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在面對巨大阻力的地方,我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順流而下,則可以毫不費力。
人生其實是有捷徑的,捷徑不一定是距離最短的路,但一定是阻力最小的路。《阻力最小的路》是一本大大方方叫你找到捷徑的路。
當然有些人買這本書,可能是因為他和另一本暢銷書《最小阻力之路》的名字比較相近。
不過書既然讀了,還是有所啟發的。
1.
我們小區門口有兩條通往工廠的路,一條是城市的主幹道,離廠區不到二十公裡的路程;另一條路是新修的,稍微繞一些,要二十五公裡左右。
這兩條路哪條才是捷徑呢?
按照道理來說,不到二十公裡的那條路近一些,應該是捷徑才對。
實際上因為那條路有著多個紅綠燈,車流量也比較大,尤其是高峰期的時候會特別擁堵,每次都要耗費很長的時間。
而另一條路因為車少,每次都很暢通,到工廠花費的時間也就更短。
所以同事們都喜歡走路途遠的那條路,不但駕駛的感覺會更舒適一些,而且花費的時間更短。
當然像開車找路這樣的道理,熟悉上幾次大家也就能夠找到規律知道怎麼走更省事了,但在其他很多事情上,我們並沒有機會去反覆驗證找到最好走的那條路。
所以大部分人會擠在那條路途更短看似捷徑的路上,緩慢前行。
阻力最小的路固然好走,但卻沒有那麼容易確認。
所以有的人生之路會走的很艱辛卻沒有什麼成就,而有的人卻能夠輕鬆的取得成功。
2.
我們會讚美從石頭縫中生存下來的小草,從而感慨生命的頑強。
豈不知小草其實走得也是一條捷徑,因為沒有哪顆小草能夠正面抗爭穿透厚厚的石板,它只是巧妙地沿著有縫隙的地方去尋找陽光。
「正面剛」,有時候也要有正面迎戰的技巧,而對方的縫隙和問題,就是你發揮的地方。
如果只是看到自己的優勢,相信自己的堅持一定能夠取得成效,有時候反而會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而在錯誤的道路上投入的越多,需要承擔的後果也就越大。
網際網路思維中總是愛拿摩託羅拉之類的公司作為案例,當年摩託羅拉的「銥星計劃」耗費了大量的投資,最終卻沒有取得什麼成效。
而在這期間地面移動通訊飛速發展,迅速奪走了摩託羅拉這方面的業務。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當年的摩託羅拉就是走了一條阻力很大的路。
3.
雷軍說過,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上天。
這句話當年曾經被無數人引用,也激發了無數年輕人創業的夢想。
每個人都想成為站在風口上的那頭豬,也就是站在阻力最小的地方。
然而現實是那些初創企業往往是九死一生,能夠有幸成為風口上豬的其實寥寥無幾。
有時候在復盤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感慨,如果當初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或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所以要走阻力最小的路,道理大家其實都很明白,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往往很難判斷哪條才是正確的。
你所在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還是會通往更黑的深淵?你的堅持是執著還是偏執?
很多事情或許我們未必能夠看得清楚。
但當你在最吃力的時候,能夠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是走上了阻力最大的路,還是在成功的前夕。
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和結論。
而不用只顧著匆匆趕路。
或許這就是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