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漫步在馬龍區納章鎮竹園村水塘邊的紅色瀝青步道上,輕風拂面,柳條搖曳,一棟棟依山而建的青瓦白牆房屋格外醒目,水清、樹綠、花紅、路潔,一幅山村美景入眼來。
2020年11月20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同日,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名單公布,馬龍區納章鎮竹園村榜上有名。
竹園村隸屬馬龍區納章鎮,轄9個村民小組,國土面積18.48平方公裡,耕地面積4774畝,有農戶903戶,人口3789人。
該村曾獲「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國家森林鄉村」 「省級文明村」等殊榮。
整治環境衛生,建設美麗鄉村
該村綜合整治環境衛生,大力提升人居環境,讓群眾在參與中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
將庭院周圍環境衛生進行分解,各家各戶自行負責庭院周圍垃圾、廢棄物等的清除,負責衛生清掃保潔,制止亂吐、亂扔、亂倒等不文明行為,自覺執行垃圾袋裝要求。村組幹部及扶貧工作隊員掛聯村民小組,通過衛生包保到戶、到人,激發村民愛護環境衛生的自覺性和參與環境衛生整治的主動性。通過整治,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農戶對自家門前屋後亂停亂放、打場晾曬、私拉亂掛、私搭亂建等擾亂村莊社會秩序、妨礙村莊規劃的行為及時制止,通過教育引導規範村內秩序,形成規劃統一、文明禮讓、秩序井然的村莊環境。
引導農戶管護好路燈、垃圾桶、路牌等公共設施設備,及時制止或報告侵佔、損壞、擅自拆除、挪用公共設施等行為,努力形成門前設施有人管、設備故障有人修的管理長效機制。
實施「糞堆、柴堆、垃圾堆」綜合治理,清理村莊範圍內的畜禽糞堆,規範處置,鼓勵還田進行資源化利用。清除影響村莊景觀的柴堆,做到柴堆、煤堆進院,堆放整齊,不影響村容村貌。規整院內堆放雜物,做到房內院落整齊清潔。清除村內道路上、房前屋後、村莊周邊的垃圾堆,做到及時清運、集中處理。村內垃圾隨處亂扔、亂倒、亂堆的現象得到有效治理。
規範村民行為, 培育良好村風
竹園村移風易俗,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弘揚優良傳統,提高群眾文明綜合素質。
根據村莊建設發展需要,及時組織召開村民大會,按照節約、廉潔、適用的原則對不合時宜的村規民約進行重新修訂完善,規範群眾行為,促進移風易俗各項規章制度順利實行。
對歪風陋習以及部分貧困群眾存在的「等、靠、要」思想,採取批評、教育、思想感化等措施進行正面引導。召開村組會議,精心構築集「教育培訓、文化娛樂、民主議事及紅白事操辦」為一體的鄉風文明建設載體,對群眾進行感恩教育,傳遞正能量,促進群眾思想觀念轉變。
對亂丟垃圾、隨地吐痰、亂塗亂畫、不贍養老人等不文明行為在村組公開欄上進行曝光,針對性開展批評教育。開展評選「好媳婦」「好兒女」「好妯娌」及身邊好人選樹活動,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濃厚上進氛圍,引導群眾積極向上、文明生活。
倡導文明風尚,激活發展動力
竹園村紮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推動全村環境面貌、居民素質、文明形象持續提升。
竹園村黨總支嚴格落實「三會一課」、黨務公開等制度,經常性開展黨性教育、志願服務、送溫暖獻愛心、民情懇談等活動。建立黨組織建設、黨員定期培訓、黨員主題日活動等制度,健全以村民自治章程為核心的村規民約、重大決策、環境衛生、土地徵用、建房審批等一系列制度。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廣泛徵求村民意見和建議,把集體智慧、群眾力量貫穿到幹事創業謀發展的全過程,形成「會前廣交流、會中勤討論、會後抓落實」的工作氛圍。
以黨總支為核心,各黨支部之間建立起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聯動機制,組織全體黨員全面學習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充分發揮村幹部「關鍵少數」的引領作用。形成上行下效、整體聯動的帶動效應,推動黨員群眾政治素質有提升、思想作風有轉變、履行義務更紮實、工作業績更突出、服務群眾更周到。
各自然村成立志願服務隊、文藝演出隊,把愛國守法、熱心公益、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移風易俗等作為宣傳教育的主要內容,大力弘揚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乾事創業活力。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體育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提升群眾文明素質,促進文明鄉村創建。
曲靖日報記者劉成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