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到底在恐懼什麼?

2020-12-09 米宅海外

印度最近幾個月,出離憤怒!

5月,印度與中國發生45年以來最嚴重的軍事對峙,而且不僅對中國,印度還與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發生軍事摩擦。

隨後,印度把對中國的敵意遍布幾乎所有領域 開啟報復模式。

從2020年6 月到現在,印度共對中國軟體進行了4輪打壓,近300款中國 App軟體被印度封殺,275款APP軟體也在遭遇嚴格審核。

印度政府給出封殺的理由很簡單,威脅印度國家安全。

除了封殺中國軟體,印度政府宣布公共採購、鐵路道路發電等基礎建設等投標項目,禁止中資參與。

還對部分中國產品調高關稅,拒絕中國產品入境,中國貨櫃其在印度多地港口清關受阻。

外交上,對中國日趨強硬,不參加任何由中國主導的多邊經貿安排,拒絕加入RCEP。

印度民間發生多起拒絕中國貨的運動。

那麼,印度到底在恐懼什麼?

疫情

截止到12月4日,印度感染人數將近1千萬,目前疫情依舊失控,依然還在擴大蔓延。

不僅疫情,印度還發生了近50年來最嚴重的蝗災,鋪天蓋地的蝗蟲入侵了印度西部和北部的五個邦,無數農田顆粒無收。

在10月發布的《2020年全球飢餓指數》報告顯示,印度的飢餓程度顯示為嚴重,在全球中排名第94位。有將近4億印度人陷入嚴重貧困的境地。

民生陷入困局,那經濟情況如何呢?

經濟

印度公布數據顯示,第二季度中,印度經濟同比暴跌近24%,排名全球倒數第二。

印度致命弱點,是去工業化,而且工業還沒發展,就學習了歐美國家的做派----一不滿意就動不動就罷工遊行,嚴重影響到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進程。

沒有發達國家的公主命,卻染上了發達國家的公主病。

因為印度製造業不發達,一直以來,需要進口,主要就是從中國進口,中國出口印度的產品有3000多種,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超過500億美元。

莫迪稱要讓印度自力更生,對中國商品嚴防死守,學習美國對中國企業下死手抵制,一句話,印度就是想去中國製造。和中國經濟脫鉤。

儘管印度拼命想和中國經濟脫鉤,但是,近幾個月,中國商品在印度整體進口額中的比重不減反增,增加到近20%。

舉個例子,就算印度本土已經有不少電子設備製造工廠,但是依然有不少電子產品要從中國進口。

不僅如此,中國還在佔據印度的傳統出口份額。

紡織業,一直是印度重要的出口組成部分,佔據全國25%的創收份額。

然而從9月以來,原本屬於印度紡織訂單卻轉向了中國。

損失重要外匯收入來源,這對印度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印度氣得咬牙切齒。

其實,別看印度恨中國恨得牙痒痒,但其實印度人一直在研究中國,莫迪當年在古吉拉特就是模仿中國深圳模式。

在電子、網際網路科技行業,印度其實挺想複製中國的成功模式的,去培育印度自己的網際網路產業。

然而,印度真做不到。

中國在印度的企業,早已經與當地的工廠、供應鏈、經濟深度融合,導致印度對中國的網際網路科技產品依賴程度更加嚴重。

所以,回到開頭,印度封禁中國軟體道理很簡單,因為印度要發展自己的網際網路軟體產業,要保護自己產業,就去封殺中國軟體,同時也是為了防止印度老百姓被中國產品覆蓋滲透。

這麼做,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印度一直缺乏強大的自主品牌,基本生產力、執行力缺乏,除了網際網路產品,印度市場基本被中國商品所主導,因為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去製造。

在印度,中國商品的佔比為:

1.智慧型手機 72%

2.太陽能 90%

3.電信設備 20 - 25 %

4.手機軟體 65 +%

5.鋼鐵 20%

6.智能電視和普通電視 60+%

7.API 應用程式編程接口 60%

市場被人佔,國內供應鏈產品又被中國佔,這就造成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失業!

一直以來,印度最驕傲的優勢之一,就是人口紅利,然而由於缺乏工業製造業的加持,基礎就業崗位少,印度所謂人口紅利,成了負擔。

印度農業生產力水平很低,基本靠天吃飯 農業人口佔比達70%,更多無地農民就流向城市,構成潛在的就業壓力。

2018年,印度失業率達到了45來的最高水平。其中青年失業率達到了23.7%!

成千上萬失業人口成了印度最頭痛的問題,製造業能力跟不上,就業人口下降,外匯逆差也在急速擴大。

這時候,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出現,由東南亞十國發起,中國,日本,韓國,紐西蘭,澳大利亞加入來構建全球最大的自貿區,大家相互零關稅做生意賺錢,一開始邀請印度加入。

印度總理莫迪表示,由於在關稅與其他國家存在分歧,稱我們在核心利益上不會妥協,決定不籤RCEP。

為啥?

道理很簡單。

RCEP對印度來說,是把雙刃劍。如果印度籤署,市場一開,中國價廉物美的商品和澳洲紐西蘭價廉物美的農業產品大量湧入印度國內,會對印度帶來大震蕩。

印度的製造業水平較低,競爭力弱,怕零關稅把自己國家製造業產品給秒殺了,怕會使本國貿易赤字雪上加霜,怕引起大量人失業,所以當初印度向RCEP提了很多條件,既希望RCEP能夠加大對印度的服務業開放力度,又不願在貨物貿易自由化方面做出更多讓步。

其實,印度與日本韓國等國的雙邊自貿協定裡,印度的貿易逆差一直被擴大,所以印度感覺自己成了韭菜被人收割了。

印度一直想承接中國的製造業。隨著中國走高端製造轉型之路,將來一部分產能肯定要被別國取代,最有希望的下家承接者,就是印度和東南亞。

而東南亞,印度最直接的對手就是越南,面對越南的剛猛增長,印度還是得掂量掂量。

最後印度思來想去,所以為了保護自己,還是不籤了。

當然印度清楚地知道,長期脫離RCEP將可能會徹底被亞太經濟邊緣化,並在未來區域價值鏈重構大潮中喪失寶貴機會。

印度效仿美國,積極與中國「經濟脫鉤」,但是越想脫,越脫不了。

脫離不了,就打壓你!

軍事

印度其實一直最想加入的是TPP,和美國盟友一起列印封鎖中國,給自己爭取生存空間。

所以,印度一直以來,同美日澳積極推進防務合作,推進以遏制中國為目標的印太戰略。

11月17日,由印度海軍主辦、美國海軍、澳洲海軍以及日本海上自衛隊參加共同軍演正式開始。

目的簡單,就是劍指中國。

綜上所述:恐懼會產生憤怒,憤怒讓人失控。

那麼,回到主題,印度到底在恐懼害怕什麼?

怕疫情失控,經濟斷崖下滑;

怕自己國內企業競爭不足,被他國吞併;

怕自己產品在競爭中被淘汰,不肯開放市場;

怕自己當韭菜被人收割;

怕自己走錯,錯失了全球化的好機遇;

怕自己錯失亞太產業鏈,融不進亞太市場;

怕中國在印度上下通吃;

怕引發自己國家大面積失業,引發暴動;

怕中國會拼命擠壓自己生存空間;

怕中國產品佔領自己國家;

怕自己被時代淘汰;

怕自己成為不了自己口中的大國。

一句話,如果印度再不倒逼自己,以後可能就會在恐懼中,慢慢的被拋棄。

世界,就是這麼殘酷。

相關焦點

  • 月球上回望地球為什麼有人說很恐懼?到底在恐懼什麼?
    從月球上眺望地球,為什麼有人說會感到恐懼?到底在恐懼什麼?個人感覺如果從月球上回望地球感覺到恐懼,最主要的原因應該還是「想家」了,因為當前所處的天體環境比較惡劣,沒有大氣層接近於絕對的真空,其次沒有水太陽直射,晝夜300攝氏度的溫差,這些條件都無法讓人類生存下去。唯一保護我們的只有身上的太空衣,看到掛在月球天空上的地球,會時刻提醒著自己,我們遠離家鄉站在異星之上,當然要恐懼了。
  • 印度某小鎮傳來巨響,不明金屬突然墜落,這到底是什麼?
    印度天空傳來巨響,掉落下不明飛行物,這是地外生物嗎?人類最怕的是飛來橫禍,沒有一個人能躲開,突然出來的事物,會讓大家被嚇到,很多人非常害怕,所以在路上行走的時候特別注意周圍環境。無獨有偶,在印度的一個小鎮上出現了奇怪的事情,很多人集體突然聽到了一聲巨大的響聲,這些響聲讓眾人感到比較恐懼,一些人比較慌張,但也不敢上前查看,那麼到底是什麼引起了響聲呢?誰引起的巨大響聲?
  • 三浦春馬自殺了,人類比死更深的恐懼到底是什麼
    印象裡的三浦春馬是一個很陽光,喜歡運動經常去攀巖,愛攝影喜歡拍貓,什麼事都能做的很好的人……難以想像,一個面帶微笑、乾淨溫暖的人,會以這種方式離開世界。他到底經歷了多深的恐懼,連死都不怕了。三浦春馬在日本年輕一代的男影星,童星出道的三浦絕對是一位最有希望和前途的實力派。
  • 瑜伽經典《薄伽梵歌》到底講了什麼?
    《薄伽梵歌》到底講些什麼?要回答個問題,需要了解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講的是遠古時期,印度北部的俱盧族的後裔,般度五子(Pandevas)與持國百子(Kauravas)之間爭奪國家統治權的故事。
  • 印度的經濟支柱到底是什麼呢?
    其中尤其讓人矚目的是印度,二戰後,印度的發展堪稱世界領先,尤其是近幾年來,印度的經濟增速,更是超過了中國,成為世界第一,更是讓印度被吹上了天,使的印度被普遍看好。尤其是印度經濟超過法國之後,世界對於印度的發展更是驚嘆。那麼既然如此,很多人其實很想知道,印度發展到今天,其經濟支柱到底是什麼呢?其實你可能想不到。第一大支柱是農業。
  • 在印度,戴鼻環的女人,到底是做什麼的
    在印度,戴鼻環的女人,到底是做什麼的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老祖宗用他們的智慧和汗水開闢疆土,為我們創造了今天令世界矚目的中國文化,更是創造了很多的風俗習慣,風俗是特定 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 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範。
  • 從月球上眺望地球,為什麼有人說會感到恐懼?到底在恐懼什麼?
    從地球上看月球,好像月亮很小,很不起眼,更別談什麼恐懼了,月有陰晴圓缺,有時候月亮基本就看不到了,即使在月亮最圓的時候,我們也不會感到恐懼。 試想一下,你站在月球表面上,周圍什麼都看不到,只能看到亮的刺眼的地球在你面前,雖然地球很美,但是時間長了你會不會感到孤獨、無助和畏懼呢?
  • 黑幫鬧市殺人,男子頭顱被剁下扔在教堂門口,印度民眾極度恐懼
    據海外網11月16日報導,當地時間11月15日,印度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殺人事件,一名男子在鬧市區被黑幫斬殺,頭顱被剁下扔在了當地的教堂門口,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很多民眾表示自己現在還處在震驚和恐懼之中!
  • 進化論丨恐懼是一種「壞情緒」嗎?失去恐懼並不是變勇敢,而是變盲目
    《英國每日郵報》曾經報導過一對印度姐弟Manisha Patel和Dinkal,他們兩個都是無痛症的患者,在家裡玩遊戲的時候,兩個人經常搞得渾身是血,手上的傷口也觸目驚心,但卻從來不哭不鬧,也不會尋求幫助。 不會疼,就不會怕,不會怕就能勇往直前了嗎?
  • 我們因為什麼而恐懼
    如果有人問你一個人在黑夜裡害怕不害怕,恐懼不恐懼,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回答恐懼或者害怕。為什麼我們對黑夜害怕或者恐懼,因為在黑夜裡我們什麼都看不清楚,所有平時恐懼的人或事都會浮上心頭,對未知的一種恐懼都會湧上心來。黑夜充滿了太多的不確定性。
  • 《七大罪》瑪琳的真實身份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能讓十戒如此恐懼!
    當瑪琳提到貝莉亞因的女兒這個身份時,十戒的古雷伊羅德與弗勞德林不再追問破除這個詛咒的方法,而是表現出極為驚訝的表情,並且開始恐懼眼前的瑪琳,而瑪琳到底是什麼身份呢?能讓強大的十戒都如此畏懼?
  • 工資比總督還高,到了澳門卻堅持要下船,這些中國傳教士在恐懼什麼
    在當時,英國印度總督的年薪也沒有這麼高,但是即使擁有著如此的高薪誘惑,這些中國傳教士在船隊到達澳門後,卻紛紛提出了解除合同的要求,無論馬嘎爾尼如何挽留,他們都堅持要在澳門下船,這是為什麼,遠涉重洋回到祖國的他們到底在恐懼著什麼?
  • 實拍印度的菜市場:到底長什麼樣?跟中國的有什麼不同?
    本期帶大家看看實拍印度的菜市場:到底長什麼樣?跟中國的有什麼不同?印度的菜市場也是很熱鬧,不同點的話應該是菜的新鮮程度了,我們知道買菜是要選新鮮的來買,一般像海鮮的話,挑活的就最好了。不過在印度就不是這樣了,一方面是印度的運輸方法問題,一般把魚蝦打撈上來到菜市場,是不會有水的存在,魚蝦到達菜場基本上都是「斷氣」的了。另一方面是印度人做菜的方式,一般都是把菜放下油鍋裡炸透的,所以不管什麼細菌病毒的,會炸沒。
  • 印度到底說什麼語言?
    記得有一次我們公司的譯員陪同一位上海客戶前往印度參加一場當地的婚禮,為了展示印度所謂的中國菜和傳統的中國菜有什麼不同,客戶便將之前在家裡拍的晚餐照片秀給印度朋友們看,不小心就翻到了孟買鴨這道菜,隨口問問他們該怎麼弄才好吃,沒想到連續問了幾個加爾各答的印度人,竟然都沒人聽過這東西,還一直問說為什麼明明是魚要說成鴨?!
  • 如何克服恐懼心理?
    小編認為只有敢於承認自己的弱點,才能對症下藥真正去克服自己的不足與恐懼。認識恐懼的危害            恐懼是個人心理、精神感受到緊張、壓迫的一種情感狀態,以至於人們總是本能的選擇去躲藏、逃避恐懼「對象」。
  • 印度的人們不吃豬肉和牛肉,那麼生活在印度,他們到底吃什麼肉?
    印度的人們不吃豬肉和牛肉,那麼生活在印度,他們到底吃什麼肉?對於宗教信仰這件事情,相信大家多多少少也都有那麼一點了解,很多的宗教信仰都是不吃葷的,大多數的信仰都是以素食為主,每一個宗教信仰要遵守的規則也都是不一樣的。
  • 印度咖喱,到底是用什麼做出來的,其實都是我們常見的!
    嗨,大家好,小編是大家身邊的美食達人柒妹,很高興今天給大家分享美食,印度咖喱,到底是用什麼做出來的,你們知道嗎?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
  • 吃了這麼久的咖喱,正宗的印度咖喱到底是什麼味?
    吃了這麼久的咖喱,正宗的印度咖喱到底是什麼味?很多人都喜歡吃咖喱,因為咖喱有著溫暖明快的顏色和鮮美的味道,搭配上香噴噴的米飯,非常美味。而日常在家製作起來也非常方便,因此,在我國很多人愛吃。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咖喱來自印度,但是實際上,我們所吃的咖喱是英國改良後的產物,在印度,甚至沒有「咖喱」這一說法,他們所說的「kari」,大意是多種香料混合。17世紀,英國人到達印度,才使用「curry」即「咖喱」的英文,來形容這種食物。
  • 《柯南》琴酒到底對雪莉做了什麼,讓雪莉成為灰原後依舊感到恐懼
    這不禁讓小語猜想,琴酒究竟對雪莉做過什麼,讓雪莉對他如此害怕。 難道他和雪莉之間有什麼不可說的情誼和關係嗎?或許是琴酒太兇猛讓雪莉害怕,有或許在這之後又什麼交易。
  • 大多數恐懼都來自於未知
    這種恐懼,往往在逐步可以掌控回自身、或者大量了解了相關新信息以後,往往就會慢慢被緩解。但這種恐懼如果一直得不到有效的緩解,那往往還會影響到身邊甚至周圍的人。其實,很多時候,人們對未知的恐懼只是自身造就出來的結果,是因為存在的那些不確定性,使人們自身陷入到了一種對未知的無端猜測當中,致使自身陷入到了一種似乎無法逃避開的恐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