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鏡,大產業,丹陽擔當中國眼鏡之都

2020-12-15 愛旅遊的小情

立交新聞「戴丹陽眼鏡,看美麗中國。」這是江蘇省丹陽市高速公路入口的廣告牌標語。用丹陽示威書記黃春年的話來說,丹陽「小眼鏡」打造「大產業」,並以實力擔任「中國眼鏡之都」的稱號。

江蘇明月光眼鏡有限公司生產線上,工人們緊張地生產著。明月光學相關人士介紹說,明月光學擁有1200多名職員,下屬4家工廠中有2家是尖端技術企業。明月鏡片在全國合作門店近3萬個,累計用戶近5億人。「明月鏡片在新加坡也設立了國際業務總部,由老牌國際化團隊帶領的產品,暢銷美國、日本、義大利、新加坡等近50個國家。」

丹陽是全國最大的鏡片生產基地,數億個鏡片從這裡運往世界各地。丹陽市慶發局副局長趙順軍介紹說,這是全國著名的「眼鏡之鄉」,經過40多年的整合和發展,目前丹陽從事眼鏡產業及相關配套的工業貿易企業近1600家,整個行業從業人員近5萬人,產品覆蓋眼鏡產業各個領域,每年生產1億多對,約佔全國三分之一。每年4億多對鏡片佔全國75%,世界40%左右,是世界最大鏡片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眼鏡產品集散地、中國眼鏡生產基地和「中國百強產業集群」。

不僅生產鏡片,丹陽也賣眼鏡。丹陽眼鏡城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是以「中國眼鏡城」和「國際眼鏡城」為名的現代綜合眼鏡商。趙順君表示,丹陽眼鏡城匯聚了眼鏡行業的知名品牌和商人,擁有華東地區最高400平方米的中英巨幕電影廣播室、代表業界最高水平的中國眼鏡博物館。全年旅遊、商務客源130多萬人,市長/市場年交易額超過60億韓元,成為中國具有影響力的眼鏡專業領先市長/市場,國家AAA級旅遊購物旅遊景點,眼鏡價格信息、市場行情、流行趨勢等眼鏡指數發布中心。

據悉,近年來,丹陽眼鏡城市依靠丹陽眼鏡產業的優勢和「丹陽眼鏡」金字招牌,將傳統的眼鏡賣場打造為以市長/市場交易、餐飲住宿、影像演出、眼鏡博物館等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服務站地區,以及「背景旅遊」為丹陽知名旅遊品牌。特別是隨著「丹陽眼鏡風潮村」的建設,丹陽眼鏡也將融入更多的文化、健康、旅遊等元素,迎接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相關焦點

  • 「中國眼鏡之都」丹陽:用一副眼鏡改變世界的「目光」
    「戴丹陽眼鏡,看美麗中國。」這是江蘇省丹陽市高速公路入口處的一塊廣告牌標語。用丹陽市委書記黃春年的話說:丹陽「小眼鏡」做出「大產業」,用實力擔當起「中國眼鏡之都」稱號。丹陽市經發局副局長趙順群介紹,作為全國知名的「眼鏡之鄉」,經過四十多年的整合和發展,目前丹陽從事眼鏡產業及相關配套的工貿企業有1600多家,整個行業從業人員近5萬人,產品涵蓋眼鏡產業各個領域,年產鏡架1億多副,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年產鏡片4億多副,約佔全國的75%、世界的40%左右,是世界最大鏡片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眼鏡產品集散地和中國眼鏡生產基地,也是「中國百佳產業集群」。
  • 鎮江丹陽:用一副眼鏡改變世界的「目光」
    央廣網南京12月4日消息(通訊員郭蓓蓓 平之 記者景明)「戴丹陽眼鏡,看美麗中國。」這是江蘇省丹陽市高速公路入口處的一塊廣告牌標語。用丹陽市委書記黃春年的話說:丹陽「小眼鏡」做出「大產業」,用實力擔當起「中國眼鏡之都」稱號。
  • 意欲「爭雄蘇南」,丹陽除了「眼鏡之都」還有哪些牌可打
    提到江蘇鎮江丹陽,除了「眼鏡之都」這一「金名片」外,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什麼?曾經還有「蘇南強縣」這一標籤。論經濟總量,丹陽在經濟大省江蘇縣域中穩居前十,不僅在鎮江下轄的6個區縣市中位居第一,在周邊區域也是「實力擔當」。然而,近些年,丹陽不斷被蘇中的海門等後起之秀趕超,曾經領先的江湖地位岌岌可危。
  • 丹陽農商銀行傾力支持中國「眼鏡之鄉」發展
    本報訊  丹陽位於江蘇省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上海經濟圈腹地,屬蘇南經濟板塊,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作為丹陽的一張名片和「第一產業」,眼鏡產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都離不開金融的支持。  丹陽農商行行長吳順兆告訴記者,扶持中小企業的生產發展,要以優惠信貸政策鼓勵企業做大做強,支持中小企業進行傳統生產技術改造、新上項目和進行新產品的開發,力促企業實現產業、產品升級換代和結構調整,推動高新技術成果向商品化、產業化轉變。
  • 品味城市:江蘇丹陽——帝王故裡 眼鏡之都
    其文物古蹟級別之高,數量之多,為全省乃至全國縣邑所罕見。       丹陽,風俗民情有其獨特之處。邑人俗崇儉樸,加之泰伯之遺風,所以吳季札慕民風之韻而隱居於斯。由於丹陽處於吳方言和北方方言兩大方言區的交界地,歷來有「吳頭楚尾」之稱。就全市而言,本地人稱「四門十八腔」,東鄉人也往往聽不懂西鄉人的話,其方言之奇特在全國亦不多見。
  • 【坐高鐵看中國】高鐵飛馳來 小城登高臺江蘇丹陽:小眼鏡裡的大世界
    出了丹陽火車站,就能看到與之隔街相望的中國丹陽眼鏡城。走進眼鏡城,你會發現這裡匯聚了你印象中幾乎所有眼鏡知名品牌。5A級商貿旅遊景區建設標準的眼鏡城,地上五層、地下兩層,600餘間商鋪,設有品牌館 、中國眼鏡博物館、巨幕影視播放廳等,來丹陽打卡一日遊成了不少京滬線旅客的選擇。
  • 「區域長子」被要求重振雄風,「眼鏡之都」丹陽為何等不起了
    履新江蘇鎮江市委書記一個多月,馬明龍已兩次赴丹陽進行專題調研,可謂對對丹陽寄予厚望。在調研中,他言辭懇切,要求丹陽要有「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等不起」的緊迫感,要「重振丹陽雄風」。作為鎮江下轄的縣級市,丹陽素有中國「眼鏡之都」之稱。
  • 丹陽眼鏡,一座城市的傳奇
    我去過許多地方,認識了許多人,朋友一問你是哪裡人,我說江蘇丹陽,他們會說知道知道,中國的眼鏡之都,眼鏡成了丹陽的另一個城市名稱丹陽,中國的眼鏡之城。然而丹陽眼鏡到底有多強大?全世界40%、全國70%的鏡片來自丹陽;全國三分之一以上的鏡架產自丹陽。全國眼鏡製造業的六成以上的「中國馳名商標」來自丹陽。國家級眼鏡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坐落於丹陽。國內唯一眼鏡產業智慧財產權快速維護中心落戶丹陽。丹陽國際眼鏡城,按國家AAAAA級商貿旅遊景區標準打造,集貿易研發、商務會展、旅遊購物、美食物流、金融服務等功能於一體。
  • 江蘇省鎮江市丹陽眼鏡風尚小鎮項目案例
    項目定位打造「世界眼鏡之都」和知名的眼鏡文化旅遊城。同時,丹陽地處長江三角洲、上海經濟圈走廊,是南京都市圈成員縣級城市,可承接大量外溢的遊客。2、產業基礎優良丹陽被譽為 「中國眼鏡之都」。丹陽眼鏡產業起始於上世紀60年代末,已有超過50年的發展史。目前,丹陽眼鏡產業現已形成了從設計、生產、銷售一條龍完整的產業鏈及社會分工、規模化配套、上下銜接的產業體系。
  • 一副眼鏡,讓丹陽旅遊發展之路更清晰
    乘坐高鐵抵達丹陽站,出站看到的第一個建築,便是中國丹陽(國際)眼鏡城。眼鏡,是這座城市的名片,近期喜事連連:10月15日,丹陽市「中國眼鏡生產基地」通過覆審;10月28日,直播基地落戶丹陽眼鏡電商產業園;11月6日,丹陽眼鏡亮相2020蘇州國際旅遊博覽會,成為當天最火爆展臺之一……
  • 丹陽:「眼鏡之鄉」閃耀智慧財產權光彩
    提起丹陽,很多人都會想到「中國眼鏡之鄉」和香醇的封缸酒。前不久,江蘇省丹陽市又多了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 加強行政執法 產業的發展和品牌的培育都離不開智慧財產權的保駕護航。該負責人介紹,丹陽作為全國知名的「眼鏡之鄉」,十分注重智慧財產權保護,尤其是電商務領域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今年6月30日,為加強電商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有效遏制和打擊電商專利侵權假冒行為,丹陽市知識產權局對電商平臺『淘丹陽』網開展了專利行政執法檢查,共查處57件假冒專利商品。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丹陽眼鏡,改變世界的「目光」
    丹陽眼鏡發軔於鄉鎮企業,經歷了早年夾縫求生的艱難期,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之中幾度涅槃綻放,如今轉型升級之路上的丹陽眼鏡已行穩致遠。丹陽人用40年的時間,把「一副眼鏡」做成了一個大產業,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製造:從夾縫求生到滿園春色上世紀70年代的國內眼鏡市場,幾乎是北京、上海的國有大企業一統天下。
  • 翻轉產業名片,丹陽「配鏡遊」工業旅遊走向品質化
    眼鏡,是這座城市的名片,近期喜事連連:10月15日,丹陽市「中國眼鏡生產基地」通過覆審;10月28日,直播基地落戶丹陽眼鏡電商產業園;11月6日,丹陽眼鏡亮相2020蘇州國際旅遊博覽會,成為當天最火爆展臺之一……丹陽被譽為「中國眼鏡之都」,年產鏡架1億多副,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年產鏡片4億多副,約佔全國的75%、世界的40%左右,是世界最大鏡片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眼鏡產品集散地和中國眼鏡生產基地
  • 丹陽,進入全國百強縣前30!這就是真實實力
    「眼鏡之都」、「鑽頭王國」、「燈具世界」、「木業航母」、300多種產品已成為全國「單打冠軍」…… 在前不久的全國百強縣市榜單中,江蘇丹陽(由鎮江市代管)排名全國第26位!位於浙江溫嶺,山東龍口之前。 丹陽,古稱曲阿。
  • 走進南京吳良材眼鏡丹陽店
    南京吳良材眼鏡丹陽店毗鄰滬寧城際高鐵專線,依託國內最大的眼鏡集散中心―中國國際眼鏡城,經過數十年的風雨歷練,現已形成一家集眼部檢查、多渠道驗光、獨立加工配鏡、隱形眼鏡定配為一體的全新專業眼鏡店。南京吳良材眼鏡丹陽旗艦店江蘇省鎮江市丹陽市車站路一號中國國際眼鏡城1F-8025本店擁有現代化的電腦驗光儀器,智能磨片設備和全套漸進多焦點數據採集儀器。
  • 國家旅遊局批准丹陽成為首個「國家旅遊產業創新發展實驗市」
    中廣網北京1月16日消息(記者湯一亮)1月16日,丹陽「國家旅遊產業創新發展實驗市」規劃評審會在京召開。經過論證,評審專家組一致同意規劃通過評審,丹陽「國家旅遊產業創新發展實驗市」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2012年底,丹陽作為全國2800多個縣級市中的「寵兒」,成為國家旅遊局批覆的「國家旅遊產業創新發展實驗市」。
  • 中國眼鏡之都的第一電商代運營,如何扛過疫情危機?
    記者 | 伍洋宇 比起其他地區的人,江蘇人更加知道國內最大的眼鏡市場就在這裡的一座小城——江蘇省鎮江市丹陽。 在丹陽火車站的正對面,是一片佔地27畝的眼鏡市場,叫做中國(丹陽)眼鏡城。
  • 「中國眼鏡之鄉」改變世界的「目光」
    萬新光學集團董事長湯龍保 新華社記者李博 攝新華社南京7月21日電(記者陸華東)儘管去年已經把眼鏡公司生產經營的大部分事務交給兒子處理,64歲的湯龍保依然堅持每天「泡」在公司裡,守護著他為之奮鬥了40餘年的眼鏡事業。
  • 丹陽眼鏡:超低價格惹「爭議」 同行直呼太「便宜」(組圖)
    店配了一副眼鏡,當時要我1200元,去丹陽眼鏡批發市場一看,一模一樣的眼鏡配下來,才200多,價格差距怎麼這麼大呢?這眼鏡到底利潤得多高啊!」近日,市民王先生對筆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慨,因為這兩個地方的眼鏡價格差距太大,他甚至都想退了原來那副眼鏡,到丹陽眼鏡批發市場重新配一副新的。  丹陽眼鏡批發市場究竟價格為何比其他眼鏡店同行低?帶著這個問題,筆者走訪了幾家眼鏡店,幫市民一探究竟。
  • 瑞安眼鏡產業開創者們的故事
    探源馬嶼鎮有「中國眼鏡之鄉」的美譽,是當代中國眼鏡光學產業的發源地之一、溫州眼鏡的生產基地。馬嶼眼鏡產業起始於上世紀60年代。半個世紀前,出身微末的早期創業者們勇敢地走出瑞安,踏上了眼鏡制銷之路,翻山越嶺、走街串巷,用粗糙的雙手去爭取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