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共青團發文《這,就是潮汕》,根據文中所述:潮汕,史稱潮州八邑,含潮州、汕頭、揭陽、汕尾等市。
一直以來,人們總是有意無意的將汕尾歸納到潮汕地區,無論官方還是民間的。從官方上,廣東分為三大民系,即廣府民系、客家民系、潮汕民系,可見廣東政府官方機構還是將汕尾列入潮汕民系。在民間呢,大家對於汕尾的歸屬更多的是一種困惑。汕頭和汕尾,光看名字就自動把汕尾納入了潮汕的版圖之中,認為帶「汕」字的肯定就是潮汕,更何況汕尾還曾隸屬汕頭地區管轄呢!而事實上,汕頭和汕尾僅是首字一樣,就好像惠來與惠東、陽山與陽春等,本身並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卻讓許多人產生誤解。
現今的汕尾人是西晉「永嘉之亂」和中唐「安史之亂」南遷的部分中原河洛人,以及福建南遷的福佬人,但遷徙晚於潮汕移民且是從福建沿海直接遷入,嚴格來說不是一個民系。因此汕尾話也被稱為「鶴佬話或福佬話」,口音上比潮汕話更接近於閩南話。除了閩南語系的福佬話和客家話(海陸豐腔)外,汕尾還有不少潮汕所沒有的方言。。。軍話、白話、佔米話、畲語等。可見,汕尾的人口構成和語言成份遠比潮汕三市複雜。我們可以把潮汕與汕尾,看作源自閩南的兩個分支,歷史上既屬同源,在文化、習俗、語言上,大體是相同的。但由於兩地又各自相對獨立,人口構成不盡相同,因此也存在不少差異,汕尾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只是一直被忽略了。
對於汕尾的歸屬,也是各說各的。有的今天說汕尾是潮汕,明天又說汕尾不屬潮汕,讓人無所適從。汕尾是否屬於潮汕,一直被大家爭議,地域劃分、歷史淵源、語言文化等都只是論證的一部分,更重要是自己的情感歸屬。雖然有著相似的風俗習慣,但長久以來缺乏歸屬感,大多數汕尾人拒絕將汕尾歸屬於潮汕,還明確表示自己是海陸豐人,都以自己作為一個海陸豐人而自豪;也有些人說海陸豐以前屬惠州府的,根本就不是什麼潮汕人;但極少數汕尾人對於潮汕持著不拒絕也不認同的態度,還補充一句「我們是汕尾的」。
汕尾屬不屬潮汕的爭論,很大原因是歷史上行政區域的不斷變動造成的,可以說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一直在「割來割去」,導致認知上的紊亂。汕尾只有在1958年至1983年的短短25年隸屬汕頭地區管轄,相對於長達上千年隸屬惠州府比起來,在歷史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但就是這短短的25年,讓汕尾的歸屬爭議了30年。
最後強烈告訴你們,
汕尾真的不屬於潮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