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比總督還高,到了澳門卻堅持要下船,這些中國傳教士在恐懼什麼

2020-12-11 騰訊網

英國馬嘎爾尼使團訪問清朝的事件,雖然在歷史中的清朝看來不過是多了一個蠻夷的臣服而已,但是在英國人,或者說是在歐洲人看來,這卻是東西方最強大文明間的第一次正式接觸。

為此,為了保證此次出訪順利進行,避免因語言溝通問題而阻礙此次的交流,英國人在整個歐洲索羅了四名既懂英語又懂中國話的人。

這四名少有的掌握了英漢雙語的人基本都是來自羅馬教廷的中國傳教士,英國人與他們籤訂了合同,承諾每年支付他們150英鎊的高薪,而他們只需要從事簡單的翻譯工作即可。

在當時,英國印度總督的年薪也沒有這麼高,但是即使擁有著如此的高薪誘惑,這些中國傳教士在船隊到達澳門後,卻紛紛提出了解除合同的要求,無論馬嘎爾尼如何挽留,他們都堅持要在澳門下船,這是為什麼,遠涉重洋回到祖國的他們到底在恐懼著什麼?

實際上馬嘎爾尼並不是第一次看到這些傳教士眼中的恐懼,當英國使團的船隊行駛到巴達維亞時,遠遠的看著那些高掛著龍旗的中國帆船,這些傳教士就已經被嚇得膽戰心驚了。

這是因為按照當時滿清的閉關鎖國政策,未經朝廷批准而下海的行為都是重罪,這些中國傳教士不僅違反了清廷的禁令擅自離開,同時還為羅馬教廷和英國提供服務,按照清廷當時的概念,這幾乎等同於叛國了。

看看不久前,乾隆對在菲律賓被西班牙殺害的數萬華人的冷漠態度就知道了,這個國家雖然號稱是世界的中央,是人類世界唯一的文明國家,但是他卻對他在海外的國民的安危漠不關心,相反卻十分忌憚它的國民到海外謀生。

不僅如此,髮型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按照滿清的規定,所有人必須在腦後留一條鞭子,被稱為金錢鼠尾,沒有這條鞭子的人最終將會被判處死刑,而這些在歐洲待了數十年的中國傳教士,很明顯早就已經沒有了鞭子。

這四名神父中只有一名神父最終留了下來,與其他三位相比,他的表現就沒有那麼憂慮,從某種程度上講,可能是因為他的滿洲旗人身份,在當時的清朝,旗人事享受著眾多特權的,包括在違反法律制度方面的豁免權。

因此四名華人當中,唯有這名旗人是跟隨著馬嘎爾尼一起進京的,即使作為旗人享有種種特權,他還是將自己打扮成了一個英國軍官的模樣,以防止被滿清的官員認出來。

在歷史故紙堆中看到這些時,往往會想起電影《海上鋼琴師》中的情節,想像那時的海外華人在外漂泊數十年後,第一次踏入中國領海時,看著那蜿蜒的海岸線時,能十分興奮而又充滿期待的喊出一句「大清」或者是西方口中的「CHINA」。

然而現實卻事與願違,在那個封閉的滿清時代,在威嚴的皇權統治下,留給人們的往往不是期盼,而是無盡的恐懼,這種來自百姓的恐懼對於滿清朝廷而言或許被證明其統治效果是成功,但是對於民族或國家而言,則是有害無益。

相關焦點

  • 工資比總督還高,到了澳門卻堅持要下船,這些中國傳教士在恐懼什麼
    在當時,英國印度總督的年薪也沒有這麼高,但是即使擁有著如此的高薪誘惑,這些中國傳教士在船隊到達澳門後,卻紛紛提出了解除合同的要求,無論馬嘎爾尼如何挽留,他們都堅持要在澳門下船,這是為什麼,遠涉重洋回到祖國的他們到底在恐懼著什麼?
  • 傳教士在中國
    康熙對耶穌會、對傳教士的學問和技術真的很感興趣,也是個人的興趣。傳教士常在拂曉騎馬到郊區的宮裡教皇帝天文、物理、數學。傳教士先前就當過葡萄牙、荷蘭特使的通譯,現在則必須參與清廷和俄羅斯的議約。傳教士討厭這些不堪的俗務,覺得和自己傳教的使命有衝突,但1668年起傳教士重新打入清廷,在其他省份為傳教士打開了傳教之路。
  • 傳教士在中國
    康熙對耶穌會、對傳教士的學問和技術真的很感興趣,也是個人的興趣。傳教士常在拂曉騎馬到郊區的宮裡教皇帝天文、物理、數學。傳教士先前就當過葡萄牙、荷蘭特使的通譯,現在則必須參與清廷和俄羅斯的議約。傳教士討厭這些不堪的俗務,覺得和自己傳教的使命有衝突,但1668年起傳教士重新打入清廷,在其他省份為傳教士打開了傳教之路。
  • 葡萄牙澳門總督遭斬首 引發中葡爭端
    ,第一位探索東方的天主教傳教士,興建了遠東第一所大學,在這裡,西洋文明首次敲開了中國的大門,也是在這裡,中華古國文化揚帆上船,傳播到了亞洲。,第一位探索東方的天主教傳教士,興建了遠東第一所大學,在這裡,西洋文明首次敲開了中國的大門,也是在這裡,中華古國文化揚帆上船,傳播到了亞洲。
  • 明代來華的西洋傳教士
    失敗反而更堅定了沙勿略進入中國的決心,他把距離中國海岸很近的上川島作為基地,開始探索新的入境方法。島上的商人們告訴他,通往內地的每條道路都被警衛封鎖和防守著,外國人要登陸是不可能的。沙勿略表示,要不惜一切代價偷渡。後來,他說服一個商人偷偷送自己在中國海岸登陸。商人計劃讓沙勿略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偷渡,還答應在登陸後讓他藏在自己家裡。但是,因為商人的反悔,沙勿略的計劃再次破產。
  • 澳門工資一般多少,澳門工資高嗎?
    想了解澳門的工資一般多少之前,讓你們了解下澳門,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澳門回歸的日期1999年12月20日零時,澳門是中國人均GDP最高的城市,澳門主要經濟收入為博彩業和旅遊業,號稱亞洲拉斯維加斯。澳門生活澳門工作工資多少?
  • 周總理說了什麼,香港、澳門兩位總督壓力山大?
    慰問團發放物資給香港同胞那麼,當時的中國政府有怎樣的行動呢?火災發生後,中國政府宣布派遣「粵穗慰問團」到香港,這個慰問團是由廣東省的民間團體組成的,然而在入境時卻遭到港英政府的拒絕。所以對中國政府的建議強烈拒絕。這件事引起香港人極為的不滿,民間的輿論對殖民政府已經非常不利。為此,感覺到危機的英國政府決定主動出擊、派港督葛量洪到北京,想看看中國政府對香港「維持現狀」的政策會不會有什麼變化?
  • 最後一任澳門總督:澳門平穩回歸最讓我自豪(圖)
    我任澳門總督無關軍事背景羊城晚報:作為葡萄牙第127任澳門總督,您認為葡萄牙政府是基於什麼原因委任您為澳門總督的?是基於您的個人能力?軍人背景?還是其他緣故?韋奇立:我並不知道總統馬裡奧·蘇亞雷斯(時任葡萄牙總統,記者注)作出這個委任的確切原因。
  • 鐘錶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為何說它是敲門磚
    最早將歐洲機械鐘錶傳入中國的是耶穌教會的傳教士,他們的目的是來中國布教,鐘錶不過是他們的禮盒罷了。公元1540年,在葡萄牙支持下,羅馬皇帝派出了傳教士來到中國。當時的明朝政府實行了嚴厲的閉關鎖國的政策,這些傳教士於是就在澳門這邊等著,這一等就是幾十年,後來他們想盡辦法,想進入廣東,但是最後都沒能如願。公元1581年,傳教士羅明堅,以自鳴鐘表當作貴重禮物送給了當時兩江總督陳文峰,請求能夠留在中國,沒想到這招非常好使,陳文峰看中了自鳴鐘,讓羅明堅留了下來。在留在廣州的這段時間,羅明堅和當地官員密切交往。
  • 【特稿】澳門馬禮遜教堂:回顧首位來華基督教傳教士的腳步與今天的...
    教堂前方左右兩邊的牆面上貼有馬禮遜的照片及其生平簡介,以及他對中國所做的貢獻等。教堂雖然不大,但令人充滿神聖感的同時也不失溫馨,它的存在見證著馬禮遜為中國福音願意犧牲自己的愛。當坐在安靜的教堂裡的藤椅上,思緒便被拉到這位傳教士在華的種種經歷。那個年代,需要漂洋過海歷時數月才能到中國,不僅有著異國語言、文化交流的障礙,而且在對基督教並不開放的中國傳教,艱難可想而知。
  • 康熙為何要禁天主教?只因羅馬教皇想太多,中國傳統都要禁
    原標題:康熙為何要禁天主教?只因羅馬教皇想太多,中國傳統都要禁 早在明末時期,西方傳教士就來到了中國傳教。其中以利瑪竇、湯若望為主要代表的耶穌會傳教士最貼合民眾,他們尊重中國傳統,身穿儒家服飾,引用儒家經典來論證天主教教義的正確。
  • 澳門大三巴牌坊後的墓穴裡,傳教士為什麼被砌進了牆壁裡?
    雖然,此時,人們已經無法看出火災的任何痕跡,但依然可通過圖片或文字記錄了解到最後一次火災所毀滅的輝煌。聖保祿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堂,在澳門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人們形容它為「遠東傳教士的搖籃」。在1594年教堂側面還修建了一座聖保祿學院,人們把教堂和學院統稱為「三巴寺」。聖保祿學院在當時培養了不少各國的傳教士,不過這個學院於1762年被迫關閉。
  • 康熙為何要禁天主教?只因羅馬教皇想太多,中國傳統都要禁
    原標題:康熙為何要禁天主教?只因羅馬教皇想太多,中國傳統都要禁 早在明末時期,西方傳教士就來到了中國傳教。其中以利瑪竇、湯若望為主要代表的耶穌會傳教士最貼合民眾,他們尊重中國傳統,身穿儒家服飾,引用儒家經典來論證天主教教義的正確。
  • 「西學東漸」:明季傳教士為了傳教,不惜推動「天主教中國化」
    於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來華傳教士紛紛開始學習中國文化知識,比如當時著名的傳教士羅明堅,他來到中國先抵達澳門,在澳門學習了一年半時間的中文以及中國文化,再進入內地進行傳教,羅明堅本人中文流暢,談吐也很有文人士大夫的氣質,並時刻注意遵行中國的風俗習慣,得到了廣州地方官的好感,獲準在當地建設教堂並可以在其他廣東地方傳教。
  • 比利時傳教士在中國做了譯書人
    為了完成龍華民的委託,金尼閣漫遊西歐各主要國家,從西方名士處募集圖書鐘錶、天文和數學儀器,以及一些珍貴的器物[如佛蘭德斯地區的掛毯、來自法國國王亨利四世王后瑪麗·德·美第奇的禮物、西班牙女王伊莎貝爾賜給的教堂飾 品、畫作,以及大主教特雷韋斯的遺物],此外,金尼閣還募集到大量的王國貨幣,所有的這些都促進了耶穌會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
  • 【特稿】澳門馬禮遜教堂:回顧首位來華基督教傳教士的腳步與今天的...
    教堂前方左右兩邊的牆面上貼有馬禮遜的照片及其生平簡介,以及他對中國所做的貢獻等。教堂雖然不大,但令人充滿神聖感的同時也不失溫馨,它的存在見證著馬禮遜為中國福音願意犧牲自己的愛。當坐在安靜的教堂裡的藤椅上,思緒便被拉到這位傳教士在華的種種經歷。那個年代,需要漂洋過海歷時數月才能到中國,不僅有著異國語言、文化交流的障礙,而且在對基督教並不開放的中國傳教,艱難可想而知。
  • 為什麼西方傳教士要來到中國,並且,他們給近代中國帶來了什麼?
    按照這條行之有效的方針,傳教士們在中華大地暢行無阻,不但,將天主教傳入中國,還走進宮廷成為座上賓。史籍記載:崇禎、順治、康熙等明清兩朝皇帝都曾接待過這群「外來和尚」,允許他們與各方學者深入交流,既讓天主教順利進入中原,還讓中歐文化之間產生了溝通。湯若望就是這一時期進入中國的傳教士之一。
  • 《海上鋼琴師》:1900最後都不願下船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其中《海上鋼琴師》9.2的高分,上映20多年,依然讓影迷著迷,痛心1900為什麼不下船?為什麼?歷經20年時代的變遷,我也想在心裡問一句,我們為什麼要下船?對於來來往往、奔赴他鄉的移民來說,船隻是過渡,它並不是目的地;對於時代來說,我們只是為生存奔波的俗人;但對1900呢?
  • 傳教士與中國之最
    外國傳教士在進入中國後就開始醫藥活動。利馬竇開創了傳教與醫療並重的傳教路線,法國傳教士張誠曾用金雞納霜治癒了康熙皇帝的瘧疾,馬禮遜也曾澳門開辦西醫診所。但最早在中國建立現代意義上醫院,對中國的近代醫學產生深遠影響的是美國傳教士彼得.伯駕。    伯駕(Peter Parker)1804年生於麻薩諸塞,1831年畢業於耶魯大學,1834年被美部會派遣來華,成為基督教第一個來華傳教醫生。
  • 為什麼很多內地的年輕人會跑到澳門當酒店服務員?工資到底有多高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再滿足了在工廠打工了,覺得工廠打工沒前途,工資還太少了,想幹點其它的工作。很多人聽說澳門都在招聘酒店服務員,於是不少人就跑了過去。工資到底有多高那麼為什麼大家都願意去澳門打工呢,酒店服務員不是一個很簡單的工作嗎,這樣的工作也願意跑去澳門幹?其實年輕人都願意跑過去也是有原因的。首先就是香港雖然工資更加高,工作選擇性更加多一些,但是香港不招收內地的工人。