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第一次來上海旅行,我想,在來之前你所了解到的,上海必去的景點,除了外灘,城隍廟,還少不了田子坊這個非常耳熟的景點。
很多朋友對上海的印象是繁華的,現代化、精緻的。同時上海也是現代與傳統,市井與文化,發展與傳承完美的融合。而田子坊就是這樣的一個濃縮精華版。田子坊既保存了上海老建築的原生態,又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復歸的是一座城市生活的肌理。走在田子坊,抬頭看到的居民所居住的天井,平視所觸及到的琳琅滿目的商品,路過的創意空間,你可以探尋到散落在街坊間的歷史遺蹟和時間的記憶還有上海最真實的生活氣息。
田子坊的前世今生
田子坊是上海市盧灣區境內長度僅為420公尺的泰康路(原名賈西義路)上的一條小裡弄街坊,原名志成坊,始建於1930年。2001年,畫家黃永玉在陳逸飛工作室根據《史記》記載的我國古時最年長的畫家田子方之諧音將之取名為田子坊,意寓此坊必將是藝術人才和成果薈萃之地。
田子坊位於中國上海市泰康路210弄。 泰康路是打浦橋地區的一條小街,1998年前這裡還是一個馬路集市。真實而客觀地描述著田子坊的地理位置。當你親自到了那裡之後,如果你還有興趣,或有時間探尋,你也會發現,在毗鄰瑞金路這一塊有著高聳入雲的寫字樓,還有聚集人氣的日月光中心,中間在銜接著田子坊。非常非常有意思。
被廣泛譽之為上海的「蘇荷」、視覺產業的「矽谷」。在田子坊裡,不僅有23個國家和地區的老外及華人在此開了240多家小店、小公司,而且每天從早到晚,小弄堂裡國內外遊人熙來攘往。
遊田子坊攻略:
1、感受上海的弄堂文化生活
從9號線地鐵,馬當路站1號口出來,過馬路對面就是田子坊。田子坊有好幾個入口,隨便揀一個出口進去都可以。進去後,除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外,還鋪滿而來的濃濃的商業氣息,緊挨著的商鋪和琳琅滿目的商品。如果這個時候你的注意力被這些所奪去,然後產生失望或失落的情緒,心裡想,不過如此。那麼你這次來就有點虧大了。
田子坊從來就不只是有商業,還有真實的上海居民原生態生活和弄堂文化。弄堂是老上海人抹不去的記憶和忘不掉的情懷。穿行在坊間,視線所到之處掠過的屋脊紅瓦如鱗,老虎創騰蔓纏繞。厚實烏漆大門背後的小天井,晾衣服竹竿,搓衣板,清晰的勾勒出老石庫門房子裡的樣貌。
從天井進入中庭,再到兩側廂房,灶披間,走進寬敞的前樓,推開房間窗戶,似乎伸手就能觸及對麼人間的門牆。鄰居間的聲響,你能真實地體會到上海老弄堂的市井氣息(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看到開門的居民,又很想去體會一番,可以隨便找個有樓層的咖啡館,進去或上樓就有真實的體會了)。
2、田子坊的秘密,曾經多少故事多少記憶,都曾在這裡上演和落幕
小說張愛玲筆下的《半生緣》裡,世鈞在弄堂裡打著手電筒為曼楨找紅手套,在弄堂裡送曼楨回家的路上送上一枚戒指;電影《馬路天使》裡,周璇扮演的少女小紅和趙丹扮演的吹鼓手小陳,隔著一條弄堂在各自陽臺上互送秋波,成為中國電影史早期最經典的愛情典範。
3、商業與情懷共舞,現代與傳承並存
觀賞完石庫門建築,和弄堂生活後,再把視線拉回到眼前的商店,畫廊、古玩、酒吧,這些店鋪的陳列,設計,布置也都會驚豔到你的眼睛,田子坊的小弄堂裡的商店,從招牌上來看,每家店的店招都設計得非常的有特色,視覺藝術、工藝美術、建築設計、影業製作、IT數碼……小而美的設計更能抓住大眾眼球。田子坊從多層次滿足了遊人對文化的渴求和實際消費需要,符合「人情」。
在這你不一定要買買買,只是慢慢的走過,細細的品味,用眼睛去看,用你的手機或相機去拍下的畫面,就會有滿滿的收穫。逛完田子坊,良心建議到田子坊對面的日月光地下層去用餐。因為那裡專為附近寫字樓的白領開設,田子坊有的,日月光都有。價格和用餐環境、味道相對來說也比田子坊要好。具體看你當時遊玩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