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朋友們總是抱怨: 打車難,難於上青天。不僅僅是北京,打車難仿佛是全球特大城市的通病。打車類 App 的創業熱潮滾滾而來。國內幾款打車類 App 成了各路媒體的寵兒,仿佛你手機裡面不裝幾個打車 App 都不好意思出門。筆者常駐新加坡,並曾經在海外十幾個城市打過車,真心覺得新加坡在解決打車難的問題上做的是相當不錯的,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的政府,行業企業和創業企業學習。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正是由於計程車公司的創新意識強,留給初創企業的市場極小。打車類 App 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尖峰時段運力不足和閒暇時段需求不足的問題,但是可以讓信息溝通更加順暢,更加優化運力配備。討論打車類 App 在新加坡市場的現狀,必須要對新加坡計程車行業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新加坡計程車行業的特徵
1.行業集中度高。一共有 8 家公司,排名前2位的公司都是 Comfort 集團旗下,佔據了市場 65% 的份額,4 家最大的佔據了市場 90% 以上的份額。
2.創新和服務意識濃厚。排名前4的公司都有自己的手機 App 軟體提供叫車服務。除此之外,還提供電話和簡訊叫車。並且電話叫車服務是 24 小時開通的。
3.契約精神非常普遍。在司機確定接受你的訂單之後,車載頂燈上面就會顯示 「on call」 ,也就是說這輛車被預定了。司機在到達預定地點之前是不會接受在路上打車的人的。同樣的,由於訂車費用合理(大約 15 元人民幣),車輛到達及時,消費者在訂車後也不會繼續打其他車輛。在國內,由於契約精神缺失和加價標準不統一,使得司機和消費者可以在幾乎沒有損失的情況下取消一個訂單。
4.供需合理。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國際都市的每千人擁有計程車數量來看這個城市的計程車供應是否滿足需求。倫敦,紐約和香港是出了名的打車難,其實最基本的還是由於供應不足造成的。北京的供應倒是不錯,但是由於某些眾所周知的緣故,計程車運營效率並沒有被完全釋放。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北京比上海的供應量高出將近77%,但是依然比上海難打車。
1.多維度打車
新加坡所有的計程車公司都提供電話叫車服務,其中最大的 4 家公司提供手機 App ,簡訊和電話三種叫車方式。雖然新加坡智慧型手機普及率超過 90% ,但老年人群使用手機 App 訂車並不是很方便,電話叫車無疑是更方便的。新加坡的打車類 App 基本分為兩類,我選出了兩個有代表性的 App 舉例。第一類如左圖所示 (DialCab@SG) ,進入 App 之後就是所有公司的電話號碼。你可以點擊一個號碼自動撥號,然後讓客服幫你訂車。第二類如右圖所示 (comfort taxi booking),點擊進入 App ,只需要輸入你的手機號碼,地點(可以使用自動定位),具體上車地點 (pickup point) ,並且選擇一個種類的計程車(例如普通車或者豪華車),點擊確認就可以了。整個過程大約花費 1 分鐘。
2.汽車的中控系統
超過 99% 的計程車都安裝有叫車的中控系統和 GPS 定位系統。中控系統類似於 GPS 導航儀。後端伺服器會根據計程車所在的地點,推送在附近需要訂車的顧客的信息(包含電話號碼,上車地點和目的地)給相應的司機。所有的信息都會顯示在中控系統的觸控螢幕上,司機如果決定接這個訂單的話只需要點一下確定即可。
由於中控系統是有成本的,並且這個成本是由計程車公司承擔的,自然公司會有動力圍繞中控系統進行一系列的創新來提高營收。司機對於中控系統也是非常認可的,因為非常容易上手,而且還可以增加收入。對於有經驗的司機來說,10 秒鐘就可以決定要不要接一個訂單。
3.標準化的打車流程
如果是通過簡訊或者 App 打車,信息會直接通過伺服器傳給在顧客附近位置的計程車,同時這輛車在一段時間內無法接受到新的打車信息。通過這樣的方式避免了司機搶單的發生。如果 是通過電話訂車,那麼客服專員會手動輸入相關信息,並且由系統自動發送給附近的司機。對於顧客而言,在你訂完這輛車後,一段時間之內無法在同一家公司下另外一個訂單。司機如果在一段時間內沒有來,顧客是可以投訴的。由於訂車服務是由計程車公司自己提供,可以對於司機進行調查,並進行相應的處罰,這樣進一步提高了服務質量。
在中國,車企和政府壟斷著行業資源和政策,第三方企業通過手機 App 整合市場還是有很大的挑戰。大型計程車公司如果可以開發出同等質量的 App ,優化自己的內部打車流程,制定明確的規範標準和獎懲措施,那麼提供的服務一定是好於第三方的。比較可行的戰略是第三方企業可以通過積累用戶,然後跟小型計程車企業合作(例如沒有資源做相應的整合),慢慢的把大型計程車公司也拉到這個圈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