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醫療優勢,不讓村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黔東南州中醫醫院...

2020-12-12 天眼新聞

6月3日晚,黔東南州中醫醫院派駐榕江縣塔石鄉黨細村第一書記潘士倫照例開展入戶走訪工作。當他來到村民楊某科家時,發現楊某科夫婦正在為籌錢的事發愁,原來,楊某科的兒子楊某林在廣州身患重病,急需20萬元手術費,如果沒有湊足,當地醫院無法做手術,將會危及楊某林生命。

潘士倫馬上和該醫院聯繫並詳細了解了楊某林的病情,得知楊某林身患腦動脈瘤,且動脈瘤已經破裂,已不能站立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並伴有昏迷症狀,需持續吸氧維持生命。

雖然楊某科夫婦已經想盡辦法,但仍舊無法湊足20萬元手術費,他們含著眼淚跟潘士倫說:「我們已經決定放棄治療,家裡確實太困難了,沒有辦法湊出這麼多錢來給兒子治病」。

楊某林已婚,育有兩名子女,四口之家,如果得不到妥善治療,將會導致因病返貧。

楊某林(左)在州中醫院住院治療

潘士倫立即向黔東南州中醫醫院黨委書記郭偉偉匯報了楊某林的病情和家裡的情況,郭偉偉迅速作出決定:「醫院提供擔保,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幫助患者減輕經濟負擔,安心治療,一定不能讓該戶因病返貧。」

根據院領導指示,潘士倫立刻聯繫了正在廣州住院的楊某林妻子,把醫院領導的關心關愛傳達給楊某林,讓他重新樹立起了治療的信心。

通過雙方醫院周密安排,楊某林從廣州轉至凱裡州中醫醫院神經內科治療。

在近一個月的住院治療期間,醫院多次組織多學科專家會診,充分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優勢,使楊某林的病情進一步好轉。通過配合針灸、康復治療,現楊某林已治癒出院。

自2019年10月幫扶黨細村以來,黔中醫院切實履行好主體責任,把黨細村幫扶工作作為醫院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累計幫扶資金20萬元,物資7.1萬元。醫院充分發揮醫療優勢,多次派志願醫療服務隊到村開展義診,積極救助重病村民,不讓一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錢仕豪

編輯 石含開

編審 沈安永

相關焦點

  • 羅城構築因病致貧返貧防線
    本報河池訊 (記者/廖慶凌 通訊員/韋如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鎮長春村盧某患有罕見的「馬德龍病」,河池市第一人民醫院為他切除了2.5公斤腫塊,盧某近日康復出院。2014年,貧困戶盧某頸部長出腫物,他到當地多家醫療機構就診,均無法確診。
  • 湖北省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宜昌市舉辦新聞發布會 付蓓蓓 攝中新網宜昌12月11日電 (記者 郭曉瑩)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塗遠超12月11日在宜昌市表示,截至2020年11月底,湖北省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貧困地區居民健康素養提升至18.1%
  • 代表說丨戴立忠:推動肝病早診早治 防止因病致貧返貧
    紅網時刻3月10日訊(記者 易添麒 劉娜)國務院扶貧辦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佔比達44.1%,在部分深度貧困縣甚至超過60%。圍繞健康扶貧的主題,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工商聯副主席、湖南聖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立忠曾持續發聲,呼籲儘快建立感染性疾病相關癌症防診治體系。
  • 邢臺實行「一幫兩免三減」政策 破解因病致貧返貧難題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王永晨 通訊員安獻民)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邢臺市高度重視群眾因病致貧返貧問題。按照健康扶貧脫貧的總體要求,該市衛生計生系統經過充分調查研究,科學制定了健康扶貧實施方案,完善了以「一幫兩免三減」為核心內容的脫貧政策體系,將資金、物力、人力等各方資源最大限度地向貧困戶傾斜,走出了一條具有邢臺特色的衛生計生健康扶貧新路子。
  • 兜底因病返貧 陽光人壽為山區群眾築牢健康「保障網」
    來源:金融界網站12月11日,雲南省楚雄州武定縣貓街鎮百子村、五拃甸村住院費用補充醫療保險捐贈儀式在雲南百子村舉行。在捐贈儀式上,陽光人壽雲南分公司宣布,將連續兩年向這兩個村的建檔立卡戶及貧困邊緣戶的每位家庭成員捐贈10萬元住院費用補充醫療保險保障。這份醫療保障計劃每年總保額高達1.39億元,覆蓋了357戶,共有1391位居民受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 湖北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全部脫貧,今年已投入197.7億元建設871個縣級...
    湖北省衛健委主任塗遠超介紹,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今年,湖北省已安排抗疫特別國債197.7億元,支持871個縣級及縣以下衛生健康項目建設,並拿出了1萬個事業編制用於公開招聘基層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
  • 自貢市大安區:「五大行動」解決「因病致貧」問題
    自貢市政協調研大安區醫療扶貧工作  據悉,徐武斌一行先後前往大安區人民醫院、新店鎮衛生院、新店鎮何院村衛生室,詳細了解了大安區醫療扶貧推進措施和特色亮點,仔細詢問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就醫報銷流程和政策待遇方面的落實情況
  • 西藏因病致貧人口動態清零
    記者10月15日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自治區已將包蟲病、白內障、肺癌、肝癌等20種疾病納入大病救治範圍,大病專項救治病種擴大至38種,所有貧困人口均納入醫療保障範圍,因病致貧返貧人口實現動態清零。
  • 因病致貧因學致貧等四類家庭,也納入低保範圍了
    明確因患病、殘疾、就學等增加的剛性支出超出承受能力而造成生活困難的家庭可納入低保範圍。  「現行低保政策能較好解決『收入型』貧困問題,但『支出型』致貧現象越來越突出。許多因殘致貧、因病致貧等特殊家庭收入雖然高於低保標準,但剛性支出已抵消甚至遠超家庭收入,其生活水平實際上低於低保標準。」
  • 江北區發揮統戰優勢助力酉陽脫貧攻堅
    農工黨區委會義診   近年來,江北區統一戰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化脫貧攻堅的安排部署,積極落實「優化區縣對口幫扶機制」,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真情幫扶、精準幫扶,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原則,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優勢
  • 【脫貧攻堅在行動】廣東韶關:三甲醫院「開」在家門口 村民不用...
    【脫貧攻堅在行動】光明網韶關6月28日電(記者 孫滿桃)在扶貧實踐過程中,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不在少數。記者27日在廣東韶關市採訪時了解到,大多貧困戶主要致貧原因為「因病」和「缺勞力」。其中有勞動能力貧困戶30戶92人,無勞動能力貧困戶14戶27人,主要致貧原因為「因病」和「缺勞力」。靈潭村貧困戶鄧行春年邁多病無勞動能力,兒子也因車禍長期臥床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家裡三口人的重擔全壓在愛人朱光鳳身上。
  • 村級醫療互助新模式 福村寶為村民醫保添防線
    新農合之外,再加一道防線 村級醫療互助究竟是什麼呢?長南村黨總支書記孫長福用本村的做法給記者解說了這個新事物:村裡共有8650多名村民,去年村集體收入500多萬元,村裡目前有300多人患有重病,30戶村民因病致貧,成為低保戶。往年,村民患重病以後,村集體會盡力給予一點補貼,年終還會給一點慰問金,每年支出15萬元左右。
  • 焦點訪談:「治未病」是什麼?看完就知道它有多重要了
    絕對貧困的問題得到解決,但並不意味著貧困不會再出現,尤其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十四五」期間,將把鞏固脫貧成果和防止返貧作為重點,脫貧攻堅戰將向常態化轉變。那麼,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的醫藥衛生制度如何從健康扶貧轉變為健康防貧呢?
  • 安順市人民醫院院長張雲東帶隊到紫雲縣大營鄉開展醫療幫扶活動
    11月28日,安順市人民醫院院長張雲東帶領院辦、黨辦、科教科及全科醫學科、骨科等科室負責同志到紫雲縣大營鄉開展醫療扶貧幫扶活動。義診幫扶隊來到大營鄉衛生所,立即為等候的村民開展義診活動,專家們耐心細緻地為村民體格檢查、詢問病史等,針對易發病、常見病用藥、保健、飲食等方面進行指導,得到了就診村民的一致好評。
  • 今年底力爭讓家庭醫生籤約覆蓋20餘省份農村貧困慢病患者_滾動新聞...
    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扶貧辦向河北、山西等20餘省份發出通知,要求在摸清底數、精準定位的基礎上,將農村貧困人口中的慢病患者納入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管理,力爭2017年底實現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籤約服務全覆蓋。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人口佔整個貧困人口的比例超四成,其中患有大病和慢病的是734萬人。
  • ...包頭市慈善總會、包頭市雲龍骨科醫院聯合舉行「健行天下—股...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不少貧困家庭的心頭事,也是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2020年6月24日,「健行天下」醫療救助項目慈善救助款發放儀式在雲龍骨科醫院舉行。會上,包頭市慈善總會聯合包頭雲龍骨科醫院為「健行天下」三期醫療救助項目幫助的第一批21名髖、膝關節置換患者發放手術補貼共計73000餘元。包頭市民政局劉麗萍局長、王麗萍調研員、市紅十字會於河副會長、昆都侖區人民政府李長茂副區長和昆都侖區民政局劉偉局長,以及固陽縣民政局馬崇高局長出席了儀式。
  • 即墨區龍山街道東程哥莊村試水「村民醫療互助」
    近日,說起自己享受的「村民醫療互助」優惠政策,即墨區龍山街道東程哥莊村的周淑英激動地合不攏嘴。據了解,這種「村民醫療互助」是一種創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的「看病貴」和因病返貧問題。今年2月,周淑英住院治療,各項費用一共花了141275元,醫保給報銷了62729元。在此基礎上,東程哥莊村實施的村民醫療互助政策又補助了23050元。
  • 河源龍川70個省定貧困村衛生站「蝶變」村民實現「小病不出村」
    河源龍川縣登雲鎮梅花村是省定貧困村,距離鎮中心衛生院有2公裡多的路程,自從村衛生站建成使用後,村民看病省去了不少麻煩。80多平方米的村衛生站「輕裝上陣」,統一配置了基本醫療設備和至少一名村醫駐點,在村級衛生站藥房裡,常見藥物種類齊全。梅花村衛生站是龍川縣標準化衛生站的一個樣板。目前,龍川縣70個省定貧困村衛生站已全面完成建設並投入使用,成為美麗鄉村又一道靚麗的風景。
  • 河源龍川70個省定貧困村衛生站「蝶變」 村民實現「小病不出村」
    河源龍川縣登雲鎮梅花村是省定貧困村,距離鎮中心衛生院有2公裡多的路程,自從村衛生站建成使用後,村民看病省去了不少麻煩。 「以前看病要走20幾分鐘的路才能到鎮衛生院,現在村衛生站就在家門口,看病方便,比原來看病的成本低了一半不止,實在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