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繞閩東 畲歌傳萬裡

2020-12-25 農民日報

畲,意為刀耕火種。歷史上,由於頻繁遷徙,畲族自稱「山哈」,意為大山的客人。1000多年來,這個南方遊耕民族從廣東潮州鳳凰山一路到福建、浙江等地,傍山結茅,沿坡而居,耕耘於河谷間,卻始終找不到幸福生活安放之處。

福建寧德,是我國最大的畲族聚居區,集中了全國1/4的畲民。這個古老的民族過得怎麼樣,他們能與全國人民一道邁進全面小康社會嗎?日前,記者走進寧德多個畲族村,一探畲民生活的華麗嬗變。

搬,開啟新生

舊時寧德畲民,「門前萬丈深,門後萬丈壁,三餐食番薯,遮體破衣裳」。67歲的退伍老兵雷增喜出生在福鼎硤門畲族鄉柏洋山溝溝裡的茅草棚裡,走到中心村需要一整天時間。2000年底,作為第一批造福工程受益戶,他們家下山搬遷到柏洋永和新村的小樓裡。雷增喜也有了一份新工作——村幼兒園保安。如今,一家人齊努力,家庭年收入能到十五六萬元。

在永和新村,像雷增喜一樣從高山搬遷下來的有100多戶。村裡畲漢一家親,晚飯過後,喇叭一響,大家一起跳廣場舞。

有的搬遷戶是主動告別辛酸過往,有的卻夾雜著傷與痛、血和淚。1987年9月11日凌晨,蕉城區九仙村遭遇了特大暴雨襲擊並發生山崩,5座民房被亂石埋沒,31人死於突如其來的泥石流。「那時我只有6歲,家中15口人只活下來5個人。」如今,已39歲的鐘奶恩提及這段過往,語氣中仍透著悲傷。

家園被毀、缺衣少食,九仙村的受災村民只得暫居在臨時安置點,後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7戶受災村民共19人在九仙新村的3座新居安了家。2017年,衢寧鐵路寧德段建設需要徵用九仙新村的土地,政府又在附近新建九仙花苑現代小區,包括134棟低層獨院式住宅,每棟3層,每層高3米,安置群眾103戶,約420人。

鍾奶恩又要搬家了,這次是「喜遷新居」。從山上的土坯房,到高鐵旁的新房子,通過一場跨越30餘載的扶貧接力,古老的九仙畲族村實現了華麗嬗變。

在新居的建築立面和鄉村文化振興館的外牆上,一隻五彩斑斕的鳳凰展翅飛翔,這是畲族的圖騰,也是寧德畲民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精神的寫照。

茶,香飄畲村

與山相伴,自古畲族和茶是分不開的。

畲民李照鐵的一天從凌晨4點開始,採茶、除草、曬茶、制茶,哪個也馬虎不得,忙得不得歇。李照鐵乳名阿鐵。他皮膚黝黑,手腳麻利,在蒸籠一樣的制茶間,手不斷地摩挲著捲曲的茶葉,小心地捏起一片放進嘴裡嘗嘗。汗滴到眼睛裡,也顧不上擦。他相信「茶都是要『養』的,『養』好了,香氣自然就會出來了。」

迫於生計,阿鐵15歲就跑去內蒙古打工,奔波十幾年才攢下3萬元錢,2011年回到老家幹起了畲民的老本行——種茶。在有著「白茶故裡」之稱的福鼎方家山村,阿鐵的「荒野白茶」一年就能為這個家賺回十幾萬元。「折騰慣了」的他,又籌款100多萬元建起了現在這個集食宿和制茶於一體的新房。

因茶結緣的除了事業,還有愛情。妻子吳冒花來自貴州苗鄉,因為「都好這一口茶」,她成了阿鐵的好幫手。43歲的阿鐵,終於在過了不惑之年後成家立業,心踏實下來。

吳冒花說:「自然生長的茶葉,有的被蟲子咬過,葉片上有不規則的小洞。」阿鐵指著清明節採的牡丹茶,眼眸裡閃著光,告訴記者:「大小都不均勻,跟著太陽走,有靈性一樣,清涼解毒。」葉片在白色微透的茶杯中漸次四散開來,翻滾跳躍。在追求快和精緻的時下,這一口荒野上的慢茶讓畲民阿鐵品到了小康生活的甜。

對自然品質有同樣偏好的還有同村的畲山茗韻茶業公司董事長藍春鋒。在他眼裡,茶是畲山通往外面的媒介。他帶動五六十戶農民一起種了300多畝茶園,一畝茶園純收入8000元到1萬元。

方家山一帶平均海拔600米左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雲霧較多,晝夜溫差大,茶葉品質好。村裡26家茶企組成「福鼎市方家山畲寨生態白茶專業合作聯社」,茶園面積2300多畝,還建了閩東畲族茶文化展陳館和方家山畲歌傳習所,通過舉辦茶文化研討會、喊山祭茶典禮、鬥茶賽,讓神奇而悠久的畲茶重煥光彩。

歌,唱響未來

「三月三」是畲民們最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畲民會採集烏捻葉,和糯米一起煮成烏米飯,編蓑衣,織彩帶,對唱畲歌。在畲民眼裡,「你可以忘姓但不能忘掉自己的母語。」畲歌是畲族文化的「活化石」,通過口口相傳,把民俗禮儀傳承下來。同為畲族,不同地方的山歌曲調不同。過節也有差異,赤溪過「四月四」的鳳凰節,福鼎過「二月二」。

近年來,畲歌也從民族和家族的一種溝通方式逐漸變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演出曲目,在畲族特色節日期間,村裡的農副產品會銷售一空,「農旅結合」成為很多畲族村落的致富妙招。

白雲山下的福安虎頭村種植著1600畝被譽為「穆陽仙桃」「閩東珍果」的水蜜桃,每年開花期,這裡會舉辦畲鄉桃花節、畲歌會,採摘期舉辦採摘節、鬥桃賽,春賞桃花夏摘桃、秋嘗桃膠冬品酒成為當地特色。

「2016年,歌手騰格爾來到我們的桃花節,一天就吸引10萬人次前來,高速路都堵得水洩不通。」虎頭村黨支部書記吳樹燦神情裡滿是自豪。2019年虎頭村遊客突破70多萬人次,旅遊收入300多萬元,帶動農特產品銷售1000多萬元。「你們做客來家裡,我們畲民歡迎你,打開前門摘橘子,打開後門摘蜜桃……」興頭上,吳樹燦還亮了兩嗓子。

在「中國扶貧第一村」赤溪村的鳳凰節上,遊客們帶走的不僅有餈粑、畲粽、烏米飯等畲族特色小吃,還有巾幗創業社的婦女們手繪的鵝卵石作品。2019年,在福鼎市婦聯及寧德市鴻愛慈善會「陳橋鴻愛社工團隊」的指導培訓下,38歲的村委會副主任鍾麗眉組織婦女開設鵝卵石手工家庭作坊,在石頭上用顏料繪製「畲」「鳳凰」「滴水穿石」等字樣。鵝卵石記錄了村民由窮及富的變化,也凝結著畲族婦女對未來生活的期盼。

印有「畲」字的茶杯、背包、手機殼,畲族女性的彩帶、「鳳凰裝」……寧德的畲民們把民族傳統工藝、文化記憶和故事傳說融入到文創產品中,通過遊客帶往大江南北。

畲歌傳萬裡,彩帶寄柔情。寧德20萬畲民用勤勞和智慧建起一座座鱗次櫛比的小樓,開闢一壟壟整齊的茶園,唱響一首首回味無窮的畲歌,向著美好的小康生活闊步前行……

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朱瑞 韓超 蔡茂楷

監製:王澎;編輯:裴遜琦

相關焦點

  • 霞浦旅行|走進閩東畲族第一村
    3️⃣除了美麗的風景,霞浦還是閩東畲族的聚集地,跟著我的腳步走進半月裡村。這個被譽為「畲族歷史文化名村」的半月裡,位於霞浦縣溪南鎮白露坑行政村,是畲族聚居的村莊。4️⃣村莊東望玉兔山,與白露坑村有一山之隔,背靠狀如彎月的彌勒山山麓,南臨雙福橋水庫。村莊正如它的名字一般,美好又富有詩意,「半月裡」山環水繞,鍾靈毓秀,形如半月;5️⃣村中環境古樸而靜謐,至今仍保存多座完好的古宅和畲族古蹟。
  • 「山哈」寫了70本歌詞傳承無譜畲歌
    2017-11-23 16:1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雷淑君 光林 記者 項捷美麗的畲族姑娘11月22日,高亢悠長的山歌聲劃破了深秋清晨的薄霧,傳向遠方。陰雨濛濛,在畲鄉景寧惠明寺村,200多位畲歌愛好和傳承者聚集在這裡,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歌唱著畲族起源、歷史傳說、時代變遷和生活變化。可愛的畲族小姑娘畲族山歌作為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曾在畲族人中代代傳唱,但隨著畲漢聯姻和城鎮化的發展,唱山歌的民俗漸漸被淡化。如今,就連會講畲族話的孩子也越來越少,會唱畲歌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 閩東畲族歷史文化名村,山環水繞,鍾靈毓秀,被譽為畲族第一村
    除了美麗的風景,霞浦還是閩東村莊正如它的名字一般,美好又富有詩意,「半月裡」山環水繞,鍾靈毓秀,形如半月;村中環境古樸而靜謐,至今仍保存多座完好的古宅和畲族古蹟。這裡是福建畲族延綿發展的縮影,數百年如白駒過隙,匆匆逝去。青磚老屋歷經風霜、古臺舊戲畲歌新曲,雷氏傳奇演繹如夢時光。
  • 非遺文化 | 畲山話茶事
    《茶經》問世於唐·建中元年(780年),而根據浙江景寧畲族調查記載:「唐·永泰二年丙午(766年),即有雷姓畲民從福建的福州羅源縣十八都蘇坑境南坑遷往浙江處州青田縣一帶山區,砍伐山林,開墾田園」,種植茶樹,已有1200多年歷史。閩東福安(坦洋工夫茶的產地)縣誌也載:這裡在唐代就開始種茶,並有「比屋皆飲」之風。
  • 學畲語唱畲歌,傳承潮州畲族文化
    畲語、畲歌作為載體,對畲族文化的傳承發揚起著重要作用。日前,潮安區委統戰部、潮安區文廣旅體局和潮州畲族文化促進會聯合在潮安區畲族聚居地——文祠鎮李工坑村舉辦畲語畲歌培訓班。培訓中,授課老師從最簡單常用的畲族用語入手,就畲語的基本特點、基本發音、拼寫拼讀規則、會話及畲歌的基本知識、歌詞短句、演唱技巧、對歌要領等內容進行講解。畲族村民:培養孩子說畲語、畲歌,一些鄉村不會說的,要通過培訓的形式,以家長帶動,來促進大家都會說,而且要會唱畲歌。
  • 泰順:好一場畲歌盛宴!第二屆畲族文化旅遊節打造文旅品牌,助推鄉村...
    上午9點30分,在眾人的翹首以盼中,畲族舞龍隊表演拉開了文化旅遊節的序幕,隨後原生態畲歌獨唱、畲歌對唱,以及畲民表演的舞蹈、雙簧、小品等節目輪番上演。800多位外地遊客慕名前來,他們被畲鄉人民的熱情與濃厚的畲族文化氛圍感染,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遊客:非常好看,很精彩,雖然聽不懂畲語,但是很好聽。
  • 「山哈」入閩東 踏著拓荒腳步與美麗傳說而來
    明萬曆年間的《福安縣誌》就記載:早在明嘉靖年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圍攻福安縣城時,地方當局即「招畲人協戰」。還有文獻記載,抗清名將劉中藻在清順治二年(1645年)受命「巡撫金衢,團練僚民」,僚民就是畲族人。劉中藻起兵的大本營就駐紮在畲族聚居的福安縣周圍的穆陽坂中和城陽一帶山區。
  • 泰順小鎮故事|彭溪玉塔村:品黃湯聽畲歌看古董
    玉塔村確實是一個有特色的村寨,畲族人口佔98%,當地又以黃湯茶葉聞名,被譽為「茶鄉畲寨」。梔子花開的時節,記者走訪玉塔村時,發現這裡不僅茶葉有名,當地原生態的畲族山歌也是美名遠揚。這裡還是北宋古窯址保護區及氡泉景區自然保護區,有古橋、古井等,是一個知名的古村。現在,記者帶你去聽畲歌、品黃湯、看古董。
  • 吃上生態飯走上小康路 一曲畲歌「唱」出浙南畲鄉蝶變
    談及如今的幸福日子,浙西南八旬畲民藍陳啟深有感觸,從吃不飽穿不暖到衣食不愁,從「晴天身上一身土,晚上一抹黑」到出門水泥路、晚上景觀燈通明……如今,身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她,用畲族歌曲唱出小康生活,為全面小康之路增添了動人音符。年輕時的藍陳啟。受訪者提供  背倚青山,面朝清流,走進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雙後崗村,可以看到滿目翠色,民舍隱隱,廊橋靈動。
  • 「林公文化傳四海,家規家範澤萬家」
    為促進畲漢融合、構建雅族村落,林祖亙立下家範10篇,訓誡閩東地區680個村落的畲漢百姓銘記忠義和平、和諧融合、守正勵志。從周寧縣城驅車45公裡來到杉洋村,筆者一行參觀了杉洋村明清民居及祠堂、眾廳、書院、私塾、民俗文物等畲漢民族融合的歷史積澱、鄉規民約和文化景觀。
  • 情韻茶香 麗水松陽
    松陰溪帶繞茶山,黃倉清明上河園。疑似如歸何能爾?心暢相依茶相伴。青石小弄臺門深,烏瓦粉簷廊相延。茶香逗引鯉跳尾,嫩尖生樹鶯雛甜。石筍仙蹤陸機印,雙重積雪大松山。桂子荷花芳麗水,湖鏡倒映山翠嵐。仕女行船畫中遊,夾岸綿茶綠生煙。綠茶荷花芳麗水,湖鏡倒映山茶箭。
  • 畲風撲面美食香!這個藏於山中的畲家寨,看了就想出發!(二)
    「畲山無園不種茶」、「園裡無茶不成屋,山上無茶不成村」。看窗外雲霧淼淼,品茗茶香悠悠,愜意快哉!"逗歌"是畲族的有趣習俗。當雙方都有意唱歌時,就會到特定場所進行對歌。歌曲內容包括生產、喜慶、交友、戀愛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 霞浦水門,茶韻滿畲鄉
    林尹/文畲鄉採春茶誰能想到,依山傍海、氣候溫潤的霞浦 畲鄉水門,竟是因為早年缺水嚴重,而改了 個帶「水」的名字。如今的水門,茶 山蔥蘢、茶香縈繞,「山哈」人用勤勞的雙手, 將紅土地變得豐美富饒,成為了霞浦的「綠 色寶庫」。人均一畝茶 「草崗」變「茶崗」茶崗村新貌 水門鄉供圖雨潤青山皆吐綠,風吹茶嶺盡飄香。
  • 雷建銀:唱畲歌成大王 抓劫匪當大俠
    資料圖 在羅源縣起步鎮庭洋坂村,有這樣一位「畲歌大王」:7歲開始學唱,15歲會唱百首畲歌,10多年來致力於畲歌傳承。他就是省級非遺項目羅源畲族山歌傳承人雷建銀。
  • 【萬裡茶道集結賽】湖北:漫步幽幽古巷,攜一脈茶香尋味靈秀荊楚
    荊楚網客戶端一荊楚網消息(記者黃康 通訊員 施夢羽)一片承沐風露霜華的新綠芽葉,穿越萬裡凝結了茶香靈韻;一條刻盡滄桑轍痕的青石板街,古樸瓦礫映現出歲月斑駁;一段鼎盛昌華似錦的城市記憶,車船沓來見證著時代風雲。漫遊荊楚,嘆神州中南寶地,如明珠落於江漢。
  • 抖音晴空萬裡是什麼歌 晴空萬裡歌詞是怎樣的
    而抖音短視頻在傳播的過程中也帶火了許多老歌曲,小夥伴們,你們近日在微信朋友圈是不是被晴空萬裡四個字刷爆了呢,可你們知道晴空萬裡是哪首歌裡的歌詞嗎?跟小編一起了解下吧。晴空萬裡的現場晴空萬裡是歌曲答案中的歌詞,是由楊坤和郭採潔在2014年的春晚共同演唱的。
  • 福州的畲山水景區
    位於福州的畲山水景區,每年吸引大量的江浙滬遊客,來過這的遊客都說比九寨溝還要美,而且門票和吃住都便宜。這樣的美景在國內已經不多見了,找個假期去看看這裡的水為何那麼的綠。身處聖地心曠神怡、告別美景後魂牽夢縈的如夢卻真的地方。一鏡湖水映山色、滿目仙境醉清風。
  • 2020萬裡茶道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一條茶道連南北,一縷茶香飄萬裡
    展茶香靈秀的水墨長卷,尋萬裡茶道的壯闊詩意。11月15日至11月27日,「赤壁青磚茶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ACSC)——萬裡茶道(中國段)」集結賽,從「萬裡茶道」起點福建武夷山市開始,至中國段的終點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結束,途經8省(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23市/縣,總裡程約3345公裡。
  • 純淨資溪神秘畲鄉|2020資溪第六屆畲族民俗文化節來啦
    華麗的畲族服飾、新穎的本土習俗以及一關又一關的挑戰,都是畲族婚禮上的亮點,闖過重重關卡,新郎才得以娶到新娘,對歌、拜堂、喝酒……遊戲與民俗相結合,傳統而又不失趣味。參加一場畲族婚禮,一起沾沾濃濃的喜氣,感受畲族人獨有的浪漫。·竹竿舞互動展演靈巧歡樂的竹竿舞,用數根纖長的竹竿敲打出一整日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