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不是上海的專屬詞,也不是所有的弄堂都叫「石庫門」

2020-12-24 華夏新視角

「弄堂」古時候寫作「弄唐」。「弄堂」不是上海的專屬詞,江南地區都這樣稱呼。江南古鎮的弄堂在南宋時候誕生。

上海的弄堂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在所有建築中是數量最多、分布最廣、最有特色的。它不僅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徵,而且是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一種建築弄堂,上海人眼裡的弄堂既不同於傳統的中國江南民居,也不同於歐美的建築形式。它或多或少地帶有中國傳統建築的痕跡,又有外來的建築的因子。

《南京條約》的籤訂催生了上海弄堂的誕生。當時清政府被迫五口通商。直到1850年,在上海登記居住的外國人才210人。上海人不願讓外國人在把自己的土地上橫行霸道,外國人迫於這種壓力,只能在上海租房子居住。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英國在率先上海建立了英租界,之後美租界、法租界、公共租界都建立了。但他們明確承認租界內的土地主權是中國的,只是惟界內地產或房屋之售與或租與華人。中國人起先是不能入住租界的,「外人不得架造房舍租與華人」,但是在1853年,附近百姓受到小刀會起義和太平天國運動等戰爭的影響,大多數中國人為了求生都紛紛進入了租借,尤其是江浙地區大量的富豪、地主、甚至連官僚都跑到了上海租界。中國居民大量湧入上海租界使得上海的房屋供不應求,外國人為了謀利,便積極建造房租給中國人出租。

終於,一種磚木結構的新建築誕生了,它採用江南城鎮民居的建築風格,並以歐洲聯排式住宅的為布局。它採用花崗巖或寧波紅巖來做門框,而它的牆一般是採用黑色,形似倉庫,且建築錯落有致呈現出一種群體格局,因此這種建築被稱為「老式石庫門」。

早期的石庫門弄堂多建造在商業中心地段。沿街的石庫門住宅的底層是各種商鋪,對近代上海的商業發展起了不小的促進作用。因為當時的石庫門弄堂造價低廉,所以大部分上海居民都會選擇把石庫門弄堂作為居住場所。這種老式石庫門弄堂主要建造於1870年到1919年。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弄堂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採用西方建築的裝修方法進行個體裝修,房屋開始向著經濟實用型改造。人們在老式石庫門的基礎上安裝上了抽水馬桶和浴缸,而且房地產商為了迎合小型住戶的需求縮減了房屋面積。這種弄堂被稱為「公寓弄堂」,是新式石庫門弄堂的一種。其中公寓式弄堂分為三中,即獨立式、半獨立式和聯列式。

20世紀三四十年代,新石庫門弄堂隨著人們的需要應運而生。由於上海在世界上經濟地位的提高和一些中等收入家庭的大量增加,人們對居住的環境要求越來越高。上海人用新形式,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新風格設計出了新的弄堂。而這些新式弄堂主要包括廣式弄堂,花園弄堂等。

近代上海在中國乃至世界上的地位舉足輕重,當時有很多名人聚集於此。比如沈從文等一批在上海活躍的作家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了吳越文化,又或多或少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於是在上海「海派文學」落地生根。又如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的《新青年》就在漁陽裡一個老式石庫門弄堂2號裡進行編輯。再如在山陰路大陸新村9號的魯迅故居,是一幢紅磚紅瓦的三層新式裡弄住宅,他在這裡度過了人生最後的三年。

時至今日,上海百餘年來的弄堂大都以摩天大樓所替代,但其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是其他事物所不能替代的。它非但見證了上海的興衰和上海人民的日常生活畫卷,更見證了舊文化的在歷史中的悄然隱退和新文化的出現和成長。

相關焦點

  • 石庫門——上海弄堂文化
    彎子的一個假期作業是探訪石庫門,要對石庫門作個詳細的介紹,包括結構、平面圖、文化歷史,現今石庫門的樣子,未來期待的樣子。彎子在網上開始查資料,搜照片,同時約了媽媽去實地考察。搜照片時,彎子指著一張照片說:「這張照片是不是不行?」媽媽湊近看,問:「為何?」
  • 上海田子坊:靈感飛揚的石庫門弄堂
    然而,最近幾年田子坊紅火了起來,成了老外和有海外背景的華人最願意扎堆的地方,不僅有23個國家和地區的老外及華人在那裡開了240多家小店、小公司,而且每天從早到夜,小弄堂裡都外國遊人來來往往。老外喜歡田子坊,是因為田子坊裡有最真實的老上海生活場景。
  • 從弄堂故事解讀上海城市化 弄堂怎樣塑造"上海性格"
    ●弄堂的變遷,是對上海人的性格整合。上海人性格中呈現的某些特點,常常被人批判「冷漠」,比如動不動就說「管儂啥事體」,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冷漠。弄堂究竟塑造了怎樣的「上海性格」呢?    蘇:弄堂的變遷,是對上海人的性格整合。從上海移民數量激增、「七十二家房客」現象開始,上海人性格中呈現的某些特點,常常被人批判「冷漠」,比如動不動就說「管儂啥事體」,言下之意,「與我無關的事情我不管」。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冷漠。    在弄堂裡,大家彼此擁擠在有限的空間中,一些廚衛設施等,也是公用的。
  • 上海弄堂之「最」
    弄堂,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在這裡,可以是貧民窟裡精緻的小資生活,也可以是亭子間裡精打細算的柴米油鹽。弄堂裡的故事,也折射出上海的文化。上海的弄堂,烙印著千千萬萬老百姓的生活。有人說,沒有弄堂就沒有上海,也就沒有上海人。上海的老弄堂裡,曾經有過多少人的足跡與記憶,曾經上演著多少故事與傳奇。
  • 黃浦·我來賽丨石庫門弄堂運動會正式起航!
    黃浦區石庫門弄堂運動會是在老上海傳統體育的基礎上融合現代海派體育元素舉辦的一屆運動會,設有上海文化廣場主會場和南京東路承興裡居委分會場。分會場「承興裡石庫門弄堂運動會」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33屆,主要是九子等傳統體育活動內容,具有濃鬱的老上海風情,深受社區居民的歡迎。
  • 弄堂是什麼意思,上海弄堂的發展你都了解嗎
    上海,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到處高樓林立,充滿現代化的氣息。但也還保留了一些能夠代表上海古老文化的元素,弄堂就是其中之一。弄堂是上海和江浙地區的一種小巷,它們通常是由連排石庫門建築構成。弄堂與大多數上海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許多上海人就是穿梭在這些狹窄而悠長的弄堂裡,度過了他們漫長的一生。
  • 在上海,周末值得一去的8處石庫門弄堂,看看你去過幾個
    大家知道,上海有很多弄堂,這是大部分上海居民生活的地方。可以說,沒有弄堂,就沒有上海,更沒有上海人。很多去上海旅遊的人,都會特地去參觀上海弄堂。弄堂的建築有中國傳統建築的痕跡,也有西方建築的特點。確實,這樣中西合璧的建築恰好是上海弄堂的特色,這些被稱為「石庫門建築」。
  • 上海小弄堂女人的狠招:叫做厲害
    上海的女人三六九等,上中下三隻角,有最美麗的,有最適宜的,有最聰明的,有最賢慧的,有最嗲最作的,如若說到最厲害的角色,那真要跑到弄堂裡去找。但是不要跑錯弄堂,不是所有的弄堂都會跑出來厲害的角色,尤其是不要以為小弄堂就是上海最典型的石庫門弄堂。
  • 百年石庫門裡的上海首家弄堂博物館!
    除了有歷史保護建築的名頭外 它還有一個以弄堂為主題的博物館 也是上海首家弄堂博物館 博物館不算大,但值得細細品味 全部都是上海人兒時的回憶啊!
  • 魔都這個時髦新地標,變身復古摩登石庫門弄堂!還能用上海話「拗造型」
    上海話立體字牆好像每個詞都自帶音效飄出一句句吳儂軟語的上海方言老上海風情的石庫門弄堂 喚醒你兒時的記憶~好吃到想住裡面的國內首家麵包店——石窯這家麵包店據說在日本風靡很久了,特色就是所有麵包都是用店裡的石窯烘烤噠
  • 最上海!上海最有名的16條弄堂,你去過幾個?
    上海的弄堂是石庫門,是萬國旗,是梧桐樹,是十裡洋場,是車水馬龍,是昔日的百樂門,是如今的新天地,是穿著縮了水的毛衣在水頭旁用詩芬洗髮的少女,是窗沿上用破臉盆種著的寶石花,是貧民窟裡精緻的小資生活,是亭子間裡精打細算的柴米油鹽,這便是上海的石庫門文化,是上海的文化…… ——陳丹燕《上海的弄堂》
  • 舊裡新貌|南昌路、淮海路背後,石庫門弄堂內藏著這樣的風景
    一側是圍牆,一側是石庫門老房,兩側牆壁保留了老房原來的鵝黃色底色,藝術家們在上面繪製了海派風情的藝術畫,跳橡皮筋、鬥蟋蟀、乘風涼……發生在老上海裡弄中的兒時情景活靈活現地躍然牆上,一抬頭還會撞見畫在居民窗稜上的小貓與白鴿。不少外地遊客經常會走進來,拍拍照,再跟著牆上標著的拼音,一板一眼地學習「上海話」。
  • 走進真實上海 弄堂裡的文藝與市井
    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和老北京城裡那一條條胡同一樣,最能代表老上海文化就要數弄堂了。時代的發展讓弄堂也正在經歷變遷,新老交替,過去和當今時代的縮影在這裡匯聚,或柔軟甜蜜,或現實尖銳。想了解真實的上海,就一定要去弄堂。  弄堂,小巷,巷子的意思,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它是由連排的石庫門建築所構成的,並與石庫門建築有著密切的關係。
  • 國際都市中的弄堂情(馬凱雯)
    聽家裡的大人們說,我要隨父母一起去國際大都市——上海,我的腦海中依稀呈現出穿破雲層的高樓大廈,走過百年滄桑歲月但洋氣依舊的外灘,還有行色匆匆、奮鬥打拼的人們,我的父母也在其中。來到上海這些年,這座城市給了我多面的印象。人們叫上海「魔都」,我想上海的「魔」就在於它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
  • 上海人都不一定全知道,這10個經典的上海弄堂
    上海人都不一定全知道,這10個經典的上海弄堂 2020-07-06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走進真實上海 弄堂裡的文藝與市井生活
    和老北京城裡那一條條胡同一樣,最能代表老上海文化就要數弄堂了。時代的發展讓弄堂也正在經歷變遷,新老交替,過去和當今時代的縮影在這裡匯聚,或柔軟甜蜜,或現實尖銳。想了解真實的上海,就一定要去弄堂。弄堂,小巷,巷子的意思,是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它是由連排的石庫門建築所構成的,並與石庫門建築有著密切的關係。它代表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徵,創造了形形色色風情獨具的弄堂文化。
  • 上海人都不一定全知道,這10個最經典的上海弄堂
    堂弄堂是上海最具特色的民居形式也是老上海獨一無二的象徵上海人生活在弄堂裡上海人的故事也發生在弄堂裡老上海的弄堂生活你還記得嗎?以前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積是4.4平方米,也就是一張床的大小,弄堂裡可以說家家都是「七十二家房客」。
  • 上海弄堂建築的精華,歷史和時尚兼具的田子坊
    上海弄堂建築的精華,歷史和時尚兼具的田子坊說到上海弄堂,腦子裡浮現的第一印象就是小資和熱鬧,當然這種固有的看法大多都來自於民國風的小說,從文章裡的一些細枝末節可以感受到弄堂特有的氣氛。在一些寬闊的大道上,兩側都種滿了梧桐樹,梧桐樹對於弄堂而言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好像只有梧桐樹才能襯託出弄堂裡的氛圍。首先要說的就是熱鬧,田子坊周圍居住的都是老人,可能是因為平時不需要工作的原因,所以巷子裡面到處都是歡笑聲。如果沒有親眼所見,恐怕一般人都很難想像這樣的場景竟然隱匿於上海。
  • 菜菜遊中國之華東 上海弄堂風韻
    上海不只外灘和東方明珠塔,還有蘊含深厚中國近代歷史文化和人文故事的弄堂。走進弄堂,感知弄堂,才是真正走進上海。多少故事、多少典故、多少名人、多少記憶,都與弄堂緊密聯繫在一起。弄堂,是近代上海最重要的建築特色,也是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特徵,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和海派風韻。
  • 老上海石庫門弄堂的昨天和今天
    上海虹口區有個文化街,以前這個區是日本租界,現在很多日式弄堂己經隨著時間推移進行了拆遷,成片的舊式裡弄在推土機下化為斷壁殘垣。四川路上高樓林立,膽小的人會害怕藍色幕牆上的玻璃窗突然倒下砸到頭上。地鐵10號線也貫穿其間,站頭在路口不顯眼處冒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