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田子坊:弄堂裡的海派味道

2021-02-17 上海玩樂

田子坊位於中國上海泰康路,是裡弄民居味道,弄堂裡除了創意店鋪和畫廊、攝影展,最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咖啡館。在閒散的下午,就著弄堂裡的習習涼風,明媚的陽光鋪在地上,空中中滿是慵懶的咖啡香味,真箇是大有「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意境。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泰康路210弄
公交線路:乘坐17,236,304路到瑞金二路建國中路下車,步行可到。
軌道交通:地鐵9號線打浦橋站1號出口

 

田子坊最大的特色就是,它依然有很多居民在這裡生活。這裡還在使用80年代標誌裝修的綠色信箱,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種出人意料的藝術美感。有志成坊的門廊的弄堂,是1933建成的,散發古老的意味。
 

田子坊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庫門建築群改建後形成的時尚地標性創意產業聚集區,也是不少藝術家的創意工作基地,人們往往將田子坊稱為「新天地第二」。實際上,除了同樣時尚外,它與新天地有著很多不同之處。泰康路上入駐的藝術品,工藝品商店已有40餘家,入駐的工作室、設計室有20餘家,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田子坊是上海泰康路藝術街的街標,雕塑上方的飄帶將把五大洲四大洋的藝術家們聯結在一起。

 

田子坊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庫門建築群改建後形成的時尚地標性創意產業聚集區,也是不少藝術家的創意工作基地,人們往往將田子坊稱為「新天地第二」。實際上,除了同樣時尚外,它與新天地有著很多不同之處。泰康路上入駐的藝術品,工藝品商店已有40餘家,入駐的工作室、設計室有20餘家。田子坊是上海泰康路藝術街的街標,雕塑上方的飄帶將把五大洲四大洋的藝術家們聯結在一起。

 

田子坊展現給人們的更多的是上海親切、溫暖和嘈雜的一面。只要你在這條如今上海灘最有味道的弄堂裡走一走,就不難體會田子坊與眾不同的個性了。走在田子坊,迂迴穿行在迷宮般的弄堂裡,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藝術作坊就這樣在不經意間跳入你的視線。從茶館、露天餐廳、露天咖啡座、畫廊、家居擺設到手工藝品,以及眾多滬上知名的創意工作室,可謂應有盡有。

 

提示:
1、田子坊除商業用房外,還有不少民房充塞其中,遊人觀光時,請千萬注意不要誤闖民宅,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2、有些店鋪不讓拍照的,有些是商品禁止拍照,有些連店鋪外面都不讓拍;
3、田子坊內部的店面實在很多,想一一逛完可能比較難,最好事先做好功課,選擇性地挑選幾家進行遊覽。
4、為了不在田子坊裡迷路,最好事先在店面裡買上一張田子坊的地圖,不僅可以用作紀念,也有點指導性的建議。在田子坊門口,還設有上海旅遊諮詢中心。遊客可以在這裡問詢情況、獲取資料。
5、田子坊周邊輻射的可去之處很多,有盧灣區另一創意園區八號橋、建國中路、步高裡、思南路。思南路上好多名人故居。您可根據自己的興趣,略選一二。

 


 

 

★ 操作指引:

▼ 喜歡這篇文章?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查看歷史文章?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帳號—>查看歷史消息

 

大申旅遊微信官號:lvyouSH

 

相關焦點

  • 春天走田子坊,感受弄堂裡的海派味道
    最有老上海特色的窄窄擠擠的弄堂裡,石庫門、亭子間轉身變成了畫廊、攝影間、專賣店、工藝品店、咖啡館、酒吧,成了上海最時尚、最小資的地方,猶如北京的南鑼鼓巷。正因為它們的身上有著太多的這個城市的印跡,有著別的城市無以替代的海派味道,又融進了新時代的時尚潮流,所以在它古老的身軀裡爆發了一種難以估量的魅力,成為城市中舊貌換新顏的亮麗標本。走進田子坊是一個陽光很好的午後。
  • 上海田子坊的海派風味與弄堂風情(上)
    有人說:北京有南鑼鼓巷,上海有田子坊。這都是現代大都市裡最有老味道的地方,也是中外遊客都喜歡去尋找風味、體驗風情的地方。
  • 視角︱穿梭于田子坊弄堂,感受不一樣的上海風情
    現今,上海依舊保留著部分弄堂建築,通過改造升級的方式,讓弄堂重新煥發出時代價值,上海田子坊改造成網紅地標便是成功的例子,以弄堂文化為載體,構建弄堂文化空間,進而實現對於個性化文化概念的成功打造。穿梭在田子坊裡頭,咖啡廳、文藝小店隨處可見,遊客在遊覽的過程中感受到田子坊海派文化的魅力。
  • 田子坊:弄堂裡的老上海風情 藝術家的創意天堂
    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來上海到田子坊是必選之地。這個1998年前還是熱鬧的集市一樣的弄堂區在短短二十年時間就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田子坊在上海被稱為「上海的蘇荷」、視覺產業的「矽谷」;2005年「上海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創意產業集聚區」;2006年「中國最佳創意產業園區」;2007年「上海工業旅遊年票」;2008年「國家AAA級旅遊景點」。
  • 遊上海田子坊,揭開上海弄堂裡的文化生活,原來藏著這樣的奧秘
    當你親自到了那裡之後,如果你還有興趣,或有時間探尋,你也會發現,在毗鄰瑞金路這一塊有著高聳入雲的寫字樓,還有聚集人氣的日月光中心,中間在銜接著田子坊。非常非常有意思。被廣泛譽之為上海的「蘇荷」、視覺產業的「矽谷」。在田子坊裡,不僅有23個國家和地區的老外及華人在此開了240多家小店、小公司,而且每天從早到晚,小弄堂裡國內外遊人熙來攘往。
  • 上海田子坊:靈感飛揚的石庫門弄堂
    然而,最近幾年田子坊紅火了起來,成了老外和有海外背景的華人最願意扎堆的地方,不僅有23個國家和地區的老外及華人在那裡開了240多家小店、小公司,而且每天從早到夜,小弄堂裡都外國遊人來來往往。老外喜歡田子坊,是因為田子坊裡有最真實的老上海生活場景。
  • 上海田子坊:小清新式遊蕩 瀰漫在弄堂裡的商業文藝
    上海田子坊:小清新式遊蕩 瀰漫在弄堂裡的商業文藝 ————圖說文化創意產業園系列之二
  • 藝術與美味的天堂,上海弄堂田子坊
    站一個至高點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景象。它是這城市背景一樣的東西。——王安憶《長恨歌》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民居形式,北京有胡同,陝北有窯洞,而上海的民居特色則是弄堂,它是近代上海歷史最直接的產物,是上海獨一無二的象徵。
  • 上海弄堂建築的精華,歷史和時尚兼具的田子坊
    上海弄堂建築的精華,歷史和時尚兼具的田子坊說到上海弄堂,腦子裡浮現的第一印象就是小資和熱鬧,當然這種固有的看法大多都來自於民國風的小說,從文章裡的一些細枝末節可以感受到弄堂特有的氣氛。在一些寬闊的大道上,兩側都種滿了梧桐樹,梧桐樹對於弄堂而言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好像只有梧桐樹才能襯託出弄堂裡的氛圍。首先要說的就是熱鬧,田子坊周圍居住的都是老人,可能是因為平時不需要工作的原因,所以巷子裡面到處都是歡笑聲。如果沒有親眼所見,恐怕一般人都很難想像這樣的場景竟然隱匿於上海。
  • 上海最小資的弄堂,文藝青年的旅遊勝地,秋天的田子坊更具風情
    上海的田子坊,那是最有舊上海味道的一條弄堂。這是一個充滿小資情調的地方,是一個溫暖而嘈雜的地方,是一個時尚與懷舊、創意與藝術相融合的地方。畫家陳逸飛等很多知名文化人士在這裡創辦工作室,使田子坊有了更多的文藝氣息。
  • 上海最有味道的弄堂在哪裡?(組圖)
    本報記者 秦武平 文  上海最有味道的弄堂在哪裡到過上海的許多外國遊客都認同泰康路上的田子坊。難怪這條「藝術弄堂」成為今年國慶期間海外遊客來滬遊覽的熱門景點。在曲徑通幽的深巷裡,蘊藏著無數令人眼睛一亮的「寶貝」,來自17個國家的50多家租戶,天天在此續寫上海灘的新弄堂傳奇。
  • 上海老式弄堂裡的風情街
    田子坊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庫門建築群改建而成,位於泰康路210弄。泰康路是打浦橋地區的一條小街,1998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區政府實施馬路集市入室後,把泰康路的路面進行重新鋪設,使原來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塵的馬路煥然一新。
  • 大上海:傳說中的田子坊
    ,還有大量堪稱大片的圖片,心情開始了騷動,很想去上海看一看這個田子坊。   那時的田子坊對我來說,僅僅是個傳說。   雜誌上的田子坊,是一個深受文青和小資喜歡的地方。弄堂裡遍布酒吧、咖啡館、文創工作室……體現了老上海的優雅、濃鬱的生活氣息。
  • 上海M50,弄堂裡廂的童年美夢
    上海文化之旅,應該去看看海派文化的現在。田子坊、M50便是當今滬上創意文化的打卡首選。上海M50 上海莫幹山路50號創意園的簡稱。算起來,上海M50創意園,已經走過20個年頭。蘇州河邊的老廠房騰籠換鳥,逐步引進了以視覺藝術和創意設計為主體的藝術家工作室、文化藝術機構和設計企業,逐步成為上海具有標誌意義的創意園區之一。
  • 田子坊的「前世今生」:如何從舊裡弄走向文創天地
    如果外灘展現了上海的大氣和包容,那麼田子坊,則體現了老上海優雅、濃鬱的生活氣息。田子坊位於中國上海市泰康路210弄,這裡獨具裡弄民居味道,弄堂裡遍布酒吧、咖啡館、文創工作室等,吸引中外遊客駐足,這裡已成為時尚地標性創意產業聚集區。
  • 探訪上海弄堂之最
    上海是一個摩登大城市,時尚、奢華、張揚是對上海的定義。萬宜坊弄堂:最真實的弄堂萬宜坊弄堂位於重慶路高架下,歷史名人鄒韜奮曾經在這裡居住過,弄堂裡面還有其故居。,鄔達克使這裡的一幢幢形態各異的花園別墅,在弄堂安靜而又高貴的氛圍中,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上海弄堂之「最」
    弄堂,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在這裡,可以是貧民窟裡精緻的小資生活,也可以是亭子間裡精打細算的柴米油鹽。弄堂裡的故事,也折射出上海的文化。上海的弄堂,烙印著千千萬萬老百姓的生活。有人說,沒有弄堂就沒有上海,也就沒有上海人。上海的老弄堂裡,曾經有過多少人的足跡與記憶,曾經上演著多少故事與傳奇。
  • 探訪老上海的小弄堂之最,上海灘,色戒多部影視作品在這裡拍攝
    弄堂裡有七幢造型典雅三層樓洋房七座建築物分別是七種顏色因弄堂口的地面上有「玫瑰」字樣故被稱為「玫瑰別墅」短小的弄堂裡房屋乾淨而雅致既有歐式風格又充滿了現代氣息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復興西路44弄位於陝西南路的「勃艮第之城」上海「步高裡「;建於1930年。
  • 弄堂小籠包帶你尋味老上海的味道
    說起本幫菜,總會想起弄堂裡各戶人家窗戶裡飄出的甜鹹氣息。常見的一些家常菜,用料或許平淡無奇,卻也不失精緻考究。追溯歷史,早期的上海菜,其實並不是指的「本幫菜」。在上海開設家鄉菜系的酒樓時,還融合了當時客商的口味,漸漸形成了獨立的「海派風格」。「海派」的核心思想體現在「兼容再造」上,呈現出「川菜不辣,粵菜不生,揚菜不甜」等「海派」特色。這種「味道」既是一種地方文化的客觀描述,也是當地人口味的主觀感受。
  • 上海田子坊裡最物美價廉的美食,沒有之一!
    與其排幾個小時的隊,去追逐所謂的網紅美食,不如去尋找隱藏在小弄堂裡的美食,比如:榮記牛雜(田子坊店) 閒暇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