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式弄堂裡的風情街

2020-12-18 dl廣角鏡頭

田子坊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庫門建築群改建而成,位於泰康路210弄。

泰康路是打浦橋地區的一條小街,1998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區政府實施馬路集市入室後,把泰康路的路面進行重新鋪設,使原來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塵的馬路煥然一新。

「田子坊」是畫家黃永玉給這舊弄堂起的雅號。據史載,「田子方」是中國古代的畫家,取其諧音,用意自不言而喻。

田子坊是不少文人藝術家的創意工作基地,也是文藝小資人士的天地,適合放慢腳步用心遊覽。

曾經的街道小廠,巷子廢棄的倉庫,石庫門裡弄的平常人家,抹上了「蘇荷」(SOHO)的色彩、多了藝術氣息薰染。個性、文藝的年輕人初到上海定奔此地,感受田子坊與眾不同的個性。

行走在田子坊,穿行於迷宮般的弄堂裡,特色小店和藝術作坊不經意間跳入視線。

田子坊從茶館、露天餐廳、露天咖啡座、畫廊、家居擺設到手工藝品,以及眾多滬上知名的創意工作室應有盡有。

在狹窄的弄堂裡逛逛,很有味道,老居民還住在裡面,很有生活氣息。

在田子坊無論是招牌還是商品,每家店鋪都極力展現只屬於自己的風格,目的就是為了突出「唯一」特性。在這裡,你可以緩下腳步、放慢節奏,靜靜地聆聽店主跟你敘述每一件得意之作的淵源與故事。

相關焦點

  • 走進真實上海 弄堂裡的文藝與市井生活
    和老北京城裡那一條條胡同一樣,最能代表老上海文化就要數弄堂了。時代的發展讓弄堂也正在經歷變遷,新老交替,過去和當今時代的縮影在這裡匯聚,或柔軟甜蜜,或現實尖銳。想了解真實的上海,就一定要去弄堂。弄堂,小巷,巷子的意思,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它是由連排的石庫門建築所構成的,並與石庫門建築有著密切的關係。它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徵,創造了形形色色風情獨具的弄堂文化。
  • 老上海風情:弄堂裡的叫賣聲
    老上海風情:弄堂裡的叫賣聲 2020-04-29 10: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視角︱穿梭于田子坊弄堂,感受不一樣的上海風情
    現今,上海依舊保留著部分弄堂建築,通過改造升級的方式,讓弄堂重新煥發出時代價值,上海田子坊改造成網紅地標便是成功的例子,以弄堂文化為載體,構建弄堂文化空間,進而實現對於個性化文化概念的成功打造。石庫門建築融匯了西方文化元素和中國傳統民居特色,是上海極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築之一,見證了上海近代都市文明。
  • 這條老上海風情街,儂去過伐?
    這條老上海風情街,儂去過伐?這條老上海風情街儂去過伐?去年回上海,卻讓我找到了一個再現民國老上海的好去處,那就是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世紀大道1192號的地下上海灘,主題名為」1192弄老上海風情街「。這裡打造了一個可以讓老上海人重溫三、四十年代民國老上海的市井文化。1192弄老上海風情街坐地鐵到世紀大道站,至八號出口,無需出地面即可讓你進入時光倒流七、八十年的夜上海。
  • 到豫園體驗老上海弄裡風情
  • 上海弄堂之「最」
    弄堂,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在這裡,可以是貧民窟裡精緻的小資生活,也可以是亭子間裡精打細算的柴米油鹽。弄堂裡的故事,也折射出上海的文化。上海的弄堂,烙印著千千萬萬老百姓的生活。有人說,沒有弄堂就沒有上海,也就沒有上海人。上海的老弄堂裡,曾經有過多少人的足跡與記憶,曾經上演著多少故事與傳奇。
  • 上海田子坊的海派風味與弄堂風情(上)
    有人說:北京有南鑼鼓巷,上海有田子坊。這都是現代大都市裡最有老味道的地方,也是中外遊客都喜歡去尋找風味、體驗風情的地方。
  • 田子坊:弄堂裡的老上海風情 藝術家的創意天堂
    使得曾經的街道小廠,巷子廢棄的倉庫,石庫門裡弄的平常人家,抹上了「蘇荷」(SOHO)的色彩、多了藝術氣息薰染。說到上海的特色,人們首先會想到時尚、前衛、包容、創新,正是這四樣東西成就了今天的田子坊。這座城市是一座不安分的城市,從來就有冒險家的樂園之稱。這裡海納百川,會接納你腦海裡所有的激情和夢想。
  • 弄堂裡的叫賣聲—老上海風情
    老上海倒糞工人大清早,「雞毛菜小白菜」「捲心菜黃芽菜」菜字震動了耳鼓。這是近郊菜農挑來的,品種很多。在霞飛路、南京路上的麗麗土產公司等未開張前,上海人要吃各地土產,只有在弄堂裡的流動市場買得到。傍晚前後,又有一副擔子停在總弄支弄轉角上,「玫瑰乳腐糟乳腐」「糖醋大蒜頭」「醬油豆」。小販將這些品名組合成順口溜。這是供應居民晚飯的吃粥小菜。賣葷的也有,提桶小賣「燻腸肚子」「五香醬牛肉」還有燻得通紅的牛百頁,雞、鴨肫肝。
  • 走進上海弄堂,感受那些曾經的回憶
    上海素來都是時尚與流行的代言,可知,作為最繁華的城市之一的上海,也有著最具特色的上海弄堂,曾經的弄堂承載了多少人青春的回憶,歲月如梭,現如今的上海,縱使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依然保存著各色各樣的弄堂,靜靜地守候在原地。北京有胡同,上海有弄堂。
  • 「弄堂」不是上海的專屬詞,也不是所有的弄堂都叫「石庫門」
    「弄堂」古時候寫作「弄唐」。「弄堂」不是上海的專屬詞,江南地區都這樣稱呼。江南古鎮的弄堂在南宋時候誕生。上海的弄堂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在所有建築中是數量最多、分布最廣、最有特色的。它不僅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徵,而且是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一種建築弄堂,上海人眼裡的弄堂既不同於傳統的中國江南民居,也不同於歐美的建築形式。它或多或少地帶有中國傳統建築的痕跡,又有外來的建築的因子。《南京條約》的籤訂催生了上海弄堂的誕生。
  • 弄堂風情遊啟動,來感受最正宗的上海風情吧
    2020-09-19 上海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劉晶晶看上海弄堂變遷,尋老弄堂歷史軌跡。9月19日上午,「學做一天上海人」弄堂風情遊在靜安公園啟動,不僅在上海旅遊節期間,今後也將持續成為青少年教育的長期線路。
  • 來上海必去的6個地方,帶你體驗風情老上海,讓你沉醉在弄堂之中
    來上海必去的6個地方,帶你體驗風情老上海,讓你沉醉在弄堂之中上海一直是一個比較發達的一個城市,也是一個旅遊的城市,上海的風景也是讓很多的人都著迷的,也有很多的人從世界各地去上海去看外灘、東方明珠,去體驗上海的一種風情,來上海必去的6個地方,帶你體驗風情老上海,讓你沉醉在弄堂之中。
  • 上海城市規劃館近期整改 「1930風情街」商鋪撤離
    【新民網訊】據新聞晨報,上海軌交人民廣場站1號口連接著一條不長的通道,在這條50餘米長的休閒街兩邊立面,濃縮了反映上世紀三十年代老上海城市風採的英式、法式等建築,此外還有老式小洋房、石庫門裡弄、有軌電車,使這條「1930風情街」成為了「穿越」回老上海的特色微縮景點,吸引了不少市民、遊客來此「打卡」。
  • 上海田子坊:弄堂裡的海派味道
    田子坊位於中國上海泰康路,是裡弄民居味道,弄堂裡除了創意店鋪和畫廊、攝影展,最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咖啡館。
  • 衢州老街71年未模樣 弄堂裡藏著別樣風情
    衢州有條老街71年來都沒變過模樣  它一頭連著江埠,一頭望著鐘樓,交錯縱橫的弄堂裡藏著別樣風情  四省通衢通古今  衢州城有1800年歷史。古城因江而興,水道漢時即已開通,至唐代已相當完善,雖「逆流多驚灘」,亦可以竹索引船。  臨江的大西門,就是衢州城的門戶。過了城門就是水亭街。
  • 魔都首個「老上海風情菜場」火了!自帶老字號小吃街!
    逛菜場居然逛出了影視劇的感覺 摩登優雅的老上海風情~ 上海人表示我可以!重新開業的高陵集市,一進門就是滿眼復古元素:石庫門,老式廣告牌,老式家具,好像夢回老上海。 面積大!大!大!集市共分上、下兩層,一樓佔地面積多達3600平方米!主營生鮮產品以及上海特色小吃館。
  • 「學做一天上海人」弄堂風情遊上午啟動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今天上午,「學做一天上海人」弄堂風情遊在靜安公園啟動,今年的活動重點聚焦外地來滬人員以及家庭親子類,以「看上海老弄堂變化,尋老上海歷史軌跡」為活動主題,開展 「做客居民家,學說上海話」「靜安一日親子遊」等特色活動,讓更多新上海人走進老上海人的弄堂、家裡,體現人人參與、共享美好的城市溫度。
  • 上海弄堂:這裡凝聚著好幾代人的記憶
    說到上海弄堂,老上海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上海人,一定不會陌生,因為這裡凝聚著他們兒時的記憶。雖然現在很多的老上海人已經住進了高樓大廈,但是,關於石庫門,關於亭子間,關於弄堂的記憶,可能是一輩子也抹不去!
  • 讓新上海人走進老上海人家,靜安啟動「弄堂風情遊」
    9月19日,「學做一天上海人」弄堂風情遊啟動儀式在靜安公園舉行。「弄堂風情遊」作為上海旅遊節靜安金秋都市遊的亮麗名片,行程主要包括靜安公園、蔡元培故居、中共上海地下組織鬥爭史陳列館暨劉長勝故居、靜安古寺、湧泉坊、劉曉故居、整流公寓等紅色景點、名人故居等,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海派文化旅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