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羅永浩開啟了第一次直播賣貨。平臺給出的數據顯示,持續3小時的直播,產生的交易總額超1.1億元。據統計,羅永浩帶貨清單總計22件,主要包括三類商品:食物飲料雪糕、小龍蝦等);生活居家用品(潔面乳、掃地機器人等);科技產品(投影儀、手機等)。多款產品上架即售罄。其中,排在銷量前五位的分別是:「信良記麻辣小龍蝦「獲得了當晚最高的銷售額2044萬元,銷售量超過17萬件;小米米家聲波電動牙刷T100銷量達到10.61萬件,銷售額為423萬元;奈雪的茶定製卡銷量炒股9萬件,銷售額達到805.9萬元;小米中性筆十支裝銷量為7.5萬件,銷售額為75萬元;每日黑巧銷量為7.3萬件,銷售額達到569萬元。(來源:新浪網)
智觀:
近年來,隨著網紅經濟的發展,「網紅帶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高頻詞。網紅與直播的結合,衍生出網紅直播帶貨模式。隨著社會化媒體的興起,傳統媒體時代的KOL也發生了改變。調查顯示,2016年中國網紅人數已超過100萬,2018年,粉絲規模在10萬人以上的網絡紅人數量同比增長51%,粉絲超過100萬人的頭部網紅增長23%。截至2019年4月,中國網紅粉絲總人數達到5.88億人,年齡在25歲以下的佔比53.9%。與此同時2019年各種巨頭紛紛開啟直播帶貨模式,如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在有了大量流量時,都選擇以直播帶貨的形式把流量變現。在2020年初疫情的特殊情況下,快速推動了這一電商銷售模式。據光大證券數據顯示,2019年直播電商總規模預計4400億,其中淘寶佔2500億,快手寬口徑統計佔1500億,抖音直播400億。
現代消費社會,大眾消費時遇到的難題主要為兩方面,一是產品搜索阻力,二是位置空間。位置空間問題,隨著物流的發展以及空運、陸運網絡的普及,京東等快遞的當日或隔日達服務,極大程度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因此消費者在新零售時代面臨的最大問題,也即廠商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產品搜索阻力。線上購物有兩大痛點,一是無法直觀感受產品,二是難以進行競品間的對比。而直播KOL則可以解決上述問題,如李佳琦在直播中塗抹口紅向觀眾展示效果,不同品牌的口紅進行對比,方便觀眾進行選擇,從而通過交流演示決絕了產品感受及競品痛點。目前網絡直播的大趨勢是以交流分享為主,覆蓋生活各個方面,涵蓋了衣食住行、精神生活等類型。每個人可以把自己的經歷搬到網絡上來,並與具有相同或類似屬性的人交流分享。人人皆可參與,使得網絡直播所能傳播的內容非常豐富,同時由於具備素人或KOL等交流分享,消費者能真實地了解產品信息,破除掉搜索阻力和信息不對稱問題,可以做出「最理智的」消費決策。
網紅直播帶貨是四方共贏的模式,具備效率和長期性,其特點就是高性價比和「爆量」,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於電商平臺來說,網紅直播帶貨並沒有消耗粉絲,反而通過低價和優惠增強自身的流量能力,這也進一步決定了強者恆強的生態結構。二是網紅直播帶貨相較於測評網站,具有更強的互動性和可視化(但對於電子等標準化程度高、低佣金率的品類,網紅帶貨並沒有測評社區高效、低成本)。三是對於商家來說,低價不僅換來了銷量,也換來了新品的搜索權重,節省了可觀的營銷支出。
但是,快速發展之下,「直播帶貨」中的產品質量、售後問題、主播虛假宣傳問題、平臺數據造假問題等,不僅影響了公眾的消費體驗,也損害了商戶的利益,一些「直播帶貨」造成的「兩頭坑」事件頻頻引發輿論關注。要保證「直播到貨」模式實現長久發展,更重要的是要保障消費者權益,促進行業良性發展。首先,平臺既要完善誠信評價機制、提高準入標準,做好自律,也要引導、敦促主播在相關領域形成更強的知識儲備和專業度,做好對平臺內商家與主播的他律。其次,監管部門應加快「直播帶貨」法治化監管建設力度,提高「直播帶貨」違法成本,增強監管震懾力。對於出現假冒偽劣、侵犯智慧財產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帶貨」行為,應依法從嚴查處。還應建立和完善社會監督體系,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與監督權,保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通過多方協同共治,引導「直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生鮮電商-賈盛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