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越來越整潔,綠化越來越漂亮,環境越來越優美……這些年來,高埗鎮的變化真是翻天覆地。」高埗鎮歐鄧村村民熊先生走在高埗大道上,欣賞著眼前的美景,心裡洋溢著歡樂。
高埗鎮是一片神奇的熱土,在全國首創農民集資、過橋收費還貸模式;創辦全國第一座鎮辦自來水廠——高埗鎮自來水廠;創立東莞第一家「國」字號博物館——中國建築陶瓷博物館。改革開放以來,高埗鎮全鎮上下勇於探索,大膽創新,開創了「三個第一」。
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高埗鎮,先後斬獲「國家衛生鎮」「省文明鎮」「省教育強鎮」「省生態鄉鎮」等榮譽稱號。日前,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召開,高埗鎮再添金字招牌——榮獲「全國文明鎮」榮譽稱號。以創建「全國文明鎮」為抓手,高埗鎮近年來狠抓城市品質提升、公共服務供給、創新社會治理、社會文明程度四個關鍵環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成功實現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雙豐收」。
■以創建「全國文明鎮」為抓手,高埗鎮成功實現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雙豐收」
城市品質提升
人居環境「打擂臺」,美麗新村入畫來
走進冼沙村,一幅全新的鄉村畫卷沿著冼沙村一條條河湧水網緩緩展開。此前的黑臭水體經過清淤美化,變成了一條穿村而過的「綠絲帶」,一叢叢鮮綠的美人蕉點綴在嶄新的步道兩旁。以水融匯,貫通連接了各村小組的鄉裡情,還村民一個碧水藍天的宜居環境。
「以前,我們村內河湧沿線沒有護欄,河堤土質疏鬆,很容易發生落水事故。今年,借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之機,加固河堤,解決了村居的一塊『心病』。現在河堤還鋪設草皮、種上行道樹,營造好『一河兩岸』景觀帶。」冼沙村村民對人居環境的提升深有體會。
冼沙村的變化得益於近年來高埗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擂臺賽」。據了解,自2019年起,高埗鎮為了鼓勵各村(社區)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鎮委鎮政府開創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擂臺賽」的新賽制,通過創新思維,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突出傳承鄉愁、挖掘特色、突出亮點,打造亮麗風景,持續擦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巡迴示範村現場會品牌。
今年,高埗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擂臺賽」推出2.0版,不少村的特色亮點就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展示,如護安圍村以「孝」立村聚民心,以鄉風文明建設為切入點,將孝義理念融入日常生產生活。草墩村突出村規民約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的關鍵作用,制定了「草墩村十文明」文明公約,為建立環境整治長效管理機制探索出具有鄉土味的新路子。上江城村作為「文化興鎮」「孝義高埗」的踐行者,利用豐富的紅色資源,整合紅色元素,將傳承好紅色基因、發揚好紅色傳統、利用好紅色資源的理念貫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始終……各村(社區)的創新做法有效地提升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內涵,精神文明建設穩步提升。
城市精細化管理
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水平提升
走在高埗鎮的公園裡、道路旁,設施完善,乾淨整潔;大街小巷、社區院落,停車規範,交通有序;主幹道路,橋梁護欄,提升改造,文明亮麗,一個個嶄新的公益廣告牌,讓人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著文明的氣息……每一個細微之處,都彰顯著文明的力量。
今年來,高埗鎮以創建「全國文明鎮」為契機,通過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多措並舉補齊短板,推動城市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據了解,今年,高埗鎮投入6億元,用於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涵蓋道路交通升級改造,配套城市基礎設施、市容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水資源整治,開展生態環境「三大攻堅戰」,「三江六岸」、特色精品村、美麗宜居村等規劃建設,「一環親水綠道」、大數據科創文化大樓、城市歷史博物館、「博物館文化之鄉」,鎮、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中心以及足球場、網球場、籃球場等建設。
路域環境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是評判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標準之一。自去年以來,高埗鎮每月10日組織開展一次全鎮「潔淨城市活動日」活動,通過對主次幹道、背街小巷、公園廣場等清掃衝洗消毒,引導市民自覺愛護環境衛生、保護環境,把「潔淨城市」活動轉化為市民群眾的自覺行為。同時,號召全鎮各村(社區)結合轄區實際,動員黨員幹部、企業員工、村民以及志願者等開展清掃保潔活動,對轄區道路、市場等場所進行全面清掃保潔。
為解決鎮內停車泊位周轉率、車輛停放秩序問題,高埗鎮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加強道路交通設施建設管理。一方面增加了12200餘個停車位,有效緩解市民停車難問題,並以解決影響鎮中心區道路交通秩序突出問題為切入點,加強道路交通秩序綜合整治;另一方面則抓拍處理違停車輛,並及時清走「殭屍」車輛,避免佔用公共資源影響城市美觀,做到文明創建和行駛安全教育兩手抓。
如今,在高埗鎮的街頭巷尾,「文明停車,車頭向外」,文明停車的指示牌隨處可見。停放在街道兩邊的機動車輛,車頭一致朝行駛方向對齊,整齊劃一,既美觀大方又方便駛出車道。
除此之外,高埗鎮還對轄區內違章設置的各類橫幅廣告,破損、殘舊的戶外廣告牌等進行全面整治。在清拆過程中,執法人員還注重加強宣傳力度,對違章設置橫幅廣告的商家進行批評教育,宣講相關戶外廣告設置的法律法規,並告知各商戶不得擅自懸掛橫幅廣告,共同維護高埗鎮形象。
高埗鎮相關工作人員秉著邊拆、邊教、邊宣傳的理念,引導市民共同維護高埗鎮形象起到了顯著成效。截至9月25日,累計糾正亂擺賣行為1.9萬多宗,露天燒烤、焚燒行為243宗,清理亂拉掛橫幅、晾曬衣服2025處,垃圾聚集點、衛生死角2.2萬多處,處理生活垃圾6.2萬多噸。
社會文明程度
孝義文化春風化雨育人心
在高埗鎮護安圍村,說起10月11日的老人節,村民都豎起大拇指:「這個活動舉辦了7年,隔壁村的村民都羨慕我們村的老人。」「老人家都盼著到60歲能參加。」「村裡最盛大的聚會,老人們一起聚餐、看大戲,好開心。」
據了解,高埗鎮護安圍村每年舉辦老人節,開設百叟宴,共有1800多人次老人享受這一紅利。慷慨解囊盡孝心的村民和企業越來越多,7年中共收到近300人次80多萬元捐款,支持企業從第一年的18家增至現在的30多家。
事實上,護安圍村的敬老之風早已有之:如每個月給60歲以上的老人發放慰問金;給老人購買意外險;中秋春節,村委會和企業都看望慰問老人……在很多村民看來,村委會以孝立村,關愛老人的義舉,不僅溫暖了老人的心,還吸引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支持活動,凝聚了民心,營造團結和諧的氛圍。
護安圍村敬老之風只是高埗鎮「文化興鎮」的一個縮影,從2010年起,每兩年開展一屆「孝義之星」評選活動,大力宣傳「道德模範」「東莞好人」「孝義之星」標杆典型,講好英雄故事,今年結合「一環親水綠道」規劃建設,打造「孝義文化公園」(江濱廣場),大力建設「孝義之城」,以文化的力量春風化雨育人心,形成全民創建文明鎮的氛圍,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形成人人崇尚孝老愛親、扶危濟困、見義勇為、愛崗敬業的濃厚氛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友善」「文明」理念,助力東莞打造「友善之城」。
文字:張喜林
攝影:通訊員 李淦斌
編輯:唐嘉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