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6日早潮到7日早潮,總共有超過200萬斤的大黃蜆子進入遼寧丹東下轄的縣級市東港。據東港黃海水產品批發市場的商戶介紹說,這是他們入駐該市場以來見證的一個記錄。(共30張圖片)
200萬斤大黃蜆子是什麼概念?來看這張拍攝於2015年12月7日上午11點19分的圖片。這是40萬斤大黃蜆子被加工後其外殼堆積成的「蜆子山」的一部分。
大黃蜆子學名青柳蛤,產於黃海淺海處(主要在東港一帶)。清初詩人郭麟曾在《桂枝香.黃蜆》這樣讚譽大黃蜆子,「俊味江鄉堪屬」。丹東東港方言「鮮靈」更是源自當地人對黃蜆子不二之喜歡。習慣上將黃蜆子前綴一個大字,一方面說明黃蜆子個頭大,另一方面也彰顯著東港人對本地一直盛產黃蜆子的自豪感。
在東港,大黃蜆子四季不斷,2015又是豐收年。進入12月份,每天兩次潮水均有大批滿載大黃蜆子的船隻上岸,商戶們為了應對前所未有的忙碌,乾脆在黃海水產品批發市場內就地就便解決早午餐。
6日早潮,黃海水產品批發市場迎來了今年最大的一波黃蜆子登陸潮,偌大的市場幾乎被運貨車和大黃蜆子佔滿。截至7日早潮,共有超過200萬斤大黃蜆子被運進黃海水產品批發市場。如果不能馬上移入鹹水蓄養,上岸後的大黃蜆子保鮮周期很短,所以,它們將通過三個渠道被快速分流:本地銷售、周邊短途銷售和就近臨時加工。
東港及周邊地區也只能在保鮮期內消化掉200萬斤中很小的一部分。圖為6日上午10點35分。一商販從黃海水產品批發市場運走小批量大黃蜆子。
圖為6日上午11點23分,一開飯店的老闆在黃海水產品批發市場小批量購買大黃蜆子用於飯店經營。
也有少部分大黃蜆子被運到丹東以外的其他地區(基本是遼寧省內的城市)進行銷售。圖為2015年12月6日上午11點40分,滿載大黃蜆子的卡車正列隊駛離黃海水產品批發市場。
大黃蜆子進入黃海水產品批發市場,商戶首先要驗貨,以確定如何分流。因為大黃蜆子數量太多,驗貨只能採用「抽樣調查」的方式。
無論是進入市場流通還是就近臨時加工,對於剛剛運來的大黃蜆子必須要開包驗貨,東港人俗稱看看「過沒過口兒」。
甚至要生吃驗貨。當然,在東港生吃大黃蜆子沒什麼特別,土生土長的東港人幾乎都好生吃大黃蜆子這一口兒。
驗貨合格才會大批量卸載。
驗貨合格,大黃蜆子才能進入加工環節。更多的大黃蜆子將被加工為成品(脫殼),或保鮮貯藏或曬成蜆子幹。
臨時加工點外部情形。
臨時加工點內部情形。
之所以稱其為臨時加工點,是因為在這裡加工出來的大黃蜆子肉和其他貝類肉,還得送到食品廠作進一步加工。
經過清洗的大黃蜆子肉會擺放在這裡等待食品廠的人前來驗貨。
臨時加工點也會插空加工少量的毛蚶子肉。
或者是扇貝肉。
臨時加工的每個環節都需要有專人看護確保流水作業萬無一失。
運送蜆子殼的傳輸帶,
傳輸帶也需要專人看護,以便及時攤開堆積的蜆子殼。
蜆子殼堆積的「蜆子山」。舊的被運走,新的又堆起——這給周邊的女人們帶來了福利。
像這麼能拼的,一天下來,揀出十斤八斤大黃蜆子肉絕對不是問題。
一袋大黃蜆子是50斤。青年帥哥說,他一個人兩個半小時之內差不多搬運了100袋。
中年帥哥說,「連軸轉幹這麼多活,挺累,但是掙得也多啊!」
老年帥哥一絲不苟。
推著一車用來裝大黃蜆子的編織袋,他的笑容是由衷的。
大黃蜆子在東港,不斷地被運進或運出。在接下來的日子裡,200萬斤或許不再是一個記錄,應該會有更多的大黃蜆子滿足東港人以及越來越多的外地人的需求。
——棋簿紫原生態(不修圖)的紀實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