」後將給地方帶來1.2萬億元的稅收缺口,如何填補這個缺口成為各方研究的重點。將消費稅劃歸地方,成為許多學者推崇的一個重要選項。

從今年年初開始,中央多次提出要建設地方稅體系。專家指出,對消費稅,地方政府沒有分成,圍繞居民消費行為的投資也就沒有動力。相反,增值稅與房產的相關稅收由地方政府分享,這一特點決定了地方政府將投資精力集中在與自身利益有關的項目上,比如圍繞高耗能、高汙染項目進行投資,從而追求增值稅稅收回報;投資房地產業以得到土地財政收入和相關房地產稅收等。由於地方政府盲目投資和追求高稅收回報,導致上述兩個產業出現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

因此,將消費稅改為地方稅是很多學者的呼聲。「從消費稅自身的性質和特點來看,並不要求其一定要劃分中央收入或地方收入。」但崔軍提醒,不管是維持消費稅目前的中央稅屬性,還是放歸地方,一定要摸清消費稅稅源分布的格局,採取其他改革措施盡力避免因稅源分布不均而產生新的地區間財力失衡。

那麼,消費稅成為地方主體稅源的可行性如何呢?一位稅收科研所的工作人員表示,地方主體財源的稅種應具備以下特性:一是稅基較寬,稅源豐富,且具有增長潛力,對增加地方稅收規模影響較大;二是在收入和地區產業結構方面具有較強的調節性;三是在稅收制度方面嚴密規範、透明度高,便於徵管。

此前有評論認為,在地方主體稅種建設的選擇方面,由於房產稅存在稅基穩定、分布均勻、透明度高、收益原則明顯等優點,被認為是地方主體稅源建設非常理想的一個稅種,可是因為房產稅本身的公平性難以保證,再加上稅收徵管水平滯後,短時間無法成為地方主體稅種。

如果合理增加消費稅稅目可以實現的話,不斷豐富的消費稅徵收對象就能為地方帶來持續的財政收入。有關專業人士表示,除了可觀的收入,消費稅的調節作用也是它能「勝任」地方主體稅源的理由。「在稅負完全轉嫁的條件下,課徵消費稅,一方面可以調節居民的消費總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調節居民的消費結構,從而引導消費方向,抑制不良消費需求。」

消費稅經過合理調整,將會更好地發揮完善產業結構、引導健康消費、確保國家財政收入的作用。

本報記者 楊傑

相關焦點

  • 消費稅調整應防止稅收的「替代效應」
    消費稅的重大變動對於民間企業來說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影響會有多大?前景如何?它跟輕稅政策之間應當是一種什麼關係?我想,這是每一個關心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人都密切關注的。  本次消費稅的調整,除了發揮其調節功能,增稅的意圖也很明顯。因為新增的6個應稅品目及調高大排量小汽車、摩託車的稅率而增加的稅收收入,明顯地大於取消護膚護髮品的徵稅及調低小排量小汽車、摩託車的稅率而減少的稅收收入。
  • 工商聯建議調整白酒從量定額消費稅
    因社會經濟環境和白酒消費市場形勢的改變,不同品牌白酒單價差距巨大,不區分價格高低均按每斤徵收0.5元的稅費徵收,使得低價位白酒企業稅負奇高,發展困難,也不利於白酒行業的整體健康;低價位白酒的消費者基本上是廣大農民、農民工和收入較低的工薪階層,每斤0.5元的從量定額消費稅最直接的是加重了這部分人的負擔。因此,全國工商聯提案建議,取消或調整白酒行業從量定額消費稅標準,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 探究國際模式 評析我國消費稅調整
    從今年4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新的消費稅政策。這是自1994年稅制改革以來消費稅最大規模的一次調整,體現了稅收矯正收入分配的職能和環保節能的政策導向,使我國的消費稅稅製得到了補充完善。然而,與美國等世界其他發達國家的消費稅法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本文通過對世界各國消費稅特點的介紹,對此次消費稅調整進行簡要評價,並提出了今後的改革思路。
  • 消費稅調整 誰進誰出?
    本月起,我國將電池、塗料列入徵收消費稅範圍,在生產、委託加工和進口環節徵收,適用稅率均為4%。這是繼成品油消費稅上調之後,對消費稅徵收範圍的一次「擴容」。   與其他稅種相比,消費稅因帶有「消費」二字,與消費者的關係更為密切,也格外受到社會關注。消費稅改革,未來的基本方向是什麼?
  • 消費稅「徵收後移」對投資的影響(以茅臺為例)
    ,雖然小汽車應該取消了消費稅了)徵稅,本來在流通環節還徵了一道增值稅,所以消費稅本來目的適用於調節收入分配差距的,只在生產環節徵收會比較合理。將現行消費稅品目逐步後移至批發或零售環節徵收,強調要在徵管可控的前提下,也就是消費稅徵收「後移」不會一步到位,借鑑當年增值稅的徵收經驗(增值稅是各環節都徵稅),需要強制各環節的經銷都要安裝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消費稅顯然難度更大,因為終端的消費有很多小賣部,所以改革不會一步到位,不可能所有的稅目同時實施。
  • 汽車消費稅調整_騰訊汽車_騰訊網
    對此,新華信國際信息諮詢(北京)有限公司汽車營銷解決方案副總經理郎學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消費稅調整屬於價內稅調整
  • @各位消費者,消費稅徵收未來將移至批發零售環節,你買的「菸酒油車...
    每經記者:張鍾尹 每經編輯:陳旭本月9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後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以下簡稱《推進方案》),明確提出將「後移消費稅徵收環節並穩步下劃地方」,先對高檔手錶、貴重首飾和珠寶玉石等條件成熟的品目實施改革。
  • 雞蛋和海鮮同吃會加重腎臟負擔,蚵仔煎不能吃了?正常情況下不會
    謠言:雞蛋和海鮮一起吃會加重腎臟負擔闢謠:雞蛋和海鮮一起吃會損傷肝腎?其次,雞蛋與海鮮都屬於易於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同食並不會相互影響,更不會產生有毒有害的物質。正常情況下,也不會對肝臟和腎臟產生任何影響。值得注意的是,二者都屬於高蛋白質食物,雞蛋的膽固醇含量高,而海鮮的嘌呤含量高,所以過多的攝入確實會加重身體負擔,尤其是自身存在腎臟疾病或者腎功能不全時,切勿多食。
  • 消費稅徵求意見稿設置授權條款,為高端消費稅定下了方向與範圍
    ,這使得消費稅改革終於觸及徵收環節調整和收入歸屬。二是從稅目稅率看,僅有兩處調整:(1)金銀首飾、鉑金首飾和鑽石及鑽石飾品環節後移;(2)超豪華小汽車在零售環節徵收10%,而原先並沒有零售環節徵稅。因上述兩項消費稅體量較小,因此消費者的整體稅負變化不大。對前期市場擔心的白酒板塊消費稅率並未調整,超出市場預期。
  • 消費稅下調 化妝品還那麼貴
    本報記者 董禹含10月1日起普通美容、修飾類化妝品免徵消費稅,高檔化妝品消費稅稅率由30%下調為15%。但昨天記者走訪發現,儘管化妝品消費稅新政落地10天,國內專櫃的化妝品價格並沒有如消費者期待的那樣出現下降;在跨境電商上,突然的稅率調整導致部分產品暫時無法下單。
  • 上調消費稅適得其反!日本央行左右為難,重啟債務購買或為折中之舉
    與此同時在上調消費稅的同一天,日本舉行了一次10年期債券的拍賣,日本政府原本希望這會促使交易員競購200億美元的日本國債。但是實際結果是對於日債的認購買需至少是2016年以來的最弱水平,顯示出市場對於日本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的憂慮情緒。
  • 中國現行消費稅的稅目、稅率調整內容之詳細解讀
    從4月1日起,如果你購買2.0排量以上的小汽車,將被課以最低9%(>2.0升≤2.5升),最高20%的消費稅。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昨日聯合發出通知,對中國現行消費稅的稅目、稅率進行調整。按照這一調整,排量在1.0升以下的汽車,與調整前相比,稅率基本未變;1.0至1.5升的,稅率下降兩個百分點;1.5升至2.0升的,稅率不變;從2.0升以上,排量越大,稅率越高,最高為20%.這樣就拉大了不同排量汽車的稅率差距,加大了大排量和能耗高小轎車、越野車的稅收負擔,同時也相對減輕了小排量車的負擔,體現出對生產和使用小排量車的鼓勵政策。
  • 消費稅背後的信號:不是加稅這麼簡單
    有過國外生活和旅遊經歷的人就容易明白,因為在國外消費,給你的小票上會明確的標有價格、稅額甚至是小費的具體金額,如下圖:但是,在國內的消費小票上就不會表明稅額:沒有標明稅額並不代表沒有交稅,事實上中國的商品消費稅是價內稅,也就是說在生產加工環節徵收,到了消費流通市場已經包含消費稅,換句話說:你在市場上購買相關商品的價格中已經包含消費稅了
  • 萬億級消費稅立法 稅率調整授權國務院
    對此,國內某白酒企業高層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稅收與企業息息相關,同時稅收變動會存在導致產品漲價的機率,但影響不大。然而,對於消費稅後移至消費端,從操作層面而言較難實施。如若將徵稅環節後移,白酒版塊整體將會出現大幅度調整。
  • 中國奢侈品消費稅徵收相關問題探討
    我們認為,在「橄欖型」的社會階層結構下,極度貧困和極度富裕的人群較小而中產階級人數較多,奢侈品消費稅的收入分配調節作用會降低。這是因為,極度富裕人群的縮小會減少可被徵稅的奢侈品範圍,當大多數奢侈品進入中產階級的消費範圍,奢侈品課稅在中產階級與富裕人群之間的收入分配作用會降低,產生稅收負擔的累退性。
  • 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將產生重大影響
    有些地方是某種消費品的生產大省,其產品在全國各地被消費;但有些地方是消費大省,卻並不是這些應繳納消費稅產品的生產大省。以白酒為例,我國白酒的生產大省,主要分布在西南,但是這些白酒的消費者在全國各地,消費稅也是由全國消費者繳納貢獻。在消費稅作為中央稅的時候,不管在生產環節還是零售環節徵收,稅收都是中央的,與生產地和消費地沒有什麼大的關係。這種情況下,徵收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應該是最適宜的徵稅方式。
  • 消費稅改革開啟央地共享新模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日前,國務院發布《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後調整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明確了消費稅改革的基本內容,消費稅改革進入加速推進階段,開啟中央地方共享的新模式。消費稅是對特定消費品和特定消費行為徵收的一種流轉稅。
  • 消費稅下放:促消費 緩壓力
    二是調整完善增值稅留抵退稅分擔機制。建立增值稅留抵退稅長效機制,並保持中央與地方「五五」分擔比例不變。為緩解部分地區留抵退稅壓力,增值稅留抵退稅地方分擔的部分(50%),由企業所在地全部負擔(50%)調整為先負擔15%,其餘35%暫由企業所在地一併墊付,再由各地按上年增值稅分享額佔比均衡分擔,墊付多於應分擔的部分由中央財政按月向企業所在地省級財政調庫。三是後移消費稅徵收環節並穩步下劃地方。
  • 大排量汽車消費稅將調整 最高上漲至40%
    近日據業內人士透露,七月份我國將再次調整大排量汽車的消費稅,其中排量在3.0升與4.0升之間的車型,稅率將增加10%,而排量在4.0升以上車型稅率則上調20%。目前奔馳、寶馬以及奧迪等經銷商已經得到了相應的消息。
  • 消費稅調整不波及普通消費品 「柴米油鹽」不必擔憂
    調整消費稅徵收範圍,是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財稅體制改革的內容之一,將調整消費稅徵收範圍、環節、稅率,把高耗能、高汙染產品及部分高檔消費品納入徵收範圍。一些市民擔心,消費稅徵稅範圍將要擴大,柴米油鹽之類的普通日常生活消費品價格是否會上漲呢?就一些熱點問題,本報採訪了我省財稅專家。  熱點一:消費稅調整,日常開支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