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埗獨特的區位優勢及潛力逐步凸顯。圖為梨川大橋 高埗供圖
■主動融入城區片,高埗的發展前景更廣闊 高埗供圖
東莞時間網訊 最近幾個周末,謝女士和丈夫在高埗看房子,在南城上班的她決定回家鄉高埗買房。雖然丈夫在高埗上班,謝女士的首套房卻買在南城,準備生二孩換大房時,為何選擇回高埗?不僅因為房價較低、方便父母照顧孩子、丈夫上班近,「東江梨川大橋通車了,到南城上班10來分鐘,高埗剛納入市城區片區,以後發展越來越好。」謝女士道出了很多準備到高埗投資置業的人的想法。
「納入市城區片區,是繼梨川大橋試行通車後,市委市政府給高埗的又一個大禮包,將為高埗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高埗鎮委書記嚴繼宗表示,高埗積極調整完善發展思路,在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生態環境、文化發展等方面加強對接,主動融入城區片,承接市區功能。其實,高埗早為「入城」作了準備,在去年召開的鎮第十四次黨代會上,提出「一環、三軸、五區」的城市發展戰略,提升城市品質,以產業強鎮、創新活鎮、生態美鎮、文化興鎮、民生惠鎮、法治護鎮引領發展,凝心聚力,打造市中心區「後花園」。
【戰略規劃】
「一環、三軸、五區」
主動融入大城區
讓謝女士和丈夫最終下定決心回高埗買房的,來自於今年3月31日傳出的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高埗納入市城區片區。當天,東莞召開全市園區統籌片區聯動協調發展工作推進會,把全市劃分為六大片區和14個重點發展先行區,其中,高埗被納入市城區片區。這宣告著高埗正式「入城」,圓了高埗人多年來的夙願。
在30歲的謝女士印象中,高埗融入城區的呼聲延續多年,去年底,東江梨川大橋試行通車後,高埗到市區只要5~10分鐘,她和許多高埗人一樣,第一次感覺自己一隻腳踏入城區。之前,高埗人到市區得繞道高埗大橋或者大王洲橋,費時30分鐘甚至更久。
如果說東江梨川大橋通車是高埗「入城」的重要載體和助推器,那麼把高埗納入市城區片區發展,則會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高埗三面環江,與城區僅一江之隔,融入大城區有著天然的優越基因,高埗也一直努力為「入城」做準備。
嚴繼宗說,在去年召開的鎮第十四次黨代會上提出了「一環、三軸、五區」城市發展戰略。其中,「一環」是重要組成部分,即把環鎮18公裡東江河堤打造成集休閒、娛樂、景觀於一體的生態文化長廊,與東莞將城區片區打造中心城區「三江六岸」水文章,建設現代濱水岸線發展思路不謀而合;「三軸」,即將高埗大道、莞潢路、北王路打造成展示高埗新形象的道路;「五區」,即打造休閒生活區、核心商業區、中央商務區、河岸景觀區和現代物流區。
嚴繼宗說,高埗將努力打好城市建設這第一張牌,圍繞「一環、三軸、五區」城市發展戰略,提高全鎮生態環境質量,優化人居環境,致力打造成市中心區「後花園」。
【產業發展】
高端眼鏡特色產業
推動「產業入城」
產業影響著城市的對外形象、生活環境與文化氣質,發達的產業經濟可以提升城市價值。
高埗提出實施產業提升工程,優化產業機構,通過實施「倍增計劃」、培育做強特色產業、實施創新驅動、強化招商選資、推進重點項目、優化投資營商環境等措施,推動「產業入城」。
「倍增計劃」是市政府的「一號文件」,也是高埗的「一號工程」,今年以來,高埗大力推進企業「倍增計劃」,制定鎮《實施「倍增計劃」領導掛點服務企業工作方案》,由鎮班子成員一對一到掛點企業開展走訪調研,定期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問題,助推4家市試點企業和20家鎮試點企業實現規模與效益倍增。今年1—3月,24家倍增試點企業總產值累計完成33.33億元,同比增長9.39%。其中,22家規上企業總產值33.27億元,佔全鎮工業規上總產值52.68%。
在高埗鎮第十四次黨代會上,還提出未來五年要打造「高端眼鏡特色鎮、都市休閒後花園」的戰略目標。為此,在產業發展方面,高埗將圍繞打造全球高端眼鏡產業基地目標,重點把眼鏡、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鋰電池和建陶等產業打造成為全鎮特色產業。將通過引進和培育並舉,向眼鏡產業價值鏈的兩端延伸,重點向研發設計、新材料研究等高端環節突破。規劃建設專業化眼鏡產業園區,籌備成立東莞市眼鏡行業協會,吸引更多眼鏡關聯企業落戶。
同時,高埗堅持創新驅動、強化產業引領,構建以高端先進裝備、新興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形成支柱產業集群。鼓勵陶瓷、製鞋和服裝等傳統優勢產業進行技術創新,提升產品質量效益和產品附加值。
高埗集約與創新雙輪齊轉,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加大閒置土地、廢舊廠房、分租式廠房的統籌力度,由政府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招商。
在招商引資方面,高埗以高效益、高稅收、無汙染作為準入條件,去年底以來,累計接洽項目30宗,行業涉及汽車銷售、教育、電子、智能製造等領域,項目投資額從1000萬元到18億元不等,目前已籤約落戶項目有3宗,總投資額1.2億元;已籤訂伊頓國際學校項目投資合作意向書1宗,投資總額1.5億元。大廣4S汽車城、景鴻教育、站勝智能製造、銀燕科技等項目努力推進中,個別項目有望近期籤約。高埗正幫助部分項目申報市重大項目。
其中,伊頓國際學校項目將為高埗企業外籍高管及市內優秀海歸人才解決子女讀書的後顧之憂,為高埗的營商環境加分。
為了讓營商環境法治化、國際化,高埗還堅持法治護鎮,弘揚法治文化,宣傳「三不」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即在高埗辦事不用請客送禮、不用找熟人、領導不批條子),完善服務企業制度,提升服務水平,優化投資環境。
【城市配套】 提升城市品質
建設市中心區「後花園」
高埗「入城」的好消息,讓高埗獨特的區位優勢及潛力逐步凸顯,也讓高埗人對家鄉的發展充滿信心。如何更好接受大城區輻射,如何完善基礎設施、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增強城市服務功能,更好對接大城區,是高埗一直考慮的重點。
嚴繼宗透露,目前,高埗已經完成《高埗鎮東江河堤濱水景觀概念設計方案》,並在於5月25日召開的鎮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上通過。在充分考慮城市文明特徵、城市公眾心思與審美取向、城市地域特徵,構建以水為載體的「藍與綠的城市交響樂三步曲」的景觀序列。全線總體規劃為「一帶三篇十景」,將結合高埗水資源稟賦和生態、文化優勢,打造綠堤景觀帶,建設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觀和休閒娛樂生活配套,接下來,馬上進入「一環親水綠道」建設前期工作。
隨著東江梨川大橋試行通車,高埗在抓緊升級改造對接東江梨川大橋的莞潢南路同時,啟動莞潢南路周邊用地建設,提升城市服務功能,規劃商住城市綜合體建設,增加商住、居住功能,提升全鎮中心區人氣。
根據規劃,高埗除了在中心區規劃建設城市綜合體,還將規劃建設體育公園、文廣中心大樓、展覽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幼兒園等設施,不斷增強城市服務功能。同時提升商業檔次,以新世紀頤龍灣和光大·江與城小區為聚集點,規劃布局寫字樓、購物中心和特色餐飲街,吸引更多當地、市區及周邊鎮街的市民前來消費。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中心區周邊交通網絡,加快建設頤龍路西段升級改造工程、環城路與莞潢路立交連接工程、水鄉橫向南北通道等項目。
高埗還堅持生態美鎮,優化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開展治水工程,重塑水清岸綠的水鄉風貌,打造市中心區美麗生態「後花園」。
目前高埗正全力開展治水工程,力爭到2020年建成102.8公裡截汙次支管網,鎮建成區截汙管網建設密度每平方公裡達6.3公裡,遠遠高出全市平均水平。近日,東莞在高埗召開汙水治理設施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現場觀摩會,學習高埗經驗,加快截汙管網建設,高埗將建立健全安全文明施工管理體系,抓好工程質量,為東莞治水作表率。高埗還將建設低湧村水汙染治理科普基地,宣傳水環境治理成果。
【城市名片】 法治孝義特色文化 彰顯城市魅力
高埗成為大城區的一部分後,如何提升城市魅力,吸引更多人氣?
根據自身資源優勢,高埗提出文化與旅遊業融合發展,整合自然生態、文化產業和農業資源,規劃開發農家樂體驗旅遊、工業旅遊、博物館旅遊和文化旅遊,豐富市民生活。
高埗本是一座底蘊深厚的文化之城,堅持文化興鎮戰略,把極具本土特色的大橋文化、孝義文化、紅色文化、龍舟文化、曲藝文化、陶瓷文化、茶文化和盆景文化整合成為亮麗的文化名片,進一步彰顯城市魅力。
為了弘揚孝義文化,高埗已連續舉辦四屆十大「孝義之星」評選活動、建設孝義文化公園。
「敢為人先」的高埗人有引以為傲的「三個全國第一」:全國第一座農民集資建橋、過橋收費還貸模式的高埗大橋;全國第一座鎮辦自來水廠——高埗鎮自來水廠;全國第一座建築陶瓷行業博物館——中國建築陶瓷博物館。高埗將依託這些「第一」,融合歷史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旅遊:比如充分整合高埗大橋舊址公園、東江縱隊第一支隊三龍大隊指揮部及駐軍營地舊址、東圃小學舊址等文化資源,發展文化旅遊;發揮中國建築陶瓷博物館的示範作用,整合眼鏡、熱熔膠、茶葉、鞋業等行業特色,發展工業旅遊和博物館旅遊。依託中國建築陶瓷博物館、昌興茶文化博物館、成銘熱熔膠博物館等3個博物館,高埗還創新打造東江畫院、海島羅漢松盆景園為載體的文化展館。
在高埗34.6平方公裡版圖上,有幾千畝農田。高埗提出發展都市觀光農業遊,將農田打造成以農業種植、農業觀光、生態休閒、農耕科普、農產品採摘為主的都市田園,推進特色水果休閒採摘;開發蘆鳳聯圍和漁民洲島,規劃建設低湧高新農業園盆景長廊,整合錦鯉、金錢龜等養殖場。
高埗還有冼沙魚丸、矮仔腸、臘豬頭、松糕、麻葛、大糠團等知名水鄉美食,將結合傳統龍舟節等大型節日發展美食旅遊。
河湧縱橫的高埗孕育出深厚的龍舟文化,一年一度的龍舟節已成為高埗旅遊文化新亮點。今年高埗龍舟節6月9日舉行,迎來了三年一度的龍舟扒標比賽,更有看點,高埗也將會對這次龍舟扒標賽進行現場直播,現場還有美食嘉年華,曲藝、舞蹈等文藝表演和水上摩託艇等表演,展現高埗龍舟文化和美食文化,讓大家感受高埗歷史文化和城市魅力。
【延伸閱讀】
「一環、三軸、五區」
繪就城市藍圖
「一環」:以堤為基,營造沿江特色長廊
將18公裡東江河堤打造成集休閒、娛樂、景觀於一體的生態文化長廊。注重文化內涵,突出高埗大橋、自來水廠、中國建築陶瓷博物館三個「全國第一」的歷史價值,打造成「敢為人先」的東莞精神發祥地、愛國愛鄉教育基地、旅遊休閒參觀地。注重功能配套,建設高標準環鎮道路、單車綠道、東江水遊泳池、濱水休閒棧道、綠化景觀。
「三軸」:以道為先,提升城市新形象
將高埗大道、莞潢路、北王路打造成展示城市新形象的道路。重點將莞潢南路升級改造成為高埗鎮迎賓大道,選擇適當位置,設置城市雕塑與小品,深入挖掘龍舟文化、東江文化、孝義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反映高埗人文的歷史內涵,使迎賓大道成為「景觀畫卷」「文化走廊」,塑造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現代化風貌的城市新形象。
「五區」:以人為本,提升商業消費環境
將振興路以東、頤龍路以南、北王路以西、沿江南路以北片區打造為休閒生活區;將振興路以東、三塘路以南、高埗大道以西、頤龍路以北片區打造為核心商業區;將高埗大道以東、高龍路以南、北王路以西、頤龍路以北片區打造為集商務辦公、高尚住宅、文化創意、研發中心、總部經濟為一體的中央商務區;將掛影洲圍中心湧沿線打造為河岸景觀區;將北王路以東、三塘路以南、與石碣鎮界以西、頤龍路以北片區打造為現代物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