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上海田子坊,揭開上海弄堂裡的文化生活,原來藏著這樣的奧秘

2021-01-11 荷小衣的分享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上海旅行,我想,在來之前你所了解到的,上海必去的景點,除了外灘,城隍廟,還少不了田子坊這個非常耳熟的景點。

很多朋友對上海的印象是繁華的,現代化、精緻的。同時上海也是現代與傳統,市井與文化,發展與傳承完美的融合。而田子坊就是這樣的一個濃縮精華版。田子坊既保存了上海老建築的原生態,又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復歸的是一座城市生活的肌理。走在田子坊,抬頭看到的居民所居住的天井,平視所觸及到的琳琅滿目的商品,路過的創意空間,你可以探尋到散落在街坊間的歷史遺蹟和時間的記憶還有上海最真實的生活氣息。

田子坊的前世今生

田子坊是上海市盧灣區境內長度僅為420公尺的泰康路(原名賈西義路)上的一條小裡弄街坊,原名志成坊,始建於1930年。2001年,畫家黃永玉在陳逸飛工作室根據《史記》記載的我國古時最年長的畫家田子方之諧音將之取名為田子坊,意寓此坊必將是藝術人才和成果薈萃之地。

田子坊位於中國上海市泰康路210弄。 泰康路是打浦橋地區的一條小街,1998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馬路集市。真實而客觀地描述著田子坊的地理位置。當你親自到了那裡之後,如果你還有興趣,或有時間探尋,你也會發現,在毗鄰瑞金路這一塊有著高聳入雲的寫字樓,還有聚集人氣的日月光中心,中間在銜接著田子坊。非常非常有意思。

被廣泛譽之為上海的「蘇荷」、視覺產業的「矽谷」。在田子坊裡,不僅有23個國家和地區的老外及華人在此開了240多家小店、小公司,而且每天從早到晚,小弄堂裡國內外遊人熙來攘往。

遊田子坊攻略:

1、感受上海的弄堂文化生活

從9號線地鐵,馬當路站1號口出來,過馬路對面就是田子坊。田子坊有好幾個入口,隨便揀一個出口進去都可以。進去後,除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外,還鋪滿而來的濃濃的商業氣息,緊挨著的商鋪和琳琅滿目的商品。如果這個時候你的注意力被這些所奪去,然後產生失望或失落的情緒,心裡想,不過如此。那麼你這次來就有點虧大了。

田子坊從來就不只是有商業,還有真實的上海居民原生態生活和弄堂文化。弄堂是老上海人抹不去的記憶和忘不掉的情懷。穿行在坊間,視線所到之處掠過的屋脊紅瓦如鱗,老虎創騰蔓纏繞。厚實烏漆大門背後的小天井,晾衣服竹竿,搓衣板,清晰的勾勒出老石庫門房子裡的樣貌。

從天井進入中庭,再到兩側廂房,灶披間,走進寬敞的前樓,推開房間窗戶,似乎伸手就能觸及對麼人間的門牆。鄰居間的聲響,你能真實地體會到上海老弄堂的市井氣息(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看到開門的居民,又很想去體會一番,可以隨便找個有樓層的咖啡館,進去或上樓就有真實的體會了)。

2、田子坊的秘密,曾經多少故事多少記憶,都曾在這裡上演和落幕

小說張愛玲筆下的《半生緣》裡,世鈞在弄堂裡打著手電筒為曼楨找紅手套,在弄堂裡送曼楨回家的路上送上一枚戒指;電影《馬路天使》裡,周璇扮演的少女小紅和趙丹扮演的吹鼓手小陳,隔著一條弄堂在各自陽臺上互送秋波,成為中國電影史早期最經典的愛情典範。

3、商業與情懷共舞,現代與傳承並存

觀賞完石庫門建築,和弄堂生活後,再把視線拉回到眼前的商店,畫廊、古玩、酒吧,這些店鋪的陳列,設計,布置也都會驚豔到你的眼睛,田子坊的小弄堂裡的商店,從招牌上來看,每家店的店招都設計得非常的有特色,視覺藝術、工藝美術、建築設計、影業製作、IT數碼……小而美的設計更能抓住大眾眼球。田子坊從多層次滿足了遊人對文化的渴求和實際消費需要,符合「人情」。

在這你不一定要買買買,只是慢慢的走過,細細的品味,用眼睛去看,用你的手機或相機去拍下的畫面,就會有滿滿的收穫。逛完田子坊,良心建議到田子坊對面的日月光地下層去用餐。因為那裡專為附近寫字樓的白領開設,田子坊有的,日月光都有。價格和用餐環境、味道相對來說也比田子坊要好。具體看你當時遊玩的心情。

相關焦點

  • 上海田子坊:弄堂裡的海派味道
    田子坊位於中國上海泰康路,是裡弄民居味道,弄堂裡除了創意店鋪和畫廊、攝影展,最多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咖啡館。
  • 上海田子坊:小清新式遊蕩 瀰漫在弄堂裡的商業文藝
    上海田子坊:小清新式遊蕩 瀰漫在弄堂裡的商業文藝 ————圖說文化創意產業園系列之二
  • 藝術與美味的天堂,上海弄堂田子坊
    站一個至高點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壯觀的景象。它是這城市背景一樣的東西。——王安憶《長恨歌》幾乎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民居形式,北京有胡同,陝北有窯洞,而上海的民居特色則是弄堂,它是近代上海歷史最直接的產物,是上海獨一無二的象徵。
  • 上海田子坊:靈感飛揚的石庫門弄堂
    而在此之前,這片房齡達七八十年的老城廂,早已例入拆舊建新的城市規劃,    這裡的生活設施和居住條件都非常落後,至今還是四五戶人家合用一個灶間、上樓的木梯會吱吱作響、房屋內外頭頂上拉滿了電線、弄堂裡排滿了自行車、清晨居民們還得在自家後門刷馬桶-------這個上海最普通的老弄堂,因人口膨脹而超負荷,因破舊擁擠而被人遺忘。
  • 田子坊:弄堂裡的老上海風情 藝術家的創意天堂
    使得曾經的街道小廠,巷子廢棄的倉庫,石庫門裡弄的平常人家,抹上了「蘇荷」(SOHO)的色彩、多了藝術氣息薰染。說到上海的特色,人們首先會想到時尚、前衛、包容、創新,正是這四樣東西成就了今天的田子坊。這座城市是一座不安分的城市,從來就有冒險家的樂園之稱。這裡海納百川,會接納你腦海裡所有的激情和夢想。
  • 上海田子坊旅遊景點
  • 上海弄堂建築的精華,歷史和時尚兼具的田子坊
    上海弄堂建築的精華,歷史和時尚兼具的田子坊說到上海弄堂,腦子裡浮現的第一印象就是小資和熱鬧,當然這種固有的看法大多都來自於民國風的小說,從文章裡的一些細枝末節可以感受到弄堂特有的氣氛。拉著黃包車的師傅奔波於各個街道,梧桐落葉洋洋灑灑的飄落在地上,坐在閣樓的陽臺上讀書、喝茶,這些描述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弄堂景色。雖然現在的弄堂已經看不到這種風景了,但是該有的底蘊還是存在於這裡的各個角落。上海弄堂至今還屹立在市區裡面的各個角落,其中最繁華的地方就是田子坊。現在住在這裡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居住在老式的民房裡面,將傳統的習俗和都市生活做了一個很好的融合。
  • 上海田子坊的海派風味與弄堂風情(上)
    田子坊裡四通八達的弄堂, 各式各樣的店鋪,富有特色的畫廊、影廊和特色餐廳、特色咖啡廳「混搭」在一起,繁蕪而不失簡約,緊湊而不失溫馨,形成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的真正精粹,成為上海最具特色、最為迷人的地方。田子坊一名的由來,其銘文記載:田子坊是著名畫家黃永玉給這舊弄堂取得雅號。源自《史記》中記有一位名叫田子方的畫家,取其諧意,其用意自然不言而喻。
  • 視角︱穿梭于田子坊弄堂,感受不一樣的上海風情
    ,能看到老上海最真實的影子,與浦東、陸家嘴的燈紅酒綠不同,這裡往往能看到老百姓最平常的生活縮影。現今,上海依舊保留著部分弄堂建築,通過改造升級的方式,讓弄堂重新煥發出時代價值,上海田子坊改造成網紅地標便是成功的例子,以弄堂文化為載體,構建弄堂文化空間,進而實現對於個性化文化概念的成功打造。
  • 上海最小資的弄堂,文藝青年的旅遊勝地,秋天的田子坊更具風情
    上海的田子坊,那是最有舊上海味道的一條弄堂。這是一個充滿小資情調的地方,是一個溫暖而嘈雜的地方,是一個時尚與懷舊、創意與藝術相融合的地方。畫家陳逸飛等很多知名文化人士在這裡創辦工作室,使田子坊有了更多的文藝氣息。
  • 上海老式弄堂裡的風情街
    田子坊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庫門建築群改建而成,位於泰康路210弄。泰康路是打浦橋地區的一條小街,1998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區政府實施馬路集市入室後,把泰康路的路面進行重新鋪設,使原來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塵的馬路煥然一新。
  • 大上海:傳說中的田子坊
       那時的田子坊對我來說,僅僅是個傳說。   雜誌上的田子坊,是一個深受文青和小資喜歡的地方。弄堂裡遍布酒吧、咖啡館、文創工作室……體現了老上海的優雅、濃鬱的生活氣息。
  • 上海田子坊,到處都是文藝範,原來這就是魔都街巷裡的時代藝術
    田子坊是一個適合漫步的地方,每一件事物都充滿著藝術氣息。不論是畫家、工藝品收藏愛好者,還是古玩愛好者、作家等藝術創作者,在這裡能夠找到藝術靈感。從進入田子坊的那一刻,就好像進入了一個藝術殿堂。舊現代風格的石庫門建築群,作為上海傳統弄堂住宅,融合了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民居特點,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上海居民住宅。
  • 假期遊玩上海「田子坊」的正確方式
    而這都是套路,都知道上海人喜歡「個鬧忙」(注釋:湊熱鬧),當人們熟悉了這樣的套路環境後,這些小店陸陸續續關閉了不少,留下的已是鳳毛菱角,但又是別具一格的。 看一看周邊的風景,很像是廣州的永慶坊;逛一逛弄堂深處的小商鋪,仿佛走進了義烏的小鎮;嘗一嘗小販售賣的點心,這個味道怎麼和老家集市門口的小吃味道一模一樣?那「我」到底來上海是看些什麼的呢?我來田子坊逛的又是什麼呢?
  • 上海弄堂之「最」
    弄堂,這一上海特有的民居形式。在這裡,可以是貧民窟裡精緻的小資生活,也可以是亭子間裡精打細算的柴米油鹽。弄堂裡的故事,也折射出上海的文化。上海的弄堂,烙印著千千萬萬老百姓的生活。有人說,沒有弄堂就沒有上海,也就沒有上海人。上海的老弄堂裡,曾經有過多少人的足跡與記憶,曾經上演著多少故事與傳奇。
  • 田子坊摸底調查:越來越像上海的「城隍廟」
    就在這條藝術家弄堂裡,爾冬強等藝術家撤走了。大名鼎鼎的畫家樓還在。不過,詢問弄堂裡的一排小店店員「畫家樓在哪裡」,年輕的店員們都搖頭表示「沒聽說過」。早年吸引畫家入駐、成就了田子坊最初聲名的畫家樓,其實就在這排店鋪的盡頭,是一棟5層以上的辦公樓。整棟樓沒幾個人在逛。透過全景玻璃,工作室裡看不到什麼人,唯有架子上一幅幅孤零零的畫作。店鋪在,門緊閉。
  • 上海田子坊:文化氣息逐漸消散 唯有租金上漲
    微信剛發出去,他的店裡就迎來了兩位重要客人——聯合國副秘書長、人居署執行主任華安·克羅斯,以及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珊·賴斯。  華安·克羅斯此行來上海,是出席《上海手冊:21世紀城市可持續發展指南》國際修編委員會會議,會後他主動提出要考察「傳說中」的田子坊,理由是:田子坊是中國唯一入選《上海手冊》的案例。
  • 上海M50,弄堂裡廂的童年美夢
    上海文化之旅,應該去看看海派文化的現在。田子坊、M50便是當今滬上創意文化的打卡首選。上海M50 上海莫幹山路50號創意園的簡稱。算起來,上海M50創意園,已經走過20個年頭。蘇州河邊的老廠房騰籠換鳥,逐步引進了以視覺藝術和創意設計為主體的藝術家工作室、文化藝術機構和設計企業,逐步成為上海具有標誌意義的創意園區之一。
  • 上海發展觀|留下居民,舊裡弄田子坊成了世界級社區復興項目
    新天地項目不同於主流模式的推倒重來,它保留了最具上海特色的民居的外殼,或用某專家的話來說保留了石庫門的一張皮,但那上面有豐富的歷史信息。通過新天地的改造,上海人大吃一驚,大家急吼吼要逃離的石庫門原來這樣好看!歷史竟然可以賣錢!原來認為就是土地值錢,現在知道土地上的建築,歷史空間也是值錢的,甚至更值錢。類似的還有思南公館。
  • 上海幾大著名旅遊景點,田子坊很文藝,上海博物館很壯觀!
    田子坊田子坊位於中國上海市泰康路210弄。 泰康路是打浦橋地區的一條小街,1998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馬路集市,自1998年9月區政府實施馬路集市入室後,把泰康路的路面進行重新鋪設,使原來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塵的馬路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