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代表美國,與法國籤訂《美法同盟條約》,開始對英國宣戰

2021-01-09 晨西講歷史

百家原創作者:晨西講歷史

歡迎來到百家號晨西講歷史,哈嘍,大家好!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講一講關於美國的歷史故事,早在《獨立宣言》發表之前,大陸會議就曾派代表前往歐洲各國遊說,想讓它們承認美利堅合眾國。可是歐洲各國對這些滿嘴嚷要共和的北美鄉巴佬取得成功根本沒有信心,結果北美的代表團到處碰壁。薩拉託加大捷之後,美國才算打開了缺口。

在當時美國指派班傑明·富蘭克林出使法國。富蘭克林是一位著名的發明家、作家、科學家思想家,其名聲早已經傳遍了法國,他的電學實驗在法國科學界備受稱讚,而且他跟法蘭西科學院的「大咖們」也都過從甚密。當時的法國,甚至包括法國宮廷,都對這位滿嘴下層草根妙語的老頭著迷不已。法國有一位著名雕塑家,專門給他塑了一尊大理石的半身胸像以示崇敬。路易十六的財政大臣專門為他寫下了兩句精闢的頌詞:「從天空中抓住閃電,從暴君處奪下權杖。」雖然富蘭克林深受法國人喜歡,但是他在凡爾賽敦促法國人跟美國結盟後,法國還是不為所動,直到美國取得薩拉託加大捷之後,1778年,富蘭克林代表美國,終於和法國籤訂了《美法同盟條約》。

法國承認美國獨立,雙方結成同盟,制訂了聯合軍事作戰計劃。路易十六隨即開始對英國宣戰。殺人犯打仗也很牛美法結盟的消息傳到北美,豪將軍辭職,英國政府指定柯林頓將軍接任。柯林頓將軍認為,對付北美這幫鄉巴佬,不能採用兩軍對壘、攻佔城池的方法,只能佔領並分兵駐守所有的地區。於是,他改變了戰略重點,決定守北攻南,從徵服南方入手,因為北美殖民地大部分人口和財富都集中在南方,而且在南方還有很多效忠派分子是忠於英國的。由於離英軍在北美的戰略基地紐約太遠,英軍需要在南方另選基地,柯林頓看中了查爾斯頓和薩凡納。

薩凡納距離紐約很遠,英軍本來掌握著制海權,可以從海上運兵到薩凡納,但法國參戰之後,英國的海上優勢開始喪失,英軍不敢隨便從海上運兵。1778年,法國派出12艘戰艦增援美國,軍艦上載有800多門大炮和4士兵西班牙也緊接著向英國宣戰,而荷蘭人更是北美獨立戰爭一打響,就趕跟反叛的殖民地進行著各種貿易,把一船一船的軍火運到了那兒。法國之所以參加北美獨立戰爭,當然不僅僅是為了支持北美的革命,而且是想乘機掠奪英國在加勒比海的領地。法國海軍通過一系列海戰,佔領了英國在加勒比海上的很多島嶼。在獨立戰爭的海戰中,主角雖然是法軍,但美國人也不完全是打醬油的。美國海軍史上著名將領約翰·保羅·瓊斯就此脫穎而出瓊斯出身於蘇格蘭種植園工人家庭,13歲時成為商船水手,最後升為船長。

有一次跟人吵架,他一時衝動拔劍刺死了對方,為了免於牢獄之災,逃亡美國到了維吉尼亞1775年瓊斯加入了大陸軍海軍,1777年當上「突擊者」號艦長,後來又成為「好人理察」號艦長他指揮美艦「突擊者」號遠襲英國,威脅英國的船運,然後在英格蘭北部登陸,破壞了當地堡壘的火炮。他甚至還策劃綁架一位蘇格蘭伯爵,想把他當人質交換美國戰俘。但他的綁架計劃告以失敗,原因有三:一是伯爵沒在家,他的部下只是從伯爵家偷了些財物;二是這位伯爵雖然身為貴族,但在英國根本排不上號,英國政府壓根兒就不會關心他的命運;三也是最逗的這個伯爵居然支持美國獨立。當瓊斯艦長得知了伯爵支持美國獨立的態度之後,自己花錢從部下手中贖回了伯爵被盜走的財物,連同一封道歉信一起交給了他。但不管怎麼講,瓊斯登陸英國是自諾曼人入侵以來英國本土第一次遭到外敵入侵,英國一時陷入恐慌。

隨後,瓊斯巡航到了北愛爾蘭,與英國海軍炮艦「德雷克」號大戰一小時,並將「德雷克」號俘獲。他一路躲過了英國軍艦的圍追堵截,帶著戰利品和100多名戰俘回到了法國。1779年,瓊斯指揮「好人理察」號再度出現在歐洲海域。他發現英國一支龐大的船隊在皇家海軍兩艘戰艦的護送下緩緩行駛,馬上下令對這支船隊發動了猛攻。英艦「塞拉皮斯」號纏住了「好人理察」號,讓商船得以逃脫,但它自己沒能逃掉。兩艦船艏對船艉,船艏對船艉,用炮、火槍和手榴彈互相攻擊,「塞拉皮斯」號擁有44門火炮,相比「好人理察」號有很大的優勢,瓊斯很清楚形勢對自己不利,企圖展開接舷戰。「好人理察」號原本是由舊商船改造而成,行動很笨拙,轉向時恰好碰上了「塞拉皮斯」號的船艏,雙方的索具頓時纏繞在了一起。

這對於瓊斯來說簡直就是災難,他的所有大炮都沒法對準敵艦,而此時塞拉皮斯」號則可以隨時開炮擊毀「好人理察」號,「塞拉皮斯」號艦長得意揚揚,衝瓊斯大喊,你的船擱淺了嗎?你已經失敗了,趕快投降吧!何必做無謂的犧牲呢?瓊斯不甘示弱,大聲回答說,我還沒有開始戰鬥呢!這句話至今都被美國人民傳頌。瓊斯很快成功地避免了滅頂之災。接下來殘酷的戰鬥整整進行了一夜,最後兩艘船都燃起了大火。天快亮時,「塞拉皮斯」號的彈藥艙發生了驚天動地的爆炸,英國艦長終於崩潰了,向美國人投降。艦上的火勢被控制之後,他被帶到了「好人理察」號上舉行投降儀式。

但「塞拉皮斯」號其實比「好人理察」號的狀況好很多,在英國艦長投降之後,瓊斯迅速把指揮部轉移到他的船上,「好人理察」號沉入了海底。小編還發現「好人理察」號跟「突擊者」號一樣,艦名被美國海軍沿用了很多代今天美國還有一艘兩棲登陸艦用「好人理察」號命名。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義大利籤訂了三國同盟條約,為何開戰沒一年就倒戈叛變?
    一戰前,世界局勢風雲變幻,歐洲分裂為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和以德奧意為首的同盟國。義大利作為同盟國的一員,與德國、奧匈帝國籤訂了互相援助的三國同盟條約。但一戰開戰還沒一年,義大利就投敵叛變,加入了協約國的一方,狠狠的坑了盟友一把。那麼義大利為何那麼快就叛變倒戈了?這就要從一戰前的局勢說起。19世紀80年代,列強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義大利作為列強的一員同樣加入了殖民地的爭奪。
  • 《雅爾達協定》及《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籤訂
    《雅爾達協定》及《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籤訂 在國共談判處於僵持的緊要關頭,美、蘇、英在蘇聯召開了舉世聞名的雅爾達會議。    4月25日,50個國家的代表齊集舊金山,開始舉行具有歷史意義的聯合國大會。宋子文率顧維鈞、王寵惠、張君勵、李磺、胡適、魏道明、董必武、吳貽芳等10人出席大會,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國。    《雅爾達密約》籤訂不久,羅斯福終因病勢過重逝世於海德公園寓所。 副總統杜魯門繼任美國總統,他認為必須趕快把《雅爾達密約》的內容通知蔣介石。
  • 蘇德合夥入侵波蘭,為什麼英法只對德國宣戰
    但讓人奇怪的是,儘管蘇聯和德國合夥入侵了波蘭,但英法並沒有向蘇聯宣戰,英法宣戰對象只有德國,讓人不禁疑惑不解。那麼蘇德合夥入侵波蘭,為什麼英法只對德國宣戰?第一,雖然蘇聯和德國合夥入侵了波蘭,但戰爭是由德國先挑起的。德國在9月1日向波蘭發動了進攻,英法遂在9月3日對德國宣戰,要求德國撤出波蘭。
  • 法國為什麼要幫助美國獨立
    綠色方以法奧俄等國為代表,藍色方以英普葡為代表後世英國首相邱吉爾在評價這場戰爭時,不僅稱它為「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從口中誕生出「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樣的名言。雖然在「七年戰爭」進行的初期,法國曾在海上戰勝過英國艦隊,由此獲得過短暫的戰略優勢。
  • 1783年英國為何「白送」美國150萬平方千米領土
    1776年英屬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發表《獨立宣言》,標誌著美國的建立,當時美國領土僅有80萬平方千米。1783年英美籤訂《巴黎條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美國領土達到230萬平方千米。為何英國將150萬平方千米領土白送給美國,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英國殖民美洲
  • 美國建國200年,領土擴張13倍,為何一直不吞併隔壁的加拿大?
    且不僅是英國,沙俄、西班牙和法國都想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分到一杯羹。隨著殖民熱潮的高漲,整個北美被各家瓜分殆盡。1689年至1760年, 英法為爭奪世界霸權展開了長期的鬥爭。根據七年戰爭後英法籤訂的《巴黎條約》,法國被迫將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聖勞倫斯河及其以北土地割讓給英國。
  • 乾隆盛世時對應的美國是什麼時期?有什麼比較有意義的事件?
    與此同時,美利堅合眾國成立於1776年7月4日,在這一天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由華盛頓領導的起義軍們在費城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而在1776年前,美國這片土地一直都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是為「英國殖民時期」。當然,既然問的是美國發生的事情,那自然就得從1776年開始說起。
  • 海軍、外交、戰爭,英國為何將法國「拉下」霸主寶座
    英國和普魯士的同盟條約無疑激怒了俄羅斯、奧地利和法國。1756年3月,俄國首先與奧地利籤訂了攻守同盟條約。同年5月,奧地利和法國籤署了第一個《凡爾賽和約》,確定了法國和奧地利的夥伴關係。自此,交戰雙方的聯盟關係正式確立。1937年的戰爭徹底改變了世界。
  • 英國為何選在敏感時期發動對美戰爭?防止落入法國,遏制北美崛起
    到了法國大革命後,新政府選擇了降低對美國商品的關稅,同時也與美國籤訂了商品貿易協定,這樣一來就確定了美法合作的關係,同時法國還允許對美出口武器,並且提供全套生產技術等,這一舉動讓英國感到甚至恐慌。因為一旦美國擁有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就證明了它可以與大英國協叫板,另外會不會對加拿大這塊僅有的英國殖民地構成威脅還不得而知,所以英國選擇了全力打壓美國,不讓美國有一絲喘息之氣。
  • 歷史上的今天|1955年《華沙條約》籤訂,兩極格局定局
    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籤訂後,為阻止聯邦德國加入北約,蘇聯曾提出締結對德的和約主張,但被美、英、法等西方國家拒絕。1954年10月,美、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籤訂《巴黎協定》,決定吸納聯邦德國加入北約組織,並允許其重新武裝。
  • 蘇德聯合入侵波蘭,為什麼英法聯軍只對德國宣戰,不去搭理蘇聯
    但讓人不解的是,蘇德兩軍同時潰敗波蘭,但此後的英法聯軍卻只是向德國宣戰。而對蘇軍卻沒有任何舉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早在9月1日戰事就已經打響,而後的英法對德國宣戰要求其撤出此地。但德國視而不見,和英法打起了持久戰。蘇聯則是在9月17日才加入戰鬥,隨著波蘭戰敗,英法的宣戰已無任何意義。一個德國,英法都很難攻佔,更不用說蘇聯的加入。
  • 法國對自由與和平的祈願,為何會投射到大洋彼岸的美國?
    法國和美國的淵源而這其實還要從伊莉莎白時代開始說起。早在1588年,由於英國在「格拉沃利訥海戰」中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從而順利的成為了當時歐洲為數不多的海上強國。如此一來,英國這邊變得更強了,法國就不願意了,本來法國就跟英國不對付,此前更是為此而發生了一場前後累計長達116年的「百年戰爭」,橫跨十四世紀以及十五世紀兩個世紀,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世仇」了。英國對海洋的開拓,雖然沒趕上「新航路開闢」的首班車,但入場時間也並不算晚。
  • 日本陸軍主張德意日三國聯盟,與海軍爭論74次,一《條約》全禁聲
    作為實施「北上」策略的試探性進攻,日本人不僅見識了蘇軍強大工業基礎帶來的震撼,更因為蘇、德兩國秘密籤訂《互不侵犯條約》,被盟友無情地出賣,一時成為國際大笑話。 也可以說,正是《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籤訂,叫停了諾門罕的戰事,也引發了日本政界的一場大震動,以陸軍為首的「親德派」遭到打壓,以海軍為首的「親美派」進入決策中心。
  • 借力打力,善借力者必有力:美國人民在北美獨立戰爭中的外交策略
    例如法國從1775年起就援助北美,但是一直都是在秘密中進行的,1776年夏季,英軍在紐約取得軍事上的勝利後,法國為了避免英軍的報復開始變得小心謹慎,不願過多地與北美殖民地反英分子的聯繫。但即便如此,經過美國人民的努力,他們與法國在外交上依舊是「紅旗飄飄」,如派代表參加北美人民的大陸會議;1776年5月,法國將價值20多萬美元的軍火通過秘密途徑運抵美洲支援北美人民。
  • 二戰時,最先對中國宣戰的國家是誰?並不是日本,說出來你都不信
    1907年的海牙第3公約表明:「除非有預先的和明確無誤的警告,彼此間不應開始敵對行為。警告的形式應是說明理由的宣戰聲明或是有條件的最後通牒。」該公約是歷史上首次正式確立宣戰制度,規定不宣而戰是非法的。1938年3月,希特勒兵不血刃的侵佔了奧地利,英、法兩國依然只想「息事寧人」,但希特勒在吞併奧地利後就策劃著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然後並出現了英、法、德、意籤署的《慕尼黑協定》,該協定是在沒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況下簽署的。
  • 二戰當中,中國向德意日宣戰,為何卻沒有國家向中國宣戰?
    中國作為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員,也不可避免的參與其中,並且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 從日本的角度來看,隨著明治維新以來,國力迅速的提升,日本開始自詡為東亞文明發揚者以及捍衛者,更是提出了「大東亞共榮圈」的聯邦制戰略構想和政治號召,這也成為了他們入侵的理由,然而一旦宣戰,很顯然會為侵略的行為落實口供。
  • 中國政府對日本、德國、義大利宣戰
    1937年7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展開了全國性抗戰,中日之間已完全處於戰爭狀態,但國民政府僅發表了《自衛抗戰聲明書》,未正式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政府對日宣戰,於是國民政府也正式發布《中國政府對日宣戰文告》,明確宣布:「正式對日宣戰,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間之關係者,一律廢止。」
  • [思維拓展]英國幹涉法國大革命的原因
    高中《世界近代現代史》(必修)上冊寫到:「英國糾合普、奧、荷、意、西等國,以法國處死路易十六為藉口,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外國幹涉軍又在威脅法國。」那麼,英國幹涉法國的原因有那些呢?  其一,歷史上英法兩國長期爭奪海上霸權的繼續。七年戰爭後,法國喪失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英國掌握了海上霸權。
  • 12月8日:美國、英國等國向日本宣戰
    在火中遇難的師生  近代  1794年——在法國大革命中逃脫上斷頭臺命運的吉倫派分子被接納進入法國國民公會。 1886年——美國勞工聯盟在俄亥俄州哥倫布成立。  編輯本段現代  1905年——陳天華為抗議日本政府取締留學生規則,在東京大森海灣跳海而死。 1914年——英國在福克蘭群島附近擊潰德國海軍艦隊。
  • 英國想從清朝手中奪取中國港口城市對外開放權並要求法國美國配合
    宋哥來給大家解說一下英國外相剋拉蘭敦要求文翰為來年「修訂」《南京條約》預作準備,爭取從清朝手中謀取全中國港口和城市毫無保留地對英國開放,讓英國不受任何限制地進入內地遊歷與貿易等新的特權。英國將內容相同的照會,分别致送法、美兩國,希望它們在「修約」活動中通力合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