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塞隆納一處「超級街區」的公共活動區內,一名當地兒童正在玩耍。巴塞隆納市政廳供圖
在巴塞隆納一處「超級街區」的公共活動區內,當地居民坐在長椅上聊天休息。巴塞隆納市政廳供圖
位於22@區的媒體—信息技術大樓是一幢創新環保建築,可以將白天吸收的太陽光用於夜晚照明。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獨特的建築風格、流淌的藝術氣息、頂尖的足球俱樂部讓西班牙巴塞隆納為世人熟知。在創新城市發展思路上,巴塞隆納也獨樹一幟:老工業區改造,迸發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公共空間還給居民,探索以人為本的人居關係;打造智慧交通,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重塑老工業區,通過規劃與改造為城市發展注入新活力
四通八達的道路延伸至港口,地標建築阿格巴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一座座節能建築頗具設計感……這裡是位於巴塞隆納東北部、以高新技術與創意產業聞名的「22@區」。
這片充滿活力的區域曾是歷史悠久的老工業區,一度陷入蕭條。2000年,巴塞隆納市政府正式啟動22@區改造計劃,進行產業升級,打造知識密集型產業集聚區。
改造不是推倒重建。通過工業遺產保護計劃,政府對百餘處工業廠房進行修復,同時新建大量節能創意建築。新成立的城市發展創新中心就坐落於一座改造過的19世紀工業廠房內,配備了全新的節能和智能控制系統。「22@區改造計劃的亮點在於,並非簡單將舊建築拆除重建,而是通過規劃與改造,對舊工業區進行更新。」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教授約塞普·羅卡說。
為了吸引新興產業,當地政府出臺了面向信息和通信技術、生物醫藥、文化傳媒等知識密集型產業的辦公用地優惠政策等,大批初創企業、教育和研究機構相繼落戶。據統計,22@區改造後已吸引4500家企業入駐,創造超過10萬個就業崗位,許多本土和跨國企業也紛紛將總部遷至此地。該區為巴塞隆納經濟發展增添了活力,使其產業結構更加多元、可持續。
這裡還是城市創新的先鋒。「22@區改造項目還對人居關係進行了創新探索。為了提升區域的活力和融合性,規劃打破了工作與居住空間的分割,建設多樣平衡的複合街區,實現居住、工作和服務功能的協調。」羅卡表示。目前,該區內修建了近4000套政府限價公寓和22萬平方千米的公共設施和綠地,未來計劃提供更多限價房。
打造「超級街區」,實現街道從「為了通勤」向「為了生活」轉變
從空中俯瞰巴塞隆納,會發現其街區設計很獨特:一個個八邊形網格有序排列,如同棋子整齊「碼」在棋盤上。每個八邊形都是一個社區,規劃有綠地和公共活動空間,以保障通風和採光良好,方便居民社交娛樂。這種設計最早可追溯至1859年,因其獨特優勢沿用至今。
然而,隨著城市規模擴大,人口、車輛增多,原有街道愈顯狹窄。公共空間壓縮讓生活於此的居民頗感不便。巴塞隆納市政府決定在原有基礎上打造「超級街區」,提出讓街道從「為了通勤」向「為了生活」轉變。「超級街區」內部包含多個八邊形塊狀社區。大貨車和非居民私人車輛禁止入內,私家車、救護車限速每小時10公裡以下。街區內部儘可能縮減機動車道和停車位,並建造地下停車場,將地上空間改造為綠地等公共活動區。
「目前85%的城市公共空間都被機動車佔據,『超級街區』規劃正是為了減少車流量,使居民在社區內步行更加方便、安全。」巴塞隆納城市生態管理局主任薩爾瓦多·羅艾達介紹說,該方案只需將機動車道調整為單行道,並對原有機動車道和停車位面積進行適當縮減,成本低、利於推廣。據統計,「超級街區」所在區域車流量減少了13%,釋放了70%被機動車佔據的空間。
新村「超級街區」就是一例。「計劃剛推出時,也有不少質疑聲。但隨著項目的實施,反對的人改變了想法。」新村「超級社區」居民希爾維亞·卡索蘭說,「以前社區內擠滿車輛的公共空間被改造為兒童玩耍的小公園,社區內增設了桌子、椅子甚至是桌球臺,前來休閒放鬆的居民越來越多。」綠化多了,車流量及噪音少了,步行體驗好了,許多居民樂於就近購買生活用品和服務,街區內商鋪銷售量增加了30.7%。居民還成立了鄰裡聯合會,4年來組織電影放映、集市、兒童遊戲比賽等上百場活動。鄰裡間增進了了解,友愛的社區氛圍讓人們生活得更加舒心。
目前該計劃已在巴塞隆納多個區域實施,獲得越來越多民眾的積極反饋。政府計劃未來將其推廣到更多區域。巴塞隆納建築師布蘭卡·阿雷亞諾建議,如果希望「超級街區」獲得更大成功,還需要加強配套設施,如擴建地下停車場、加大公共運輸覆蓋範圍等,這樣才能使其與城市發展更加協調。
探索智慧出行,緩解停車難題,為可持續交通提供更多選擇
將道路讓給居民,也對交通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歐洲最「智慧」的城市之一,巴塞隆納的智能交通方案也有頗多看頭。
巴塞隆納地鐵9號線不僅是歐洲最長的地鐵線路之一,也是一條「智慧」地鐵線。該線路南段15座新車站共配備52部裝有智能控制系統的電梯。這些電梯系統與地鐵運行時刻表聯通,當列車到站前自動移動到站臺這一層,加快了乘客流動,減少了擁擠和等待時間。電梯還根據尖峰時段、客流量等實時數據優化運營:當客流量大時,提升至最大功效;如果乘客較少,部分電梯將自動調整至節能待機狀態,減少能耗。
在巴塞隆納著名景點聖家族大教堂附近的4條街上,164個停車感應器實時收集信息反饋至管理中心。大巴司機可以從手機應用或電子信息牌上獲取停車位空置信息,合理安排出行,避免遊客過長等待。在市區多條街道,停車位都設有這種感應器,智能停車系統讓巴塞隆納的「停車難」問題得以緩解。
為了減少市中心車流,政府引入停車轉乘項目,在部分地鐵和城軌站點周圍開闢免費停車場,鼓勵在市郊居住、在市中心工作的私家車主將車輛停放於此,繼而轉乘公共運輸前往市區。其中不少停車場還設置了無線感應器,分析車輛停放信息,進而調整停車場容量。
智慧出行方式給家住郊區的市民克裡斯蒂娜帶來極大便利。「以前我開車去市區上班,不僅難以找到停車位,還經常堵車。現在通過提前查詢停車空位,我可以更快捷停車並轉乘地鐵到市區,節省了通勤時間。」克裡斯蒂娜說,「希望這一出行方式繼續推廣,讓更多人享受到便利。」
(本報馬德裡電)
製圖: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29日 1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